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2 08:3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2.下列关于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
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D.石灰浆粉刷墙壁,“出汗”后变成碳酸钙
3.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1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3种不溶物
C.向溶液Ⅰ中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
D.操作b的名称为过滤
4.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
A.铁架台、蒸发皿 B.酒精灯、漏斗
C.细口瓶、试管 D.量筒、烧杯
5.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和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HCl、Na2SO4 B.NaCl、HNO3
C.HNO3、Ba(NO3)2 D.NaCl、NaOH
6.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
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俗名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名称 化学式 俗名
A 乙醇 CH3CH2OH 酒精
B 氧化钙 CaO 熟石灰
C 碳酸氢钠 Na2CO3 苏打
D 氯化钠 NaCl 食盐
A.A B.B C.C D.D
8.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若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C.粗盐提纯时,若溶解时加水量不足,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低
D.电解水时,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会导致负极与正极的气体体积比小于2:1
9.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0.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C.小苏打可用于培制糕点
D.碳酸钾可用作化学肥料
11.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的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
B.升温可以使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如果t2℃时,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M>N
12.下列物质既可以做治疗胃酸的胃药,又可以做面点发酵剂的是
A.NaCl
B.NaOH
C.NaHCO3
D.Na2SO4
二、简答题
13.为探究中和反应放热的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甲,依据 ___ 现象证明该反应是放热的。
(2)实验乙,饱和石灰水出现了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___ 。
(3)丙图为向10mL 10%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的溶液温度数据,本实验用10%的NaOH溶液而未用NaOH固体的理由是 ___ 。
14.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 C 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氧化钙、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问题:
①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A中加足量的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适量滤液C,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A中有氯化钠
16.现有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六种溶液(用A、B、C、D、E、F 各代表这六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分析后回答:
(1)D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
(2)A 和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7.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A是常见的溶剂,C、F属于同类物质,D是一种钠盐。图中的“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物质C的化学式______。
(2)若B由三种元素组成,则其化学式为______。
(3)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
18.用如图简易装置可以制取少量蒸馏水。操作方法是:在如图所示烧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在确定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后,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试管内收集到10 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__。
(2)在水中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右侧大烧杯中冷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为使烧瓶受热均匀,需在烧瓶底部垫上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加热。
(3)水变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
a.分子的大小 b.分子的间隔
c.分子的种类 d.分子的结构
(4)利用该装置也可以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
19.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实验过程中需缓缓通入氮气,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
(2)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3)打开活塞Ⅱ,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0.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以称取样品6g,放入40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26.2g,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70g。请计算(写出简要的计算过程):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1.某废水样品含有氯化钙和少量稀盐酸,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测定样品中氯化钙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①20g废水样品于烧杯中;②将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倒入样品中使其充分反应;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的沉淀质量为5g。
(1)若整个操作无损耗且反应恰好完全,计算废水样品中氯化钙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除去废水中的稀盐酸,并提纯氯化钙,可加入过量______(填写化学式),过滤后,滤液蒸发结晶得到CaCl2。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A 6.C 7.A 8.C 9.B 10.B 11.D
12.C
13. 烧杯内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放热,使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造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排除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的干扰。
14. C和D
15. 过滤 Na2CO3和 CaO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16. Ca(OH)2 BaCl2+H2SO4=BaSO4↓+2HCl
17. Ca(OH)2 H2SO4(答案合理即可)

18. 酒精灯 铁架台 防止加热时造成液体暴沸 使形成的水蒸气冷凝形成液态水 石棉网 b 肥皂水
19. 搅拌,使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充分反应 打开活塞Ⅰ和弹簧夹K1,逐滴滴加稀盐酸,同时鼓入氮气,直至A中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 打开活塞Ⅱ,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打开K2。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压强变小,A装置中的压强大,就会将锥形瓶内的氯化钙流入B中,然后氯化钙与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有白色沉淀生成 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溶液仍为变红,说明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
20.(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的质量为:6g+40g+26.2g=72.2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70g,则相差的质量就是生成气体的质量,即:72.2g-70g=2.2g ;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y;
解得 x=5.3g,y=5.85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5.3g;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钠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样品中含有的, 质量为 ,一种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 5.85g。则反应后溶质的质量为: 。溶液的质量为70g,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1.(1)解:设氯化钠样品中CaCl2质量为x,得
x=5.55克
CaCl2%=×100%=27.75%
答:废水样品中氯化钙质量分数是27.75%。
(2)Ca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