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初中语文 阅读专题一 说明类文章阅读 精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 初中语文 阅读专题一 说明类文章阅读 精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3 12:2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阅读专题一 说明类文章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锁物锁景更锁人心——中华古锁
采 薇
①木心先生的一首《从前慢》,让锁成为“从前”的物象。从前的锁或玲珑精致,或威严神秘,仿佛时光剪影里一个历史的缩影轮回。
②《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懂得把贵重物品用兽皮包裹起来,外面用绳索捆绑,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个绳结只能用一种叫“骨锉”的工具才能打开,绳结和骨锉就是锁和钥匙的雏形。
③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锁具是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木制锁,起源于门闩。我国东汉时期就出现了簧片结构的金属锁,锁上镂有龙、豹、麒麟等动物图案。至唐朝时,锁具已经十分普及,多为金、银、铜、铁、木等材质。唐朝以后,锁的品种日益增多。明清时期,我国以铜质和铁质锁为主,有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另外还有比较少见的密码锁、机关锁等。
④广锁俗称“绍锁”,民间也叫“横开锁”“枕头锁”,大多为铜质,正面呈“凹”字状。广锁造型简洁,开关方便,使用范围最为广泛。花旗锁一般用金银铜铁等材料精制,外形精美,有祝福之意,以铜质最多,外形各式各样,专用于锁柜、箱、抽屉等,往往刻有器物、植物、动物、文字、人物以及故事等,造型奇特,富有民族传统风格。首饰锁是装饰用的金属锁,多为金银材料所制,用链子穿好挂于颈项,有如意、元宝、花和动物等造型。其表面刻有精致的花鸟图案,以及“福”“禄”“寿”“喜”“如意吉祥”等字样,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刑具锁是惩罚性的特种锁具,从古代的木制枷锁演变而来,现在则为金属制作的手铐、脚镣、指铐等等。由于刑具锁的特殊功用,较少流入民间,物以稀为贵,刑具锁的收藏价值也就较高了。
⑤密码锁,身兼审美性与实用性,中国的文字密码锁不仅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锁环上的文字有草隶篆各种字体,为双线刻,一般每个锁环上的字都是一句诗或吉祥话语,从整体外观看去,文字、图案两相结合,恰似一幅立体的中国画,意蕴悠远,文雅隽永。密码锁中最出名的要数藏诗锁了,简直就是益智玩具。它是古时候大户人家才会用到的防盗工具。藏诗锁是圆柱体,上面有几个大小相同的转轮,每个转轮刻有不同的汉字。只有将转轮的字连成一条线,并且转到预定的那句诗,锁才能打开。密码锁不仅锁住了财物和秘密,还别有情趣。
⑥除了对诗句开锁,我国古锁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开锁方式。无匙锁,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钥匙,要靠手指的默契配合和手上的适当力度才能打开。如鸳鸯锁要用两把钥匙才能打开,三巴掌锁则需要对锁连拍三下才能打开。
⑦机关锁,构思精巧,开启时除用钥匙外,还必须按步骤逐一打开各种机关,差一步或错一步都休想将锁打开,其设计之精美,构思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制锁艺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⑧清代有一种古月琴锁,样式精美,隐含欣赏之意。少数民族会用弹奏月琴的方式,以表欣赏,古月琴锁或许就是这些人表达心意的最好信物。另有同心锁,传说其是掌管人间姻缘的月老所拥有的一件宝物,寓意永结同心、百年好合。喜鹊锁被人们当作信物相互馈赠,以表“今生永不诀”的心意。这样美好的寓意让人很想把锁长存,锁中不仅有情意,还有对生活的企盼与热爱。
⑨古代古锁不仅历史悠久,种类众多,制造精巧,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人们的日常用具,锁体上反映的民俗风情吉祥图、书法及文字等,无不令人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巧夺天工,可谓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选自《学生天地》,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从前慢》写起,引出文章说明对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文章介绍了锁的悠久历史、种类众多、制造精巧和丰富文化内涵。
C.藏诗锁是设计精巧的机关锁,转轮上的文字组成特定的诗才能打开。
D.古锁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怀,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忱。
2.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首饰锁是装饰用的金属锁,多为金银材料所制,用链子穿好挂于颈项,有如意、元宝、花和动物等造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李方恩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从隋朝开始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
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查询。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突出的特点。
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____A____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____B____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注意,此处没有之一。
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这部书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08年才最后完成。全书一共22 937卷,11 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 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
(摘自《知识窗》2020年第4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古人去哪里找‘热搜’”,引用网络名词介绍古代类书,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②段中加点词“大体上”说明古代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四类是科学严谨的。
C.类书是广泛搜集书籍中的各种知识,并分门别类地编排起来,以便于查询的工具书。
D.《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2.下面这句话放在A、B两处的哪一处更适合?为什么?
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小雪将雪
①天渐寒,雪将至,又是一年小雪时。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里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降水形式由淅沥小雨而凝结成飘飘瑞雪。但此时还是“地寒未甚”,是那种料峭之寒,下雪的概率还小,即使下了,也多是那种飞扬的零星小雪,落到地面很快融化了,小孩子是堆不了雪人、打不成雪仗的。
②古人对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总结,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其中小雪的候应为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说此时美丽的彩虹不见了,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辣菜疙瘩。雪里蕻又叫“霜不老”“雪菜”,似乎它就是专为霜雪而生的,即使被打压得蔫巴巴的,一旦见了阳光照样挺立起来,精神抖擞。
④“小雪卧羊,大雪杀猪。”“小雪飘,羊肉俏。”冬令进补,最美的莫过于吃羊,最好的形式是涮羊肉。围炉品羊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五六至交围着一只咕嘟咕嘟作响的火锅,羊肉的鲜香一波波飘满温暖的小木屋,将各色食材投入翻滚着的白汤之中,大快朵颐起来。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然要有酒了,围炉品酒夜话,推杯换盏间唠家常,守一窗寂寂雪影吟古诗,等待风雪夜归人望见此处温馨之光,前来叩响寂静的长夜。
⑤小雪,是庄户人盼丰年的乐章。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⑥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白洁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盛唐的戴叔伦守着木格小窗读书,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晚唐的高骈为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五代的徐铉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南宋的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匆匆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选自《科技日报》作者刘琪瑞,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雪节气气温降低,地寒未甚,即将降雪。
B.到了小雪节气,天都要下小雪,这也是这一节气名字的来历。
C.小雪节气,是农民砍收白菜,腌制蔬菜的时候。
D.文章采用逻辑循序,从小雪节气的特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到文化意蕴,条理清楚。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今别月宫去 采得月壤归
① 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3 000牛发动机工作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②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3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随后,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
③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后,开展了太阳翼展开、机构解锁等相关准备工作,之后就进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设计了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
④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同时进行。首先开启的是钻取模式,钻具钻取主要获得月面以下的样品。截至12月2日4时53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接着,机械臂表取装置开始自动采样并封装,机械臂表取则主要获得月球表面样品,截至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专家介绍,为确保月球样品在返回地球过程中,保持真空密闭以及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探测器在月面对样品进行了密封封装。
⑤为了顺利完成采样任务,着陆器随身携带了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介绍,机械臂表取可以想象成类似人手的装置,在腕关节设有两个采样装置,很像挖土的铲子;钻具钻取则可以钻入月球内部,钻取月壤岩芯。它们科学分工,精密配合,采取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等各种方式,采集月壤样品并进行密封封装。
⑥距人类上一次从月球采样至今,已有40多年的时间没有拿到新的月球样品。科学家表示,对月壤的研究不仅涉及月球本身,还包含太阳系空间物质和能量的重要信息。将月球的月壤等关键性样品运回地面实验室供科学家精准分析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温度、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句式工整,语言生动,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但样品并不在月面进行密封封装。
C.第⑤段中的“神器”指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
D.月壤的研究对于人类进一步了解月球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2.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双城之美
田宗伟
①威尼斯曾被我们称作“西方的苏州”,而苏州也时常被人叫作“东方威尼斯”。这美得近乎传说的水城双子座,时常令我驰骋想象,神游其间。
②我发现这一东一西两座水城,一如待字闺中的女子,温文尔雅,娇如流水;一如扬帆出海的男子,器宇轩昂,志在四方。而之所以又能互为代称者,乃在两城皆水多、桥多、船多,美轮美奂,经得起长久的赞美与讴歌。又均为千年古城,富甲一方,经久不衰。其历史之悠久,经济之繁荣,文化之灿烂,无有出其右者。
③威尼斯是建在滩涂小岛上的“海中之城”。从高空鸟瞰,犹如一颗精致的水晶,镶嵌在亚德里亚海蔚蓝色的波涛中熠熠生辉。穿行其间,举目皆是宽阔的广场、宏伟的教堂、高耸的钟楼、富丽的宫殿,还有造型别致的剧院、美术馆、博物馆。月牙形的贡多拉载着游人在蛛网般的水巷悠游,桃红色的建筑在流动的清波里晃荡。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④威尼斯很小。没有耕地,缺乏淡水,他们必须在大海上搏击。当然,他们也依靠贸易聚集了财富。他们擅长评估风险,计算收益,不种植粮食,却收获黄金。他们用智慧和坚韧在不宜生存的地方堆积宝藏,创造神话。
⑤苏州,有着威尼斯无法比拟的土地纵深,西面既得太湖之拥抱,周边又有众镇之拱卫。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撒下种子,即得谷物,“苏湖熟,天下足”。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⑥苏州是一个拥有无数河流的“园林之城”。从空中俯瞰,犹似一枚温润的碧玉,安放在太湖流域低缓的丘陵山地中。游走其间,左也是园,右也是园,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小桥流水,绿树掩映。有看不完的亭台水榭、烟波画船。房舍一律是青砖黛瓦,斜顶飞檐,门楣有匾额,两侧是楹联,窗栊纤巧千姿百态,步道曲折移步异景。无俗物之挡眼,有泉水洗我心。
⑦苏州与威尼斯皆因水而兴,但一咸一淡气质迥然不同。威尼斯张扬浪漫,苏州内敛沉静。威尼斯华妙庄严气质深沉,苏州灵秀端庄优雅娴静。如果说威尼斯犹如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那么苏州则恰似一幅清新淡雅的国画。威尼斯勇于开拓,积极入世,是欧洲商业文明勇猛的先锋;苏州与世无争,隐逸遁世,是中国农耕文化宁谧的后院。
⑧忽而有悟:一地之特质,自然敷底色,人文定调性,天地有大美,参差交相映。
1.威尼斯与苏州两座城市之间为什么可以互为代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从空中俯瞰,犹似一枚温润的碧玉,安放在太湖流域低缓的丘陵山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尼斯和苏州在历史、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B.威尼斯和苏州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贸易发达。
C.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两座城市不同的气质。
D.本文双城并举,结构严整。其中,第②自然段与第⑦自然段形成照应之势。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百年天蟾逸夫舞台新春盛装回归
①上海历史最悠久、最具规模、最具影响的戏曲场所,曾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不进天蟾不成名”之美誉的天蟾逸夫舞台,在历时两年多的改造修缮后,于2021农历新春正式和市民观众见面。
②古铜色厚重的大门,书法家谢稚柳题写的“天蟾”金字招牌,简洁典雅复古的吊灯,透着时代韵味的地砖,立体浮雕牡丹花格栅……修旧如旧的天蟾逸夫舞台,处处让人感受到近百年岁月的深厚底蕴。
③始建于1925年的天蟾逸夫舞台,岁月流逝在剧场建筑本身留下了痕迹,舞台灯光、音响、剧场空调等设备老化损耗严重。
④2018年9月起,天蟾逸夫舞台正式开工修缮。这次修缮,在充分尊重20世纪20年代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在不改变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对整体进行了保护性修缮,细节处保留了原有的海派艺术元素。
⑤改造修缮后,目前,天蟾逸夫舞台总占地面积达2 018.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有7 979平方米,共设座位928席。
⑥在功能布局方面,剧场收回原出租空间,在一层增设多功能厅,二层增设演员休息区、乐队休息室、VIP休息室、排练室、坐唱室等多个空间。其中,多功能厅面积达到500多平方米,可容纳150人观演,计划中还将增设休闲轻餐饮区、文创开发区,以满足展览展示、艺术教育、小型演出等多种功能的需求。
⑦这次修缮让剧场的舞台设备得到了大幅提升,如舞台机械、音响、灯光设备的配置均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准,能全方位满足现代化舞台的演出需求。观众厅内设有微扩散GRG侧墙,中频混响时间从修缮前的不足1秒提高到了1.1~1.2秒。
⑧让观众受益的还有卫生设施。修缮后剧场各层均设观众卫生间,卫生间内均配有热水,还配备残疾人卫生间及无性别卫生间,以及服务中心、衣帽间等,并可向观众提供饮用水。
⑨据了解,正式开放后,天蟾逸夫舞台仍以京剧演出为主。春节期间,《四郎探母》《将相和》《三岔口》《龙凤呈祥》等京剧经典轮番上演,以后,昆剧、越剧、沪剧、淮剧、评弹等名剧名段将好戏连台。真可谓名家荟萃,精彩纷呈。
⑩农历辛丑年的第一天,修葺一新的天蟾逸夫舞台以一场《金牛献瑞·新春京剧演唱会》,开启了正式的演出,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博得了满堂喝彩。
(有删改)
1.第⑤~⑧段的思路结构为__________顺序,分别从__________、剧场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说明天蟾逸夫舞台的修缮情况。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观众厅内设有微扩散GRG侧墙,中频混响时间从修缮前的不足1秒提高到了1.1~1.2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农历”一词强调天蟾舞台的传统文化底蕴。
B.第②段中“修旧如旧”的前一个“旧”体现出对历史风貌的尊重。
C.第⑩段突出百年天蟾盛装回归受到观众赞赏。
D.尊重传统,适应当下,老建筑现在仍然可以大放光彩。
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乔家大院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师传统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千米,南距东观镇仅2千米。它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是于民国初年建成的一座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 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 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闾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庑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用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传统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有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1.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乔家大院“北距太原54千米,南距东观镇仅2千米”一句中,“仅”用词准确,表现乔家大院距离太原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
B.“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居民的独特风格”这句话具有过渡作用。
C.文章综合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乔家大院的独特建筑风格。
D.乔家大院皇家建筑恢弘的气势,建筑对称,它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有删改)
1.文章运用了________(说明顺序),说明了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传入中原,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姿势。
B.窗户位置升高、家具数量增多、高足家具流行等日常生活的变化都是由椅子带来的。
C.唐代的人因席地而坐,坐姿低,为方便饮食,都使用玲珑精巧的碗、盘、杯等器皿。
D.君臣相见的礼节因椅子出现而改变,由原来的君臣相对跪坐转为皇帝坐而臣子跪。
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年画:中国人特有的民间艺术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大多在新年时张贴,用于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喜庆吉祥之意。在中国,一提起过年,几乎每个人心中都会出现一幅色泽鲜艳、喜气洋洋的年画,其中承载了太多中国人关于年的美好记忆。
②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帖”,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才由此定名。
③各地对年画的称谓也各式各样,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④年画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年画内容有金鸡、春牛、胖娃娃、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年画多数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
⑤年画最早是以门神的形式出现的,其起源可以上溯到汉代甚至秦代,然而年画的真正形成是在宋代。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宋代年画的主要题材有门神、门画、灶王、钟馗、桃符、春牌等,一年一换,百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辟邪除灾,迎祥纳福。明代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的信仰渐渐淡化,而以盼望五谷丰收、百福临门、子孙昌盛、长生不老的思想为主。因而,寓意吉庆祥瑞的年画也得以发展。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民国初年,开始出现阴阳合历的月份牌年画。新中国成立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⑥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五彩缤纷的点缀,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从题材内容,而且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版式里,都能一眼识别出来。可以说,年画这种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民间文化内涵。
⑦近年来,传统年画似有逐渐淡出我们视野的趋势,但其承载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内涵不会消失,即便它不再彰显,也仍然会融入我们的血液里、灵魂中……
1.文章围绕“年画”,依次具体介绍了年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下列文字最适合放回文中的第几段?为什么?请具体说明理由。
据史料记载和考证,我们熟知的三大年画之乡——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均为明代开始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年画都是作为门画在中国人过年时张贴的。
B.我国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有可能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C.我国年画起源于汉代甚至秦代,正式形成于宋代,发展于明代,盛行于清代。
D.各地年画都有鲜明的文化个性,但都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沙湾鱼灯
王锦强
①沙湾地属岭南珠三角番禺水乡,因此人们对“鱼”有着独特的感情。明代中叶以来,每年的三月初一至初三,沙湾都要举行盛大的北帝诞祭祀活动。其中,必有鱼形大灯笼及晚间小型鱼灯的展演项目。由于历代有不少文人参与,其造型、工艺愈见精巧,节目形式与艺术内涵更为丰富。
②沙湾鱼灯的前身,还可追溯到祠堂及富家大宅门前悬挂的大小灯笼。南宋开村以来,沙湾聚居着何、李、王、黎等几大家族,农耕经济及商业十分繁荣,乡村内祠宇民居、富户豪宅鳞次栉比,入夜后尽显万家灯火。灯笼通常悬挂于门廊、檐下,上面写有祠堂堂名或该户人家姓氏,并绘有工细书画及传统工艺纹样。灯笼的工艺水平与大小,往往显示了该家族或府第的显赫程度。例如:沙湾何氏是富甲一方、誉满番禺的名门望族,其始建于元初的大宗祠门前便悬挂了一对特大的灯笼,直径达1.9米、高2.2米,一面写有“留耕堂”,另一面则写着“何”,昭示着该宗族的财雄势大与人丁兴旺。
③逐渐,大灯笼被引用到迎神赛会的仪仗队列里,当中还有扎制成鱼形提举巡游的,而晚间照明用的手提小灯笼,便发展成为造型多姿多彩的鱼灯。此外,由于鱼灯的基本扎作易于掌握,美感也易于表现,甚得人们喜爱,因而在重大节庆之夜,沙湾鱼灯总能让乡人们乐在其中。从1945年起,沙湾将每年10月10日定为鱼灯巡游的日子,数量和款式众多的鱼灯均由学校学生扎作。
④沙湾鱼灯的艺术造型并不全是鱼形,还有各种动物、水果等形状,因以鱼的造型居多,且取“余”的谐音,便统称为“鱼灯”,还作为孩子们在全年节日里的娱乐玩具。这也是沙湾鱼灯有别于其他地区“花灯”的不同之处。每逢佳节来临,人们便会扎制出鳌鱼、金鱼、鲤鱼、乌鱼以及白兔、莲花等各种款式,大的以竹竿擎着,小的以短竿提着,造型生动传神、亮丽灿然,寓意“百般顺利”,表达了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吉庆有余的美好愿望。这美好的寓意及其所承载的独特民俗文化,使鱼灯艺术在沙湾历经数百年魅力不减。
⑤适应于近水而居的生活环境,利用自然环境中易得的原材料——竹篾,沙湾人发展出以编织竹制品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在生产之余,人们就地取材,用编制竹制品的剩余材料扎制鱼灯,作为儿童的玩具,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在生活、生产上的感受,体现出浓郁的水乡文化的特色。
⑥节庆时挂灯、赏灯是沙湾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民间文化传统。每逢重要日子,各家各户均会扎制或购买鱼灯,挂于屋檐或天台,合家赏灯。同时,正月里在祠堂挂灯,为前一年增添的新丁祈福,是沙湾沿袭已久的习俗。“灯”与“丁”谐音,在祠堂添挂新灯笼寓意“添新丁”。一方面是以这一形式,祭祀祖先并报告祖先族中又添新丁,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长,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祖先的告慰;另一方面,这也是古代的一种户籍登记方式,意味着新丁开始有分得族内财产的权利。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围绕“沙湾鱼灯”介绍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灯笼的工艺水平与大小,往往显示了该家族或府第的显赫程度。
3.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沙湾鱼灯的出现和沙湾属于水乡有着密切关系。
B.沙湾鱼灯的前身,可追溯到祠堂及富家大宅门前悬挂的大小灯笼。
C.沙湾鱼灯都是鱼的造型,且取“余”的谐音,有着美好的寓意。
D.挂灯、赏灯已经成为沙湾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民间文化传统。
参考答案
一、
1.C 【解析】藏诗锁是密码锁中最出名的,不是机关锁。
2.多,大多的意思,说明首饰锁大多是由金银材料制成,但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举例子。在说明开锁方式时,以“鸳鸯锁要用两把钥匙才能打开,三巴掌锁则需要对锁连拍三下才能打开”为例,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古锁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打开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
1.B 【解析】“大体上”是“大概、基本上”的意思。说明我国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是大概分类,并非科学严谨。
2.应放在B处。因为“好在这部书”指的就是上面提到的“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第④⑤⑥段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的,从曹魏时《皇览》到明朝的《永乐大典》来介绍类书。
3.示例: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永乐大典》具有广泛搜集书籍中的各种知识这一特点,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
1.B 【解析】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另外文中也并未提到小雪节气名字的来历。
2.引用,通过引用一则农谚,说明了小雪节气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增加文采。
3.一些,是“一部分、若干”的意思,这里说明了下雪可冻死一部分病菌和害虫,但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四、
1.B 【解析】原文为“为确保月球样品在返回地球过程中,保持真空密闭以及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探测器在月面对样品进行了密封封装”。
2.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的方式与模式,使说明更清晰、更全面、更富条理性。
3.不能删除。“主要”一词说明“获得月面以下的样品”只是钻取模式下钻具钻取的主要样品,并非唯一样品。如果去掉“主要”一词,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五、
1.两城皆水多、桥多、船多,美轮美奂,经得起长久的赞美与讴歌。又均为千年古城,富甲一方,经久不衰。
2.打比方,把苏州比作一枚碧玉,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苏州的美丽。
3.B 【解析】威尼斯很小,没有耕地,依靠贸易聚集财富;苏州,气候适宜,土地肥沃,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六、
1.逻辑 功能布局 舞台设备 卫生设施
2.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中频混响时间提高的数据,具体准确说明了这次修缮让剧场的舞台设备得到了大幅提升。
3.B 【解析】结合上下文内容,可以看出“修旧如旧”中的前一个“旧”指剧场建筑本身和舞台灯光、音响、剧场空调等都已老化,后一个“旧”指尊重历史风貌,不改变建筑结构,保留原有的海派艺术元素等。
七、
1.A 【解析】阅读原文,“南距东观镇仅2千米”,“仅”体现的是距离东观镇近,而不是距离太原近。
2.打比方,把乔家大院比作“一颗璀璨的明珠”,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乔家大院在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3.空间顺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介绍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有序、气势宏伟的特点。
八、
1.逻辑顺序 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 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 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
2.作比较,将椅子出现前后不同的坐姿对空间的要求进行了对比,突出强调了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3.C 【解析】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中并没有写到唐代的人席地而坐,而且,“使用玲珑精巧的碗、盘、杯等器皿”是到了宋代。
九、
1.称呼变化 特点 历史发展 文化内涵
2.第⑤段。该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三大年画之乡均为明代兴起为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寓意吉庆祥瑞的年画在明代得以发展,与第⑤段说明年画历史发展的相关内容吻合。
3.A 【解析】阅读文章第①段,从“它大多在新年时张贴,用于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喜庆吉祥之意”中可知,“年画都是作为门画在中国人过年时张贴的”分析不正确。
十、
1.沙湾鱼灯的起源;沙湾鱼灯的发展;沙湾鱼灯的造型和寓意;沙湾鱼灯的原材料。
2.不可以。去掉“往往”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C 【解析】阅读文章第④段,“沙湾鱼灯的艺术造型并不全是鱼形,还有各种动物、水果等形状,因以鱼的造型居多,且取‘余’的谐音,便统称为‘鱼灯’”,因此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