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达标测试卷(课件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达标测试卷(课件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6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1 15:0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 基础(24分)
渔唱起三更
(1)古今多少事,□□□□□。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1分)
(2) □□□□□□□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会挽雕弓如满月
(3)《送东阳马生序》中描写作者虽然求学艰苦,吃穿都不如别人,但却不自惭形秽的原因是:□□□□□□,□□□□□□□□
□□ 。(2分)
(4)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分)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5)默写秋瑾的《满江红》。(4分)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 , □□□□□□□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 □□□□□□□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喷薄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4分)
(1)是绯红的黎明正在pēn bó(   )。
(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xī miè(   )在自己的深渊里。
(3)你以shāng hén lěi lěi(   )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4)投身革命即为家,xuè yǔ xīng fēng
(   )应有涯。
熄灭
伤痕累累
血雨腥风
D
【解析】A项,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使用正确。B项,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使用正确。C项,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使用正确。D项,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为贬义词。属褒贬失当。
D
【解析】D项“打击”“现象”搭配不当,应当改为“各地质检部门正在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4月23日,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出现在余杭镇一中教育集团太炎校区,为该校800余名七年级学生带去一堂以“探月工程”为主题的前沿科技讲座。“研究这个地球忠实的‘守护者’月球,其意义在于,我们能从它的身上看到我们地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拓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是我们人类无限探索精神的诉求。”欧阳自远的话意味深长。据该校负责人介绍:“希望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能激发少年学子探索知识的热情。”
“嫦娥之父”到余杭镇一中作前沿科技讲座。
了解前沿科技 激发探索热情
二、阅读(46分)
C
【解析】A项,获得/能够;B项,超过/及其、非常;C项,连词,表转折;D项,益处/给予。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示例: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类比“生”与“义”,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引出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作者将“舍生取义”的道理化为“鱼”和“熊掌”的形象进行论证,使读者更易接受这一道理。
8.孟子善于将抽象难懂的道理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论证,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分析。(3分)
A
【解析】句意:太守这个人怎么样。何:怎么,怎么样。
二 人 同 心/其 利 断 金/同 心 之 言/其 臭 如 兰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借用典故,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巧妙地维护了父亲的人格和自己的尊严。体现了陈元方博学多才、聪敏机智、不卑不亢的性格特点。
11.元方的回答使客人感到非常惭愧,请简析其中的妙处,并说说这则故事体现了陈元方哪些性格特点。(3分)
【参考译文】颍川太守对陈仲弓(陈寔)施了髡刑。有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回答:“是高明的太守。”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回答:“我父亲是忠臣孝子。”客人问道:“《易》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怎么会有高明的太守对忠臣孝子施刑呢?”元方说:“你的话太荒谬了!因此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这不过是借驼背装谦恭,说明您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殷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人都是高明的人;三个被放逐的人,也都是忠臣孝子。”客人惭愧地走了。
(三)(10分)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徐文秀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两年没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没挪动,四处去活动”,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
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
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
C
【解析】第⑤段引用《大学》名句是为了证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第⑥段引用哲人的名言是为了证明“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
D
【解析】蜗牛的例子重在“专注”,且这不是人类行为,不合乎本文所阐述的“有耐心”的范畴。
①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耐心”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
②行动上,少一点功利、焦虑、杂念和喧嚣,多一份淡泊、淡定、纯净和宁静,不断地修炼、养成和保持耐心。
(四)(17分)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
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
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至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带画拍桌子地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水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
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杈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棉桃子,惋惜地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比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女儿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里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的日子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那个整日里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们,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没有现成的棉花地;
种出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时间;种棉花要天天喷药;
公家发被褥。
15.文章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我”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
(1)引用诗歌作为标题,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题目充满朝气,启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一切都将会发生。
16.文章以“世界还很年轻”为标题,有何用意?(4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茅草根和芦苇根的多和密,暗示了母亲垦荒的艰难,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母爱的伟大。
“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母亲的劳累,表现出“我”听到这一消息时的惊讶、心酸以及对母亲的心疼。
示例:①爱子心切,如母亲为给“我”做新铺盖垦荒种棉;②吃苦耐劳,如面对垦荒的种种困难,她不喊苦不叫屈;③富有耐心,如在棉苗面前,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④朴实而睿智,如鼓励“我”参加演讲比赛;⑤孝顺顾家,如母亲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家务。
1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5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
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A)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众邻居道:“老爷,恭喜高中了。适才欢喜的有些引动了痰,方才吐出几口痰来,好了。快请回家去打发报录人。”范进说道:“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见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来骂。
……
(B)范进听了,专记在心,去往山东到任。考事行了大半年,才按临兖州府,生童共是三棚,就把这件事忘断了。直到第二日要发童生案,头一晚才想起来,说道:“你看我办的是甚么事!老师托我汶上县荀玫,我怎么并不照应?大意极了!”慌忙先在生员等第卷子内一查,全然没有。随即在各幕客房里把童生落卷取来,对着名字、坐号,一个一个的细查。查遍了六百多卷子,并不见有个荀玫的卷子。学道心里烦闷道:“难道他不曾考?”又虑着:“若是有在里面,我查不到,将来怎样见老师?还要细查,就是明日不出案也罢。”一会同幕客们吃酒,心里只将这件事委决不下。众幕宾也替疑猜不定。
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一个年老的幕客牛布衣道:“是汶上县?何不在已取中入学的十几卷内查一查?或者文字好,前日已取了,也不可知。”学道道:“有理,有理。”忙把已取的十几卷取了,对一对号簿,头一卷就是荀玫,学道看罢,不觉喜逐颜开,一天愁都没有了。
1.范进发疯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述。(3分)
①表面原因:“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②根本原因:范进中了举,意味着他几十年所过的贫困、屈辱、凄怆、辛酸的生活即将结束,多年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已出现在眼前,随之而来的将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全部改变。
2.结合(A)(B)两个文段分析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①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中举后发疯,可见其执着,受封建科举毒害之深;
②从他日夜记得周进恩典,可见其懂感恩;
③从他对幕客蘧景玉笑话的回答中可见其知识浅薄。
3.《儒林外史》中主要介绍了五类知识分子形象,请结合原著,写出这五类知识分子形象的特点及对应的人物(至少一个人物)。(4分)
第一类是热衷科举,沉迷八股,为做官奋斗的人,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鲁编修等。
第二类本质不坏,经历科举洗礼,道德堕落的人,如匡超人、牛浦郎等。
第三类是做了官的知识分子,他们很快成为了贪官污吏,如汤奉、王惠等。
第四类是表面上不愿参加科举,不愿做官的假名士,如娄三、娄四公子、杜慎卿等。
第五类是真正远离科举、功名的人,如王冕、杜少卿等。在这些人的身上,寄寓着吴敬梓的人生理想,他们是《儒林外史》中的闪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