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积累运用(15分)
1.(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澄澈( chéng) 呻吟( yín ) 怂恿 ( sǒng ) 拈轻怕重 ( niān )
B.坍塌( tān ) 干涸( hé ) 缥缈 ( miǎo ) 哄堂大笑 ( hōng )
C.鄙薄( bǐ ) 蓦然( mò ) 蹒跚 ( pán ) 惊慌失措 ( cuò )
D.褴褛( lán ) 蜷伏( quán ) 倏地 ( shū ) 神采奕奕 ( yì )
【答案】C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A:正确;
B:正确;
C:有误,“蓦然”读作“mò”;
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2.(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下面各项中字书写有误的一项( )。
A.热忱 抽噎 殉职 参差不齐
B.伫立 掺和 闪烁 麻木不人
C.虐待 禁锢 消耗 骇人听闻
D.女娲 丰腴 突兀 杞人忧天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要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
A.正确;
B.“麻木不人”应为“麻木不仁”;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字形的题目,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要关注形声字的形旁,还要注意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书写。
3.(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 。
⑵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 的骑士来了。
⑶“这布是 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A.适当 高雅 美丽 B.稳当 富有 富丽
C.妥当 高贵 华丽 D.得当 尊贵 华美
【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成语来分析,我们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根据语境判断正误。本题要求判断最恰当的,可直接判断。
妥当:妥贴恰当,十分合适。稳当:牢靠妥当。得当表示恰当适当的意思。根据①的语境,应选“妥当”。
高贵,是指高雅不俗、珍贵的意思。极为贵重的意思。高雅,指高尚雅致。表现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句②应填“高贵”。
华丽一词,多用于形容服饰。华美,美丽而有光彩。句③说的布料,所以应填“华丽”。
故答案为:C。
【点评】这道题目所给词语词性相近,但用法不同。这就要准确知道词语的含义,根据其词义细微差异作出判断。建议多积累,熟练掌握做题的方法。
4.(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莫言写了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夏天的汉川汈汊湖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D.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丰富了“诵经典,闻书香”的活动。
【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重复啰嗦;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语意重复,“大约”“左右”删去其一;
B.否定不当,将“不再”改为“再”;
C.正确;
D.搭配不当,将“丰富”改为“开展”;
故答案为:C。
【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5.(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法国著名的文学家。
B.《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伦.凯勒。
C.《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
D.《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这是一篇散文。
【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有误,《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印度著名的文学家 ;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与作品、事件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6.(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古诗文默写。
(1) ,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2)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
(3)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5)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答案】(1)静以修身
(2)山入潼关不解平
(3)夕阳西下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三军可夺帅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故答案为:⑴静以修身;
⑵山入潼关不解平;
⑶夕阳西下;
⑷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三军可夺帅也。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综合性学习(8分)
(2021七下·自贡开学考)“少年正是读书时”,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爱阅读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某校七年级举行了“爱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读书现状调查表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所占比例 27.8℅ 35.8℅ 45.6℅
7.分析上表,得出的结论是: 。
8.用行楷书写下面这个句子。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9.『寻找方法』
下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请找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
材料一:西汉的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家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便在墙上穿一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学习。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各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不符合主题的材料:
【答案】7.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8.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9.材料一
【知识点】汉字笔画笔顺;图表信息;材料探究
【解析】【点评】 ⑴这道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
⑵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按课标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⑶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的时要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材料的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做出选择。
7.认真观察读书现状调查表,可以看出七、八、九年级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分别是:1.5小时、1.2小时、0.5小时,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七、八、九年级经典书籍在阅读所占比例分别是27.8℅、、35.8℅、45.6℅。由此可以看出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8.书写时,注意用行楷字书写,要书写正确、端正、整洁、美观,还要注意标点。
故答案为: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9.材料一讲的是西汉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讲的是学习态度,而不是学习方法。
故答案为: 材料一
三、阅读(29分)
10.(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现代文阅读
老汪栗子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 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 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 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 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1)请通读全文,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 → →收野栗→
(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 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1)挑坏栗;炒香栗;助学子
(2)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3)“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4)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
【解析】【分析】⑴第②③④写老汪挑坏栗绝技; 第⑤段写老汪炒香栗;第⑧段写老汪助学子。
⑵ “抖”“挑”“搁”等是对老汪挑坏栗子动作的描写,老汪不把栗子打开,仅仅在炒栗子的过程中就能准确地把坏栗子挑出来,由此可以看出他娴熟的技艺。这些坏栗子从外面是看不出来的,其他店根本也不会挑出来,因此老汪能这样做,说明了他做生意非常的厚道、纯朴。
⑶ “悄悄”,不声不响,结合语境分析,老汪帮助贫困学子,他把钱不声不响地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而不是大张旗鼓地让所有人都知道,由此可以看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⑷ 从老汪炒栗子和挑坏栗子等可以看出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的人,从老汪帮助贫困学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富于爱心的人。
故答案为:⑴挑坏栗;炒香栗;助学子
⑵ 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⑶ “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⑷ 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情节之间的段落概括出剩余的情节。
⑵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对于词语的理解,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⑷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2021七下·自贡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下列加点的字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 同“只”,仅 B.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C.一狼径去 径直 D.屠自后断其股 屁股
12.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屠/乃奔倚/其下 B.其一犬/坐于前
C.屠/自后/断其股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3.对本篇文言文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屠大窘”的原因是因为屠户心里太恐惧,太胆小了。
B.本文的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C.这篇文章意在告诉我们遇到恶人恶事不要心存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狼再怎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
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翻译: 。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翻译: 。
【答案】11.D
12.B
13.A
14.然而,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⑶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⑷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字字落实,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句翻译时注意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才能更顺畅。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一块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赶上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困迫,为难,恐怕前后遭受到它的攻击。他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将柴草堆放在那儿,覆盖得像小山一样。于是屠户奔过去,躲避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上前,朝着屠户直瞪眼。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过了很久,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接着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从后面攻击屠户。身体已经钻进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了它。才明白前面那只狼为何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1.D屠自后断其股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股:大腿。
故答案为:D
12.B其一犬坐于前 :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其一”是主语,“犬坐于前”是谓语。根据主谓之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
故答案为:B
13.A “屠大窘”的原因是他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故答案为:A
14.关键词:①并驱:一起追赶。故:旧,原来。②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 思。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句话是倒装句,正常句子是: 而两狼如故并驱。
故答案为:然而,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
(2021七下·自贡开学考)古诗词赏析
15.对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风雨大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首联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颔联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地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16.请对本诗后两句进行赏析
【答案】15.D
16.本诗后两句描写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想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描写结合在了一起。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⑤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15.D“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赏析错误,诗人并不为自己感到悲伤,此时他还想着为国收复失地,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强烈地报国之心和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
故答案为:D
16.诗歌后两句的意思是:深夜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梦里我跨上战马跃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终于幻化出一幅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据此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诗人忧国忧民,渴望收复河山的爱国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四、名著阅读(8分)
(2021七下·自贡开学考)名著阅读
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
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
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
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
17.上述文字出自 (作家)的小说《 》。
18.文中的他是 (人物),号称 。
19.结合原文,谈谈你对选文中行者的评价
【答案】17.吴承恩;西游记
18.孙悟空;美猴王、齐天大圣
19.嫉恶如仇,不畏强权;善恶分明,做事谨慎;争强好胜,不够谦虚;有责任心,敢作敢当。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记忆理解能力。做此题时,要求学生对名著的精彩片段要有真正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对精彩情节要反复阅读。记准名著的名称,作者、作品人物及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⑵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性阅读。解答此题时,既需要学生对名著知识有充分的积累,又需要学生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知识储备,进行作答。
⑶此题考查名著人物形的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的篇目都应该认真阅读,包括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应该熟记,做题时,静下心来,按照题干要求,仔细回忆思考作答。
17.选段出自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出自吴承恩所著的长篇小说《西游记》。
故答案为:吴承恩;西游记
18.文中的他指的是行者,也就是孙悟空。因为之前罗刹女一扇子把孙悟空扇出五万多里,本来罗刹女的扇子扇着人,可以把人扇到八万四千里外,但因为孙悟空会法术,只扇出五万多里。孙悟空曾经在花果山为众猴寻到水帘洞而被众猴尊为美猴王,后来大闹天宫为自称齐天大圣。
故答案为:孙悟空;美猴王、齐天大圣
19.1、勇敢、不畏艰险
孙悟空的勇敢是没什么争议的,在第一回里,其他猴子都不敢跳进水帘洞,唯有这只石猴胆敢跳进去。为了学得长生之术,不畏艰险,只乘着小竹筏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求学。而在西去取经路上,没有他不敢打的妖怪,只要见到妖怪,不论别人描述的多么瘆人,他都不怕。
2、嫉恶如仇,不畏强权
大闹天宫就体现了他不畏强权的特点。在玉帝面前,人人自危,唯有孙悟空谈笑自若,随心所欲。什么太白金星、巨灵神、李天王全不放在眼里。当看到百姓受灾受难的时候,孙悟空会设身处地地解救百姓们脱离水深火热的处境。甚至不惜得罪玉帝,甚至如来佛祖。
我们说,《西游记》其实反映的是封建官僚主义的相互勾结,官官相护,而孙悟空则是人民的心愿,人们希望有这样一个人站出来解救百姓。
3、重情义,懂得感恩
《西游记》第十四回,孙悟空说,他让观音菩萨救他,观音菩萨便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而在第三十一回,三打白骨精,猪八戒跑到花果山去求孙悟空,说,哥哥,你就看在观音菩萨的面子上回去救救师父吧!还说了一句:“万望哥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他一救。”
在此之前,沙僧曾来求过孙悟空,孙悟空不为所动,猪八戒来求,说了这些话,他就去了,这说明猪八戒其实知道孙悟空是一个重情义,懂得感恩的人。
4、善恶分明,做事谨慎
孙悟空面对妖怪和面对百姓们,完全是不同的两种态度,对于妖怪一定会穷追猛打,直到妖怪被天上的神佛收走为止。每次遇到特别的环境,特别的人,孙悟空都会用他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一次次识破妖怪的伎俩。
5、意志坚定,敢于吃苦
孙悟空的意志是坚定的,一开始,为了寻得长生不老之术,不惜历经千难万险。而孙悟空为了得到玉帝的重用,大闹天宫,和天神天将为敌。第四回中,孙悟空告诉哪吒,“你只看我旌旗上是什么字号,拜上玉帝,是这版官衔,再也不需动众,我自皈依。”而在西去取经路上,孙悟空从不曾打退堂鼓,每次离开皆因唐僧狗咬吕洞宾!
6、聪慧机智、洞察敏锐
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中,最聪明的当数孙悟空。在斜月三星洞中,其他学子均不察菩提祖师的暗语,唯独孙悟空识破了。这体现了他聪慧机智的特点。
故答案为: 嫉恶如仇,不畏强权;善恶分明,做事谨慎;争强好胜,不够谦虚;有责任心,敢作敢当。
五、作文(40分)
20.(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题目1: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受了生活的温暖;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生活中,我们见过无数张脸。
请以“难忘那张 ▲ 的脸”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题目2: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西。在我们的人生中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成长,使人感动,让人勇敢,令人自信,促人前进……丰富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爱,让我 ▲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答案】难忘那张土色的脸
她的笑容和她那土黄色的脸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她告诉了我,什么是幸福……
那年我同支援团去山区支助,山区终究是山区,四面环山,空气冷得令人打颤,通往村子的山路陡峭不平,就是徒步走进去也不容易,一路到头便已气喘吁吁了。
正当喘息抱怨之际,不远处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朝我们挥着手,就地看她,她如一只快活的百灵鸟,脸上洋溢着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阳光洒在她的长发上,微风轻轻吹着……当来到她身边看清了她时,我不禁呼吸停滞:灰蒙尘土在她脸上铺了一层,土黄色又泛着棕,她笑着,露出一口大白牙,在土色的脸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洁白明亮。她的可爱,尘土盖不住,脸上挂着两个小酒窝,泛着红。
我们随她走进村子,来到她家。她的奶奶热情招待了我们,小女孩与我们谈了几句便去干活了,出于好奇我跟随她来到了地里。只见她拿着一桶水和一个大勺,走到土旁,从桶里舀出一勺水,撒向菜地。看着她忙这忙那的身影我不禁泛起一丝怜悯。来回几次,水桶里的水便见了底,她扛起一旁沾满灰尘的竹竿,竹竿的尘土清晰地印在她的衣服上,竹竿两边分别挂上一个破旧的木桶,她用手擦了一把脸上的汗,于是我似乎知道这土色的脸色从何而来了。小女孩扛起竹竿便朝村中心的水井走去,正午的阳光很猛烈,让人睁不开眼,洒在她的脸庞上。我帮着她装水忍不住问了起来。
“你觉得在这生活会不会很痛苦?”我问。“怎么会痛苦?这里有爱我的奶奶,有小伙伴们,还有山鸟,除了停水停电之类的倒也不觉得什么。”我望了一眼她的衣服穿着和纤细的手臂、粗糙的手……打完水回去的路上,一路颠簸,水悄悄洒了一路……
他们住着最破旧的房屋,走着最坑洼的路,过着最苦的生活,却很幸福!夜晚看着小女孩点着微微烛光看书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
他们在阳光和风雨下劳作,承担着山里的希望,不畏困难艰苦,知足常乐。那张土色的脸在我心中烙下印记,他们的幸福与快乐是与众不同的,难忘那张土色的脸。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一) 这个题目可以写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甚至素不相识,但却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的脸。这些“脸”,可以“慈祥”,可以“温柔”,可以“快乐”,可以“单纯”,可以“可亲可敬”,可以“阳光灿烂”,也可以“憔悴”,可以“沧桑”,可以“疲惫”,可以“痛苦不屈”,可以“丑陋平庸”……无论写什么人的“脸”,都要有特点,能使人“难忘”,而且题目中补充的内容一定要具体、独特,符合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中心。从关注社会热点来说,可以写抗疫期间令人难忘的“脸”,只要选择合适,切入角度恰当,所写的“脸”具体生动,就能成为一篇好作文。从学生学习生活来说,同学、朋友是每个人最熟悉不过的,其中有许多同学、朋友对自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所以,写同学、写朋友,应该是每位考生都拿手的,关键还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写同学和朋友的单纯、可爱、快乐、坚强、助人、友谊等等都行。从家庭生活来说,每个人都有父母亲属,而父母亲属往往是自己最亲近、最熟悉的人,所以,写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姥等亲人,写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影响,都是能够写得真实感人的。
(2)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补题的过程就是确定立意和选材的过程。引导语中已经给出了例子,可以直接用,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写另外的内容。比如补题为“爱,让我感动”,想一想,这是谁给予你的爱,是家人、朋友抑或是陌生人,爱可以是具体的一件事,可以是一句暖心的话,可以是一个动作等,只要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爱即可,这一种爱能让你感动,因此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可以写成记叙文,应该选择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来表现诚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写作时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可以把题目作为论点,然后再用一些事例及名人名言来论证,最好能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点评】(一)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突破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学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1 / 1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积累运用(15分)
1.(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澄澈( chéng) 呻吟( yín ) 怂恿 ( sǒng ) 拈轻怕重 ( niān )
B.坍塌( tān ) 干涸( hé ) 缥缈 ( miǎo ) 哄堂大笑 ( hōng )
C.鄙薄( bǐ ) 蓦然( mò ) 蹒跚 ( pán ) 惊慌失措 ( cuò )
D.褴褛( lán ) 蜷伏( quán ) 倏地 ( shū ) 神采奕奕 ( yì )
2.(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下面各项中字书写有误的一项( )。
A.热忱 抽噎 殉职 参差不齐
B.伫立 掺和 闪烁 麻木不人
C.虐待 禁锢 消耗 骇人听闻
D.女娲 丰腴 突兀 杞人忧天
3.(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 。
⑵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 的骑士来了。
⑶“这布是 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A.适当 高雅 美丽 B.稳当 富有 富丽
C.妥当 高贵 华丽 D.得当 尊贵 华美
4.(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莫言写了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夏天的汉川汈汊湖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D.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丰富了“诵经典,闻书香”的活动。
5.(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法国著名的文学家。
B.《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伦.凯勒。
C.《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
D.《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这是一篇散文。
6.(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古诗文默写。
(1) ,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2)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
(3)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5)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二、综合性学习(8分)
(2021七下·自贡开学考)“少年正是读书时”,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爱阅读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某校七年级举行了“爱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读书现状调查表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所占比例 27.8℅ 35.8℅ 45.6℅
7.分析上表,得出的结论是: 。
8.用行楷书写下面这个句子。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9.『寻找方法』
下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请找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
材料一:西汉的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家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便在墙上穿一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学习。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各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不符合主题的材料:
三、阅读(29分)
10.(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现代文阅读
老汪栗子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 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 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 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 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1)请通读全文,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 → →收野栗→
(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 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2021七下·自贡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下列加点的字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 同“只”,仅 B.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C.一狼径去 径直 D.屠自后断其股 屁股
12.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屠/乃奔倚/其下 B.其一犬/坐于前
C.屠/自后/断其股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3.对本篇文言文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屠大窘”的原因是因为屠户心里太恐惧,太胆小了。
B.本文的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C.这篇文章意在告诉我们遇到恶人恶事不要心存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狼再怎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
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翻译: 。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翻译: 。
(2021七下·自贡开学考)古诗词赏析
15.对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风雨大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首联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颔联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地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16.请对本诗后两句进行赏析
四、名著阅读(8分)
(2021七下·自贡开学考)名著阅读
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
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
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
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
17.上述文字出自 (作家)的小说《 》。
18.文中的他是 (人物),号称 。
19.结合原文,谈谈你对选文中行者的评价
五、作文(40分)
20.(2021七上·自贡开学考)题目1: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受了生活的温暖;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生活中,我们见过无数张脸。
请以“难忘那张 ▲ 的脸”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题目2: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西。在我们的人生中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成长,使人感动,让人勇敢,令人自信,促人前进……丰富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爱,让我 ▲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A:正确;
B:正确;
C:有误,“蓦然”读作“mò”;
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2.【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要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
A.正确;
B.“麻木不人”应为“麻木不仁”;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字形的题目,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要关注形声字的形旁,还要注意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书写。
3.【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成语来分析,我们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根据语境判断正误。本题要求判断最恰当的,可直接判断。
妥当:妥贴恰当,十分合适。稳当:牢靠妥当。得当表示恰当适当的意思。根据①的语境,应选“妥当”。
高贵,是指高雅不俗、珍贵的意思。极为贵重的意思。高雅,指高尚雅致。表现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句②应填“高贵”。
华丽一词,多用于形容服饰。华美,美丽而有光彩。句③说的布料,所以应填“华丽”。
故答案为:C。
【点评】这道题目所给词语词性相近,但用法不同。这就要准确知道词语的含义,根据其词义细微差异作出判断。建议多积累,熟练掌握做题的方法。
4.【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重复啰嗦;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语意重复,“大约”“左右”删去其一;
B.否定不当,将“不再”改为“再”;
C.正确;
D.搭配不当,将“丰富”改为“开展”;
故答案为:C。
【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5.【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有误,《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印度著名的文学家 ;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与作品、事件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6.【答案】(1)静以修身
(2)山入潼关不解平
(3)夕阳西下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三军可夺帅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故答案为:⑴静以修身;
⑵山入潼关不解平;
⑶夕阳西下;
⑷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三军可夺帅也。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答案】7.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8.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9.材料一
【知识点】汉字笔画笔顺;图表信息;材料探究
【解析】【点评】 ⑴这道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
⑵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按课标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⑶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的时要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材料的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做出选择。
7.认真观察读书现状调查表,可以看出七、八、九年级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分别是:1.5小时、1.2小时、0.5小时,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七、八、九年级经典书籍在阅读所占比例分别是27.8℅、、35.8℅、45.6℅。由此可以看出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8.书写时,注意用行楷字书写,要书写正确、端正、整洁、美观,还要注意标点。
故答案为: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9.材料一讲的是西汉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讲的是学习态度,而不是学习方法。
故答案为: 材料一
10.【答案】(1)挑坏栗;炒香栗;助学子
(2)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3)“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4)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
【解析】【分析】⑴第②③④写老汪挑坏栗绝技; 第⑤段写老汪炒香栗;第⑧段写老汪助学子。
⑵ “抖”“挑”“搁”等是对老汪挑坏栗子动作的描写,老汪不把栗子打开,仅仅在炒栗子的过程中就能准确地把坏栗子挑出来,由此可以看出他娴熟的技艺。这些坏栗子从外面是看不出来的,其他店根本也不会挑出来,因此老汪能这样做,说明了他做生意非常的厚道、纯朴。
⑶ “悄悄”,不声不响,结合语境分析,老汪帮助贫困学子,他把钱不声不响地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而不是大张旗鼓地让所有人都知道,由此可以看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⑷ 从老汪炒栗子和挑坏栗子等可以看出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的人,从老汪帮助贫困学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富于爱心的人。
故答案为:⑴挑坏栗;炒香栗;助学子
⑵ 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⑶ “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⑷ 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情节之间的段落概括出剩余的情节。
⑵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对于词语的理解,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⑷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答案】11.D
12.B
13.A
14.然而,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⑶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⑷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字字落实,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句翻译时注意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才能更顺畅。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一块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赶上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困迫,为难,恐怕前后遭受到它的攻击。他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将柴草堆放在那儿,覆盖得像小山一样。于是屠户奔过去,躲避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上前,朝着屠户直瞪眼。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过了很久,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接着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从后面攻击屠户。身体已经钻进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了它。才明白前面那只狼为何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1.D屠自后断其股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股:大腿。
故答案为:D
12.B其一犬坐于前 :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其一”是主语,“犬坐于前”是谓语。根据主谓之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
故答案为:B
13.A “屠大窘”的原因是他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故答案为:A
14.关键词:①并驱:一起追赶。故:旧,原来。②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 思。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句话是倒装句,正常句子是: 而两狼如故并驱。
故答案为:然而,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
【答案】15.D
16.本诗后两句描写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想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描写结合在了一起。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⑤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15.D“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赏析错误,诗人并不为自己感到悲伤,此时他还想着为国收复失地,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强烈地报国之心和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
故答案为:D
16.诗歌后两句的意思是:深夜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梦里我跨上战马跃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终于幻化出一幅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据此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诗人忧国忧民,渴望收复河山的爱国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答案】17.吴承恩;西游记
18.孙悟空;美猴王、齐天大圣
19.嫉恶如仇,不畏强权;善恶分明,做事谨慎;争强好胜,不够谦虚;有责任心,敢作敢当。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记忆理解能力。做此题时,要求学生对名著的精彩片段要有真正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对精彩情节要反复阅读。记准名著的名称,作者、作品人物及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⑵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性阅读。解答此题时,既需要学生对名著知识有充分的积累,又需要学生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知识储备,进行作答。
⑶此题考查名著人物形的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的篇目都应该认真阅读,包括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应该熟记,做题时,静下心来,按照题干要求,仔细回忆思考作答。
17.选段出自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出自吴承恩所著的长篇小说《西游记》。
故答案为:吴承恩;西游记
18.文中的他指的是行者,也就是孙悟空。因为之前罗刹女一扇子把孙悟空扇出五万多里,本来罗刹女的扇子扇着人,可以把人扇到八万四千里外,但因为孙悟空会法术,只扇出五万多里。孙悟空曾经在花果山为众猴寻到水帘洞而被众猴尊为美猴王,后来大闹天宫为自称齐天大圣。
故答案为:孙悟空;美猴王、齐天大圣
19.1、勇敢、不畏艰险
孙悟空的勇敢是没什么争议的,在第一回里,其他猴子都不敢跳进水帘洞,唯有这只石猴胆敢跳进去。为了学得长生之术,不畏艰险,只乘着小竹筏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求学。而在西去取经路上,没有他不敢打的妖怪,只要见到妖怪,不论别人描述的多么瘆人,他都不怕。
2、嫉恶如仇,不畏强权
大闹天宫就体现了他不畏强权的特点。在玉帝面前,人人自危,唯有孙悟空谈笑自若,随心所欲。什么太白金星、巨灵神、李天王全不放在眼里。当看到百姓受灾受难的时候,孙悟空会设身处地地解救百姓们脱离水深火热的处境。甚至不惜得罪玉帝,甚至如来佛祖。
我们说,《西游记》其实反映的是封建官僚主义的相互勾结,官官相护,而孙悟空则是人民的心愿,人们希望有这样一个人站出来解救百姓。
3、重情义,懂得感恩
《西游记》第十四回,孙悟空说,他让观音菩萨救他,观音菩萨便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而在第三十一回,三打白骨精,猪八戒跑到花果山去求孙悟空,说,哥哥,你就看在观音菩萨的面子上回去救救师父吧!还说了一句:“万望哥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他一救。”
在此之前,沙僧曾来求过孙悟空,孙悟空不为所动,猪八戒来求,说了这些话,他就去了,这说明猪八戒其实知道孙悟空是一个重情义,懂得感恩的人。
4、善恶分明,做事谨慎
孙悟空面对妖怪和面对百姓们,完全是不同的两种态度,对于妖怪一定会穷追猛打,直到妖怪被天上的神佛收走为止。每次遇到特别的环境,特别的人,孙悟空都会用他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一次次识破妖怪的伎俩。
5、意志坚定,敢于吃苦
孙悟空的意志是坚定的,一开始,为了寻得长生不老之术,不惜历经千难万险。而孙悟空为了得到玉帝的重用,大闹天宫,和天神天将为敌。第四回中,孙悟空告诉哪吒,“你只看我旌旗上是什么字号,拜上玉帝,是这版官衔,再也不需动众,我自皈依。”而在西去取经路上,孙悟空从不曾打退堂鼓,每次离开皆因唐僧狗咬吕洞宾!
6、聪慧机智、洞察敏锐
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中,最聪明的当数孙悟空。在斜月三星洞中,其他学子均不察菩提祖师的暗语,唯独孙悟空识破了。这体现了他聪慧机智的特点。
故答案为: 嫉恶如仇,不畏强权;善恶分明,做事谨慎;争强好胜,不够谦虚;有责任心,敢作敢当。
20.【答案】难忘那张土色的脸
她的笑容和她那土黄色的脸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她告诉了我,什么是幸福……
那年我同支援团去山区支助,山区终究是山区,四面环山,空气冷得令人打颤,通往村子的山路陡峭不平,就是徒步走进去也不容易,一路到头便已气喘吁吁了。
正当喘息抱怨之际,不远处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朝我们挥着手,就地看她,她如一只快活的百灵鸟,脸上洋溢着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阳光洒在她的长发上,微风轻轻吹着……当来到她身边看清了她时,我不禁呼吸停滞:灰蒙尘土在她脸上铺了一层,土黄色又泛着棕,她笑着,露出一口大白牙,在土色的脸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洁白明亮。她的可爱,尘土盖不住,脸上挂着两个小酒窝,泛着红。
我们随她走进村子,来到她家。她的奶奶热情招待了我们,小女孩与我们谈了几句便去干活了,出于好奇我跟随她来到了地里。只见她拿着一桶水和一个大勺,走到土旁,从桶里舀出一勺水,撒向菜地。看着她忙这忙那的身影我不禁泛起一丝怜悯。来回几次,水桶里的水便见了底,她扛起一旁沾满灰尘的竹竿,竹竿的尘土清晰地印在她的衣服上,竹竿两边分别挂上一个破旧的木桶,她用手擦了一把脸上的汗,于是我似乎知道这土色的脸色从何而来了。小女孩扛起竹竿便朝村中心的水井走去,正午的阳光很猛烈,让人睁不开眼,洒在她的脸庞上。我帮着她装水忍不住问了起来。
“你觉得在这生活会不会很痛苦?”我问。“怎么会痛苦?这里有爱我的奶奶,有小伙伴们,还有山鸟,除了停水停电之类的倒也不觉得什么。”我望了一眼她的衣服穿着和纤细的手臂、粗糙的手……打完水回去的路上,一路颠簸,水悄悄洒了一路……
他们住着最破旧的房屋,走着最坑洼的路,过着最苦的生活,却很幸福!夜晚看着小女孩点着微微烛光看书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
他们在阳光和风雨下劳作,承担着山里的希望,不畏困难艰苦,知足常乐。那张土色的脸在我心中烙下印记,他们的幸福与快乐是与众不同的,难忘那张土色的脸。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一) 这个题目可以写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甚至素不相识,但却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的脸。这些“脸”,可以“慈祥”,可以“温柔”,可以“快乐”,可以“单纯”,可以“可亲可敬”,可以“阳光灿烂”,也可以“憔悴”,可以“沧桑”,可以“疲惫”,可以“痛苦不屈”,可以“丑陋平庸”……无论写什么人的“脸”,都要有特点,能使人“难忘”,而且题目中补充的内容一定要具体、独特,符合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中心。从关注社会热点来说,可以写抗疫期间令人难忘的“脸”,只要选择合适,切入角度恰当,所写的“脸”具体生动,就能成为一篇好作文。从学生学习生活来说,同学、朋友是每个人最熟悉不过的,其中有许多同学、朋友对自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所以,写同学、写朋友,应该是每位考生都拿手的,关键还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写同学和朋友的单纯、可爱、快乐、坚强、助人、友谊等等都行。从家庭生活来说,每个人都有父母亲属,而父母亲属往往是自己最亲近、最熟悉的人,所以,写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姥等亲人,写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影响,都是能够写得真实感人的。
(2)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补题的过程就是确定立意和选材的过程。引导语中已经给出了例子,可以直接用,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写另外的内容。比如补题为“爱,让我感动”,想一想,这是谁给予你的爱,是家人、朋友抑或是陌生人,爱可以是具体的一件事,可以是一句暖心的话,可以是一个动作等,只要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爱即可,这一种爱能让你感动,因此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可以写成记叙文,应该选择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来表现诚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写作时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可以把题目作为论点,然后再用一些事例及名人名言来论证,最好能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点评】(一)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突破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学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