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 卒”2个字。
2.运用注释和扩词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根据提示背诵文言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中国诗词大会中有这样一道题,根据线索猜人物,有信心挑战吗?请听题:他生于盛唐时期,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曾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请问他是谁 大声说出他的名字!李白现存的优秀作品有一千多首,是名副其实的“诗仙”。
2.据说李白小时候天资聪颖,但学习并不认真,非常贪玩。是什么事情改变了他呢?北宋有一位写地方志的叫祝穆的人,在《方舆胜览》这本书中记载了有关李白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铁杵成针》。
3.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揭示课题
1.据我所知,李白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铁杵可是功不可没的!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课本中注释 1做了介绍,谁愿意读?(铁杵就是用来舂米或捣衣服的铁棒。)在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舂米就是把稻谷放在舂米桶里用铁杵把壳砸掉。捣衣就是用棒子锤打湿的衣服,使衣服清洁。
2.我们认识了铁杵,这还有一个小东西,认识吗?你可以用什么词语分别来形容铁杵呢?把铁杵磨成绣花针,你心中有什么疑惑?是呀!让我们一起继续来寻找答案!
三、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轻声把课文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谁愿意来读,其他同学仔细听她读的字音是不是正确。请你提醒一下同学,文中哪些字容易读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好吗?
2.卒也是我们这一课要求会写的字。仔细观察字形,第一笔的点点在竖中线上,上横短,下横长,最后一笔悬针竖写在竖中线,出一点头就可以,不能穿过中间的从。
首先摆好坐姿和握笔姿势在课本上先描一个,再写一个。
3.读文言文的时候除了要读准字音,还需要注意什么呢?谁来提醒大家?(语速缓慢,注意停顿)
4.读文言文,有标点的地方需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的地方,根据意思也要适当的停顿,这样有助于正确理解课文。老师为大家划好了本课的节奏,谁愿意先来展示?
5.那女生分组读。
四、重点品读,理解文言文
1.这根铁杵是谁的呢?一位老媪的。媪女子旁,你猜它是什么意思?老妇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呢?因为这个故事很有意义,所以后人就将老妇人磨铁杵的溪边命名为磨针溪。
2.回顾学法。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已经学习好几篇文言文了,如何把文言文转换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文呢?可以来谈谈你的经验吗?(ppt: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扩词)。接下来,四人小组合作,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交流你读懂了哪个词语或哪句话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然后选小组代表汇报,好吗?(板图]
3.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4让我们定格在第四句话:谁问谁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补白,小组交流,老师要找最好的一组上台表演。
5. 李白回去之后会怎么表现呢?每当他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他就会想?每当他学习感到辛苦,想要松懈时,他就会想?是啊,学习和磨针的难度比起来要轻松多了。
6. 同学们,学到这里,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7.读出韵味。读古文讲究韵味,语速放慢,边读边想象情节,还要注意声断气连,听老师读。试试!
8.练习背诵。《铁杵成针》的故事影响深远、广为流传,,还有人将它画成连环画,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了。试试如何用文中的五句话给画面配文。
四、拓展阅读
现在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这篇文言文的方法,第一步,解题,第二步,读文识字,第三步,疏通文意(借助注释、观察插图、扩词、想象补白。。。。。。)最后,得到启示。接下来用上以上方法,自学《怀素写字》。
1. 轻声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 再读文,注意读出节奏。
3. 说一说怀素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4. 孩子们,先说说你们对怀素还有哪些了解?他自幼出家为僧,擅长写草书,潇洒飘逸,自成一家,被称为“草圣”。他的字那么漂亮,是怎么炼成的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他练字很用功?
孩子们,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到了和李白故事相关的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也希望我们大家传承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学有所成。板书:铁杵成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