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达标测试卷(课件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达标测试卷(课件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4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1 15:0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1)官船来往乱如麻,□□□□□□。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1分)
(2)嗟乎! □□□□□□□□□ !
(司马迁《陈涉世家》)(1分)
一、 基础(24分)
全仗你抬声价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实写史事的句子是□□□□□,□□□□□
□□。(2分)
(4) □□□□□□□,□□□□□□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分)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
未休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

(5)请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默写完整。(4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聪颖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cōng yǐng(   ),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2)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chóu chàng(   ),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
(3)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chuī máo qiú cī(   )之人。
(4)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
(   )。
惆怅
吹毛求疵
心旷神怡
C
【解析】A项,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使用正确。B项,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使用正确。C项,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句中用来形容观赏景色,属望文生义。D项,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使用正确。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班的同学都好学,上课时我们都能认真听讲。(删去“上课时”后的“我们”)
B.随着珠海公共银联移动支付上线,使珠海公交进入移动支付全新时代。(删去“随着”或“使”)
C.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将“以”改为“来”)
D.他每天骑着摩托车,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将“180多家”调到“单位”前)
C
【解析】“以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属于搭配不当,应改为“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故选C。
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4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茫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读冰心的诗歌
我感悟到了纯真细腻的情感
读培根的随笔
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
二、阅读(46分)
A
【解析】A项,目光短浅;B项,凭借/认为;
C项,恩惠/同“慧”,智慧,聪明;
D项,表承接/表转折。故选A。
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这点诚信难以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示例: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8.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3分)
B
【解析】句意:有时遇到皇上非常生气。或:有时。
上 尝 得 佳 鹞/自 臂 之/望 见 征 来/匿 怀 中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魏征看皇上玩鹞鹰,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11.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固久不已”?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译文】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人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非常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了。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但最后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中途停止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远远看见魏征走过来,(于是)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三)(10分)
“坐得住”方能“立得住”
吴储岐
①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儿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恐怕很难有高境界的职业体验。前路漫漫,不妨下点儿慢功夫,先谋“坐得住”,再取“立得住”,方能行得远。
②苏联科学家尤比契夫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摄影师给他拍照时,他开了句玩笑:“要照相不应该照脸,而应该照臀部。”这句话惹得哄堂大笑。但细细思索,大科学家这句玩笑有弦外之音:像他那样的科学家,屁股“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
③做学问讲究坐冷板凳,历史学家韩儒林曾有一联,上联便是“板凳坐得十年冷”,另一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要有“坐冷板凳”的功夫,讲的都是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司马迁历时14年,写成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李时珍呕心沥血近30年,成就《本草纲目》;小麦育种专家王辉40余年与土地为伴,为了看到麦子的“神”,在田野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但凡大学问家,无不有超常的定力。学问的天地,无边无际,要行走在“无人区”和“高寒区”,才能真正有所得,而这靠的正是一往无前的大智大勇。
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如做学问。厨师没有精湛的刀功和对食材的深刻体悟,烹不出色、香、味、形俱全的美味佳肴;医生不钻研医术、广阅病例,难以救死扶伤,妙手回春;芭蕾舞者的双脚没有一次次猛烈地冲击地板,也断难在舞台上划出优美的弧线。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儿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恐怕很难有高境界的职业体验。一句话,只有那些“坐得住”的人,才能最终“立得住”。
⑤在有些浮躁的当下,重申这个道理确有必要。有不少人似乎对需要“孜孜以求”的事物缺乏耐心,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学东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说了,还有一种人长着一颗“玻璃心”,稍遇困难、挫折便“鸣金收兵”,“咬咬牙坚持”“攥攥拳顶住”这样的狠劲基本看不到;最关键的是没有内心的定力,别说“大器晚成”,就连“大器正常成”都等不了。
⑥对于这些屁股“滚烫”的人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坐坐冷板凳”了。“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人无法选择怎么生,但可以选择如何活,当一些人沉浸于各种“成功学”“速成学”时,另一些人早已撸起袖子加油干;当一些人虚度光阴还在抱怨时运不济时,另一些人早已在“坐冷板凳”的修炼中“轻舟已过万重山”。
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不妨下点慢功夫,先谋“坐得住”,再取“立得住”,方能行得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C
【解析】原文说的是“还有一种人”“基本看不到”,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C
【解析】C项强调的是勇气和智慧,以及抓住机遇的重要性,与本文的观点无关。
“坐得住”意为做人做事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要有超常的定力,有钻研精神,有痴迷劲儿);“立得住”“行得远”指有高境界的职业体验,拥有大学问,成就“大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事要耐得住寂寞,肯沉下心钻研,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取得成功。
14.请联系原文,说说你对“先谋‘坐得住’,再取‘立得住’,方能行得远”一句的理解。(4分)
(四)(17分)
盲人看
毕淑敏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叫人听了只想快快远离。
他面前盛着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
后来,他摆了一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突然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筒,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滋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处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
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住,我……不知道……蜡烛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只知道……黑了,难受。”
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后悔。
后来,我很长时间没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
我说:“是50元。”
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您放心。”
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到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先就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得有些滑稽。
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
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
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着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
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倚着毛白杨,悄无声地站
愣愣地反复解释原因
摩挲钞票,笑着拒绝施舍
炫耀景美,乐观积极
16.文中“我”对自己做的几件事,感到“悔”“错”。请具体分析“我”的思想。(4分)
(1)停电晚上买了盲人的便宜蜡烛不好用,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为什么“悔”?)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盲人没法检验蜡烛的质量,并非有意坑人,“我”错怪盲人了
(2)买盲人一堆杂物,给他50块钱。(为什么“错”?)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盲人愿意凭自己的劳动过活,不需要施舍,“我”冒犯了他做人的尊严
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当时盲人急于解释,说话断断续续的场景,也写出了盲人的淳朴和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捉”写出了夫妻关系很好。“攀”写出盲人的特点,以及盲人自信的性格,也写出了盲人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总结全文,写出了盲人的执着,以及对孩子深沉的爱,同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这种等待,一是对孩子美好未来的期待,也是盲人自己对美好生活脚踏实地、顽强地追求。
18.文章结尾写“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有什么深意?(5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即将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希望参加新学校的社团活动,使自己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假如学校已有你感兴趣的社团,就申请加入;假如学校目前还没有符合你兴趣特长的社团,就申请创建一个新社团。
请从上面申请的内容中任选一项,给新学校负责社团工作的张老师写封信。可以讲述有关你某项爱好或技能的故事,也可以陈述你申请的理由和相关设想。
要求:(1)统一署名为“李明”,时间6月21日;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唉,我两次做了对不起你的事,现在很懊悔。……”她停住了。“也许这毕竟无关紧要。”她喃喃地自言自语说,“那样我也许会好过些,但是,向她低声下气实在使我痛苦。”
……
“但愿你能听从劝告,忘掉这些,舅妈,宽容慈祥地对待我——”
“你的脾气很糟,”她说,“这种性格我到今天都难以理解,九年中,不管怎样对待你,你都耐着性子,默默无声,而到了第十年,却突然发作,火气冲天,我永远无法理解。”
“我的脾性并不是像你想的那么坏,我易动感情,却没有报复心。小时候,有很多次,只要你允许,我很愿意爱你。现在我诚恳希望同你和好。亲亲我吧,舅妈。”
我把脸颊凑向她嘴唇。她不愿碰它,还说我倚在床上压着她了,而且再次要水喝。我让她躺下时——因为我扶起她,让她靠着我的胳膊喝水——把手放在她冷冰冰、湿腻腻的手上,她衰竭无力的手指缩了回去了——迟滞的眼睛了我的目光。
“那么,爱我也好,恨我也好,随你便吧,”我最后说,“反正你已经彻底得到了我的宽恕。现在你去请求上帝的宽恕,安息吧。”
可怜而痛苦的女人!现在再要努力改变她惯有的想法,已经为时太晚了。活着的时候,她一直恨我——临终的时候,她一定依然恨我。
……
“她”是简·爱的舅母里德太太。
舅母不喜欢简·爱的原因:
舅母看不起降低身份结婚的简·爱的母亲;
舅母不满舅舅收留简·爱;
舅母一家不喜欢简·爱的性格。
①一件是她没有像她答应丈夫那样把简·爱像自己孩子一样养大。
②一件是向她隐瞒了她的叔叔的来信,不过后来她告诉简·爱了。
2.选段中里德太太说“我两次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是哪两件事?(4分)
简·爱没有计较过去的事,忘却了她的一切不好,彻底宽恕了她,不仅对她产生了怜悯之情,还吻了她,并紧紧握住了她的手,安慰她,很希望和舅妈和解,但没能改变舅妈的态度,所以无奈而痛苦。学会宽恕别人,富有同情心。(启示略。从“放下仇恨”“大度宽容”等角度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