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精品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精品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1 21:2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2022年春】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历史单元复习课件系列
单元复习
鸦片战争之初,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近1/3,但由于军事落后,泱泱大国很快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翻开历史的记载,从1840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与列强签订了近千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解放军报》2019年10月1日
(甲午中日战争后)还算完整的镇远舰被日军俘虏,修整后编入了敌人的舰队。定远舰则由于损毁严重被日本人当废铁拍卖给日本富豪小野隆介。
—— 《中国“亮舰”的背后》(《中华儿女》2017年第10期)
陆军——革命中诞生 发展中壮大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201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
海军——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
新中国成立前夕
新中国成立后
建立:1949年4月23日,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成立
舰队:
建立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舰艇:研制出多种舰艇,如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装备:更新换代
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
导弹驱逐舰
核潜艇
“辽宁舰”
21世纪初
现代驱逐舰能执行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火力支援以及攻击岸上目标等作战任务,有“海上多面手”称号。是现代海军舰艇中,用途最广泛、数量最多的舰艇.
中国海军舰艇部队篇
哈尔滨号
青岛号
沈阳号
深圳号
广州号
石家庄号
④改革开放后,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建立:
1959年11月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发展:
①参加抗美援朝,取得辉煌战绩。
②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③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又制造出多种机型。
人民空军的建立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展示了它的实力,它显示出中国有相当高的制造水平,它的出现,足以防御任何形式的战争。”——美联社
“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它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它有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的能力和自信。” ——英国《泰晤士报》
导弹部队的发展
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
古田会议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重申“政治建军”的原则,强调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
古田会议(1929年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军委管总,军种主建,战区主战
职责明确,各司其职
陆军
海军
空军
火箭军
战略支援部队
五大军种:
五大战区:
北部战区
南部战区
西部战区
东部战区
中部战区
例题讲解
1.(2021·营口)国庆70周年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以下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 )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2.(2019·青岛)201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举行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方参阅舰艇包括航母辽宁舰、新型核潜艇、新型驱逐舰等,有些舰艇是第一次亮相。从海军节阅兵可以看出,我国海军( )
A.日益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B.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C.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D.成立于抗美援朝期间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是在2012年,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是在1949年,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是在2015年,④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是在1956年,因此它们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解析:材料“ 中方参阅舰艇包括航母辽宁舰、新型核潜艇、新型驱逐舰等,有些舰艇是第一次亮相 ”体现的是中国海军装备现代化得到显著的提升,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核武器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C选项排除。中国海军成立时间是1949年4月23日,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
C
B
例题讲解
3.(2019·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0年6月,英国舰船48艘,士兵4000余人,陆续开抵广东海面,发动鸦片战争。1856年10月23日,英国出动3艘军舰炮轰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英法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材料二: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组建新式洋枪队……从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材料三: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此外,他在《实业计划自序》中也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1950年,毛泽东为海军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新中国成立时,海军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20世纪7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经过我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中国海军由黄水海军到蓝色海军再到深蓝海军的转变。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次侵华战争的结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舰队的最终命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军为什么能迅速发展?
答案:(1)结局及影响: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命运: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单纯的军事强国道路行不通。
(3)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社会和谐、政治稳定;海权海洋意识发展、历代领导人重视海权;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工业体系不断完善;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技术保障;外交环境和国际环境,促进海军发展;军队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一种怎样的形势?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实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敌视、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和外交孤立政策,对新中国政权构成极大威胁.而苏联则对中国的民族和民主革命给予了同情和支持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
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国际形势: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
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复习旧知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背景: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提出了三条外交方针
内容: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为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起了积极作用,为我国挫败美帝国主义包围与挑衅提供坚强的后盾,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概况:
为使冷战的国际环境中加强与美国对抗的实力,苏联需要新中国加盟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1950年2月4日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
意义: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结束了百余年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掀开了中国外交新篇章
复习旧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概况: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问世以来在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和一系列国际文件中不断被引用或重申。实际上已成为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4年6月28日,周恩来尼赫鲁总理重申了这五项原则,并指出,同年6月29日,中、缅两国总理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确认了这些原则
①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
②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
③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④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复习旧知
万隆会议
概况:
战后国际形势和亚非地区形势变化,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同: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历史和国情
“求同存异”的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
内容: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周恩来的外交才能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促成亚非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为赢得发展机遇等创造了条件
复习旧知
日内瓦会议
概况:
1954年,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定于同年4月举行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经过周恩来奔波斡旋,交战双方分别达成了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
意义:
通过这次会议,打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巩固了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使世界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看到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看到了在处理国际问题当中新中国的分量
王毅: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方面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重要责任,在互利互惠基础上拓展各领域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好分歧矛盾,加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合作应对重大地区和全球性挑战,推动国家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例题讲解
1. (2021·四川)周恩来说:“中国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C.战略合作的外交政策 D.实行孤立的外交政策
2. (2021·鄂州)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是( )
A.中苏建交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 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选项A符合题意;B.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C.战略合作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D.实行孤立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解析:A.中苏建交,不符合题意;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题意;C.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重返联合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D.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A
C
例题讲解
3.(2016·海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1959年春,中央人民政府果断平叛,并领导西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被解放了的百万农奴迸发出无比的生产热情.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此后,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2015年底,西藏自治区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026.39亿元,增长1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中国网
请回答:
(1)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 依据材料二,归纳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因.
(2)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答案: (1)65周年.原因:①西藏获得和平解放;②平叛;③进行民主改革(或废除农奴制);④人民的努力(或农奴的生产热情);⑤建立西藏自治区(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①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西藏的管辖
复习旧知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重返联合国
时间: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作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决议
影响: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历程中取得的一个外交上的伟大胜利;它标志着中国外交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也为后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
1971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代表大会。中国重返联合国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①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②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复习旧知
中美关系改善
背景:
1. 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成为国际上的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想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2. 借助美国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3. 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中国)
1. 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2. 利用中国牵制苏联;3. 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复兴,美国的霸权地位有所削弱,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美国)
进程:
1971年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打破了隔离的坚冰
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2月28日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意义:
①中美两国的对抗从此结束,两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②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日关系的缓和;③中美关系改善之后,许多追随美国孤立中国的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根本原因:
中美双方国家利益的需要,改善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复习旧知
中美建交
思考:影响中美双方互相调整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需要。
时间: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公报》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承诺逐步减少其在台湾地区的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
意义:
中美关系的改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缓和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两国关系正常化后,日本及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缓和了国际局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广大亚非拉美国家的发展
中日邦交正常化
1. 背景
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日关系的缓和
2. 中日建交
《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结束了中日两国之间多年 来的不正常关系,恢复邦交,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 的新篇章
1972年9月29日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
3. 意义
复习旧知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革和开放,在国内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根据这个情况提出了我们的对外政策
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独立自主,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意义: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使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苏关系正常化:
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80年代初,苏联主动开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89年,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轨道
意义:
建立起了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同时为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的开展铺平了道路。它结束了中苏间长达二十多年不堪回首的过去,开始了两国间一种新型的关系
复习旧知
2001年第9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
新时期外交成就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
2014年第14届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6年9月,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
2019年6月12日至1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于在吉尔吉斯共和国比什凯克举行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国家实力: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②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国际环境: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总趋势。
外交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例题讲解
1.(2021·黔东南)“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
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一带一路”战略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医疗科技全面领先世界
2.(2021·邵阳)2021年4月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动作不断!美国总统派好友、前参议员多德以祝贺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签署42周年为由率团“访台”。美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美达成的(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基本精神
C.不结盟运动纲领 D.《联合公报》规定
解析:“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正好反映了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题意;B:坚持“一带一路”战略,排除;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医疗科技全面领先世界,排除。故答案为:A
解析: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题意;B.万隆会议基本精神,不符合题意;C.不结盟运动纲领,不符合题意;D.依据所学知识看孩子,中美《联合公报》规定,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美国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材料中美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美达成的《联合公报》的规定,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A
D
例题讲解
3.(2021·重庆)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后,中国政府成功地促成了中日。中美建交……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显著。截至2019年,我国已经同180个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也面临着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的威胁。中国领导人在继承和发展新中国各个时期重要外交思想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成果,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新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整编自阎德学、华桂萍《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的创新性发展》等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建交。
(2)中国在万隆会议期间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中日、中美建交推动了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4)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与时俱进的中国外交理论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答案:(1)A (2)C (3)B (4)A (5)A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