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弹力
一、单选题
1.关于物体是否有弹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拉长橡皮筋,松手后橡皮筋能自行恢复原状,说明橡皮筋具有弹性
B.压缩弹簧,松手后弹簧能自行恢复原状,说明弹簧具有弹性
C.双手抓住单杠,单杠略有弯曲,撤去力后单杠又恢复原状,表明单杠具有弹性
D.缝衣服的棉线一拉就断,无法自行恢复原状,说明棉线没有弹性
2.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4牛,当测力计平衡时,如图所示,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8牛 B.0牛 C.2牛 D.4牛
3.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C.只要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力
D.只有弹簧能产生弹力
4.关于物体是否有弹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拉长橡皮筋,松手后橡皮筋能自行恢复原状,说明橡皮筋具有弹性
B.压缩弹簧,松手后弹簧能自行恢复原状,说明弹簧具有弹性
C.双手抓住单杠,单杠略有弯曲,撤去力后单杠又恢复原状,表明单杠具有弹性
D.缝衣服的棉线一拉就断,无法自行恢复原状,说明棉线没有弹性
5.轻质弹簧 k 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质量为 m 的物体,平衡时弹簧的长度为 L1,现将和 k 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 k1、k2 与质量分别为 m1、m2 的两个物体相连,并悬挂在天花板上,且 m1+m2=m, 如图所示,平衡时,k1 和 k2 的长度之和为 L2,则( )
A.2L1一定等于 L2 B.2L1一定大于 L2
C.2L1一定小于 L2 D.以上均有可能
6.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应先调零 B.弹簧测力计只能测竖直方向上的力
C.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任何大小的力 D.在使用过程中,若弹簧与外壳有摩擦,并不影响测量结果
7.关于形变和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橡皮筋具有塑性
B.橡皮泥具有弹性
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
D.物体的弹性形变可无限大
8.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B.某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方向的力之前,都必须在竖直方向进行调零
D.特殊情况下,两个物体可以不接触也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9.甲、乙、丙三条完全相同的弹簧悬挂在一根水平横杆上,甲弹簧无悬挂物品,乙弹簧悬挂重量为W1千克的砝码,丙弹簧悬挂重量为W1千克及W2千克的砝码,静止平衡时,三者的长度关系如图所示。若三条弹簧质量均很小忽略不计,且乙、丙两弹簧在取下砝码后,均可恢复原长,由上述资讯判断W1:W2应为下列( )
A.2:1 B.1:2 C.2:3 D.3:2
10.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C.只要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力
D.只有弹簧能产生弹力
二、填空题
11.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取了甲、乙两种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图象,图中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______弹簧.
1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_______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测力计,当秤钩上没有施加力时,指针在0.2N的位置,此时用手水平拉弹簧测力计秤钩,读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为_______N。
13.一根弹簧原长10cm,把它竖直挂在支架上,在下方挂重0.5N的钩码,弹簧长度变为11cm,如果撤去钩码,改用2.5N力沿竖直方向向下拉(仍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变为___cm,钩码受到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钩码对弹簧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14.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取了甲、乙两种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图象,图中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______弹簧.
三、实验题
15.为研究橡皮筋是否也与弹簧有类似的性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画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为6N的钩码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______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________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测力计,则用橡皮筋_____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若两个测力计的刻度盘上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2mm,则分度值较小的是用橡皮筋_____制成(均选填“A”或“B”),其分度值为_____N,该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更高。
16.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如图所示)。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一般用符号ΔL表示,它等于挂上钩码后橡皮筋的长度L与橡皮筋没有挂钩码时的长度L0之差,即ΔL=L-L0。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支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ΔL/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时,橡皮筋的长度L0=___________cm;
②请将表格中第三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
③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___________。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B
6.A
7.C
8.B
9.A
10.B
11.乙
12.伸长量 3.8
13. 15 弹簧 钩码
14.乙
15.12 6 B A 0.1
16. 刻度尺 4.5 1.8 小明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每次拉力的比值是一个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