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3.3 追求证据的教学
高考化学语言表达题的解题策略
3.3 追求证据的教学
归因题 9分
实验操作题 2分
目的(作用)题 2分
实验方案设计题 5分
3.3 追求证据的教学
归因题 5分
实验设计题 2分
过程描述题 3分
3.3 追求证据的教学
信息量大:含有大量文本、图表信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提取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综合性强:各知识模块融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证据推理和创新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高:答题紧扣题意,要求学生答题时思维严谨,语言表达规范。
文字叙述题特点
3.3 追求证据的教学
实验操作题
优先考虑沉淀反应、显色反应
3.3 追求证据的教学
目的题
防止硫酸锰晶体析出
3.3 追求证据的教学
如何解题—实验方案设计
3.3 追求证据的教学
如何解题—实验方案设计
3.3 追求证据的教学
实验方案设计
CuO
(SiO2、Fe2O3)
CuSO4溶液
酸溶
加碱调pH
过滤
过滤
酸溶:1.可不可以碱溶?
2.用什么酸溶解?
3.怎么加?
4.加多少?
过滤:可不可以省略?
边搅拌边加入1.0mol/LH2SO4至固体不再溶解,
过滤,
边搅拌边滴加1.0mol/LNaOH调节溶液pH为3.2~4.7,
过滤,
1.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硫酸铁杂质是否要除去?
2.滤渣是否要洗涤并将洗涤的滤液与滤液合并?
将所得的滤液
多、快、好、省、环保
3.3 追求证据的教学
实验方案设计
讨论:
1.矿渣(滤渣)与液体反应时加入试剂的顺序有要求么?
2.沉淀时是否要检验完全沉淀?
3.产品来自滤渣时,滤渣需要检验是否洗净么?
4.产品来自滤液时,滤渣是否要洗涤并将洗涤的滤液与滤液合并?
如何思考
为什么加快,硫离子+多硫离子总浓度变吗?如何理解?
验证方法:对比实验(直接加硫粉),观察颜色变化,注意控制变量?
如何思考
锌铜原电池,有对后面一题的提示功能。
3.3 追求证据的教学
归因题
1.快速审题
2.确定原理
3.规范表达
条件→过程性原因→直接原因→结论
选择视角
确定视角
归因题—如何确定视角
选择视角:反应物、生成物
NH4+、 Fe3+ 、H+量
确定视角:Fe3+
选择视角:反应物、生成物、温度
NH4+、 ClO- 、H+量、温度
确定视角: ClO-
归因题—如何确定视角
选择视角:反应物、生成物
NH4+、 ClO- 、
确定视角: ClO-
归因题—如何表达
单一原因:
条件→过程性原因→直接原因→结论
选择视角:
CN-、H2O2的量、Cu2+的催化效果
归因题—如何表达
多种原因(协同关系):
条件→过程性原因1同时过程性原因2→直接原因→结论
归因题—如何表达
选择视角:
微电池、Fe2+、Fe3+
随着m(Fe)的增加,形成的微电池数目减少,溶液中的c(Fe2+)减小同时过量的铁抑制Fe2+氧化成Fe3+,导致的Fe3+浓度降低,所以磷的去除率降低
多种原因(竞争关系):
随着m(C)的增加,形成的微电池数目减少占主导,磷去除率降低,
但是过量炭对含磷粒子有吸附作用,使得磷去除率降低幅度变化较小。
条件→过程性原因1影响大于过程性原因2→直接原因→结论
3.3 追求证据的教学
如何解题—过程分析题
过程如何描述,才能拿高分?
(1)亚铁离子的来源;(2)亚铁离子的去向;(3)三个过程。
3.3 追求证据的教学
如何解题—过程分析题
初始过程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