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 9.1 压强 知识点+易错难点练习
-----基础知识:
1.压力
(1)压力定义: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方向:垂直于物体的________且指向被压物体内部。压力的方向不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3)压力大小:压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的运动状态等无必然联系。在不同的情况下,压力的大小并不相同。
2.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________________之比叫做压强。
(2)物理意义:反应压力的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3)公式:p=________, p表示压强, F表示压力, 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________________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________,压强的单位则是________,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________.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当________一定时,增大压力;②当压力一定时,减小________;③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________。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________;②当压力一定时,增大________;③在减小________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易错难点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饮料罐的一端剪成斜口 B.在铁轨下面铺枕木
C.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D.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
2、下图是运动员跳水的情景,下列关于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使跳板发生形变 B.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C.一定等于运动员的重力 D.可以改变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 8: 1 B. 4:3 C. 1:2 D. 4:1
4、如图所示,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S' (SA. p甲>p乙, Δp甲>Δp乙 B. p甲<p乙, Δp甲>Δp乙
C. p甲<p乙, Δp甲<Δp乙 D. p甲>p乙 ,Δp甲<Δp乙
5、有四个完全相同的均匀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上,现将甲、乙、丙截取完全相同的两个小正方体(图中阴影部分)后,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p丁,则( )
A.p丁 > p甲 = p乙 =p丙 B.p乙 > p丙 > p丁 > p甲
C.p乙 > p丙 = p丁 = p甲 D.p乙> p甲> p丙 > p丁
6、把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A、B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现把B放在A的上面,如图所示,则A对桌面的压强为( ).
7、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 ,若沿水平方向截取相同体积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则( ).
A. p甲可能小于P乙 B. p甲可能大于P乙
C. p甲一定小于P乙 D. p甲一定大于P乙
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B.若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C.若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D.若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9、铁块和小桌静止在海绵上,如图甲所示。撤掉小桌后,铁块再次静止在海绵上,如图乙所示。铁块的质量是600g,铁块的底面积是20cm,小桌的质量是200g,桌面的面积是8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铁块对小桌的压强比小桌对海绵的压强大
B.图甲中,铁块对小桌的压强比小桌对海绵的压强小
C.图甲中铁块对小桌的压强比图乙中铁块对海绵的压强大
D.图甲中铁块对小桌的压强比图乙中铁块对海绵的压强小
10、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m-V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 , 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的密度之比为4: 1
B.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 1
C. a.b的密度之比为2:1
D.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
11、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类比法
B.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蚊子尖尖的口器可以插入皮肤吸吮血液,利用了甲、乙的实验结论
D.交通部门通过限载来控制货车对路面压强的大小,利用了乙、丙的实验结论
12、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下部分的高度均为h,比较此时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和m乙以及对地面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m甲可能小于m乙 , p甲一定小于p乙
B. m甲一定小于m乙 , p甲一定小于p乙
C. m甲一定大于m乙 , p甲可能等于p乙
D. m甲一定大于m乙 , p甲一定小于p乙
13、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 ).
A.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B.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C.如甲、乙质星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D.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五、多项选择(共6题)
1、小明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图探究的问题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是否有关,
B.探究过程用到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C.通过观察海绵凹陷程度判断压力作用效果
D.探究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2、圆柱形实心均匀物体A、B高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A、mB.密度分别为ρA 、ρB,两物体重叠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和乙所示,设A对B的压强为p1,B对桌面的压强为p2;图乙中,设B对A的压强为p3, A对桌面的压强为p4,则下列比例关系正确的是( ).
A. P1 : P2=(mA*ρA): (mA+mB)
B. P1 : P4=mA : (mA+mB)
C. P2 : P4=[mB*ρA ] : [mA*ρB]
D. P2 : P3=[mA*(mA+mB) P] : [ (mB2*ρA ]
3、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O为木块的中心,如图所示,木块重力为G,底面积为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G.
B.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为G/S.
C.木块对桌面压力的受力面积小于S.
D.沿竖直方向将木块外侧的这一半切掉,此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强比原来小.
4、如图8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长方体A、B ,已知体积VASB ,对地面的压强PA=P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的密度一定大于B的密度
B. 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
C. A的质量一定大干B的质量
D. A的质量可能等于B的质量
5、A、B、C分别为三个由不同物质做成的长方体,如图放在一块水平放置的海棉上,发现它们使海棉凹陷的深度相同,则它们的重力G A、G B、G C之间的关系、海棉受到的压强PA、PB、PC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GA>GB>GC B. GA=GB=GC
C. PA>PB>PC D. PA=PB=PC
6、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同 ,若要使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沿竖直方向上切去相同的体积 B.沿竖直方向上切去相同的厚度。
C.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 D.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
三、填空题(共6题)
1、为了倡导绿色出行,某市投放了大量的共享单车,小亮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900m,所用时间为3min,他骑行时单车的平均速度是___m/s,若人与车的总质量为70Kg,每个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001m,当他骑行时共享单车对路面的压强是______Pa。
2、如图所示,两个正方体物块A、B,边长之比1:2,将它们按照如图(甲)所示放置于水平桌面上时,与桌面间的压强均为p;若按如图(乙)所示,将物块B叠放在A的正上方,此时物块A上表面的压强为____ ,下表面的压强为____。(用题中已知符号表示).
3、一位同学体重为600N,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力为____N,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比行走时____;某沼泽地能承受的压强为2×104Pa,这位同学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至少为____m2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4、如图所示,长木板重10N,底面积为10-2 m2,现将其底面积的与水平桌面接触,木板静止时对桌面的压强为 ____Pa;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推动木板缓慢向左运动,直至木板全部移到桌面,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强 ____,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甲、乙为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上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与切去部分高度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4.0×103kg/m3,则圆柱体甲的高度为_______cm.当切去的高度为12cm,将各自切去部分放置在另一个圆柱体的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时,甲剩余部分和乙切去部分的组合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1,乙剩余部分和甲切去部分的组合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2,且p1:p2=3:2,则甲乙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为________.
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堆放一探相同的书,所有书的总重力为30N,最下面书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0.06 m2,此时书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Pa.若从这一捆书中水平抽出A或B中任一本书,抽出______书更容易。此现象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
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作用效果:
(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
(2)通过比较图中的甲、乙两次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的关系,通过比较图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次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__法.
2、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小刚找了这些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和相同的三本字典,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图(a)海绵平放在桌面上;图(b)海绵上平放一木宇典;图(c)海绵上森放两本宇典;图(d)海棉上立放一木宇典;图(e)一本字典平放在桌面上。
(1)实验中,小刚是根据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下列研究事例中,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________;
A.敲击音叉探究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小与物体振幅大小的关系相同;
B.牛顿对人量的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C.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2)通过实验图(b)、(c),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观察比较图________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设图(b)中宇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e)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e,则Pb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Pe,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小明同学想测量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时产生的压强,请你帮小明完成实验步骤:
A.用________直接测出物理课本的重力为G;
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理课本的长a和宽b;
C.则物理课本平放水平桌面上时,产生的压强P=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题)
1、如图所示,体积相等、密度分别为的ρA、ρB的A、B两个立方体正对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且ρA: ρB=1: 3. A对B的压强为PA, B对桌面的压强为PB ;
①如果A的体积为1.0×10-3米3,密度为3x103千克/米3,求A的质量、A对B的压强;
②如果逐渐减小A的体积,但始终保持A的形状为立方体且密度不变,在A的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列出PA与PB的比值的表达式。
2、如图12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均为980牛,A的边长为0.25米,B的边长为0.4米。
①求正方体A的密度ρA ;
②求正方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B ;
③若在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V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和p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V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压力
(1)压力定义: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方向:垂直于物体的受力面且指向被压物体内部。压力的方向不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3)压力大小:压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的运动状态等无必然联系。在不同的情况下,压力的大小并不相同。
2.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物理意义: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p= , p表示压强, F表示压力, 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压强的单位则是牛顿每平方米(N/m2),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②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③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②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③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一、单项选择题
1、 A
解:饮料管的一端剪成斜口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在铁轨下面铺枕木、书包背带做得较宽、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都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 A
解:
A.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弹性形变,故A正确;
B.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运动员,故B错误;
C.运动员对跳板产生压力时,开始形变小压力小于重力,故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故C错误;
D.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改变的是跳板的运动状态不是改变运动员的状态,故D错误。故选A。
3、 D
解: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为8g,所以甲的密度为8g/cm3 ;当乙的体积为4cm3时,质量为4g,所以乙的密度为1g/cm3,则有
Ρ甲: ρ乙=8:1 .
根据ρ=可得,质量相等的甲、乙的体积比V甲:V乙 =1:8
则甲、乙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为:
L甲:L乙 =1:2
根据柱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
的压强之比:
P甲: P乙 = (ρ甲L甲g) : (ρ乙L乙g) = (8x1) :(1x 2) =4:1
故选D。
4、 A
解:设长方体物块甲、乙的重力大小分别是G甲、G乙,由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当将这两物体先后叠放到对方的上表面(如图所示)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 = , p乙 =
由于S p乙;
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
Δp甲 = p甲 - p甲原 = - p甲原
Δp乙=p乙-p乙原= - p乙原
由于p甲原=p乙原所以, Δp甲>Δp乙,故A正确。
故选A。
5、 B
解:对甲和丁:
对桌面的压力,F甲<F丁,S甲=S丁,由p=可得p甲<p丁 .......①
对甲、乙、丙:
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 ,S甲>S丙>S乙
∴由p=,有p甲<p丙<p乙............②
对丙和丁:
若将丙的左边露出部分切掉,得出 丙’,如下图所示:
∵p=====ρgh
∴p丙’=p丁
根据p=得,F丙>F丙’
∴ F丙>F丙’= p丁.................................③
由①②③得出:p乙>p丙>p丁>p甲
故选B.
6、D
解:A对桌面的压强:
B对桌面的压强:
所以
则AB面积之比为:
∴ 当B放到A的上面,A对地面的压强:
故选D.
7、D
解:正方体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所以有
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休积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为h甲', h乙’,
因为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有
由图可知h甲’P乙
切去的体积相同,则有
因为S甲Δh乙
则切去后
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为:
乙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为:
所以Δp甲>Δp乙
则有:
因为
所以p甲>p乙,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8、D
解:解:对A和B项,
均匀实心正方体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设甲的边长为a,乙的边长为b,由题意可知a>b
因S甲=a2, S乙=b2 所以 S甲>S乙.
如果甲、乙的密度相等,则
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
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
故AB错误;
对C和D项,
如果甲、乙的质量相等
将甲放到乙上 ,乙对地面的压强:
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
因为
如果 S甲=2S乙 ,则有:
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9、A
解:图甲中,铁块对小桌的压强为
小桌对海绵的压强为
图乙、图甲中,铁块对小桌和铁块对海绵的压力相等,都等于小球所受的重力,小桌和海绵的受力面积相等,都等于小球的底面积,故小球对海绵的压强等于,小球对小桌的压强,即
则有:故选A。
10, B
解:对于A、C项. a、b的密度之比为
故AC项错误;
BD.甲、乙的质量相等,所以体积之比为
甲、乙的边长之比为
L甲:L乙=1:2
则甲、乙的压强之比为
故B项正确,D项错误。 故选B。
11, B
解: A、通过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A错误;
B、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B正确;
CD、比较甲、乙的实验知,受力面积相同时,甲中压力较小,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比较乙、丙的实验知,压力相同时,乙中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较明显;
蚊子尖尖的口器可以插入皮肤吸吮血液,是通过减少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是利用乙丙实验实验结论,故C错误;
管理部门通过限载来控制货车对路面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利用了甲乙的实验结论,D错误。故选: B。
12, D
解:实心柱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p=pgh
原来正方体甲、乙对于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由图可知两者的高度(边长)关系为
h甲>h乙
所以由p=pgh可知甲、乙的密度关系为
ρ甲<ρ乙
当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且
ρ甲<ρ乙
所以根据p=pgh可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p甲<p乙
原来甲、乙对于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P=ρgh可得,
化简可得
当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
则剩余部分的质量之比为
.............(2)
由①②可得,
因为h甲>h乙
所以m甲一定大于m乙,故ABC错误, D正确。故选D。
13、C
二、多项选择
1、 ABC
解:A.甲、乙图受力面积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是否有关,故A正确;
B、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故B正确; C、海绵比较容易发生形变,所以应该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故C正确;
D、由图甲、乙可知,海绵的受力面积(等于桌子腿的底面积)是一定的,乙图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桌子和砝码的总重力)比较大,海绵的凹陷程度大,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图乙、丙可知,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桌子和砝码的总重力)一定,乙图海绵的受力面积(等于桌子腿的底面积)比较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说明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D错误。选ABC。
2、 BD
解: 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G=mg,
∵ , ∴S=
所以有:
则有:
故答案为BD.
6、 CD
解: 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pgh,由图可知:甲的边长比乙的边长大,
因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同。∴ ρ甲<ρ乙.
(1)沿竖直方向上切去相同的体积或相同的厚度时,两正方体的密度和高度不变,所以它们的压强还是相等,故AB不正确.
(2)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时,减小的压力相同,因S甲>S乙
所以Δp甲<Δp乙 ,又因p甲=Δp乙
所以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故C正确;
(3)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时,因S甲>S乙,所以Δh甲<Δh乙;
又因ρ甲<ρ乙
所以 ρ甲gΔh甲 < ρ乙gΔh乙 , 即有Δp甲<ΔP乙
又因为p甲=p乙,
所以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故D正确.
故选CD.
三、填空题
1、 5; 3.5x105 .
解:[1]他骑行时单车的平均速度是:
[2]小明骑单车在水平地面上,单车对地面的压力:
F=G=mg =70kg×10N/kg=700N
单车与路面的总接触面积约为:
S =2x0.001m 2 = 0.002m2
他骑行时共享单车对路面的压强是:
2、 4p; 5p;
解:(1)设A、B的重力分别为GA和GB,因为正方体A、B的边长之比1: 2,则正方体的底面积之比为:SA: SB=1: 4
当A、B分别放在水平桌面时,桌面受到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桌面受到的压强均为p,即
将物块B叠放在A的正上方时,物块A上表面的压强为:
(2)将物块B叠放在A的正上方时,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A、B的总重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块A的下表面受到的支持力为A、B的总重力,则物块A下表面的压强为:
3、 600 ; 小 ; 0.03。
解:(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或行走时的压力为:
F=G=600N,
又因双脚站立时受力面积为两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之和,行走时受力面积为一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所以 ,由可知,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比行走时小;
(2).由可得,受力面积即这位同学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
4、 (1). 1500 (2).变小 (3).不变
解:(1)木板静止时对桌面的压强为:
(2)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推动木板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推动木板过程中,木板的受力面积变大,由可知木板对桌面的压强变小。
(3)推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木板受到桌面摩擦力不变。
5、 (1). 20 (2). 9: 4
解:(1)由题意可知,甲、乙为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所以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由图可知,当甲切去的高度为零时,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8000Pa,由P=pgh得,圆柱体甲的高度为:
(2)由图可知,乙切去30cm后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零,可知圆柱体乙的高度为30cm;当甲和乙切去的高度为零时,甲和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为8000Pa和6000Pa,则有:
解得:
当切去的高度为12cm,将各自切去部分放置在另一个圆柱体的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时有:
由题意知 p1:p2=3:2,可设S甲:S乙=a,化简(因式分解)得:
(4a+3)×(9a-4)=0,解得:.
即甲乙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为9:4。
6、 500; A; 压力大小。
解: (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书对桌面的压强:
(2)图中A、B两本书的粗糙程度相同,A书受到的压力小于B书受到的压力,则抽出A书时受到的摩擦力小,所以若从这一捆书中水平抽出A或B中任一本书,抽出A书更容易。此现象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四、实验,探究题
1、 凹陷程度; 压力大小; 乙; 丙; 控制变量
解:
[1]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实验利用看得见的海绵的凹陷程度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 [2]图甲和图乙两次实验中,受力面积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探究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应比较图乙和图丙两次实验。
[5]当要探究的问题受多个物理量影响时,要探究其中一个物理量对问题的影响,就要保持其它物理量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1). 海绵的形变程度 A
(2).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b、d
(4). 大于 由于压力相同, b的受力面积较小
(5) . A. 测力计 C. G/ab
五、计算题
1、 (1). A的质量为3kg; A对B的压强为2940Pa;
(2) . pA与pB的比值的表达式为.
解:(1)物体A的质量:
,
物体A的边长(高度)为:
对地面的压力:
FA=GA,
A对B的压强:
(2).B对桌面的压强为:
,
所以有:
.
2、解:.
:
所以有:
():()=SA:SB=aA2:aB2=25:64.
所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