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上: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八上: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1-07 10:12:02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欢迎光临 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五四运动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之前中国是清朝统治,之后也是清朝统治,为什么1840年之前就属于中国古代史,而之后就属于中国近代史呢?第1课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两次鸦片战争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思考问题:
为什么要销烟?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开辟国外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侵略矛头中国看一看中英贸易中国英国呢绒、布匹茶叶、生丝、瓷器(很难卖出去 )(很畅销)贸易结果:许多白银流入中国。想一想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走私鸦片鸦片罂粟花罂粟果鸦 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想一想从右图中能看到什么?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吸食鸦片的中国人动脑筋请你说说鸦片对中国的 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财政危机。
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3、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4、毒害民众身心,削弱军队战斗力。
5、民风日下,社会萧条,滋生罪恶。3、林则徐虎门销烟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20000多箱,虎门销烟。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纽约·林则徐广场 为纪念 “虎门销烟”,1987年6月,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归纳:
历史进入19世纪,世界发生了巨变,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迅猛发展,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拓展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古老不变的中华帝国,却仍沉睡在“天朝、闭关”的迷梦中,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此时已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败景象,必然成为英国掠夺的目标。二、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议一议有人说“鸦片战争”因林则徐禁烟而起,你同意吗?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大门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第二阶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占港岛进吴淞到南京2、中英《南京条约》动脑经《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四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出来。割地赔款通商议税香港岛2100万元五口协定关税破坏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加重负担
激化矛盾便利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破坏关税主权,便利倾销返回返回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让香港岛,破坏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协定关税,破坏关税主权协定关税,五口通商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是指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到列强控制和压迫。丧失部分主权。半封建是指在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使用的枪支 落后就要挨打!4、鸦片战争的启示小结: 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
主要矛盾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地主阶级和 农民阶级封建社会反封建斗争外国资本主义 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半封建半殖民地反外国资本主义反本国封建主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小结
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朗读赛一赛看谁最利害1、到广东领导禁烟运动的大臣是( )
A 林则徐 B 邓廷桢
C 琦善 D 奕山A2、国际上把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后又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些规定与中国的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
A 鸦片战争 B 虎门销烟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赛一赛看谁最利害3、在《南京条约》里割出去的香港部分是( )
A 九龙半岛 B 新界
C 香港岛 D 整个香港地区4、下列城市中不是《南京条约》里规定的通商口岸的是( )
A 广州 B 福州
C 上海 D 南京CD赛一赛看谁最利害5、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 虎门销烟
B 1840年的鸦片战争
C 鸦片的输入
D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B作业:简介并评价林则徐。谢谢指导!八年级历史学案 1
班级: 姓名:
课题:两次鸦片战争
一、学习目标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
2、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4、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5、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6、简述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二、学习过程
1、虎门销烟
(1)英国以其占领的 为主要生产基地,在中国 大肆走私鸦片,掠走巨额 ,中英矛盾激化,最终成为爆发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时间: 年 月。
(3)意义 。
2、中英《南京条约》
(1)背景: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 》
(2)时间: 年 月
(3)内容:清政府赔款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割让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开放 、
、 、 为通商口岸(简称为“广夏福宁上”),大大便利了外国酱主义的商品输出;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完整。
3、鸦片战争的影响:

4、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 ,扩大 侵略权益,借口“修约”,蓄意制造事端,于是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
(2)过程:
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发生在 期间, 年。
②制造者:主凶是
③地点 。
④性质:火烧世界文艺瑰宝—— ,这是殖民主义罪恶的表现,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屈辱的一页。
Ⅱ、俄国掠夺中国领土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动,通过一系列不平生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与西北 平方公里的领土。 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我的国家。
Ⅲ、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1)背景:1860年,太平军逼近上海,中外反绑翅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率领。
(2)事迹:太平军在 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 。
三、真题演练
1、2008年6月1日,我国首都《禁毒法》开始施行。历史上,哪一次禁毒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A、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发
2、这是一座城市雕塑:一双大手抒一根烟枪折为两段,它应该是在( )
A、虎门 B、福州 C、上海 D、南京
3、1843年英国殖民者在香港堂而皇之地建立起港英政府,开始了殖民统治,其所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九国公约》
4、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因毒品引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晥 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标志着中国近代史 开端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6、太平天国后期,率部大败“洋枪队”,取得青浦大捷的太平军将领是( )
A、洪秀全 B、石达开 C、李秀成 D、陈玉成
7、某同学说:“民族解放运动的事件”,其中哪一个不应罗列其中( )
A、太平天国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法国大革命
8、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A、取得约定关税特权 B、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得中国大量特权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英法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哪另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材料中提到的“夏宫”是指哪座建筑?材料中的事件发生于哪次战争期间?
这场战争爆发期间是哪两个国家帮助和纵容了文中的强盗?
对于两个强盗的暴行,你有何感想?
课题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的爆发 中英《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的屈辱史与战争史,也是中国的抗争史与探索史,从1840年到1949年,109年的历史,中国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也进行了六次不同阶级的抗争。屈辱的历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
【讲授新课】
一、历史发展顺序
虎门销烟——抢占珠江口——南京下关——《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修
(1839)——(1840.6)——(1842.8)——(1842.8)———(1843)————(1844)——(1856)
约”——占领广州——占领天津——《天津条约》——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
————(1856)——(1858)———(1858)———(1860)————(1860)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1.背景:
1)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2)古老不变的中华帝国,仍沉睡在“天朝、闭关”的迷梦中,清王朝此时已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必然成为英国掠夺的目标。
3)英国用可耻的鸦片走私来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鸦片走私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
概括:清政府愚昧无知,腐朽没落,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急于扩大原料产地与市场。。
2.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改变中英贸易出超的局面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①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
③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④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的措施——虎门销烟
4)对林则徐禁烟运动的评价:
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举动,它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5)结果:英国借口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3.过程
1)时间:1840.6——1842.8
2)路线:广东珠江口——天津白河口——南京
4.结果:中国战败,英国胜利
5.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6.影响: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
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
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7.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农业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即清政府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代替新兴的资本主义。
8.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2)变化:
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封建斗争——反帝反封建
9.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清政府腐朽没落,不思进取
2.直接原因:借口“修约”被拒
3.过程:广州——天津——广州——北京
4.结果:中国战败
5.条约:4个《天津条约》,2个《北京条约》
6.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7.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暴行:火烧圆明园
四、沙俄趁火打劫与火烧圆明园
1.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说明:清政府腐败无能
五、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
板书设计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一、历史发展顺序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四、沙俄趁火打劫与火烧圆明园
五、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