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共17题)
1.把电荷移近不带电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 )
A.摩擦起电 B.感应起电
C.接触起电 D.都不是
2.下列哪个不是物体的带电方式( )
A.摩擦起电 B.接触起电 C.感应起电 D.接地起电
3.元电荷是指( )
A.电子 B.正电子 C.质子 D.电荷量
4.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B上的金属箔片不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5.摩擦起电的微观原理是( )
A.质子的转移 B.中子的转移
C.电子的转移 D.多种带电粒子的转移
6.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撑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负电荷的物体C置于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
A.此时A带负电,B带正电
B.此时A带正电,B带正电
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仍都张开
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7.关于元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带负电
C.元电荷的电荷量为1.0×10-19C D.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的最小电荷量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小到可以忽略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C.将分别带有等量正电和负电的物体相互接触,电荷发生中和消失了
D.带电体的电荷量可能为2.4×10-19C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就是最小的电荷 D.元电荷就是的电荷量
10.某个物体的带电荷量不可能是( )
A.1.6×10-19C B.3.2×10-20C C.4.8×10-19C D.1.6×10-6C
11.用棉布分别与聚丙烯塑料板和聚乙烯塑料板摩擦的实验结果如图,由此对摩擦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以及数量不同的电荷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不一定相等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该物体的带电种类可能不同
12.如图,绝缘底座上方的金属棒A、B靠在一起,两者均不带电.现将绝缘底座上方的带负电的C球移到旁边,然后将A、B分开,再移去C球.则A、B球带电情况是( )
A.A带正电,B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
C.A、B均带正电 D.A、B均不带电
1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B.用手拉橡皮筋,由于橡皮筋发生了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橡皮筋对手产生了弹力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D.跟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是因为橡胶棒发生了弹性形变
14.下列关于起电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两个物体一定会带上等量的同种电荷
B.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
C.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D.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15.关于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带正电荷,这是因为失去了个电子
D.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
16.关于电荷的电荷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电荷量的精确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得的
B.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量最小值为1.6×10-19C
D.带电体的比荷是质量与电荷量的比值
17.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人类可以创造出电荷
二、填空题
18.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_____电荷和_____电荷.同种电荷互相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填“正”或“负”或“吸引”或“排斥”).1752年,美国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美利坚合众国创始人富兰克林成功的将天电引入莱顿瓶,且证明了天电与摩擦产生的电是相同的.
19.某电荷带电量为C,则该电荷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多少倍______。
20.如图所示,两个互相接触的导体A和B不带电,现将带正电的导体C靠近A端放置,三者均有绝缘支架.请判断A、B带电情况如何
1.若先将A、B分开再移走C,则A_______,B_______;
2.若先将C移走再把A、B分开,则A_______,B_______.
21.一个带电量为的带电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了______个电子。
三、综合题
22.带正电的物体A与不带电的物体B接触,使物体B带上了什么电荷?在这个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
23.(1)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个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该过程是否创造了电荷?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会增多或减少吗?
(2)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4×10-19 C吗?
(3)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
参考答案:
1.B
【详解】
试题分析:把电荷移近不带电导体,由于导体上的电荷受带电体的作用,导体上电荷发生移动、重新分布,这样导体在不同区域带上不同种的电荷,B正确;摩擦起电是由于两个物体吸引电荷本领不一样,在两物体相互接触并摩擦时电荷从一个物体移到另一物体,A错.接触起电是一个带电体与另一不带电物体接触时,电荷一个物体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不带的物体也带上电,C错.
2.D
【详解】
物体的带电方式由三种,即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故接地起电不是物体带电方式,故选D.
3.D
【详解】
元电荷是指最小的电荷量,不是指电子、正电子或质子。
故选D。
4.B
【详解】
A.感应带电,这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可知,靠近的一端会带异种电荷,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B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A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A错误;
B.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把A和B分开,A带负电,B带正电,金属箔还是张开,B正确;
C.先把C移走,A、B电荷恢复原状,A、B两端都不带电,若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不会张开,C错误;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与B上的电荷重新中和,A上的金属箔片闭合,B上的金属箔片也闭合,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是电子的转移不是质子、中子等其他粒子的转移,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D
【详解】
AB. 把一带负电荷的物体C置于附近,由于静电感应,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AB错误;
C.移去C后,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重新中和,达电中性状态,两金属箔均闭合,C错误;
D.先把AB分开,则A带正电,B带负电,移去C后,电荷不能再进行中和,两金属箔仍然张开,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元电荷是指质子或电子的带电量,不是电子,故AB错误;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的数值,e=1.60×10-19C,故C错误;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的最小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D正确;故选D.
8.B
【详解】
试题分析:当带电体所带的电量和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相比可忽略不计时可看做点电荷,故体积小到可以忽略的带电体也不一定能看成点电荷,选项A错误;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选项B正确;将分别带有等量正电和负电的物体相互接触,电荷发生中和,但是并没有消失,选项C错误;带电体的电荷量必须是元电荷1.6×10-19C的整数倍,不可能为2.4×10-19C,选项D错误;故选B.
9.D
【详解】
ABC.元电荷是表示与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但它不是质子或电子,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故ABC错误;
D.元电荷的电荷量为1.6×10-19C,故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
最小的电荷量是,我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任何物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或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由于不是的整数倍,所以B是不可能的,选项ACD是可能的.
11.D
【详解】
AD.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棉布分别带负电与带正电,说明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时,该物体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所带电荷种类与物体得失电子的能力有关,容易得电子的带负电,容易失电子的带正电,与表面粗糙程度无关,故A错误,D正确;
B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总电荷量保持不变,所以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不同的,数量相同的电荷,故BC错误。
故选D。
12.A
【详解】
试题分析:由静电感应知,把带负电的C球移到旁边,金属棒A感应正电荷,金属棒B感应负电荷,然后将A、B分开,再移去C球,所以A带正电,B带负电,A对,BCD错.
13.B
【详解】
A.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了物体的重力,但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不是物体所受的重力,A错误;
B.用手拉橡皮筋,由于橡皮筋发生了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橡皮筋对手产生了弹力,B正确;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C错误;
D.跟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电,D错误。
故选B。
14.A
【详解】
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只有当两物体等大相同时,两个物体才会带上等量的同种电荷,选项A错误;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选项B正确;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的异种电荷,选项C正确;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选项D正确;此题是选择错误的,故选A.
15.BCD
【详解】
AB.物体带电量总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不能是任意实数,A错误,B正确;
CD.元电荷e=1.6×10-19C是最小的电荷量,所以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
个电子,CD正确。
故选BCD。
16.AC
【详解】
试题分析:电子的电荷量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A正确;带电体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最小电荷量为元电荷,大小为1.6×10-19C,B错误C正确;带电体的比荷是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D错误;
17.BC
【详解】
AD.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电荷都不能创造,只能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则选项AD错误;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选项B正确;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选项C正确。
故选BC。
18. 正 负 排斥 吸引
【详解】
解: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答案为正、负、排斥、吸引
19.
【详解】
元电荷,则
20. 负电 正电 不带电 不带电
【详解】
将带正电的导体球C靠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B,电子从B移动到A,先把导体A和B分开,再移走C, A带负电,B带正电。
若先移走C,此时导体A和B中的电荷又发生中和,A和B均不再带电,再把导体A和B分开,同样不再带电,所以此时A不带电,B不带电。
21. 失去 3×109
【详解】
一个带电量为的带电体失去了个电子。
22.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有电子从物体B转移到物体A
【解析】
略
23.(1)没有,保持不变;(2)不是,不能是;(3)见解析
【详解】
(1)摩擦起电的过程并没有创造电荷。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是任意的,它只能是1.60×10-19 C的整数倍。由于4×10-19 C是1.60×10-19 C的2.5倍,所以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是4×10-19 C。
(3)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实物粒子;电子和质子是实物粒子,不是元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