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工厂制度(中小企业为主)
大企业(垄断组织)
生产组织形式
重大变革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背景)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矛盾冲突不断。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英德:争夺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法德: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
德俄:贸易摩擦导致关系恶化。
奥匈与俄国:集中在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桶”。
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意
贸易摩擦
突尼斯问题
英
法
德
奥
俄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积怨和北非殖民地
1879
1904
1907
协约国
1892
同盟国
1882
1882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3、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形成,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4、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刺客是波斯尼亚的一个塞尔维亚族青年学生,名叫加弗里洛·普林西普。他行刺决不是孤身一人。在他的背后是塞尔维亚秘密组织“不统一毋宁死”,即众所周知的“黑手社”。“黑手社”于1911年成立于贝尔格莱德,其公开宣称的目的是实现“民族理想:团结所有的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政府并不支持这一组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争斗导致矛盾不断激化(根本原因)。
3、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形成,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4、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背景)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宣战
日本、美国、中国等33国先后参战
地区性战争
欧洲战争
世界大战
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
8天后对奥匈帝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
8月10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材料二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一 “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毕洛夫1899年末的讲话
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2)主要战线
①西线(主战场):英法——德军
②东线:德奥——俄军
③南线:奥军——俄、塞
1.概况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时间:1914——1918
“施利芬计划”
避免两线作战,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星期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2—3个月结束战争。
一战时的欧洲战场
2.进程
时间 战线 战役 评价
1914年 西线 马恩河战役 双方共出动150万兵力,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破产
1915--1916年 东线 南线 德奥取得胜利 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 西线 凡尔登战役 双方伤亡近100多万。“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双方伤亡达130多万。“索姆河地狱”
日德兰海战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1917年 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1918年 同盟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 (在1916年最后的)五个月中,凡尔登对峙的两军共打出2300多万发子弹,平均每分钟打出100多发,平均每天就有6600人战死。
——(英)马丁吉尔伯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13页)
马恩河
凡尔登
索姆河
时间:1916年7月至11月
兵力:153个师
伤亡:130余万人
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
巴黎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短短数月,英军损失40万人,法军损失20万人,德军损失约55万人,双方伤亡人数大大超过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中国参战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作为中国的代表参与战争的,是以14万北方农民为主组成的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也被洋人称为倔强沉默的“工蚁”,他们为协约国西线战场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其中有数千华工最终埋骨异域。
1、经济力量的对比: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远比同盟国占有优势
2、军事战略方面: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德国被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奥匈帝国境内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思考: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1921年至1922年)
两个体系组成世界性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1919年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影响)
主要内容:
(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4)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5)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凡尔体系赛
华盛体系顿
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国主导的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一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等地区的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实质
实质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处分德国
德国与其同盟国承担战争罪责
根据《凡尔赛和约》第231条规定,德国和同盟国需要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承担全部责任,也需要对战争中造成的各国损失承担全部责任。由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后解体,无法追责,战争责任就落到了德国一国头上。
赔款和经济条款
由赔偿委员会于1921年5月1日前确定赔款总额;在此之前德国应偿付200亿金马克价值相等之物,并承担占领军的一切费用。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战胜国对德国输出货物不受限制;德国境内几条主要河流为国际河流,基尔运河对外国军舰与商船开放。
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剥夺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英国(包括其自治领)、法国、比利时和日本以“委任统治”的方式予以瓜分。
如何理解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瓜分德国、土耳其
②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英法之间、英美之间、美日之间
③协约国与苏俄的矛盾:策划武装干涉;苏俄长期遭排斥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列强的矛盾:战后中国、印度、埃及人民的反抗运动
⑤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决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
列宁称“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凡尔赛条约》激起了德国人的极大愤怒,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勒索德国的“强制的和平”。巴黎和会刚刚结束,德国的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条约》”的口号。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性质:
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
构成:
《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
主要内容
处分德国
承认一些国家独立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是···
侵略中国
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海军军备
(1)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3)局限:
①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②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国际联盟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4)实质: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势力和海上霸权地位;美日两国崛起;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美、日及俄国的影响。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背景(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导火索)
性质(帝国主义之战)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主要战线(西线、东线、南线)
主要过程(三个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内容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
1.某同学在研究一战爆发的有关史实时找到了以下因素。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联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⑤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①→③→⑤→⑥
C.④→①→②→⑤→③→⑥ D.①→④→③→②→⑤→⑥
3.下列事件均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马恩河战役 ②索姆河战役 ③日德兰海战
④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⑤俄国退出一战 ⑥凡尔登战役
A.①⑥③②④⑤ B.②④①③⑤⑥
C.⑥①③②④⑤ D.⑥①④⑤②③
2.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加速大战进程的事件有( )
①美国对德宣战 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③协约国力量增强,加强对德打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5.《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许多德国人提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德国对《凡尔赛和约》强烈不满
B.德国拒绝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
C.德国出现摆脱和约的复仇情绪
D.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6.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
A.拿破仑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7.“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这是中国外交家顾维钧在某一外交场合发出的声音。该场合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波茨坦会议
8.20世纪人类第一场大搏杀之后确立了世界新秩序,建立了世界性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这一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华约 D.北约
9.国际联盟成立后,在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盟约规定的某一原则,使国联实际上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该原则是
A.集体安全 B.委任统治 C.维护和平 D.全体一致
10.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下列关于国际联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总部曾设在日内瓦万国宫
②中国最初被排除在国联之外
③“全体一致”原则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的可能性
④国际联盟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