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达标测试卷(课件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达标测试卷(课件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7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1 15:0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 基础(24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
(1) □□□□□□□ ,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诸葛亮》)(1分)
(2) □□□□□,雉从梁上飞。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1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兔从狗窦入
(3)近年来,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凡人善举、个人先进事迹不断涌现。对于这一喜人的局面,有人引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来称赞: □□□□□□□,□□□□□□□。
(2分)
(4)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
(夏完淳《别云间》(2分)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无限山河泪
谁言天地宽
(5)请把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默写完整。(4分)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悠悠。 □□□□□□□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
□□ ?曹刘。 □□□□□□□ 。
千古兴亡多
少事
不尽长江滚滚流
天下英雄谁
敌手
生子当如孙仲谋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啊,电!你这宇宙中最xī lì(   )的剑呀!
(2)他辛辛苦苦把个要关张的福聚德shí duo(   )得名噪京师,就落了这名声,就太冤枉人了。
(3)他其实只会做几首谈情说爱的山歌,时而说些huá zhòng qǔ chǒng(   )的大话罢了,并没有什么大本领。
(4)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niè shǒu niè jiǎo
(   )地走过去捡枣儿。
犀利
拾掇
哗众取宠
蹑手蹑脚
C
【解析】“社会正能量”应该用“传递”,表示正能量在个体对象上的延续,所以把A、D两项排除;“国家主权和领土”与“捍卫”搭配,所以把B项排除。故选C。
C
【解析】搭配不当,在“社交”后面加上“平台”。
5.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
材料一: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地摊经济是城市的一种边缘经济,一直是影响市容环境的关键因素。但地摊经济有其独特优势,在疫情引发的金融危机背景下,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据报道,成都、许昌、杭州等地已经开始为“马路经济”“地摊经济”松绑。成都设置了临时占道摊点,允许流动商贩经营。许昌开放一批背街小巷,让商家在道牙以上区域经营。杭州开放了部分街道作为摊贩的经营场地。多地试水,得到了各方点赞。
材料二:在肯定“地摊经济”带来利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地摊经营的问题和弊端,如城市交通、卫生环境、食品安全、商品质量、经营资质以及人们的刻板印象和排斥心理等。各地应在规范管理、科学引导上多“花心思”“想办法”,使其尽快适应和满足现今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加速成长为新“地摊经济”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地摊经济”有助于解决中国就业问题(有助于中国经济复苏),但需对它加强管理和引导。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出台相应的管理法规,为经营“定规矩”;划定经营地点和时间段,不影响城市交通和环境卫生;
监管部门加强监管;
审慎执法、人性执法等。
(2)请结合材料,从管理者的角度谈谈你对促进“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2分)
二、阅读(46分)
C
【解析】A项,穿戴/思念;B项,确实,实在/诚心;C项,过错;D项,满一年/约定。故选C。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8.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3分)
B
【解析】句意:我发布命令裁决政事。发:发布,颁布。
于 是 革 心 易 行/衣 苴 布/食 疄 馂/昼 学 道 而 夕 讲 之
①他在失败后善于反省(反思),找到失败的原因:朝堂之上的侍奉者和朝臣都极力夸赞他,朝廷内外没有人指出他的过失。
②改过自新:过简朴生活,努力学“道”讲给他人听。
【参考译文】当年宋昭公出逃,到了边境,长叹道:“唉,我知道我流亡的原因了。我穿着美服站在朝堂之上,数百名侍奉者,没有一个人不说我英俊潇洒的。我发布命令裁决政事,数千朝臣,没有一个不说我英明正确的。我在朝廷内外没有听到过有人说我的过失,因此我才到了这一步。我陷入困境真是理所应当的。”从此之后,洗心革面,改变行为,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的饭菜,白天学习正道,晚上讲给他人听。二年后,美名在宋国境内传颂,宋人派车马官员去迎接他,让他重新担任国君,他也最终成了贤明的国君。等到已经逃亡在外,然后才明白存国保位的道理,这就是后醒的人。
(三)(10分)
“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
宋 威
①三百六十行,行行皆有责任;工农商学兵,人人都有岗位。把握角色定位,分清“本”与“末”,摆正“责”与“好”,乃修身、处事、立业的关键法则。今天,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理应勤修为政之德,常思民生疾苦,若一味沉溺于爱好,则可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心为物役,最终导致本末倒置、“角色失范”,贻误发展时机。
②苏轼在《宝绘堂记》中提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高山流水,长河落日,小桥人家,苍茫天地不乏可爱之处;琴棋书画,笔墨纸砚,诗酒花茶,大千世界原有应怜之物。“寓意于物”,可以寄托情感、发掘旨趣、收获安宁,这是好事。可一旦“留意于物”,便容易沉湎其中,乃至玩物丧志、精神懈怠。倘若如此,哪里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③在现实中,因“留意于物”以致“人为物累,心为形役”者,其实并不鲜见。有的在职干部对钓鱼养花兴味盎然,说起书法绘画头头是道,甚至成天忙着入协会、逛展览、参加比赛,把爱好当工作,把主业当副业;有的人沉迷于游戏、彩票,分不清主次关系,模糊了公私界限,以致挪用公款购买游戏点卡、彩票;有的人对打高尔夫球、收藏紫砂壶等所谓“雅好”痴迷上瘾,为此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耽误本职工作,还纵“好”成贪、因“嗜”生贿……古人云,“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本末倒置、不务正业、耽于玩乐,于己易致碌碌无为、丧德败身,于公或将消解公信、误国害政,不可不慎之防之。
④“责守明则谋政专,勤于正事必疏于邪门。”陈毅元帅酷爱诗词,他的诗挥洒自如,别具一格。有人曾建议他出诗集,却被他婉拒。除了谦逊,主要是他觉得“现在真是大时代……每一件事都可以写他几百行诗”,但“可惜无时间写”。他以诗人的敏锐捕捉到时代喷薄而出的艺术灵感,但作为人民公仆,他理性地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之中。可见,抱守初心、尽职守责,才能做到行不失格、好而有度。
⑤“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将赏梅品竹、吟风弄月的精神寄托汇入身兼天下、心系民生的价值追求,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推崇的理想境界。赓续务实担当的价值基因,注重修剪个人欲望的枝丫,在“寓意于物”之时力避“留意于物”,如此方能更加专注地干事创业,从容应对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挑战,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2.下列事实属于“留意于物”的一项是( )(3分)
A.比尔·盖茨上大学的时候天天玩桥牌,但没忘了编程序和自己的理想。
B.15岁的刘斌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迷上了电脑游戏反恐精英。后来他遇到了伯乐刘尹生,在刘尹生的指导和帮助下随队参加了当年的传统国际大赛,一举夺冠。
D
C.钱学森小时候喜欢玩扔纸镖的游戏,看谁的镖飞得高、飞得远,结果同学们都比不上钱学森,这是因为他叠的纸镖十分对称、平整,缝隙很小。玩使钱学森从小养成用心思考的习惯,凡事都要努力找出符合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对他日后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就帮助很大。
D.春秋时,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
【解析】卫懿公沉迷于玩鹤,不理朝政,是玩物丧志的表现,符合留意于物。
B
【解析】B项,是列举正面例子进行论证观点。
周武王一开始喜欢旅国进贡的一只叫獒的大狗,属于“寓意于物”;后来接受劝告,醒悟过来,认识到不可玩物丧志,主动把大狗赐给有功之臣,自己则兢兢业业地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建设,很好地避开了“留意于物”。
(四)(17分)
最后一束康乃馨
①天刚亮,擦鞋匠老钱就来到了中心街的街头。那儿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老钱每天都能擦上十多双鞋子,能挣上十多块钱。老钱刚把自己的家伙摆好,就来了一个孩子。孩子背来一篓花,在老钱旁边放下了。老钱知道,那花是康乃馨。鞋匠心想:你那花又吃不得,能好卖吗?
②这时,一个男人经过,没有找鞋匠擦鞋,却走到孩子面前问道:“这花多少钱一束?”孩子说:“8块钱!”老钱一听,连忙眨眼,这花还这么贵!谁知男人连价钱也没还,就选了一束康乃馨,然后掏钱给了孩子。
③这个男人走后,又一个男人走来,也买了一束康乃馨。等买花的人都走后,老钱羡慕地对孩子说:“你的花可真好卖呀!”孩子笑着说:“今天是母亲节,许多人都要买康乃馨送给母亲!”老钱听了才知道今天是个节日。他想,既然是节日,自己的生意也该很好吧!
④走来走去的人都纷纷向孩子买康乃馨,在人们眼里,好像就只有卖康乃馨的孩子,没有老钱似的。孩子的康乃馨都卖出去半篓了,可老钱才擦了两双鞋子,只收入了两块钱。老钱不由得埋怨起自己来,我咋这么笨,就没想到卖康乃馨呢?
老钱着孩子,着孩子的康乃馨,眼睛里燃起一团火,他嫉妒孩子,他恨不得把孩子的康乃馨抢过来。要是那些康乃馨是自己的,那自己该赚多少钱呀!只卖一个上午就能顶一个月!这想法一直在老钱的心里转悠着,折磨着他。
⑤老钱越是眼红,孩子的康乃馨就越是好卖。人们都只注意到孩子的红色康乃馨,谁都没注意到老钱,找老钱擦鞋的人竟比往常都少。12点都过了,老钱一上午就只擦到了4双鞋子,就只挣到了4块钱。老钱恨孩子,他后悔早上没把孩子赶走。要是孩子来的时候,就告诉他这里不准卖花,那自己的生意准好。可现在要赶人家走,已经迟了。老钱看了一眼孩子的背篓,更来气了,背篓里就只剩下最后一束康乃馨了。
⑥不知怎么的,孩子的最后这一束康乃馨却无人问津了。该买的、要买的都买了;就是想买的,见只有最后一束了,嫌它是别人挑剩下的,看一眼就摇头走了。孩子对过往的行人叫道:“买康乃馨呦,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听了孩子这话,人们连看也不看了。老钱听了暗暗好笑,心里说,真是笨,你说只有最后一束,谁还买呀!不过,老钱就希望孩子这么叫下去,看他怎么把最后一束康乃馨卖出去!
⑦时间一点点过去,孩子的康乃馨已经不如早上新鲜了,过往的行人也稀少了。每一个行人经过,孩子就会叫道:“买康乃馨哦,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可行人瞧也不瞧就走过去了。没有人买孩子的那束康乃馨,孩子就急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着他的背篓团团转。老钱看了不由得得意起来了,他终于忍不住对孩子说道:“现在没人买花了,你的花卖不出去了!”孩子着急地说:“我要把它卖出去!叔叔,现在什么时候了?”老钱没有表,说:“应该有一点钟了吧!”“啊!都一点钟了!”孩子一听就叫起来,“我妈还等我回家去给她做饭吃呢!”
老钱说:“你出来卖花,你妈还要你回去做饭给她吃,她怎么……”孩子说:“我妈有病,而且瘫痪在床上,动不了,家里没有别人,我要是不做饭给妈妈吃,她就会饿。今天卖花赚到的钱,我还要拿去给她买药!”
⑧老钱没想到孩子是这么苦,他深深自责。这时,一个男人在老钱面前的椅子上坐下来,老钱赶紧拿家伙替他擦鞋。老钱擦鞋的时候对孩子说:“你的这束康乃馨,我要了!”孩子听了,开心地笑了:“好,我就卖给你吧!”孩子说着就从背篓里捡出康乃馨送到了老钱面前,老钱接过康乃馨,赶紧掏钱给了孩子。孩子接过钱,冲老钱笑笑:“我先走了!”然后孩子背上背篓一跳一跳地离开了,老钱见了也笑了。
⑨老钱很快就把男人的鞋子擦好了,男人掏出1块钱给了老钱。老钱拿起康乃馨,送到男人面前说:“送给你,拿去给你母亲吧!”男人一愣:“你刚才不是花钱买的吗,怎么不要?”老钱笑着说:“我母亲半年前已经去世了,我是想让那孩子早点儿回家,才买下的!”男人笑了,说:“我要了!”男人接过康乃馨,然后掏出5块钱塞到了老钱手里。老钱说:“我不要钱,我送你……”男人说:“你花钱买的,我怎么能白要?”男人说完放下钱就走了。
⑩男人走出这条街后,把康乃馨放到街边显眼的一块石头上,他想,谁要就让谁拿去吧。男人没有母亲,他的母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
怀疑,不屑
羡慕,嫉妒
好笑,得意
自责,歉意
示例一:开始时鞋匠认为孩子的花不好卖,到后来孩子的花非常好卖,与自己惨淡的生意形成对比,突出了鞋匠的心理由不屑一顾到羡慕再到嫉妒。
示例二:开始恨自己怎么没想到卖花或者不准孩子在此卖花,影响自己生意的心理,与最后知道孩子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而卖花,鞋匠的心理形成对比,突出老钱的自责、愧疚。
16.文章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刻画擦鞋匠,使擦鞋匠的性格形象跃然纸上,请结合全文列举一例,分析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4分)
“盯”的意思是集中视力看着、不放松。把鞋匠妒忌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围”写出了孩子着急的情态,怕自己卖花耽误时间,没人做饭给妈妈吃,想快点把花卖出去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示例:①文章围绕“最后一束康乃馨”展开,是文章的线索,贯串全篇;
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③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
④点明文章的主旨,文章通过“最后一束康乃馨”体现对母亲深沉的爱和浓烈的亲情,“最后一束康乃馨”承载着的亲情在不同人之间传递。
18.文章以“最后一束康乃馨”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三、作文题(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常听同学说:我很烦恼,因为妈妈总是唠叨;我很孤独,因为同学不喜欢我;我很焦虑,因为学习总是让我倍感压力……成长的路上,难免有一些不良心绪。如果你尝试着不断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你就会走出阴郁,心中充满阳光。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下午某个时候,我抬起头来,向四周瞧了瞧,看见西沉的太阳正在墙上涂上金色的落日印记,我问道,“我该怎么办?”
我心灵的回答——“立即离开桑菲尔德”——是那么及时,又那么可怕,我立即捂住了耳朵。我说,这些话我现在可受不了。“我不当爱德华·罗切斯特先生的新娘,是我痛苦中最小的一部分。”我断言,“我从一场美梦中醒来,发现全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恐惧我既能忍受,也能克服。不过要我义无反顾地马上离他而去却让我受不了,我不能这么做。”
但是,我内心的另一个声音却认为我能这样做,而且预言我应当这么做。我斟酌着这个决定,希望自己软弱些,以躲避已经为我铺下的可怕的痛苦道路。而良心已变成暴君,抓住激情的喉咙,嘲弄地告诉她,她那美丽的脚已经陷入了泥沼,还发誓要用铁臂把她推入深不可测的痛苦深渊。
“那么把我拉走吧!”我嚷道,“让别人来帮助我!”
“不,你得自己挣脱,没有人帮助你。你自己得剜出你的右眼,砍下你的右手,把你的心作为祭品而且要由你这位祭司把它刺穿。”
我蓦地站了起来,被如此无情的法官所铸就的孤独,被充斥着如此可怕声音的寂静吓坏了。我站直时只觉得脑袋发晕。我明白自己由于激动和缺乏营养而感到不舒服。那天我没有吃早饭,肉和饮料都没有进过嘴。带着一种莫名的痛苦,我忽然回想起来,尽管我已在这里关了很久,但没有人带口信来问问我怎么样了,或者邀请我下楼去,甚至连阿黛勒也没有来敲我的门,费尔法克斯太太也没有来找我。“朋友们总是忘记那些被命运所抛弃的人。”我咕哝着,一面拉开门闩,走了出去。我在一个什么东西上绊了一下。因为我依然头脑发晕,视觉模糊,四肢无力,所以无法立刻控制住自己。我跌倒了,但没有倒在地上,一只伸出的手抓住了我。
文段描写了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后的思想斗争;
简·爱想要离开是因为知道罗切斯特先生已有妻子;
最后她还是离开了。
1.简述所选文段的主要内容。简为什么想要离开?最后她离开了吗?(3分)
良心指的是简·爱的宗教信仰、道德准则,激情指的是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简·爱深深地爱着罗切斯特先生,这让她一度沉浸在幸福之中,得知罗切斯特先生已有妻子给她带来深深的痛苦,但理智要求简·爱必须战胜情感,句子也预示着理智必将战胜情感!这是简·爱的心灵挣扎,表现了她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
2.如何理解“而良心已变成暴君,抓住激情的喉咙,嘲弄地告诉她,她那美丽的脚已经陷入了泥沼,还发誓要用铁臂把她推入深不可测的痛苦深渊”这个句子?(3分)
挫折和磨难:①简·爱自幼父母双亡;
②寄住在舅妈家,受尽舅妈和表哥的虐待;
③被送往寄宿学校,受到校长和老师的严厉惩罚;
④在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时,赢得东家的尊敬和爱恋,不料在举行婚礼时却横生枝节,婚事受阻后,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性格品质:勇敢坚强,有反抗精神,有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
3.从整部作品看,简·爱经历了哪些挫折与磨难?从中可看出简·爱怎样的性格品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