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复习与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北冥(míng)有鱼 抟(chuán)扶摇而上者
B.学(xué)学半 三男邺城戍( shù)
C.骈( pián)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
D.大庇(pì)天下寒士俱欢颜 选贤与(jǔ)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C.故人不独亲其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D.食之不能尽其材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弗学,不知其善也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执策而临之
D.天下为公 忍能对面为盗贼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 分)(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才美不外见。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都选自本书。
B.《马说》的作者是韩愈,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C.《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郊的草堂。
6.默写。(5分)
(1)大道之行也, 。
(2)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布衾多年冷似铁, 。
(4). ,市南门外泥中歇。
(5)《石壕吏》中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
7.观察漫画《千里马的遭遇》,写出漫画的寓意及对策。(4分)
寓意:
对策:
8.班级将举行“和"文化综合探究活动。(8分)
[多姿多彩的“和"]
(1)请你搜集古人与“和"有关的资料,如成语、名言故事等,仿照示例,谈谈你对“和"的理解。(2分)
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忍让与宽容。
(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威仪尽失,礼崩而乐坏,政治上的多元状态造就了思想上的极度自由和解放。一日间,社会上各种思想流派如同绚丽的百花竞相开放,被称为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由此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是泛指,其中对中国后世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在诸子百家几百年的发展中,思想不断地交锋与融合,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由此奠定。
读到这段历史,小明同学深有感触,想写一副对联,还没写好,请你帮他完成。(2 分)
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多彩流派群芳绚
( ),博采众长大美中华( )
[魅力无穷的“和”]
(3)①2019年4月,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湘潭市派出由部分优秀教师组成的访问团,赴新西兰交流。②我市教师为新西兰人民表演了书画、民舞、诗词朗诵等节目。③这些节目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缘故。④此次活动,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和”的魅力。
这段文字中,有一处语病,请标出序号并修改。(2分)
(4)放学后,你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操场上准备打篮球。这时,又来了另外一个班的同学。“ 我们先到!场地该归我们。”“凭什么 场地又不是你们班的。”大家互不相让。此时,请你用“和”理念来劝说,化解这场争吵。(30字左右)(2分)
二、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3分)
答 人
[唐]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选自《千家诗》)
9.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一句的“偶来"可以看出诗人的随心随性。
B.从第二句的“高枕"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C.从三、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并不在意生活的窘迫。
D.从整首诗来看,隐者形象是无拘无束、超凡脱俗的。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城,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而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选自顾炎武《与人书》)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则是面墙之士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若既不出户 木兰当户织
D.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弗学,不知其善也(益处,优点)
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C.犹须好学(仍然)
D.学学半(学习)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译文:
13.[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 又有什么不同 (3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师 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①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②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③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④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⑤,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昌黎先生集》,有删减)
[注] ①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②出:超越,胜过。
③下:低于,此处指不如。④不:通“否”。⑤时;指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2 分)( )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B.吾从而师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求之下流固颠(《河中石兽》)
D.作《师说》以贻之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感
译文: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译文:
17.有人说,“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写作(40分)
18.常听有同学说:我很烦恼,因为妈妈总是唠叨;我很孤独,因为同学不喜欢我;我很焦虑,因为学习总是让我倍感压力……成长的路上,难免有一些不良心绪。如果你尝试着不断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你就会走出阴郁,心中充满阳光。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40 分)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
有真情实感:
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1.C
D
D
A
C
答案(1)天下为公(2)食之不能尽其材(3)娇儿恶卧踏里裂(4)牛困人饥日已高 (5)出入无完裙
7.答案 寓意:让千里马去拉磨、耕田等,是大材小用,讽刺了社会上浪费人才的现象,批判了对人才有种种偏见的无知的人。
对策:消除对人才的偏见,为人才安排合适的岗位,使其发挥作用,避免人才的浪费。
8.答案(1)(示例1)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谦让与友爱。
(示例2)从“将相和”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大度宽容与知错能改。
(2)(示例)诸子交融 底蕴深
(3)③。 可删掉“的原因”和“的缘故”。
(4)(示例)同学们,请先冷静下,听我说。古语说,和则两利,战则俱损。争吵是不可取的。更何况,打球要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要不我们一起来一场对抗赛吧。
二、9.C
C
D
12.答案 ( 1)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13.答案 都和学习有关。 不同之处:[甲]文,教和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
[乙]文,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或: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 开阔眼界)。
14.B
15.A
答案 (1)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2)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17.答案 (示例 1)不认同。网络时代,教师的存在依然有其重要意义。网络上是有大量的知识,但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用这些知识去做什么等问题网络上要么不回答,要么答案是鱼龙混杂,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示例2)认同。网络时代,随着“百度”等搜索工具的出现以及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科技的发展让知识的获得变得异常便捷,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老师“受业”的角色。
三、18.[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研读材料可知,本次写作,我们不仅要写自己的不良心绪,还要写出自己的反思突破和成长,要突出自己由低沉阴郁变得乐观向上的过程,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可以写成长路上有很多挫折,我们需要乐观面对的主题。也可以写自我成长必须有的坚强.乐观等精神。还可以写经历挫折成长之后的兴奋,表达喜欢成长的主题等。有关成长、挫折、心态自我反省等都可以写。本文最好写记叙文,注意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突出自己在事前和事后的不同心理感受,从而表达成长的主题。
[例文]
我的烦恼
踏过如歌的花季,走过如诗的雨季,我突然发现,曾经的欢笑和悲伤,都已悄悄放在旧时的枕边,孩提时眼中瑰丽的红霞,被晚归的大雁带走,少了些顽皮天真的光彩。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曾经认为,这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如今看来,成长确实带来了许名真实的烦恼……
“童年“这个词对我来说一直很陌生。在那段金色的时光里,我并没有和小伙伴们玩耍的记忆,有的只是那些在兴趣应班里孤独的岁月。
自从我开始上学,不必说那沉重的书包,也不必说那极富"含金量“的书本,光是父母的唠叨和他们的压迫就已经够人烦的了。随着我慢慢长大,烦恼也逐渐变得千钧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现在我上初中了,科目多了,作业也多了,压力更大了。有的时候,我几天要用完一支笔芯。如果前一晚没有睡好,第二天上课时的状态自然是不佳的,进到校园里的我一拿起书就犯困,一下课脑袋就立马“爱“上了桌子。
你以为到了双休日就可以休息了吗 回答是:当然不可以!我还要上无休无止的艺术班,可以说双休日比工作日还要累。我就像一个小陀螺,转累了想停下来歇歇,可又被无情地抽打着,继续“疯狂”…….这样的学习就印证了一句话:“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不仅如此,我每天还要承受大人们的唠叨:“你小小年纪有什么可烦恼的 什么家务活都没让你做,你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别人在学习的时候,你也要学习;别人在玩的时候,你更要学习。现在是苦几年,将来就是……”这些道理其实我都懂,但每次听到这些话,我的耳边就像有无数只苍蝇一直“嗡嗡嗡”地飞着,就像孙悟空被唐僧念紧箍咒,头痛得要死。做学生的命可真苦啊!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星星和月亮在天上明亮又快活,而我却还在为作业没写完而烦恼。昏黄的台灯下,我凝视着桌上的这杯茶,经过沸水一遍又一遍的冲泡,茶的清香渐渐发散出来,那苦涩中略微含着的一点点甘甜,被我贪婪的舌尖霸占。
我突然想到:是啊,再好的茶也要经过沸水的煮泡才能散发其甘甜之香,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烦恼是成长的催化剂”,这句话说得没错。“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成长之路是漫长的,是曲折的,是跌宕的,我们都会遇到烦恼,只要熬过去,烦恼将会成为我们的垫脚石。只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用乐观的态度去迎接烦恼,就一定能迎来人生的彩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