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
选择题
1.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教经义
2.被遣唐使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先进技术不包括( )
A.天文历法 B.书法艺术
C.建筑技术 D.音乐表演
3.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4.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5.名著《西游记》家喻户晓,书中的故事情节耳熟能详,其中的故事取材于 ( )
A.鉴真6次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C.郑和7次下西洋
D.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6.唐朝与新罗交往过程中,传入中国的新罗文化是( )
A.医学 B.天文 C.历算 D.音乐
7.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
A.那烂陀寺 B.白马寺 C.敦煌莫高窟 D.唐招提寺
8.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9.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 )
A.《唐本草》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
10.下列史实中,最能体现唐朝既有“走出去”,又有“请进来”的开放思想的是( )
A.日本遣唐使 B.金城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玄奘西行
11.“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2.西安郊外的何家村曾出土过众多文物,下图是一枚铸造于621年的唐开元通宝以及一枚铸造于708年的日本和同开珎。根据这两枚货币你能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A.日本货币参照了唐朝货币样式
B.中日贸易频繁
C.唐朝对外友好交往
D.日本隶属于唐朝
5.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4.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
A.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C.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D.加强两国的经贸往来
15.“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这是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 )
A.玄奘西行天竺 B.鉴真东渡日本
C.张骞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根据材料一,说明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个怎样的国家?为此,日本人是怎样做的?
材料二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中的“传道艺”指的是什么?请你举出一个事例。
(3)材料二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17、根据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一和图二中人物的名字,并说说他们共同的贡献。
(2)“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如期举行。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是一条著名的路,是1300年前玄奘西行中最为艰险的一段路途。请问重走玄奘西行路有何意义?
答案
1-5ADDAB 6-10DDBBD 11-15DDCCB
16、.1)法度完善,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派大批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2)鉴真东渡。在日本十年,传播唐文化,如鉴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3)日本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很大。
17、(1)图一是鉴真,图二是玄奘。他们都弘扬、传播了唐朝文化;都促进了中外交流。
(2)重走“玄奘之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玄奘勇于探险、开放进取的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心剂。开发“玄奘之路”不仅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与中亚、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关系也有促进作用。(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