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1-07 08:5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4.除了图片中涉及到的食品保存方法外,还有哪些保存食物的方法呢?
提示:还有冷藏法、冷冻法、使用防腐剂、使用射线等方法杀灭细菌。1.泡菜的制作主要是哪种微生物参与发酵?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乳酸菌。乳酸菌在缺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乳酸。2.咸菜的保存时间要比鲜菜的保存时间长得多,原因是什么?
提示:咸菜中含有大量的盐,水分少,这种环境不适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3.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为什么流动的水不会发生腐臭现象?
提示:流动的水中氧气多,在有氧环境下,细菌能把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水得到净化。一、选择题
1.在盛有温开水的瓶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
母菌,摇匀后,将一个挤瘪的小气球套在瓶口处。
将瓶子放在25 ℃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瓶口的
小气球鼓了起来(如图所示),对此现象最好的解
释是( )
A.酵母菌属于真菌
B.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酵母菌分解糖,产生的二氧化碳将气球鼓起
D.糖为酵母菌提供了营养,产生的氧气将气球鼓起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酵母菌发酵作用的理解。酵母菌能在无氧条件下把葡萄糖发酵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气球鼓起来。酵母菌属于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2.(2012·威海学业考)馒头、面包膨大松软,里面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制作过程中( )
A.加入了酵母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二氧化碳
B.加入了酵母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
C.加入了乳酸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二氧化碳
D.加入了乳酸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乳酸
【解析】选A。蒸馒头或烤制面包时加入少量的酵母菌,目的是让酵母菌将面粉里的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使面包松软多孔。3.发酵技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很多家庭利用新鲜的葡萄自酿葡萄酒。酿制葡萄酒利用了( )
A.醋酸菌的发酵 B.乳酸菌的发酵
C.霉菌的发酵 D.酵母菌的发酵
【解析】选D。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酵母菌在无氧时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人们利用酵母菌的这一特点来酿造葡萄酒。4.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易变馊,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天空气潮湿,化学物质的污染严重
B.食品本身的营养物质含量过高
C.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
D.炎热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发过快
【解析】选C。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特点。在炎热的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在细菌和真菌的生活过程中,会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导致食物腐败变质。5.火腿肠是人们生活中易于保存、方便食用的一种肉类食品。火腿肠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保存的( )
A.脱水法 B.冷冻法
C.晒制法 D.真空包装法
【解析】选D。本题考查食品的保存方法。袋装肉肠采用的是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不同食品采用的保存方法不同,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尽量杀死细菌、真菌或抑制它们在食品内的生长和繁殖。6.(2012·海口检测)常用的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有(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干燥
④保持湿润 ⑤暴露于空气中 ⑥隔绝空气
A.①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④⑤
【解析】选B。保存食物即防止食品腐败,主要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可以起到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或杀死细菌、真菌的作用。7.抗生素是( )
A.细菌产生的可以杀死细菌的物质
B.细菌和真菌的分泌物
C.某些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真菌的物质
D.某些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抗生素概念的理解。抗生素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病原菌引起的疾病。8.(2012·海南中考)科学家把控制合成人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通过大肠杆菌的快速生长繁殖,可获得人类所需要的胰岛素。这种现代生物技术属于(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 D.仿生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发酵技术、仿生、生物反应器等多种,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9.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利用细菌能分解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什么的原理来实现净化的目的(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甲烷 D.二氧化碳
【解析】选A。本题考查城市污水处理厂净化污水的原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很多有机物,如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等,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一些杆菌和甲烷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将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 10.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
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C.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D.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解析】选C。本题考查细菌、真菌的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细菌对人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如可利用乳酸菌生产酸奶、制作泡菜。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二、非选择题
11.(2012·宿州学业考)将下列发酵产品与其相关的微生物用线连接起来:
A.酸奶 a.毛霉菌
B.豆腐乳 b.醋酸菌
C.米醋 c.酵母菌
D.葡萄酒 d.甲烷菌
E.沼气 e.乳酸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发酵产品所利用的发酵微生物。酸奶的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豆腐乳的制作利用的是毛霉菌;米醋的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葡萄酒的制作利用的是酵母菌;沼气的生产利用的是甲烷菌。
答案:A-e B-a C-b D-c E-d12.在学习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时,莉莉带来了牛奶的包装袋。在包装袋上有如下部分内容: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牛奶所应用的保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存放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在不同季节里保质期不同?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这种保鲜方法是哪位科学家提出的吗?_______。
(5)食品保存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袋装牛奶保鲜的有关知识。
(1)由牛奶的名称“全脂巴氏杀菌乳”可以得知此牛奶的保存方法是应用了巴氏消毒法。
(2)由“贮藏条件:2 ℃~6 ℃”可知,牛奶适于在2 ℃~
6 ℃的温度下存放。
(3)牛奶保鲜的关键是抑制和杀灭牛奶中的微生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状态不同,一、四季度温度稍低,不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故保质期较长;二、三季度温度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故保质期较短。(4)这种消毒方法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的,这种方法不仅能杀灭牛奶中的细菌和真菌,还能很好地保持牛奶中的营养成分。
(5)食品保存的原理是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或将其杀死。
答案:(1)巴氏消毒法 (2)2 ℃~6 ℃
(3)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需要适宜的温度。不同季节温度不同,微生物的活动状态不同,故牛奶的保质期不同
(4)巴斯德
(5)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或将其杀死1.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实质上起作用的是菌体内的什么( )
A.抗生素 B.多种酶
C.有机物 D.细胞核
【解析】选B。本题考查发酵食品制作的实质。发酵食品制作实质上是利用细菌和真菌体内的多种酶,将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酒精、乳酸、醋酸等物质。2.酒精等“绿色燃料”的研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玉米秸秆→糖液→酒精。由糖液到酒精阶段需要的菌种是( )
A.酵母菌 B.青霉菌
C.曲霉菌 D.乳酸菌
【解析】选A。本题考查生产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酒精,需要玉米秸秆→糖液→酒精等工艺流程。其中,由糖液到酒精阶段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3.(2012·承德学业考)如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解析】选D。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对食物加热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加清水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密封,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不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是低温冷冻,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此种保存食物的原理是高温灭菌,然后隔绝细菌与食物,避免它们接触。4.下列有关抗生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病菌的物质
B.是细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病菌的物质
C.抗生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D.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药物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副作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抗生素的理解。抗生素是某些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病菌的物质;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等;但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会有增加细菌抗药性、产生过敏反应、引起二重感染等副作用。5.做馒头的方法是用适量的面粉、水、酵母菌混合成面团,将此面团放在一个容器内,容器放在温暖处,数小时后,加少量食用碱粉,然后做成馒头,上火蒸熟,蒸熟的馒头比生面团大得多,且松软多孔。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分析回答:
(1)把生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数小时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制生馒头前,往面中加入少量食用碱粉的目的是_____。
(3)刚发好的面团闻起来会有酒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馒头中充满孔洞,且松软可口,原因是在馒头的制作过程中面团产生了大量的_____气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用酵母菌发面蒸馒头的原理。
(1)酵母菌的快速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把生面团放在温暖地方数小时的目的是促进酵母菌的快速生长和繁殖。
(2)酵母菌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制生馒头前,往面中加入少量食用碱粉的目的,是为了中和面团发酵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
(3)面团内部是一个无氧的环境,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刚发好的面团闻起来有酒味。(4)在馒头的制作过程中,面团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松软可口。
答案:(1)促进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2)为了中和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
(3)面团内部是一个无氧的环境,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了酒精
(4)二氧化碳6.(拓展探究)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
(3)某同学在做完甲图实验后,像乙图那样把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并把它放在冰箱里,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你能否得出另一结论?这一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保存食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分析能力。(1)甲图中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因此,A肉汤中的微生物被杀死,B瓶中仍然存在,故A瓶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当把A瓶的瓶颈打断以后,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中,引起肉汤变质。(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细菌、真菌的有无,甲图利用煮沸的方法除去肉汤中的细菌、真菌,形成对照。(3)根据“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并把它放在冰箱里,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可得知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可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4)食物保存需要尽可能地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故我们就要破坏细菌、真菌的生存环境,如保持低温,干燥,隔绝空气等。
答案(1)A 细菌、真菌 (2)细菌、真菌的有无 煮沸法
(3)能。低温能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4)保持低温,干燥,并要隔绝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