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卑劣 ( )
A.liè B.lüè
(2)蔑视 ( )
A.miě B.miè
(3)鲜血 ( )
A.xuě B.xuè
(4)卑鄙 ( )
A.bì B.bǐ
2.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与例词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1)挑拨离间 ( )
A.间隔 B.反间 C.田间
(2)蛮横 ( )
A.强横 B.横财 C.横贯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令人信服,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B.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C.在她的挑拨离间下,他们俩和好如初了。
D.我们办事光明正大,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于事。
4.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与例词中加线字字意不同的一项,将答案写在每题的横线上
挑拨离间 A、间断 B、间接 C、田间 D、晴间多云
赋予 A、天赋 B、赋税 C、赋勋 D、禀赋
蛮横 A、强横 B、横暴 C、横渡 D、横行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B.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C.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7.指出下列词语的感彩。
①光明正大 ②偷偷摸摸
③悲愤痛恨 ④挑拨离间
⑤制造恐怖 ⑥卑鄙无耻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⑤②③④⑦①⑥ B.②③⑦①⑥④⑤
C.⑤②③⑦④①⑥ D.②③⑦⑤⑥④①
9.填空。
《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作者是 ,原名 , 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回答问题。
(1)选文中,“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深刻含义?
(2)选文中所说的“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
(3)选文中的“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交替使用两种人称有什么作用?
(4)对于“争到光明”,作者有怎样的信心?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选自《人间草木》)
(1)
文章第一段说“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你能说说这里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内心世界”吗?
(2)
结合选文概括,本文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哪些特点
(3)选文为了突出闻一多上课的风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下面的演讲稿中很多地方不合要求,请你指出来。
同志们:
如今,我们在这里集会,是教大家说说心里话。首先我开个头,起个抛玉引砖的作用,希望你们对我厂的发展多提宝贵的建议。
现在我们厂出现了很多正事不干,专搞破坏的人……他们严重影响了我厂的生产,影响了大家的切身利益。这件事需要整治,望大家多多包涵。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生活里常可见到这样的场面——
②两个年轻的妈妈在聊天,甲乙都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她们的心里都充满希望对方欣赏自己孩子的渴望,但忘了自己也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
③一场演出刚完,全体演员拉着手排着队出来谢幕,但观众却已走了一半。剩下的也拥挤着往外走。掌声稀稀落落。其实演出成功,观众也满意,但就是不鼓掌。真为演员们难过,他们所要求观众的,不就是稍慢一点走,鼓一下掌吗?观众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表示一下对他们演出的欣赏呢?
④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⑤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呢?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以。但别人却会从你的欣赏里,得到了对自我的肯定,得到了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
⑥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
⑦有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灰,于是,带上所有储蓄出去旅游,预备花光钱就自尽。半路遇上两个小孩儿溺水,他奋勇救助,观者无不为他的勇气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儿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赞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还是值得留恋,于是轻松地踏上了归途。
⑧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常常捧着我那只能“发表”在本子上的习作欣赏,一番点评之后,是一句“这里有黄金”,包含了所有的期待和鼓励,使我战胜自卑,练笔不止。
⑨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个竞技场。人生是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评一样。如果只有沉默,那生活就一定会索然无味。
⑩欣赏不同于阿谀,它是出于真诚,它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
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固然值得欣赏,但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只要我们敞开胸襟,我们就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
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
(1)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 这一现象(用文中语句回答),阐述了 的中心论点(用自己语言概括)。
(2)第⑦⑧两段运用 的论证方法,从 这一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 段告诉我们生活中 ,阐明了欣赏别人要 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论述了中心论点。
(3)第⑨段中划线的“沉默”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4)第⑩段中说“欣赏不同于阿谀”,请简答“欣赏”与“阿谀”有什么不同。
三、综合表达
13.指出下面的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1)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14.【典型技法】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2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相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片段训练】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B
(3)B
(4)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1)“卑劣”的“劣”的正确读音为liè,故选A。
(2)“蔑视”的“蔑”的正确读音为miè,故选B。
(3)“鲜血”的“血”的正确读音为xuè,故选B。
(4)“卑鄙”的“鄙”的正确读音为bǐ,故选B。
故答案为:(1)A;(2)B;(3)B;(4)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答案】(1)B
(2)A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1)“挑拨离间”的“间”与“反间”意思一致。故选B。
(2)“蛮横”的“横”与“强横”意思一致。故选A。
故答案为:(1)B;(2)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词语内容进行分析,重点理解即可。
3.【答案】C
【知识点】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C.“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诬蔑、中伤的说法。用在此句不合语境。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及运用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即可。
4.【答案】C;B;C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分析】1.间有两个读音。读“jiàn”时,表示空隙、嫌隙、隔开,不连接。读“jiān”时表示方位和计量单位。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间(jiàn)接:属性词。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的(跟“直接”相对)。田间(jiān):间表示方位。晴间(jiàn)多云:晴天过程中出现云彩,“间”有中间、间隙之意。故选C。
赋予:(上对下)交给。天赋:上天赋予你的才能,与生俱来的能力。赋税: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赋”有征收的意思。赋勋:赋予功勋荣誉,也有交给的意思。禀赋:指人所具有的智力、体魄、性格、能力等素质。ACD均有赋予的意思,只有B为征收的意思。故选B。
横字有两个读音。读“héng”表示为与地面平行的,与总“纵”“竖”相对。读“hèng”,多表示粗暴、凶暴或不吉利的、意外。蛮横(hèng):粗暴而不讲道理。强横(hèng):强横蛮横不讲道理。横暴(hèng):强横凶暴。横行(hèng):粗暴蛮横的行为及行事。横(héng)渡:与水流方向垂直渡过。ABD均有粗暴、凶暴的意思,只有C为横向的意思。故选C。
【点评】注意多音字之间的区分,深入理解汉字利用多音别义的现象。
5.【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用词不当;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分析】结合病句类型来分析。
A、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应改为“理解、接受、掌握”
B、句式冗杂,删除“设”;用词不当,把“告诉”改为“宣布”
C、无语病
D、用词不当,贬义褒用。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趋之若鹜:比喻人们成群的争着前去,贬义。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病句的辨析能力,难度中等。平时学习时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掌握基本方法。
6.【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D.“一二·一”是特有名称,应该加上双引号。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平时多注意。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7.【答案】褒义;贬义;中性;贬义;贬义;贬义
【知识点】贬义词;中性词;褒义词;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分析】①光明正大:形容襟胸坦白,行为正派。褒义词
②偷偷摸摸:瞒着别人做事,不让别人知道,多只做坏事。贬义词
③悲愤痛恨:伤心愤怒,痛苦怨恨。中性词
④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是别人不和。贬义词
⑤制造恐怖,贬义词
⑥卑鄙无耻:形容品质恶劣,不知羞耻。贬义词
故答案为:褒义;贬义;中性;贬义;贬义;贬义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词性的理解。词性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需要先弄懂词语的意思,在结合意思分析属于哪一种词性,难度较低。
8.【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道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通读语段结合选项可知,开头句有②和⑤两个备选项,②句总体介绍说话的两种方式,应该放在句首.⑤是阐述不应该一味追求说话方式,语意转折不能放在句首,应该是放最后一句.排除AC。剩下BD两个选项前三句都是②③⑦,直接比较后面的排序即可。D选项把⑤列在第四句,否定过分追求说话方式,显然非常突兀,可以排除。另外,“⑥④①”这样的排序也可以排除.综合排序为:②③⑦①⑥④⑤。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意连贯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排列的能力。关于排列顺序:排序题应做到一看、二找、三抓:一看就是看“一致”。看话题是否一致,句式是否一致,内容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一致。一致的句子要排在一起。二找就是找“呼应”。找与整体语段的前后呼应,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呼应。与前文呼应的句子则紧贴前文,与后文照应的就紧贴后文,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排在一起。三抓就是抓关联词。
9.【答案】闻一多;闻家骅;新月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故答案为:闻一多;闻家骅;新月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能力。对于课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要心中有数.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10.【答案】(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正在作垂死挣扎,斗争更加残酷。
(2)“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
(3)“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用“你们”表达愤怒蔑视之情,直接揭露敌人的罪行及虚伪本质;用“我们”表达作者对人民大众的亲密情感,激励人民团结战斗。交替使用两种人称使得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4)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据此分析即可。
(2)参考上题修辞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可知,“打破这个黑暗”即推翻反动统治,“争到光明”即人民赢得自由、民主、解放。据此分析即可。
(3)根据“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很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这句话可知,“他们”是指“反动派”;根据“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这句话可知,“你们”是指“特务们”;根据语段末尾的句子可知,“我们”是指“革命人民”。据此分析即可。
(4)“我们有这个信心”后面的冒号是重要的提示,主要是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据此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正在作垂死挣扎,斗争更加残酷。
(2)“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
(3)“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用“你们”表达愤怒蔑视之情,直接揭露敌人的罪行及虚伪本质;用“我们”表达作者对人民大众的亲密情感,激励人民团结战斗。交替使用两种人称使得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4)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分析,重点概括,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指示代词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相关情感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中的主要信息进行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11.【答案】(1)对现实的龌龊极为痛心,对日寇的入侵极为痛恨,故而“严冷”;内心却流淌着对祖国炽热的爱。
(2)烈坚毅;②治学专心;③写字爱用秃笔,一丝不苟。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改正:①“如今”是书面语,应改成口语的“今天”;②“教”用在小孩子或不明白事理的人身上,应改为“叫”或“让”;③“抛玉引砖”一词是把自己的话比作玉,把别人的话说成砖,应改为“抛砖引玉”;④“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用在这里不妥,可改为“理解”。
【知识点】语言得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思想倾向;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考查对闻先生“内心世界”的把握。注意上文的“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一句。“炽热而又严冷”看似矛盾的用词反映了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炽热”是对祖国的热爱。“严冷”是对敌人的痛恨。
(2)人物形象的分析要列举文中反应性格特征的事例。如“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是写他治学专心。再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是写他讲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3)考查刻画闻一多先生的表现手法。可重点阅读5、6、7三个自然段。可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是侧面突出闻一多先生讲课的水平高。而正面描写居多,如“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等,直接描写了闻一多先生上课的风采。
(4)本题中,“如今”是书面语,应改成口语的“今天”;“教”用在小孩子或不明白事理的人身上,应改为“叫”或“让”;“抛玉引砖”一词是把自己的话比作玉,把别人的话说成砖,应改为“抛砖引玉”;“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用在这里不妥,可改为“理解”。
故答案为:(1)对现实的龌龊极为痛心,对日寇的入侵极为痛恨,故而“严冷”;内心却流淌着对祖国炽热的爱。
(2)①刚烈坚毅;②治学专心;③写字爱用秃笔,一丝不苟。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①“如今”是书面语,应改成口语的“今天”;②“教”用在小孩子或不明白事理的人身上,应改为“叫”或“让”;③“抛玉引砖”一词是把自己的话比作玉,把别人的话说成砖,应改为“抛砖引玉”;④“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用在这里不妥,可改为“理解”。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内心世界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语句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抓住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本题考查探究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联想想象、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等。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所写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即可知道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
(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常见病句的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合理、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等。学生需熟悉常见病句类型,并了解各种病句的特点,经常练习。
12.【答案】(1)人们总是很吝惜对别人的欣赏;要欣赏别人(要善于欣赏别人,要学会欣赏别人)
(2)举例;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欣赏的作用);许多东西值得欣赏;敞开胸襟(善于发现)
(3)冷漠(漠不关心)
(4)欣赏是真诚的(欣赏是对别人真诚的肯定),阿谀是虚伪的(阿谀是对别人虚假的讨好)。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中心论点;举例论证;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分析】(1)“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____这一现象(用文中语句回答)”中现象指的是①②③段的例子,第④段“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是对①②③的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为“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但该句不能直接作为答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转换为:要欣赏别人(要善于欣赏别人,要学会欣赏别人等)
(2)出现具体事例,为举例论证。中心论点为欣赏的作用。由“都同样值得欣赏”可得出:许多东西值得欣赏。由“只要我们敞开胸襟”可得:许多东西值得欣赏。
(3)结合全文可知“沉默”指的是不愿意去欣赏其他事物,对除自己之外的事物不关心。
【点评】第一题注意审题,用文中语句回答、用自己语言概括。注意结合文章具体作答。
13.【答案】(1)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重语气,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
(2)用了设问、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讽刺语气,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
【知识点】反复;反问
【解析】【分析】(1)“无耻啊!无耻啊!”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重语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
(2)“你们完了,快完了” 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讽刺语气,强调了敌人卑劣行为的下场。
故答案为:(1)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重语气,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
(2)用了设问、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讽刺语气,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用的修辞方法的掌握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14.【答案】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她总是在寂静的夜晚默默地为大地添上一抹光亮,让在外的人们能够看清回家的路,她也总会给人们的心头添上一抹温馨之感。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分析】写作训练类题型。要求采用对比的手法,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故答案为:示例: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她总是在寂静的夜晚默默地为大地添上一抹光亮,让在外的人们能够看清回家的路,她也总会给人们的心头添上一抹温馨之感。
【点评】写作训练,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难度较大。做题时应该注意审题,将题目要求表达完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卑劣 ( )
A.liè B.lüè
(2)蔑视 ( )
A.miě B.miè
(3)鲜血 ( )
A.xuě B.xuè
(4)卑鄙 ( )
A.bì B.bǐ
【答案】(1)A
(2)B
(3)B
(4)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1)“卑劣”的“劣”的正确读音为liè,故选A。
(2)“蔑视”的“蔑”的正确读音为miè,故选B。
(3)“鲜血”的“血”的正确读音为xuè,故选B。
(4)“卑鄙”的“鄙”的正确读音为bǐ,故选B。
故答案为:(1)A;(2)B;(3)B;(4)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与例词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1)挑拨离间 ( )
A.间隔 B.反间 C.田间
(2)蛮横 ( )
A.强横 B.横财 C.横贯
【答案】(1)B
(2)A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1)“挑拨离间”的“间”与“反间”意思一致。故选B。
(2)“蛮横”的“横”与“强横”意思一致。故选A。
故答案为:(1)B;(2)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词语内容进行分析,重点理解即可。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令人信服,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B.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C.在她的挑拨离间下,他们俩和好如初了。
D.我们办事光明正大,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于事。
【答案】C
【知识点】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C.“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诬蔑、中伤的说法。用在此句不合语境。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及运用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即可。
4.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与例词中加线字字意不同的一项,将答案写在每题的横线上
挑拨离间 A、间断 B、间接 C、田间 D、晴间多云
赋予 A、天赋 B、赋税 C、赋勋 D、禀赋
蛮横 A、强横 B、横暴 C、横渡 D、横行
【答案】C;B;C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分析】1.间有两个读音。读“jiàn”时,表示空隙、嫌隙、隔开,不连接。读“jiān”时表示方位和计量单位。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间(jiàn)接:属性词。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的(跟“直接”相对)。田间(jiān):间表示方位。晴间(jiàn)多云:晴天过程中出现云彩,“间”有中间、间隙之意。故选C。
赋予:(上对下)交给。天赋:上天赋予你的才能,与生俱来的能力。赋税: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赋”有征收的意思。赋勋:赋予功勋荣誉,也有交给的意思。禀赋:指人所具有的智力、体魄、性格、能力等素质。ACD均有赋予的意思,只有B为征收的意思。故选B。
横字有两个读音。读“héng”表示为与地面平行的,与总“纵”“竖”相对。读“hèng”,多表示粗暴、凶暴或不吉利的、意外。蛮横(hèng):粗暴而不讲道理。强横(hèng):强横蛮横不讲道理。横暴(hèng):强横凶暴。横行(hèng):粗暴蛮横的行为及行事。横(héng)渡:与水流方向垂直渡过。ABD均有粗暴、凶暴的意思,只有C为横向的意思。故选C。
【点评】注意多音字之间的区分,深入理解汉字利用多音别义的现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用词不当;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分析】结合病句类型来分析。
A、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应改为“理解、接受、掌握”
B、句式冗杂,删除“设”;用词不当,把“告诉”改为“宣布”
C、无语病
D、用词不当,贬义褒用。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趋之若鹜:比喻人们成群的争着前去,贬义。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病句的辨析能力,难度中等。平时学习时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掌握基本方法。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B.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C.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D.“一二·一”是特有名称,应该加上双引号。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平时多注意。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7.指出下列词语的感彩。
①光明正大 ②偷偷摸摸
③悲愤痛恨 ④挑拨离间
⑤制造恐怖 ⑥卑鄙无耻
【答案】褒义;贬义;中性;贬义;贬义;贬义
【知识点】贬义词;中性词;褒义词;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分析】①光明正大:形容襟胸坦白,行为正派。褒义词
②偷偷摸摸:瞒着别人做事,不让别人知道,多只做坏事。贬义词
③悲愤痛恨:伤心愤怒,痛苦怨恨。中性词
④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是别人不和。贬义词
⑤制造恐怖,贬义词
⑥卑鄙无耻:形容品质恶劣,不知羞耻。贬义词
故答案为:褒义;贬义;中性;贬义;贬义;贬义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词性的理解。词性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需要先弄懂词语的意思,在结合意思分析属于哪一种词性,难度较低。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⑤②③④⑦①⑥ B.②③⑦①⑥④⑤
C.⑤②③⑦④①⑥ D.②③⑦⑤⑥④①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道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通读语段结合选项可知,开头句有②和⑤两个备选项,②句总体介绍说话的两种方式,应该放在句首.⑤是阐述不应该一味追求说话方式,语意转折不能放在句首,应该是放最后一句.排除AC。剩下BD两个选项前三句都是②③⑦,直接比较后面的排序即可。D选项把⑤列在第四句,否定过分追求说话方式,显然非常突兀,可以排除。另外,“⑥④①”这样的排序也可以排除.综合排序为:②③⑦①⑥④⑤。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意连贯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排列的能力。关于排列顺序:排序题应做到一看、二找、三抓:一看就是看“一致”。看话题是否一致,句式是否一致,内容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一致。一致的句子要排在一起。二找就是找“呼应”。找与整体语段的前后呼应,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呼应。与前文呼应的句子则紧贴前文,与后文照应的就紧贴后文,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排在一起。三抓就是抓关联词。
9.填空。
《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作者是 ,原名 , 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答案】闻一多;闻家骅;新月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故答案为:闻一多;闻家骅;新月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能力。对于课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要心中有数.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回答问题。
(1)选文中,“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深刻含义?
(2)选文中所说的“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
(3)选文中的“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交替使用两种人称有什么作用?
(4)对于“争到光明”,作者有怎样的信心?
【答案】(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正在作垂死挣扎,斗争更加残酷。
(2)“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
(3)“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用“你们”表达愤怒蔑视之情,直接揭露敌人的罪行及虚伪本质;用“我们”表达作者对人民大众的亲密情感,激励人民团结战斗。交替使用两种人称使得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4)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据此分析即可。
(2)参考上题修辞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可知,“打破这个黑暗”即推翻反动统治,“争到光明”即人民赢得自由、民主、解放。据此分析即可。
(3)根据“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很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这句话可知,“他们”是指“反动派”;根据“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这句话可知,“你们”是指“特务们”;根据语段末尾的句子可知,“我们”是指“革命人民”。据此分析即可。
(4)“我们有这个信心”后面的冒号是重要的提示,主要是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据此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正在作垂死挣扎,斗争更加残酷。
(2)“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
(3)“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用“你们”表达愤怒蔑视之情,直接揭露敌人的罪行及虚伪本质;用“我们”表达作者对人民大众的亲密情感,激励人民团结战斗。交替使用两种人称使得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4)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分析,重点概括,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指示代词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相关情感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中的主要信息进行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选自《人间草木》)
(1)
文章第一段说“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你能说说这里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内心世界”吗?
(2)
结合选文概括,本文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哪些特点
(3)选文为了突出闻一多上课的风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下面的演讲稿中很多地方不合要求,请你指出来。
同志们:
如今,我们在这里集会,是教大家说说心里话。首先我开个头,起个抛玉引砖的作用,希望你们对我厂的发展多提宝贵的建议。
现在我们厂出现了很多正事不干,专搞破坏的人……他们严重影响了我厂的生产,影响了大家的切身利益。这件事需要整治,望大家多多包涵。
【答案】(1)对现实的龌龊极为痛心,对日寇的入侵极为痛恨,故而“严冷”;内心却流淌着对祖国炽热的爱。
(2)烈坚毅;②治学专心;③写字爱用秃笔,一丝不苟。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改正:①“如今”是书面语,应改成口语的“今天”;②“教”用在小孩子或不明白事理的人身上,应改为“叫”或“让”;③“抛玉引砖”一词是把自己的话比作玉,把别人的话说成砖,应改为“抛砖引玉”;④“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用在这里不妥,可改为“理解”。
【知识点】语言得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思想倾向;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考查对闻先生“内心世界”的把握。注意上文的“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一句。“炽热而又严冷”看似矛盾的用词反映了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炽热”是对祖国的热爱。“严冷”是对敌人的痛恨。
(2)人物形象的分析要列举文中反应性格特征的事例。如“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是写他治学专心。再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是写他讲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3)考查刻画闻一多先生的表现手法。可重点阅读5、6、7三个自然段。可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是侧面突出闻一多先生讲课的水平高。而正面描写居多,如“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等,直接描写了闻一多先生上课的风采。
(4)本题中,“如今”是书面语,应改成口语的“今天”;“教”用在小孩子或不明白事理的人身上,应改为“叫”或“让”;“抛玉引砖”一词是把自己的话比作玉,把别人的话说成砖,应改为“抛砖引玉”;“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用在这里不妥,可改为“理解”。
故答案为:(1)对现实的龌龊极为痛心,对日寇的入侵极为痛恨,故而“严冷”;内心却流淌着对祖国炽热的爱。
(2)①刚烈坚毅;②治学专心;③写字爱用秃笔,一丝不苟。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①“如今”是书面语,应改成口语的“今天”;②“教”用在小孩子或不明白事理的人身上,应改为“叫”或“让”;③“抛玉引砖”一词是把自己的话比作玉,把别人的话说成砖,应改为“抛砖引玉”;④“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用在这里不妥,可改为“理解”。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内心世界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语句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抓住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本题考查探究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联想想象、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等。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所写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即可知道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
(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常见病句的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合理、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等。学生需熟悉常见病句类型,并了解各种病句的特点,经常练习。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生活里常可见到这样的场面——
②两个年轻的妈妈在聊天,甲乙都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她们的心里都充满希望对方欣赏自己孩子的渴望,但忘了自己也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
③一场演出刚完,全体演员拉着手排着队出来谢幕,但观众却已走了一半。剩下的也拥挤着往外走。掌声稀稀落落。其实演出成功,观众也满意,但就是不鼓掌。真为演员们难过,他们所要求观众的,不就是稍慢一点走,鼓一下掌吗?观众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表示一下对他们演出的欣赏呢?
④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⑤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呢?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以。但别人却会从你的欣赏里,得到了对自我的肯定,得到了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
⑥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
⑦有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灰,于是,带上所有储蓄出去旅游,预备花光钱就自尽。半路遇上两个小孩儿溺水,他奋勇救助,观者无不为他的勇气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儿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赞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还是值得留恋,于是轻松地踏上了归途。
⑧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常常捧着我那只能“发表”在本子上的习作欣赏,一番点评之后,是一句“这里有黄金”,包含了所有的期待和鼓励,使我战胜自卑,练笔不止。
⑨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个竞技场。人生是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评一样。如果只有沉默,那生活就一定会索然无味。
⑩欣赏不同于阿谀,它是出于真诚,它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
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固然值得欣赏,但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只要我们敞开胸襟,我们就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
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
(1)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 这一现象(用文中语句回答),阐述了 的中心论点(用自己语言概括)。
(2)第⑦⑧两段运用 的论证方法,从 这一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 段告诉我们生活中 ,阐明了欣赏别人要 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论述了中心论点。
(3)第⑨段中划线的“沉默”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4)第⑩段中说“欣赏不同于阿谀”,请简答“欣赏”与“阿谀”有什么不同。
【答案】(1)人们总是很吝惜对别人的欣赏;要欣赏别人(要善于欣赏别人,要学会欣赏别人)
(2)举例;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欣赏的作用);许多东西值得欣赏;敞开胸襟(善于发现)
(3)冷漠(漠不关心)
(4)欣赏是真诚的(欣赏是对别人真诚的肯定),阿谀是虚伪的(阿谀是对别人虚假的讨好)。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中心论点;举例论证;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分析】(1)“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____这一现象(用文中语句回答)”中现象指的是①②③段的例子,第④段“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是对①②③的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为“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但该句不能直接作为答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转换为:要欣赏别人(要善于欣赏别人,要学会欣赏别人等)
(2)出现具体事例,为举例论证。中心论点为欣赏的作用。由“都同样值得欣赏”可得出:许多东西值得欣赏。由“只要我们敞开胸襟”可得:许多东西值得欣赏。
(3)结合全文可知“沉默”指的是不愿意去欣赏其他事物,对除自己之外的事物不关心。
【点评】第一题注意审题,用文中语句回答、用自己语言概括。注意结合文章具体作答。
三、综合表达
13.指出下面的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1)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答案】(1)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重语气,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
(2)用了设问、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讽刺语气,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
【知识点】反复;反问
【解析】【分析】(1)“无耻啊!无耻啊!”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重语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
(2)“你们完了,快完了” 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讽刺语气,强调了敌人卑劣行为的下场。
故答案为:(1)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重语气,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
(2)用了设问、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讽刺语气,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用的修辞方法的掌握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14.【典型技法】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2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相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片段训练】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答案】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她总是在寂静的夜晚默默地为大地添上一抹光亮,让在外的人们能够看清回家的路,她也总会给人们的心头添上一抹温馨之感。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分析】写作训练类题型。要求采用对比的手法,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故答案为:示例: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她总是在寂静的夜晚默默地为大地添上一抹光亮,让在外的人们能够看清回家的路,她也总会给人们的心头添上一抹温馨之感。
【点评】写作训练,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难度较大。做题时应该注意审题,将题目要求表达完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