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2.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识别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简单分析西北地区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3.知道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 ,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4.通过对坎儿井的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植被等。
2、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的分布。
教学难点:
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
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词引入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师:想不想知道这些 诗句出自四大地理区域的哪个地区呀?
生:想
师:好!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 旅游这一极富神秘色彩的西北地区。
二、讲授新课
师:到西北地区去旅游要找到他的位置和范围。大屏幕展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
生:在图上指出位置和范围。
旅游第一站察看地形:大屏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师:这幅地形图中描绘出了很多地理事物,我们先看一看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生七嘴八舌说出有:山脉、地形、河流、省区等。
师:好,我们分组来完成:第一组找出本区的山脉;第二组找出本区包括的地形,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师:下面请第一组的学生代表汇报你们探究的结果。
一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大兴安岭。
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得又多又全,能不能利用这些山脉,说一说本区的位置?
一组代表指图说: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师:很好。并补充:从祁连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这段分界线是古长城。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山脉。
师指图中山脉的位置,生说出山脉的名称。
师:第一组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下面看第二组的同学展示了。
二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本区的地形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有一生补充说:还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师:补充的真好!那么本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二组代表:本地区地形以平原、盆地、高原为主。
师:同学们这种说法合适吗?
有学生举手说两个平原面积很小,本区地形应该是以盆地和高原为主。
师:你观察地太认真了!好,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地形。师指图中的位置,生说出地形的名称。
师小结: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山河盆地相间分布。
三组代表上讲台,指图说:本区主要的河流是塔里木河,但它是条内流河,还有一条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河流特别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师:总结得太准确了,本区的河流与其它地区相比,实在是太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干旱少雨。
师:怎么看出来本区干旱少雨呢?
生:河流少,沙漠多吗。
师:太聪明了,从稀少的河流和无边无际的沙漠我们可以判断出本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就是…
生齐答:干旱。
师:这个地方到底干旱到什么程度了呢?
(出示课件)
①本区大多数地区的年降水量有多少?
②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何规律?
③本区内的三种自然景观:荒漠、草原、荒漠草原的分布有何规律?
④结合活动1:能否总结出造成本区干旱的原因。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师:好!哪位同学来完成第①个问题。
生:大多数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50毫米以下。
师: 200毫米、50毫米的年降水量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本区特别的干旱。
师:哪位同学发现了本区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了?
生:我发现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师:很好!我们看本区的年降水量从东边的400毫米以上向西逐步减少为400毫米、200毫米、50毫米以下,呈现一种递减的规律。
师:那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三种自然景观的分布应该有何规律?
生:降水多的地方草木茂盛,降水少的地方不长草。应该是: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生:由于本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师:同学们,他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那我们就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生:齐读。
师:旅游第二站找到牧区和灌溉农业区(大屏幕展示农业区)分两队展开比赛。
师: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有优质草场。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多,有高山草场。
师: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哪些不利和有利条件?
生:旅游一队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天然降水较少。
生:旅游二队 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寻找特色农产品(分两队,一队寻找特色水果及特别甜的原因,二队寻找长绒棉享誉全国生长的有利条件,展开比赛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生: 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生: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还有稳定的灌溉水源。
旅游一对和旅游二队回答得非常好,老师给与表扬。
师:从稳定的灌溉水源引出古老的饮水工程-----坎儿井(小组讨论完成一下五个问题)
1.坎儿井的开凿为什么不修明渠而修暗渠?
避免水分大量蒸发。
2.坎儿井的开凿利用了当地哪些有利条件?
利用当地的高山冰雪融水,且地表都是戈壁、沙漠,容易开挖。
3.坎儿井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气候干旱。
4.作为当地一名水利局局长如何解决缺水的问题?
(1)节约用水 (2)发展节水农业 (3)种植耐旱作物
5.能开凿更多的坎儿井吗?(不能,破坏地表,导致地面下陷,使地下水枯竭。)
师:小结。西北地区的人们在干旱的环境下,利用坎儿井来灌溉农业。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让地下水顺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宝贵水资源的大量蒸发;竖井收集冰雪融水便于人们疏通水渠。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我们这节课收获是不是满满的,旅游到此结束,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把旅游收获落实一下(完成基础达标和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