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古文知识积累,能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完成文章的翻译,但是,在新旧知识的关联上还很弱,但这恰恰是在中考复习阶段,最需要领会的一种能力。
二、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这一单元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本文虽然是一篇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但是对战争的过程叙述简略,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
三、设计思想
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熟读成诵,并能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本节课的重点除了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学生联系学过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另外,发挥思维导图在梳理文章思路过程中的优势,帮助理解内容。
四、教学目标
(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间、加、克、竭”等文言实词,积累“何、以”等文言虚词,理解词语古今异义,关注特殊句式。
(二)分析行文结构,形成思维导图,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古人的智慧、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在积累词语、理解句式的基础上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熟读课文,完成预习小卷上字词部分的题目。
七、预设过程
(一)背景导入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
(二)基础积累
1.关于《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2.关于编年体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个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3.疏通文意——根据提示语说说讲故事
(1)第一自然段:
师 伐 何间 鄙
A.伐:进攻、征伐。
现代汉语助记:南征北伐、口诛笔伐
知识联系:伐竹取道——砍、砍伐。
B.间:参与。
知识联系:遂与外人间隔——隔绝、不同音讯。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中间,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
(2)第二自然段:
何以战 弗敢专 民弗从 牺牲 弗敢加 神弗福
小大之狱 必以情 可以 请从
(3)第三自然段: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齐人三鼓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下视 登轼 遂逐
(4)第四自然段:
既克 一鼓 再 三 彼竭我盈
难测 惧有伏焉 辙乱 旗靡 逐
顺势讲解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与句式,体会节奏与停顿。
(三)理清要素,分层概述
1.将题目补充完整
曹刿(与鲁庄公)论(长勺之)战
2.多角度概括课文内容
示例:从庄公角度
庄公将战、庄公备战、庄公实战、庄公问战
A从曹刿角度
曹刿请战、曹刿备战、曹刿参战、曹刿论战
B从作战角度
战前插曲、战前准备、作战过程、战后分析
(四)细分层次、论述原因
活动:结合课文内容从战争这个角度论述长勺之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完成思维导图。
战前(论策略)——战中(抓时机)——战后(论战术)
(五)立足全篇,分析人物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预设:曹刿:爱国护国、有政治远见、有军事才略
庄公:目光短浅、急躁冒进、不懂军事
明确:衬托。
提示:战争能胜利,除了曹刿的功劳,庄公自身那种广开言路、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的品质起决定性作用。多角度赏读人物,才能让人物更完整。
(六)总结回顾
1.利用导图回顾内容
2.回顾记住的重点字词
(七)作业
用曹刿的口吻重述课文所讲故事,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