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21 13:1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被子植物的花的主要结构是(  )
A. 雄蕊和雌蕊 B. 花药和花丝 C. 花柱和花柄 D. 花瓣和萼片
雌蕊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
A. 柱头 B. 胚珠 C. 子房壁 D. 花柱
被子植物开花之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完成的两项生理过程是(  )
A. 开花和传份 B. 传份和受精
C. 开花和受精 D. 自花传份和异花传粉
我们常吃的甜美多汁的桃肉由下列哪个结构发育来的(  )
A. 胚珠 B. 子房壁 C. 花丝 D. 花柱
我们吃的葵花籽,发现经常有空瘪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光照不足 B. 水分不足 C. 营养不足 D. 授粉不足
将月季的一段枝条插入土壤中,不久便长出一颗新的植株,这种营养繁殖的方式叫做(  )
A. 嫁接 B. 压条 C. 出芽 D. 扦插
下列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繁殖的是(  )
A. 马铃薯用带芽眼的块茎进行繁殖
B. 白菜用种子进行繁殖
C. 将水蜜桃的枝条嫁接到毛桃枝干上,让毛桃树结出水蜜桃
D. 红薯用枝蔓进行繁殖
用少量的材料,就能在无菌环境中,短时间内实现植物幼苗的“工厂化”生产。这种无性生殖的方法是(  )
A. 扦插 B. 嫁接 C. 压条 D. 组织培养
蚊子的生殖发育过程同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相同,下列有关蚊子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育过程中需要蜕皮
B. 生殖发育过程有蛹期
C. 生殖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D. 生殖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在蝴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应该是(  )
A. 受精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
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B. 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C. 体内受精,完全变态发育 D. 体外受精,完全变态发育
青蛙的幼体(蝌蚪)用下列哪种器官进行呼吸(  )
A. 皮肤 B. 肺 C. 鳃 D. 肺和皮肤
下列关于青蛙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雄蛙鸣叫是求偶行为
B. 青蛙是雌雄异体
C. 雌蛙产卵前,雌蛙与雌蛙之间有抱对行为
D. 刚刚孵化出来的幼体是蝌蚪
结合如图,关于鸟卵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 ①为卵壳,起保护作用
B. ⑤为胚盘,所有胚盘都能发育成胚胎
C. ⑥为卵黄,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
D. ④为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在鸡卵中,卵细胞所包括的结构是(  )
A. 整个卵 B. 卵黄、卵白、卵壳膜
C. 胚盘 D. 胚盘、卵黄、卵黄膜
下列关于鸟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鸟卵都能孵出小鸟 B. 一枚鸟卵就是一个受精卵
C. 卵白就是细胞质 D. 鸟卵的胚盘中含有细胞核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三春时节正是鸟类繁殖时期,我们要加以保护。“子在巢中盼母归”指的是鸟类的繁殖行为的(  )
A. 育雏 B. 求偶 C. 筑巢 D. 孵卵
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器官分别是(  )
A. 输精管和输卵管 B. 睾丸和卵巢
C. 前列腺和卵巢 D. 子宫和附睾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A. DNA B. 基因 C. 细胞 D. 染色体
正常情况下,女性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
A. 22条+Y B. 22条+X C. 44条+X
下列选项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血友病 B. 新型冠状肺炎 C. 艾滋病 D. 佝偻病
由米勒实验可知,在原始地球上由甲烷等物质合成氨基酸的场所是(  )
A. 原始大气 B. 原始海洋 C. 原始陆地 D. 陆地火山附近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可靠证据
B. 不同地层中的化石基本相同
C. 原始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是由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来的
D. 古代的鸟类和古代哺乳类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
A. 生物产生了有利变异 B. 多种生物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
C. 生存斗争造成失败者死亡 D. 遗传、变异和环境的综合因素
下列关于人类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上肢变短,功能逐渐增强
C. 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为南方古猿、智人、直立人、能人
D.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从四肢着地逐步成为两足着地直立行走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蝉是一种吸食植物的昆虫,它的一生用刺吸式口器吸取树根和树枝的汁液,从中获取营养物质。它的幼体富含蛋白质,是餐桌上的美肴。如图是蝉的发育生长过程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蝉的个体发育和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相同,它经历① ______ ,③ ______ 和⑤ ______ 三个阶段。
(2)③经过④ ______ 后,长出了翅,蜕变成了⑤。
(3)从图中可知,②、③、④同⑤相比,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______ 。
(4)蝉的发育同家蚕的发育相比少了 ______ 期,其发育过程属于 ______ 发育。
(5)请你再说出三个和蝉发育相同的昆虫:它们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下表是某家庭成员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父 母 儿子
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无耳垂
惯用手 右手 右手 左手
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1)表格中涉及的有无耳垂、惯用左右手、眼皮单双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
(2)母亲无耳垂,儿子也无耳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
(3)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儿子是单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儿子长大后成功地做了“人工双眼皮”,他结婚后,该双眼皮能不能遗传给他的后代? ______ 。
(4)由表中信息可知,惯用右手为 ______ 性性状,惯用左手为 ______ 性状。若惯用右手由基因R控制,写出家庭成员此性状的基因组成:父 ______ ,母 ______ ,儿子 ______ 。
(5)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惯用右手孩子的可能性是 ______ 。
达尔文认为家养动物的许多品种的产生是通过人工选择实现的,如图是原鸡和几个品种的鸡,根据如图用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鸡具有共同的祖先是 ______ 。
(2)达尔文认为人工选择的过程主要是两点,第一,由于原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 ______ 并能 ______ 下去。第二,人们根据自己的 ______ ,经过不断的 ______ 和 ______ ,形成了许多鸡的新品种。
(3)在自然界中物种的多样性是 ______ 的结果。
(4)下列各项属于人工选择的是 ______ 。
①杂交水稻
②抗药性很强的超级细菌
③产奶量很高的奶牛
④2019新型冠状病毒
⑤泰迪小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因为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故选:A。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花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因为其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2.【答案】B
【解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及发育为可知:雌蕊的主要结构是胚珠。
故选:B。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雌蕊、雄蕊、花冠、花萼、花托等结构,其中雌蕊和雄蕊又称为花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据此解答。
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部分。
3.【答案】B
【解析】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的发育如下:
因此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完成的两个生理活动是传粉和受精。
故选:B。
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花粉管里的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绿色植物一朵花只有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形成果实,据此解答。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4.【答案】B
【解析】解: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果实包括种子和果皮两部分。因此甜美多汁的桃肉是果皮。从图中可知,完成传粉,受精作用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所以甜美多汁的桃肉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故选:B。
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果实、种子的形成。
5.【答案】D
【解析】解:葵花籽出现空瘪现象,最大的可能是传粉不足,也就是由于植物开花时,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柱头没有接受到花粉而导致的。为了弥补传粉不足,人们常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故选:D。
葵花籽出现空瘪现象说明部分子房没有发育成果实。向日葵是虫媒花如果传粉时,缺少昆虫或下雨天也会出现传粉不足现象。
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农业生产,是中考的热点,应重点掌握。
6.【答案】D
【解析】解: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柳树、杨树、甘薯、葡萄、月季、菊花等植物适合用茎进行扦插繁殖。因此,将月季的一段枝条插入土壤中,不久便长出一颗新的植株,这种营养繁殖的方式叫做扦插,可见D正确。
故选:D。
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使用无性生殖,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嫁接、压条、扦插等。
关键是了解扦插的知识,掌握常见的适合用扦插技术繁殖的植物的例子,分析题意,即可解答本题。
7.【答案】B
【解析】解:ACD、马铃薯用带芽眼的块茎进行繁殖、将水蜜桃的枝条嫁接到毛桃枝干上,让毛桃树结出水蜜桃、红薯用枝蔓进行繁殖,均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属于无性生殖,ACD不符合题意;选项B、白菜种子的主要部分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而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子相结合而形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胚可以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属于有性生殖,B符合题意。
故选:B。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判断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主要看是否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
8.【答案】D
【解析】解: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组织培养用少量的材料,就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植物幼苗的“工厂化”生产。
故选:D。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和组织培养,无性繁殖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
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利于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
熟记植物的无性生殖的概念,注意区别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的是无性生殖。
9.【答案】D
【解析】解:A、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A正确;
BC、蚊子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BC正确;
D、蝴蝶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没有蛹期。D错误。
故选:D。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解答即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0.【答案】B
【解析】解: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所以“毛毛虫”是蝴蝶的幼虫期。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蝴蝶的发育特点。解答时可以从蝴蝶的发育过程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11.【答案】B
【解析】解:在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因此,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解答时可以从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12.【答案】C
【解析】解:蝌蚪属于青蛙的幼体,根据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可知,幼体用鳃呼吸,故蝌蚪的呼吸器官是鳃。
故选:C。
根据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进行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了蝌蚪的呼吸器官,青蛙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13.【答案】C
【解析】解:A、繁殖季节,雄蛙鸣叫,吸引雌蛙前来抱对,是一种求偶行为,A正确。
BC、雌蛙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是雌雄异体,B正确,C错误。
D、刚刚孵化出来的幼体是蝌蚪,D正确。
故选:C。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①为卵壳,起保护作用。A正确。
B、⑤为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但不是所有胚盘都一定能发育成胚胎,如没受精的卵或出现病变等就不能发育成胚胎。B错误。
C、⑥为卵黄,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C正确。
D、④为卵白,保护卵细胞、,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D正确。
故选:B。
鸟卵的结构包括:⑤胚盘,①卵壳,⑦系带,⑧卵黄膜,⑥卵黄,③气室,④卵白,②卵壳膜。
卵壳起保护作用;
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白既能保护卵细胞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
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鸟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在中考中经常考到,同学们可以借助实物进行观察,以加深记忆。
15.【答案】D
【解析】解:卵黄即鸟卵内部发黄的部分,鸟卵中的大多数营养物质都集中在卵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对卵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有:卵壳、卵壳膜和卵白。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其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
故选:D。
解:如图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卵壳起保护作用;
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
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鸟卵的结构。
16.【答案】D
【解析】解:A、鸟卵能孵化出小鸟的条件是必须是受精的卵,A错误;
BC、鸟卵的结构主要为:卵黄膜、卵黄、胚盘、卵白、气室、卵黄系带、卵壳膜等,其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BC错误;
D、鸟卵的胚盘中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D正确。
故选:D。
如图是鸟卵的结构图:其结构主要为:卵黄、胚盘、卵白、气室、卵黄膜、卵黄系带、卵壳膜等,其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胚盘是鸟卵中真正有生命的结构,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鸟卵的结构和功能是中考的热点,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图形来记忆.
17.【答案】A
【解析】解:鸟类的生殖行为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是鸟类的育雏行为。
故选:A。
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
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有孵卵和育雏行为,如杜鹃。
18.【答案】B
【解析】解: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故选:B。
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9.【答案】B
【解析】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故选:B。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基因,基因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20.【答案】B
【解析】解: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这样,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即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X或22条+Y,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X。
故选:B。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X性染色体,因此卵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X性染色体.
21.【答案】A
【解析】解:血友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属于遗传病;新型冠状肺炎、艾滋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都属于传染病;佝偻病是缺钙和维生素D引起的,不属于遗传病。
故选:A。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掌握遗传病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A
【解析】解:化学起源学说:
原始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和复杂的化学过程,逐渐演变为原始的生命,这就是化学起源学说.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如图所示.
其中第①阶段是在原始大气中完成的,后三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进行的.
故选:A。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此题考查了米勒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23.【答案】B
【解析】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A正确。
B、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B错误。
C、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可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由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而来的,C正确。
D、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古代的鱼类进化成两栖类,两栖类进化为爬行类,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和哺乳类,D正确。
故选:B。
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证明了生物的进化趋势.
24.【答案】D
【解析】解:生物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有利变异)生存与不适者(不利变异)被淘汰的结果。因此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有利变异、选择、遗传的综合作用。
故选:D。
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
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
25.【答案】C
【解析】解: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
B、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B正确;
C、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C错误
D、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爬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D正确。
故选:C。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
(2)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
(3)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此题的关键理解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6.【答案】卵 若虫 成虫 蜕皮 相似 蛹 不完全变态 蝗虫 蟋蟀 蝼蛄
【解析】解:(1)蝉的发育过程为:①受精卵→③若虫→⑤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所以蝉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数字表示①是卵,③是若虫,⑤是成虫.
(2)蝉的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③若虫经过④蜕皮后,长出翅,蜕变成了⑤。
(3)从图中可知,②、③、④同⑤相比,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4)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蝉的发育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没有蛹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5)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蜻蜓等
故答案为:
(1)卵;若虫;成虫;
(2)蜕皮;
(3)相似;
(4)蛹;不完全变态;
(5)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蜻蜓)等。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据此答题.据题意和图示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昆虫的发育特点.
27.【答案】相对性状(或性状) 遗传 变异 不能 显 隐 Rr Rr rr 75%
【解析】解:(1)表格中涉及的有无耳垂,惯用左右手,发际形状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2)母亲无耳垂,儿子也无耳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遗传。
(3)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儿子是单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儿子长大后成功地做了“人工双眼皮”,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该双眼皮不能遗传给他的后代。
(4)这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一个惯用左手儿子,则惯用左手是隐性性状,惯用右手是显性性状。因为这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一个惯用左手的孩子,子女中出现了一个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新性状,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一定是杂合的,即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即Rr.因此父 Rr,母 Rr,儿子 rr。
(5)若惯用右手为R,惯用左手用r表示,则惯用右手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惯用左手的基因组成是rr。父母遗传给惯用左手(rr)男孩的基因一定是r,因此父母惯用右手的基因组成是Rr,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生一个惯用右手孩子的可能性是75%。
故答案为:
(1)相对性状(或性状)
(2)遗传
(3)变异;不能
(4)显;隐;Rr;Rr;rr
(5)75%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的表现关系。
28.【答案】原鸡 变异 遗传 需求和爱好 选择 培育 自然选择 ①③⑤
【解析】解:(1)图示认为各种不同的鸡的共同祖先是原鸡.
(3)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个体,并能遗传下去.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和需求,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进行了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淘汰、培育,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各品种的鸡.所以达尔文认为人工选择的过程主要是两点,第一:原鸡产生许多变异;第二: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进行了选择.
(3)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在自然界中物种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①杂交水稻、③产奶量很高的奶牛、⑤泰迪小狗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②抗药性很强的超级细菌、④2019新型冠状病毒属于自然选择。
故答案为:
(1)原鸡
(2)变异;遗传;需求和爱好;选择;培育
(3)自然选择
(4)①③⑤
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通过遗传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区别。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