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
2.最近有一系列重要文章……总结了对待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的真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它们揭示了毛泽东的教导的本质——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于当前的具体实际。——1978年《参考消息》材料评价的是 ( )
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改革开放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1980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这桩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终于得到平反昭雪。这次大会追悼的领导人是 ( )
A.彭德怀 B.刘少奇 C.陈毅 D.贺龙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恢复刘少奇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的名誉
C.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6.如表反映的是我国工农收入差距状况,与表中差距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的是 ( )
年份 工人人均工资收入(元) 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性收入(元) 工农收入比
1978 631 113 5.56
1979 678 133 5.09
1980 729 141 5.16
1981 770 166 4.62
1982 786 199 3.93
1983 803 218 3.68
A.农村土地改革的推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7.1979年初,四川省试点企业已扩大到100家。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可以依据市场需要决定是否增加产量,并可组织原料加工,允许企业有条件地进行商业销售。这些政策 ( )
A.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 D.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自主权
8.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邮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
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代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下列城市中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 ( )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宁波
10.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金银纪念币。深圳经济特区特殊在 ( )
A.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C.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D.实行特别的外交政策
11.“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次重大决策,通过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 ( )
A.意味着我国开放道路更开阔更具体
B.意味着我国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C.意味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的持续增长
D.意味着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根本的提高
12.如图为1988-2008年我国关税的变化情况。这表明我国 ( )
A.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B.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C.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D.对外贸易总额不断增长
13.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是在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14.中共十三大闭幕后,邓小平向外宾介绍我国发展目标时表示“我们的路还很长”,“艰苦奋斗还是要讲,一点都不能疏忽,要勤俭办一切事情,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邓小平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B.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D.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 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时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这次南方谈话 ( )
A.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16.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指的是 (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7.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根本原因在于 ( )
A.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1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 ( )
A.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B.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9.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次“全会”是 ( )
A.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B.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20.如图所示内容集中体现了 ( )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二、综合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从那时起,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阔史诗。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思想解冻】
材料一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1)材料一中“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针对这一错误方针,当时中国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思想解放运动 该运动有何意义
【命运抉择】
材料二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 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 “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
【反思总结】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原因。
22.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组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这幅图是党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场,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你应该在这幅图下注明是党的哪一次会议
展览二:特色之路
(2)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请以1992年发生的史实予以证明(任举两例)。
(3)写出召开于1997年的党的会议名称,在这次会议上,哪一科学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展览三:继承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十九大主题
(4)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参考答案
1-4CABC 5-8ABDB 9-12CBAC
13-16BDBB 17-20CCDC
21.(1)实质: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运动: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战略转变”前,党的工作中心是阶级斗
争;“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3)自1958年开始,“左”的错误不断泛滥,先后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全面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4)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2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3)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4)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