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本 59-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在观察、操作、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三角形和四边形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形,感知三角形
多媒体展示两张图片,金字塔和埃菲尔铁塔。
师:这里有两幅图片,你能找到哪种图形?学生看图思考,举手回答。
师:真厉害!准确的找到了三角形,并上讲台指出三角形。看来你们对三角形并不陌生,今天我们来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更加深入的探究三角形的奥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1、探索三角形定义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
学生作答。
师:看来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三角形,同学们想不想画一个三角形?先让学生伸出手在空中画一个三角形,再把画的三角形画到练习本上。画完之后老师也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作答,教师补充完整,强调围成再引出定义。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反应快,出示题目,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引导学生用定义去判断。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用字母表示顶点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分别指出它的边、顶点和角。师在旁边标注名称。为了便于表达区分,我们习惯上用 3个大写的字母来表示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 ABC或△ABC。师:顶点 A所对的哪条边是哪条边?顶点 B所对的哪条边是哪条边?顶点 C所对的哪条边是哪条边?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3、操作探索稳定性展示货架和相机支架,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
师:有什么特点,
生:答具有稳定性,
师:是这样吗?咱们来验证一下。组织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道具,小组合作通过拉一拉,得出三角形拉一拉形状不变,而四边形的形状不只一种。所以三角形形具有稳定性。巩固练习地震活命三角区和袋鼠身体平衡问题,巩固学生的认知。
三、动手操作,认识三角形的高。
1、认识高和底
师:接下里咱们继续学习三角形的其他知识,小明遇到一个难题,我们来帮帮他吧。课件展示直线外一点 A,下面是线段 BC,要从 BC(河流的一段)往点 A (小明家)引一条水渠。学生上台画出来,从点 A往 BC作垂线 AD,继续发问,学生回顾以前所学会说出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总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师:猜一猜,三角形有几条高?要求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教师再学生回答基础上概括三角形有三条高。课件展示三条高的画图过程。出示题目,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看谁的眼力最好,哪组把你心目中的高画下来了?学生说出来,并解释为什么。
2、动手画高同学们你们会画高吗?演示画高过程,一重合,二平移,三画线。学生动手画出自己手中三角形的高,教师巡视,并选取代表作品,上台展示,让学生说怎么画的(主要强调顶点向对边画垂线)。学生作品中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画高的情况,引导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四、当堂训练
1、给下面的每个三角形画一条高。
2、填空:
(1)三角形是由_____条边、_____个顶点、_____ 个角组成的。
(2)三角形具有_______性。
(3)三角形有________条高。
3、判断: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2)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 )
(3)三角形有一条高,一条底。 ( )
三分钟时间倒计时,完成之后坐姿端正,老师出示正确答案,学生订正。
总结:说说你这堂课的收获吧,学生举手回到,师点评。作业:课本 60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