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粒子是
A.H+ B.OH- C.H2O D.H
2.规范的实验操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避免一些危险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稀释浓硫酸
3.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白醋 橘子汁 料酒 炉具清洁剂
pH 2~3 3~4 6~7 12~13
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白醋 B.橘子汁 C.料酒 D.炉具清洁剂
4.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5.通过学习化学,我们学会了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水,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冰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
C.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D.水可与生石灰发生化学反应
6.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7.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
pH ﹤6.5 7.0—7.1 7.5—8.5 8.5—12.0 ﹥12.5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B.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
C.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D.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
8.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显酸性 B.Y可能是水
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9.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A.Mg B.Fe2O3 C.CO2 D.NaOH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H”既可以表示宏观的氢元素,也可以表示微观的一个氢原子
B.烧碱、熟石灰、纯碱按物质分类均属于碱
C.金刚石、均为碳单质,所以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提高了可燃物质的着火点
1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12.一些食物pH 的近似值范围如下:橘子汁3.~4.0;泡菜3.2~3.6;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泡菜
C.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牛奶比橘子汁的酸性强
13.向烧杯中逐渐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选项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A B.B C.C D.D
14.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D.从20 s到40 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
15.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二、填空题
16.现有如下物质:浓硫酸、烧碱、氯化钠、稀盐酸、熟石灰、干冰等物质。请用它们的化学式填写:
(1)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2)能用来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
(3)可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4)在空气中易潮解的是__________;
(5)能除去铁制品表面铁锈的是___________;(6)可用于调味和腌渍食品的是________.
17.某植物的花瓣汁液(以下简称X汁液)呈紫色,X汁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有如下现象:
溶液名称 白醋 稀盐酸 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钾溶液
X汁液 红色 红色 紫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1)据上表推测,X汁液_____(填“能”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2)将X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则肥皂水显____(填“酸”“碱”或“中”)性,pH____(填“>”“<”或“=”)7。
(3)粗略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可使用_____。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 不开。结合下列实验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仪器中稀释浓硫酸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请写出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 ___________ 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 ____________ (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下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三、推断题
20.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框图中A、B、C、D、E均为氧化物,甲、乙为单质,3%的A溶液常用于清洗伤口杀菌,C是生活中常见液体,E可用于温室中的气体肥料,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乙为黑色固体。各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物、生成物均已标出,反应条件未标出。
(1)反应①中B的作用是_______。
(2)反应②的过程中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化合反应③发生的条件为_______。
(4)反应④常用于检验C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1.已知某固体混合物 A 中可能含有 CuO、Na2CO3、BaCl2、Ba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小颖同学欲探究其成分组成,她按下图所示进行了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 B 是_________,沉淀 D 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滤液 C 中可定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4)根据上述信息,可确定原固体混合物 A 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有(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信息,还不能确定原固体混合物 A 中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 (写化学式),你的理由是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 (填序号)
(3)③中,若X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X是水,④中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若④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X可能是 _______ (填序号)。
A NaOH溶液B CaCl2溶液 C 浓硫酸 D 稀盐酸
23.无标签试剂瓶中的一种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可能是硫化铜或硫化亚铜。查资料可知: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在空气中灼烧分别发生下列化学反应:,(没配平)
(1)写出配平后的在空气中灼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如要确定灼烧的是否完全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根据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某同学仅用天平、酒精灯、坩埚、三脚架等常用仪器(无其他试剂),通过三个实验步骤鉴别出某黑色固体是硫化铜还是硫化亚铜。请根据已经给出的实验步骤一,完成后续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一:用天平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待测黑色固体。
实验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的现象及结论是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为测定一瓶敞口放置的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同学量取100mL(密度为1.1g·mL-1)的该盐酸与大理石充分反应,共用去含碳酸钙80%的大理石10g。
(1)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
(2)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25.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效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回收农田产生的秸秆作为造纸原料,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______污染。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05)n],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
①检测废水呈碱性的简单方法是_____。
②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l.6%,现有废硫酸9.8 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 (计算过程写在答题卡上)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A 6.C 7.D 8.D 9.C 10.A 11.D 12.D 13.C 14.C 15.C
16. Ca(OH)2 CO2 H2SO4 NaOH HCl NaCl
17. 能 碱 > pH试纸
18. 量筒 酒精灯 玻璃棒 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用大量水洗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9. 白雾 A 溶液红色褪去 B
20. 催化作用(或加快反应速度) 放出 点燃
21. 二氧化碳 BaSO4 Cu2+,Na+ Na2CO3、CuO BaSO4、BaCl2 BaSO4是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而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硫酸钡沉淀
22. 试管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C
23. 不再产业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灼烧容器上方,试纸不变色) 将称量好的黑色固体分别置于坩埚中充分灼烧 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剩余固定的质量 若灼烧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小了,则该黑色固体是硫化铜;若灼烧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则该黑色固体是硫化亚铜
24.(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2)5.3%
25. 烟尘 36∶5∶40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酚酞变红,则废水呈碱性(合理即可) 100t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