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社会变化:封建经济和海外贸易空前繁荣,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民族关系:民族政权并立,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阶段特征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唐
907亡
北宋
960兴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近日,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掀起了一股宋风。如果说唐朝是一轮辉煌的太阳,那么宋朝是一捧温婉的月亮,处处透着显示淡雅、宁静飘逸、绵软细腻的精致内敛之美。有宋300年以来,有人说它积贫积弱,有人说它拥有造极之世,有人说它是最具魅力的时代。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中国作家余秋雨
新课导入:
1
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3
王安石变法
目录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王安石变法
兵变“夺”天下
集权“安”天下
以文“治”天下
本课脉络
后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望统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959年,周世宗七岁的儿子周恭帝柴宗训即位,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妇的局面能维持多久...。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掌握了军权负责防守京师。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1.北宋的建立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
事件:
陈桥兵变
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趋势。宋太
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北方
南方
辽国
割据政权
在这两大问题中,你会首先解决哪一个?
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观察地图,如果你是宋太祖,你认为有哪些问题需要去解决?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北宋的统一
识图辨析:北宋统一了全国吗?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多个政权并存,只是局部统一,未能统一全国。
材料研读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外重内轻”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3.强化措施
措施: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目的:为了防止武将专权的积弊
集军权
相关史事: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3.强化措施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让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将领与换防,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
枢
密
院
三衙
中
书
门
下
(宰相)
侍卫马军司
殿
前
司
侍卫步军司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
——范祖禹《范太史集》
集军权
措施: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3.强化措施
皇帝
财政
度
支
盐铁
户部
行政
参
知
政 事
中书门下
军事
枢密院
(三司使)
(枢密使)
宰
相
副
宰
相
中央官制示意图
在中央:
目的
办法
措 施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增加宰相人数,增设副
宰相若干人,分行政权。
设立多重机构(枢密使和三司)分割军政、财政大权。
二府三司制
政 治
阅读课本p29第二自然段,完成下表。
3.强化措施
(在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①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②三年一换制度
③设置通判,分散知州权利
材料研读:宋初,“凡兵民、钱谷、户口、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通判)与守臣( 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是什么?
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实行监督。
阅读课文p30,总结宋太祖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政 治
思考
说说这种设置有何利弊?
加强了中央集权,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
但也导致机构重叠,财政开支庞大,出现“冗官”等现象。
3.强化措施
漫画反映出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经 济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强化措施
皇 帝(权力分散,受制约)
宰相
(百官之首,权力过大)
节度使
(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
中央
地方
皇 帝(权力集中)
宰相
枢密院
三司使
政事堂
中央
节度使
知州
转运使
地方
通判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作 用
中 央
行政权
兵 权
财权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1)为分化权力,机构臃肿,形成“冗官”
(2)军制混乱,形成“冗兵”
(3)政府财政开支巨大,形成“冗费”。
弊
3.强化措施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 做针。
——(宋)谚语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VS
唐朝武将
宋代文臣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重文轻武
3.强化措施
方面 措施
军事
政治
经济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1)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地方:①文臣担任州县长官;②三年一换;③设置通判
(1)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2)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收精兵
夺其权
制钱谷
小 结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宋代文臣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原因: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2: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宋太宗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①文官担任要职,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措施: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进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
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
②武将受牵制,统军的指挥权被严重束缚。
③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措施:
科举取士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宋人科举考试图
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
5、宋朝:?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②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积
极
影
响
消极影响
武将过于受到限制,影响战场上的临阵指挥,导致北宋对外战争屡败。
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三、王安石变法
增设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积贫
积弱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年代 收入 (单位:贯) 支出
(单位: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宋神宗
(1048-1085)
宋神宗1067年即位,次年改元熙宁。1069年任用王安石变法,故此次变法又称为“熙宁变法”。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
实现富国强兵。
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变法目的
变法范围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闭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4、主要措施:
变法结果
①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②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据变法内容,说说哪些条款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保守派司马光
改革派王安石
君子之争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
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建立 与
局部统一
重文轻武政策
军事:制兵权
政治:夺其权
经济:制钱谷
措施
影响: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中央:分散、削弱相权
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设置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措施:
重文抑武,文臣统兵;发展科举文教
影响:
积极—扭转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消极—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力减弱、财政入不敷出
王安石变法:解决三冗危机、财政问题。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变法。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
课堂小结:
课后活动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
√
√
×
1.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后梁 B.后周 C.南宋 D.北宋
2.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的人,都是皇帝的肱骨之臣。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 )
A.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B.扩大宰相额权力
C.加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D.宋朝的宰相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D
A
3.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制衡知州的权力,设置的是
( )
A.刺史 B.节度使 C.转运使 D.通判
4.宋代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是
( )
A.文臣
B.武将
C.手工业者
D.商人
D
A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