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0 10:09:49

内容文字预览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祈qǐ祷 斑斓 气冲斗dòu牛 锋芒毕露
B.骊lí歌 屏障 炽chì痛 杂乱无章
C.嫉jì妒 澎湃pài 鞠躬尽瘁 人迹罕至
D.污秽huì 脑髓suí 一拍既合 来势汹汹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也是无意识的,在闲瑕时甚至睡梦中,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
B.她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哼了一小段后,她说:“这是德彪西的《月光》。”
C.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棵种子已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
D.现在的地航飞船误入地核,就如同20世纪中期的登月飞船偏离月球迷失于外太空,获救的希望是丝豪不存在的。
3.为下面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如果我们用一颗有求的心面对所有事情,那么无疑是打开了一个烦恼的盒子。
②我们总是找种种借口去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自私与狭隘。
③我们的烦恼更多是来自于自己的自私和狭隘。
④学会满足,学会放弃,烦恼就会远离我们。
⑤生活里,我们往往不经意就被烦恼包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⑤②④③① D.⑤③②①④
4.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写它吗?
B.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C.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D.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 ,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
B.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到床上,她还在哼着《月光》,那轻柔的旋律一直在我的梦中飘荡着。
C.“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D.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带上她的眼睛》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B.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
C.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______永世长存。在历史的天空中,宇宙飞行、地航飞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______是凯旋的飞行员还是为此献身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______。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功劳 即使 铭刻 标注
B.功勋 即使 铭记 标记
C.功绩 无论 铭刻 标榜
D.功勋 无论 铭记 标注
二、阅读理解
8.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各题。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眼睛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我蹲下来看。“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我在草原上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频信息波把这感觉传给远在太空中的她,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这时我刚把手从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丝丝的,她让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直到手被吹干。
…………
我带着她的眼睛在草原上转了一天,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1)“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中,小姑娘为何说别拔下小花?
(2)作者带着眼睛让小姑娘领略了有生机的万物,试着反过来想一下,小姑娘的种种表现又会给作者带来什么呢?
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①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②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4)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瞥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②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③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一脉血缘的兄长。
④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玻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⑤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⑥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信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⑦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孩子的姓名,船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⑧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sT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致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裹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育,傲视人寰。
⑨人们把城市像巨打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流光溢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玛稚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二
⑩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选自《毕淑敏散文精选》)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不超过50字)
(2)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对第③段加点同语的理解。
(3)第⑦段作者引用登山报道的事例有何用意 清作简要分析。
(4)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综合表达
11.最近几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根据所给材料,给“二维码”下定义。
【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两个优势。
【材料一】
类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   
【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材料二】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材料三】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12.综合性学习。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近年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地位逐渐提高,“大众旅游”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学校决定开展“走出书斋 畅游天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举行“大众旅游”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并进行研究,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
2000-2015年我国国内游人数变化情况
材料二:过去大部分旅游都属于景色观光式,以旅行 社组织为主,少有文化型、体验型旅游。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青少年游学、文化旅游、生态养生旅游、乡村海岛游等新兴旅游方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材料三:每逢旅游旺季,热门景点人多拥挤,游客乱扔垃圾,随手涂鸦的现象时有发生;从青岛“天价虾”到哈尔滨“天价鱼”,众多旅游地商户都将游客当作了“待宰肥羊”;不合理低价团、强迫和诱导购物等消费陷阱屡禁不止。
结论:
(2)班级开展“学生旅游利弊谈”的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弊大于利 ”,你支持哪方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字数6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析。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本题正确的字音字形为:A.气冲斗dǒu牛;C.嫉jí妒;D.脑髓suǐ 、一拍即合。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2.【答案】B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瑕”应为“暇”;
B项正确;
C项中“棵”应为“颗”;
D项中“豪”应为“毫”。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 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
3.【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
【点评】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在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包括课文脉络,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排序。
4.【答案】C
【知识点】带上她的眼睛;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A、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没有运用修辞手法。D、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及运用能力,注意平时多练。
5.【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冒号;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此体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依据课文不难填出。“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冒号改成逗号。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由句子的意思和语气来确定使用哪种标点符号。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6.【答案】C
【知识点】带上她的眼睛;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成分残缺;②前后矛盾;③用词不当;④词序颠倒;⑤搭配不当。C缺主语,应把“充满了”和“孩子们”调换。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7.【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①功劳:对事业的贡献。功绩:功劳和业绩。功勋:重大的贡献,特殊的功劳。根据语境“永世长存”,应选用“功勋”,排除A、C;②关联词语与“还”相搭配的是“无论”,故排除B;③一般指牢记在心中用“铭记”;④标注:标识并注明。标记:标注上记号。标榜: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吹嘘,夸耀。根据语境选用“标注”。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结合语境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
8.【答案】(1)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2)小姑娘和作者都身处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作者带着眼睛与小姑娘一同度假,开始了草原之行,赏花观草,感受了小姑娘的感受,作者也找回了一些被“灰色的生活”磨钝了之外的感觉。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是文章的一处伏笔,照应后文的“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我”带着小姑娘的眼睛去往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的这次旅行,是小姑娘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她深知自己已经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因此她对草原上的柔弱的、可以被任意采撷的小花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
(2)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我”之前的生活是“灰色的”“忙碌的”,然而通过这次和小姑娘的旅行,她对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每一缕阳光、每一条小溪、每一阵微风都渴望和激动,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憧憬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在结束旅行后,会觉察到平常不在意的晚风、鸟鸣、暮色,即使“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但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其中出现,并在增多”,说明“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美的感觉。
故答案为:(1)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2)小姑娘和作者都身处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作者带着眼睛与小姑娘一同度假,开始了草原之行,赏花观草,感受了小姑娘的感受,作者也找回了一些被“灰色的生活”磨钝了之外的感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把握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再分析这个情节本身的作用,如可能是交代了什么情节,表现了什么,然后分析和前后文的作用,如是不是和后文形成照应或者铺垫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要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再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
9.【答案】(1)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的母亲。
(2)(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
(3)①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②运用了动作描写,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4)“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知识点】带上她的眼睛;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此题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参考答案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的故事。
(2)此题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人物”和“地点”要素可舍去,关键的要素是“什么事”。参考答案为:①母亲深夜高盆赶鼠. ②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选准句子的赏析点,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本句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秧苗的美,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
(4)此题是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初看是对线索的分析理解,实际上还包括人物形象特征,情感基调、文章主题等多方面的理解,是阅读分析的深层的整体理解,不能留于表面或浅尝辄止,题目的分值3分实际上暗示应多角度思考。参考答案为:“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点评】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②),叙述母亲因为操持家事,而过早的衰老有了白发;第二部分(③~⑥),回忆四月的一天,我回到家与母亲一起深夜敲盆赶老鼠的事;第三部分(⑦~⑨),叙述父亲病倒后,母亲跪在田里插秧;第四部分(⑩~ ),叙述母亲离世已三年,但我依旧难忘她的白发,抒发我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0.【答案】(1)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在建造城市时,保护好旷野口恰当处理好建造城市和保护旷野的关系。
(2)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
(3)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拥有先进的通信手段的勇敢者象征“城市”;遭遇的暴风雪,象征“旷野”。作者引用这一事例,用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
(4)①生动、形象。例如: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掇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②句式整齐。例如: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己的;例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
【知识点】挖掘、感悟文章主题;带上她的眼睛;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1)本文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在建造城市时,保护好旷野口恰当处理好建造城市和保护旷野的关系。(2)第③段加点词语是说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3)第⑦段作者引用登山报道的事例的用意是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拥有先进的通信手段的勇敢者象征“城市”;遭遇的暴风雪,象征“旷野”。作者引用这一事例,用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4)本文的语言特点是①生动、形象。例如: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掇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②句式整齐。例如: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己的;例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11.【答案】(1)二维码是一种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黑白相间的图形。
(2)优势一:存储的信息容量大;优势二:具有纠错功能。
(3)材料一,材料二
【知识点】材料探究;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要多参与,多交流,勤练习,善总结。
(1)考查学生给具体概念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的格式多为“×××(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按照什么是什么的模式,抓住关键词语即可。
(2)要抓住“概括二维码相对一维码的优势”的要求,根据材料一的图表中“数据容量”“数据密度”的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优势一:存储的信息容量大;根据材料二可归纳优势二:具有纠错功能。
(3)第三则材料是讲二维码的原理,而题目要求是二维码的应用,所以材料一材料二适合做备选材料。
【点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要多参与,多交流,勤练习,善总结。
12.【答案】(1)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旅游市场扶序混乱。
或:近年来国内游人数增长迅速,新兴旅游方式不断涌现,但是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2)示例一:我支持正方观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能让人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开阔视野,增长 见识,陶冶情操,获得真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示例二:我支持反方现点。外出旅游不仅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同学之间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攀比也会滋长学生的虚荣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
【知识点】图表信息;材料探究;见解表述;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分析能力。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旅游市场扶序混乱。或:近年来国内游人数增长迅速,新兴旅游方式不断涌现,但是旅游市场秩序混乱。(2)首先要了解“旅游”这一活动的意义还存在的问题,再从“学生”这个身份来分析学生旅游的问题,分析利弊,表达自己的观点。
【点评】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祈qǐ祷 斑斓 气冲斗dòu牛 锋芒毕露
B.骊lí歌 屏障 炽chì痛 杂乱无章
C.嫉jì妒 澎湃pài 鞠躬尽瘁 人迹罕至
D.污秽huì 脑髓suí 一拍既合 来势汹汹
【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析。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本题正确的字音字形为:A.气冲斗dǒu牛;C.嫉jí妒;D.脑髓suǐ 、一拍即合。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也是无意识的,在闲瑕时甚至睡梦中,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
B.她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哼了一小段后,她说:“这是德彪西的《月光》。”
C.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棵种子已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
D.现在的地航飞船误入地核,就如同20世纪中期的登月飞船偏离月球迷失于外太空,获救的希望是丝豪不存在的。
【答案】B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瑕”应为“暇”;
B项正确;
C项中“棵”应为“颗”;
D项中“豪”应为“毫”。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 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
3.为下面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如果我们用一颗有求的心面对所有事情,那么无疑是打开了一个烦恼的盒子。
②我们总是找种种借口去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自私与狭隘。
③我们的烦恼更多是来自于自己的自私和狭隘。
④学会满足,学会放弃,烦恼就会远离我们。
⑤生活里,我们往往不经意就被烦恼包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⑤②④③① D.⑤③②①④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
【点评】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在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包括课文脉络,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排序。
4.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写它吗?
B.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C.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D.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 ,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答案】C
【知识点】带上她的眼睛;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A、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没有运用修辞手法。D、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及运用能力,注意平时多练。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
B.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到床上,她还在哼着《月光》,那轻柔的旋律一直在我的梦中飘荡着。
C.“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D.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
【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冒号;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此体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依据课文不难填出。“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冒号改成逗号。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由句子的意思和语气来确定使用哪种标点符号。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带上她的眼睛》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B.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
C.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答案】C
【知识点】带上她的眼睛;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成分残缺;②前后矛盾;③用词不当;④词序颠倒;⑤搭配不当。C缺主语,应把“充满了”和“孩子们”调换。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______永世长存。在历史的天空中,宇宙飞行、地航飞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______是凯旋的飞行员还是为此献身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______。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功劳 即使 铭刻 标注
B.功勋 即使 铭记 标记
C.功绩 无论 铭刻 标榜
D.功勋 无论 铭记 标注
【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①功劳:对事业的贡献。功绩:功劳和业绩。功勋:重大的贡献,特殊的功劳。根据语境“永世长存”,应选用“功勋”,排除A、C;②关联词语与“还”相搭配的是“无论”,故排除B;③一般指牢记在心中用“铭记”;④标注:标识并注明。标记:标注上记号。标榜: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吹嘘,夸耀。根据语境选用“标注”。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结合语境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
二、阅读理解
8.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各题。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眼睛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我蹲下来看。“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我在草原上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频信息波把这感觉传给远在太空中的她,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这时我刚把手从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丝丝的,她让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直到手被吹干。
…………
我带着她的眼睛在草原上转了一天,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1)“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中,小姑娘为何说别拔下小花?
(2)作者带着眼睛让小姑娘领略了有生机的万物,试着反过来想一下,小姑娘的种种表现又会给作者带来什么呢?
【答案】(1)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2)小姑娘和作者都身处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作者带着眼睛与小姑娘一同度假,开始了草原之行,赏花观草,感受了小姑娘的感受,作者也找回了一些被“灰色的生活”磨钝了之外的感觉。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是文章的一处伏笔,照应后文的“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我”带着小姑娘的眼睛去往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的这次旅行,是小姑娘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她深知自己已经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因此她对草原上的柔弱的、可以被任意采撷的小花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
(2)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我”之前的生活是“灰色的”“忙碌的”,然而通过这次和小姑娘的旅行,她对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每一缕阳光、每一条小溪、每一阵微风都渴望和激动,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憧憬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在结束旅行后,会觉察到平常不在意的晚风、鸟鸣、暮色,即使“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但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其中出现,并在增多”,说明“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美的感觉。
故答案为:(1)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2)小姑娘和作者都身处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作者带着眼睛与小姑娘一同度假,开始了草原之行,赏花观草,感受了小姑娘的感受,作者也找回了一些被“灰色的生活”磨钝了之外的感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把握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再分析这个情节本身的作用,如可能是交代了什么情节,表现了什么,然后分析和前后文的作用,如是不是和后文形成照应或者铺垫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要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再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
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①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②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4)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1)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的母亲。
(2)(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
(3)①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②运用了动作描写,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4)“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知识点】带上她的眼睛;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此题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参考答案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的故事。
(2)此题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人物”和“地点”要素可舍去,关键的要素是“什么事”。参考答案为:①母亲深夜高盆赶鼠. ②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选准句子的赏析点,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本句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秧苗的美,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
(4)此题是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初看是对线索的分析理解,实际上还包括人物形象特征,情感基调、文章主题等多方面的理解,是阅读分析的深层的整体理解,不能留于表面或浅尝辄止,题目的分值3分实际上暗示应多角度思考。参考答案为:“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点评】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②),叙述母亲因为操持家事,而过早的衰老有了白发;第二部分(③~⑥),回忆四月的一天,我回到家与母亲一起深夜敲盆赶老鼠的事;第三部分(⑦~⑨),叙述父亲病倒后,母亲跪在田里插秧;第四部分(⑩~ ),叙述母亲离世已三年,但我依旧难忘她的白发,抒发我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瞥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②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③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一脉血缘的兄长。
④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玻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⑤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⑥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信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⑦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孩子的姓名,船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⑧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sT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致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裹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育,傲视人寰。
⑨人们把城市像巨打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流光溢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玛稚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二
⑩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选自《毕淑敏散文精选》)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不超过50字)
(2)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对第③段加点同语的理解。
(3)第⑦段作者引用登山报道的事例有何用意 清作简要分析。
(4)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答案】(1)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在建造城市时,保护好旷野口恰当处理好建造城市和保护旷野的关系。
(2)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
(3)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拥有先进的通信手段的勇敢者象征“城市”;遭遇的暴风雪,象征“旷野”。作者引用这一事例,用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
(4)①生动、形象。例如: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掇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②句式整齐。例如: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己的;例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
【知识点】挖掘、感悟文章主题;带上她的眼睛;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1)本文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在建造城市时,保护好旷野口恰当处理好建造城市和保护旷野的关系。(2)第③段加点词语是说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3)第⑦段作者引用登山报道的事例的用意是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拥有先进的通信手段的勇敢者象征“城市”;遭遇的暴风雪,象征“旷野”。作者引用这一事例,用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4)本文的语言特点是①生动、形象。例如: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掇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②句式整齐。例如: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己的;例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三、综合表达
11.最近几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根据所给材料,给“二维码”下定义。
【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两个优势。
【材料一】
类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   
【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材料二】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材料三】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答案】(1)二维码是一种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黑白相间的图形。
(2)优势一:存储的信息容量大;优势二:具有纠错功能。
(3)材料一,材料二
【知识点】材料探究;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要多参与,多交流,勤练习,善总结。
(1)考查学生给具体概念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的格式多为“×××(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按照什么是什么的模式,抓住关键词语即可。
(2)要抓住“概括二维码相对一维码的优势”的要求,根据材料一的图表中“数据容量”“数据密度”的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优势一:存储的信息容量大;根据材料二可归纳优势二:具有纠错功能。
(3)第三则材料是讲二维码的原理,而题目要求是二维码的应用,所以材料一材料二适合做备选材料。
【点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要多参与,多交流,勤练习,善总结。
12.综合性学习。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近年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地位逐渐提高,“大众旅游”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学校决定开展“走出书斋 畅游天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举行“大众旅游”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并进行研究,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
2000-2015年我国国内游人数变化情况
材料二:过去大部分旅游都属于景色观光式,以旅行 社组织为主,少有文化型、体验型旅游。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青少年游学、文化旅游、生态养生旅游、乡村海岛游等新兴旅游方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材料三:每逢旅游旺季,热门景点人多拥挤,游客乱扔垃圾,随手涂鸦的现象时有发生;从青岛“天价虾”到哈尔滨“天价鱼”,众多旅游地商户都将游客当作了“待宰肥羊”;不合理低价团、强迫和诱导购物等消费陷阱屡禁不止。
结论:
(2)班级开展“学生旅游利弊谈”的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弊大于利 ”,你支持哪方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字数60字左右)
【答案】(1)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旅游市场扶序混乱。
或:近年来国内游人数增长迅速,新兴旅游方式不断涌现,但是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2)示例一:我支持正方观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能让人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开阔视野,增长 见识,陶冶情操,获得真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示例二:我支持反方现点。外出旅游不仅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同学之间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攀比也会滋长学生的虚荣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
【知识点】图表信息;材料探究;见解表述;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分析能力。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旅游市场扶序混乱。或:近年来国内游人数增长迅速,新兴旅游方式不断涌现,但是旅游市场秩序混乱。(2)首先要了解“旅游”这一活动的意义还存在的问题,再从“学生”这个身份来分析学生旅游的问题,分析利弊,表达自己的观点。
【点评】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