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21 15:00:2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高三上·期中)在真菌细胞壁、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存在一种多糖称为几丁质。 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脂肪、脱氧核糖核酸与几丁质组成元素相同
B.蘑菇、虾壳中的几丁质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
C.几丁质等各种糖类都是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D.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是几丁质的基本骨架
2.(2021高三上·期中)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叙述正确的是(  )
A.胞吞和胞吐过程所需要的能量仅由线粒体提供
B.胞吞和胞吐过程所需要的载体蛋白由核糖体合成
C.胞吐分泌的抗体、神经递质、激素都属于生物大分子
D.胞吞吞入的病毒、病菌可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
3.(2021高三上·期中)近年研究表明,大蒜素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用大蒜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24h 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 峰细胞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是 46
B.b 段细胞正在进行 DNA 复制,染色体数目无变化
C.c 峰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大蒜素可能将癌细胞阻滞于分裂期而抑制细胞分裂
4.(2021高三上·期中)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于 1994 年在国内率先开始玉米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从中获得 1 份由单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新材料,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了宝贵资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雄性不育玉米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其基因结构一定发生了改变
B.利用雄性不育玉米进行杂交育种的优势是可以避免人工去雄不及时、不彻底
C.将该突变株进行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
D.与空间诱变育种相比,基因工程育种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5.(2021高三上·期中)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都要进行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够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C.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所需的酶、原料各有不同
D.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
6.(2021高三上·期中)荔枝椿象(臭屁虫)是荔枝常见害虫之一,主要啃食嫩叶、花穗和幼果,导致荔枝产量降低,通过采取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荔枝产量和品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影响荔枝椿象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
B.荔枝与荔枝椿象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C.荔枝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荔枝椿象属于次级消费者
D.荔枝椿象产卵初期引入平腹小蜂进行防控属于生物防治
二、必考题。
7.(2021高三上·期中)尿激酶是从尿液中提出的一种具有溶血栓作用的蛋白水解酶,其生理学功能如图所示。
(1)纤溶酶原的基本单位是   。 纤溶酶原是尿激酶的唯一天然底物,体现了尿激酶具有   的特性,该特性能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的进行。
细胞代谢能有序进行,还与    有关(答出 1 点即可)。
(2)尿激酶与凝血酶作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3)给你一份尿激酶的结晶,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它是蛋白质。
写出实验思路:   。
8.(2021高三上·期中)“辣”不是味觉,而是一种痛觉。 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使哺乳动物黏膜或皮肤出现烧灼、疼痛感。这与一种名叫“TRPV1”的受体有关。 TRPV1 是一种可高效介导 Ca2+流入的阳离子通道。 静息状态下,细胞外Ca2+浓度高于细胞内,此状态会抑制 Na+ 内流。
(1)“辣”的产生过程:辣椒素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膜上 TRPV1 被激活→   →对Na+ 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弱→    →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兴奋最终传至    →产生痛觉。
(2)当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
(3)研究表明,炎症因子 IL-6 可使 Ca2+通道(TRPV1)通透性增强,从而引起炎症痛,其分子机制如图所示。据图分析 IL-6 通过 PI3K 发挥作用的两个途径:
①促进   ;
②促进        。
9.(2021高三上·期中)戊二醛是一种新型的广谱、高效消毒剂,常应用于水族箱的藻类清除。 有研究表明在施用戊二醛时会对常见沉水植物大水榕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研究戊二醛对大水榕生长的影响,用含有 0、1、5、10、50mg·L-1戊二醛的营养液培养大水榕 7d,取样测量不同浓度的戊二醛胁迫下大水榕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分别在光照、黑暗条件下 2h 内溶氧量的变化,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戊二醛浓度/ mg·L-1 0 1 5 10 50
叶绿素相对含量 100% 95. 2% 76. 9% 63. 5% 56. 4%
溶解氧增加量/ mg·L-1 2. 20 2. 18 1. 00 0. 50 0. 20
溶解氧减少量/ mg·L-1 1. 02 1. 00 0. 71 0. 35 0. 08
(1)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中不同戊二醛浓度条件下需要   。
(2)光照条件下,戊二醛浓度为 5 mg·L-1时,产生 ATP 的生物膜结构有   ,培养液中溶解氧增加的原因是   ,大水榕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   mg·L-1。
(3)分析图中的数据,较高浓度的戊二醛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
10.(2021高三上·期中)已知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小翅、残翅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G、g 和 H、h)控制,其中 G 和 g位于常染色体上。
当个体中 G 和 H 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G 基因不存在时,表现为残翅。 现有两个纯合果蝇品系:残翅和小翅,将二者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雌雄
杂交组合 P F1 F2
正交 小翅♀×残翅♂ 长翅♀、小翅♂ 3 长翅:3 小翅:2 残翅
反交 残翅♀×小翅♂ 长翅♀、长翅♂ 9 长翅:3 小翅:4 残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果蝇翅型的遗传可知,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理由是   。
(2)某同学分析结果得出两个结论,结论 1:控制果蝇翅型的两对等位基因(G、g
和 H、h)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结论 2: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H、h)位于 X 染色体上,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3)反交实验中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   ,子二代长翅果蝇中雌性所占比例是   。
三、选考题
11.(2021高三上·期中)我国是世界上生姜产量最多的国家,从生姜中提取的生姜精油在食品香料、制药及化妆品工业中应用十分广阔。
以下是提取生姜精油的两种传统工艺流程:
工艺Ⅰ:鲜姜、茎、叶→粉碎→水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生姜精油
工艺Ⅱ:干姜→粉碎→有机溶剂萃取→过滤→X→生姜精油
(1)上述工艺流程中的 X 步骤是   。 工艺Ⅰ和工艺Ⅱ都要将原料粉碎,目的是   。
(2)工艺Ⅰ和工艺Ⅱ都能提取生姜精油,说明生姜精油的性质是   。
(3)工艺Ⅰ产品品质主要取决于   ,工艺Ⅱ其效率主要取决于   。
(4)研究表明,生姜精油中的姜辣素是非挥发性的成分。
现代的生姜精油常采用超临界 CO2 萃取法萃取,以
CO2 为溶剂,在超临界状态下把生姜中的生姜精油萃取出来。 与工艺Ⅰ、工艺Ⅱ相比,其优点分别是   、   。
12.(2021高三上·期中)被誉为“生物导弹”的抗体一药物偶联物(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可改善传统化疗疗效,在人类征服癌症等方面展现出了诱人的前景。
(1)与传统化疗相比,ADC 能借助单克隆抗体的   作用,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ADC 杀伤肿瘤细胞,属于    (填“细胞坏死”或“细胞凋亡”)。
(2)ADC 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癌症或其他疾病,具有   的优点。 理论上,除了药物,还可以作为 ADC 偶联的物质有    (答出 1 点即可)。
(3)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要将 B 淋巴细胞与   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原因是   。
(4)动物细胞融合是指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因素有电激和   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糖原、脂肪、几丁质的组成元素是C 、H、O ;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 、H、O、N、P,A错误;
B、蘑菇和虾壳中的几丁质是一种多糖,没法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B错误;
C、几丁质是多糖,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C错误;
D、细胞中的大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几丁质是多糖,属于大分子,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考查细胞中的有机物。
(1)细胞中的有机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糖类的化学组成是C 、H、O,而且糖原是二糖属于糖类,由此推出糖原含有C 、H、O;脂肪是脂质的一种,脂质含有C 、H、O、N、P,但是脂肪只有C 、H、O; 脱氧核糖核酸即DNA,DNA是由五糖糖、碱基和磷酸组成的,其组成元素是C 、H、O、N、P。
(2)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但是只有单糖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所以多糖和二糖只有水解为单糖才能被利用。生物体里的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
2.【答案】D
【考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胞吞和胞吐是消耗能量的,但是能量不一定是来自线粒体的,还可以来自细胞质基质(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A错误;
B、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是通过产生囊泡来进行物质交换的,B错误;
C、生物体内的大分子物质有糖类、蛋白质和核酸,选项中的有的激素属于脂质不是大分子物质,神经递质大部分是小分子,C错误;
D、溶酶体内含有大量的溶菌酶可以溶解胞吞吞入的细菌和病毒,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考查胞吞和胞吐的特点
(1)胞吞和胞吐是需要能量的,不需要载体蛋白,是以产生囊泡的形式来进行物质运输的;胞吞和胞吐的作用物质是大分子物质或颗粒性物质。
(2)激素不一定都是蛋白质的,比如性激素就属于胆固醇,是通过扩散作用分泌出细胞的。
(3)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溶酶体通过胞吞作用将细菌、病毒和衰老的细胞等等,利用其多种的水解酶来分解,如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3.【答案】C
【考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看横坐标a 峰细胞中的DNA相对含量出来46-60之间,说明DNA正在准备复制,此时染色体数量是46,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于DNA复制完成时,A正确;
B、看横坐标b段的细胞的DNA的相对数量在90-120之间,说明DNA在复制,DNA的复制发生在S期,此时染色体的数量没有变化,B正确;
C、胃癌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错误;
D、通过对照组可以看到处于c段的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比例接近1/4,而实验组c段的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的比例接近1/2,由此可以推测大蒜素可能将癌细胞阻滞于分裂期而抑制细胞分裂,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的特点。
(1)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可划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 ),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
(2) G1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完成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1个DNA复制为2个DNA,且两个DNA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G2期:合成蛋白质——主要是用于形成纺锤丝(星射线)。
据此答题。
4.【答案】C
【考点】诱变育种;育种方法综合
【解析】【解答】A、基因突变是指碱基的缺失、替换、增添,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
B、单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会直接会导致雄性配子不育,进而避免人工去雄不及时、不彻底,B正确;
C、基因突变可以是显性突变也可以是隐性突变,C错误;
D、空间诱变是利用外界因素来诱发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的;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具有的定向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条件及意义。
(1)基因突变是指碱基的缺失、替换、增添,基因突变一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不一定改变生物性状。
(2)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率性、多害少利性;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类的需要定向的改造生物遗传的特性。
5.【答案】A
【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A、DNA的复制、转录在细胞核进行,但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A错误;
B、碱基通过A=T、 G=C来进行互补配对保证 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B正确;
C、DNA的复制、转录、翻译是独立的过程,需要的原理,酶都是不同的,C正确;
D、密码子的简并性对于某种使用频率高的氨基酸来说,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考查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1)DAN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4 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在解旋酶、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行复制。
(2)DNA的转录在细胞核中,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过程。
(3)DNA的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以mRNA 为模板,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在多种酶的参与下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通过对比上面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区别,据此答题。
6.【答案】C
【考点】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解析】【解答】A、 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
B、荔枝和荔枝椿象是两个种群,是同一水平方向的,属于群落水平研究 ,B正确;
C、 荔枝是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荔枝椿象啃食嫩叶、花穗和幼果 ,是初级消费者,C错误;
D、平腹小蜂产卵寄生于荔枝椿象的卵内,达到杀卵的目的,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以及生态系统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指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地段或不同地段的差别。
(3)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
据此解题。
7.【答案】(1)氨基酸;专一性;酶在细胞中的分布(或细胞内的生物膜将细胞“区室化”)
(2)控制尿激酶和凝血酶合成的基因碱基序列不同
(3)实验思路:将该酶结晶制备成酶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酶溶液颜色的变化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检测蛋白质的实验;酶的特性
【解析】【解答】(1)①纤溶酶原其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故填:氨基酸
②纤溶酶原是尿激酶的唯一天然底物,说明尿激酶只能分解纤溶酶原,体现了酶的专一性。故填:专一性。
③细胞内的酶的种类很多但是细胞代谢却有条不紊的进行,除了酶的专一性外,也体现在胞内的生物膜将细胞“区室化”。例如线粒体中有大量的有关呼吸酶。故填: 细胞内的生物膜将细胞“区室化”。
(2) 尿激酶与凝血酶的不同,体现了酶的专一性。尿激酶与凝血酶的本质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控制酶合成的碱基序列不同。故填:控制尿激酶和凝血酶合成的基因碱基序列不同 。
(3)鉴别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有了尿激酶的结晶 ,将晶体制备成溶液, 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酶溶液颜色的变化 ,如果有紫色络合物出现,就可以证明是蛋白质。故填: 将该酶结晶制备成酶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酶溶液颜色的变化 。
【分析】考查酶的本质和蛋白质的鉴定。
(1)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其中酶的专一性是指每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专一性为 细胞代谢有条不紊的进提供了物质基础,除此之外生物膜将细胞内分隔开成一定的小区域,如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种 “区室化 ”也保障了细胞代谢能有序进行 。
(2)酶的专一性体现了蛋白质的功能不同,结构决定功能,说明不同蛋白质的结构不同;蛋白质的结构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而呈现的,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也就说明不同蛋白质的基因碱基序列不同 。
(3)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讲生产紫色络合物。
据此解题。
8.【答案】(1)Ca2+内流,胞外 Ca2+浓度降低;Na+ 内流;大脑皮层(痛觉中枢)
(2)负电位→正电位
(3)促进 TRPV1 蛋白合成(翻译) ;促进含有 TRPV1 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胞吐)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1) TRPV1 是一种可高效介导 Ca2+流入的阳离子通道 ,当TRPV1 受到刺激别激活,会使Ca2+ 内流,减少对 Na + 内流的抑制作用 ,从而使 Na+ 内流,使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 ,并最终传到大脑皮层。故填: Ca2+内流,胞外 Ca2+浓度降低 ; Na+ 内流 ; 大脑皮层(痛觉中枢) 。
(2)静息下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状态下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故填:负电位→正电位 。
(3)由图示分析可知 PI3K 指向两条路径:第一条是作用于核糖体,合成TRPV1蛋白 ;第二天是直接作用与TRPV1蛋白,使包含TRPV1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大了膜对Ca2+ 的通透性。故填: 促进 TRPV1 蛋白合成(翻译) ; 促进含有 TRPV1 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胞吐) 。
【分析】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下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膜内 K+浓度高于膜外,K+外流,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到刺激后膜对 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造成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形成动作电位;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的膜内外都形成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根据理论知识结合题干中给到的信息,结合分析后答题。
9.【答案】(1)设置至少 3 个重复组,求平均值(或所有实验重复测定至少 3 次)
(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释放出O2;1.71
(3)戊二醛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捕获光能减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1)生物实验操作中要尽量的减少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增加重复组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少实验误差。故填: 设置至少 3 个重复组,求平均值(或所有实验重复测定至少 3 次)
(2)在光照环境下, 大水榕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会产生ATP ; 培养液中溶解氧增加说明大水榕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多余的氧气排在溶液中,使溶液溶氧量增加;实验分别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那光照情况下水中的溶氧量是净氧气释放量,实际的光合作用的产生的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释放出来的氧气量,即1.00+0.71=1.71mg·L-1 。故填: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 ; 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释放出O2 ;1.71
(3)通过对戊二醛不同浓度下叶绿素的相对含量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浓度的增加, 叶绿素含量减少 ,叶绿素的减少会影响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进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故填: 戊二醛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捕获光能减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
【分析】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1)光合作用产生ATP的是光反应阶段,发生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此阶段产生的ATP将用于暗反应;呼吸作用的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但是题干问的是生物膜结构,也就只能写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
(2)光照下的大水榕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实验中实际测得的水中的溶氧量是净氧气量。理解光合作用的释放的氧=测得的氧气量+呼吸作用的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1)果蝇翅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2)自由组合;反交实验的 F 2 中出现了长翅:小翅:残翅=9:3:4,是 9:3:3:1 的变式;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表现具有性别差异(或果蝇翅型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3)ggX H X H、GGX h Y;2/3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1) 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小翅、残翅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 ,可以得知一个性状有两对基因控制。故填: 果蝇翅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2) 反交实验中,由纯合残翅和小翅的亲代,得到杂合的F1代,再得到F2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的数量之和是16,符合自由组合的变式;题干中告知了G 和 g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正负交实验中,F1代中的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可以推测H和h位于性染色体上,假设位于Y染色体上,则反交F1代中应该只有雄性是长残,但是实际结果并不是这个样子,反推可知,(H、h)位于 X 染色体上 。故填: 自由组合 ; 反交实验的 F 2 中出现了长翅:小翅:残翅=9:3:4,是 9:3:3:1 的变式 ; 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表现具有性别差异(或果蝇翅型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
(3)根据 其中 G 和 g位于常染色体上, 亲代为:纯合残翅♀和小翅♂;结合(2)中可知(H、h)位于 X 染色体上 ,可以推出 亲本果蝇的基因型ggX H X H、GGX h Y ; 反交实验子二代长翅果蝇包括雄性和雌性,因为(H、h)位于 X 染色体,也就是说子二代长翅的雄性的个体的基因型为GXH Y,这个基因型的比例是:有3/4G和1/4XH Y组合而成的,可以算出GXH Y的概率是3/16,而且从反交F2的性状比例中我们可以知道所有的长翅的果蝇的比例是9/16,由此可以得到雌性果蝇的比例是9/16-3/16=6/16,从而得出子二代长翅果蝇中雌性所占比例为2/3。故填: ggX H X H、GGX h Y;2/3。
【分析】亲代杂合个体的常染色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性状比:9:3:3:1,也常常出现9:3:3:1的变式,比如9:6:1, 9:3:4 等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应用。
11.【答案】(1)浓缩;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出油率(破坏细胞结构,提高出油率)
(2)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强,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4)能有效提取出生姜精油的全部成分;CO2 无毒性,能从产品中完全去除
【考点】芳香油的提取
【解析】【解答】(1)干姜制备精油的前期用到了有机溶剂萃取 ,所有在过滤后,需要通过浓缩去掉有机溶剂。精油都存在干姜细胞内,细胞壁和细胞膜都不利于提取精油,所有都需要预先对原料进行粉碎处理,从而增加接触面积 ,提高出油率。故填:浓缩;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出油率(破坏细胞结构,提高出油率) 。
(2)通过对工艺Ⅰ中水气蒸馏 、分离油层分析可以推出精油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强,难溶于水 ;通过对工艺Ⅱ中有机溶剂萃取,可以推出精油 易溶于有机溶剂 。故填: 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强,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3)工艺Ⅰ主要步骤是水气蒸馏和分离油层 ,所有要特别注意蒸馏时间和温度的控制; 工艺Ⅱ 的主要步骤是有机溶剂萃取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萃取剂以及萃取剂使用量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故填: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 ; 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
(4) 超临界 CO2 萃取法萃取具有提取成分更全面,高效的;无毒、易于与提取物分离的优点。故填:能有效提取出生姜精油的全部成分 ; CO2 无毒性,能从产品中完全去除 。
【分析】 考查精油提取工艺
(1)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压榨、萃取。
(2)工艺Ⅰ是水蒸气蒸馏法 :其原理是水蒸气可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水油分层。工艺Ⅱ萃取法:是原理是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溶剂挥发后得到芳香油。如石油醚、酒精、乙醚等。以上两个工艺是比较传统的,提取率较低,有机溶剂有毒性等缺点。现在工艺是超临界 CO2 萃取法萃取 ,具有提取效率高,无溶剂残留毒性,提取物天然活性不被破坏等优点。
12.【答案】(1)导向;细胞凋亡
(2)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细胞毒素、放射性同位素等
(3)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个 B 细胞是不可能无限增殖的
(4)两个或多个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聚乙二醇(PEG)、灭活病毒
【考点】细胞的凋亡;细胞融合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解析】【解答】(1) ADC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 ,里面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起到了导向的作用。细胞凋亡是主动进行的,对生物体有利。题干中 ADC 杀伤肿瘤细胞 是对生物体有利的,属于细胞凋亡。 故填: 导向 ; 细胞凋亡
(2) ADC的优点是疗效高、毒副作用小; 除了作药物,还可以用于其他的研究中,如用 放射性同位素作为 ADC 偶联的物质,除此之外还有细胞毒素等。故填: 疗效高、毒副作用小 ; 细胞毒素、放射性同位素等 .
(3)制备制备单克隆抗体中,利用的是B淋巴细胞只分泌特异性抗体,但是B淋巴细胞无法在体外无限增殖,所有需要借助可以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故填: 骨髓瘤细胞 ;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个 B 细胞是不可能无限增殖的。
(4)考查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故填: 两个或多个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 ; 聚乙二醇(PEG)、灭活病毒 。
【分析】考查单克隆抗体和细胞融合。
(1) 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
(2)单克隆抗体是指由一个杂交瘤细胞克隆所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制备过程如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高三上·期中)在真菌细胞壁、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存在一种多糖称为几丁质。 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脂肪、脱氧核糖核酸与几丁质组成元素相同
B.蘑菇、虾壳中的几丁质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
C.几丁质等各种糖类都是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D.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是几丁质的基本骨架
【答案】D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糖原、脂肪、几丁质的组成元素是C 、H、O ;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 、H、O、N、P,A错误;
B、蘑菇和虾壳中的几丁质是一种多糖,没法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B错误;
C、几丁质是多糖,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C错误;
D、细胞中的大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几丁质是多糖,属于大分子,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考查细胞中的有机物。
(1)细胞中的有机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糖类的化学组成是C 、H、O,而且糖原是二糖属于糖类,由此推出糖原含有C 、H、O;脂肪是脂质的一种,脂质含有C 、H、O、N、P,但是脂肪只有C 、H、O; 脱氧核糖核酸即DNA,DNA是由五糖糖、碱基和磷酸组成的,其组成元素是C 、H、O、N、P。
(2)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但是只有单糖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所以多糖和二糖只有水解为单糖才能被利用。生物体里的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
2.(2021高三上·期中)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叙述正确的是(  )
A.胞吞和胞吐过程所需要的能量仅由线粒体提供
B.胞吞和胞吐过程所需要的载体蛋白由核糖体合成
C.胞吐分泌的抗体、神经递质、激素都属于生物大分子
D.胞吞吞入的病毒、病菌可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
【答案】D
【考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胞吞和胞吐是消耗能量的,但是能量不一定是来自线粒体的,还可以来自细胞质基质(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A错误;
B、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是通过产生囊泡来进行物质交换的,B错误;
C、生物体内的大分子物质有糖类、蛋白质和核酸,选项中的有的激素属于脂质不是大分子物质,神经递质大部分是小分子,C错误;
D、溶酶体内含有大量的溶菌酶可以溶解胞吞吞入的细菌和病毒,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考查胞吞和胞吐的特点
(1)胞吞和胞吐是需要能量的,不需要载体蛋白,是以产生囊泡的形式来进行物质运输的;胞吞和胞吐的作用物质是大分子物质或颗粒性物质。
(2)激素不一定都是蛋白质的,比如性激素就属于胆固醇,是通过扩散作用分泌出细胞的。
(3)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溶酶体通过胞吞作用将细菌、病毒和衰老的细胞等等,利用其多种的水解酶来分解,如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3.(2021高三上·期中)近年研究表明,大蒜素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用大蒜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24h 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 峰细胞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是 46
B.b 段细胞正在进行 DNA 复制,染色体数目无变化
C.c 峰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大蒜素可能将癌细胞阻滞于分裂期而抑制细胞分裂
【答案】C
【考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看横坐标a 峰细胞中的DNA相对含量出来46-60之间,说明DNA正在准备复制,此时染色体数量是46,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于DNA复制完成时,A正确;
B、看横坐标b段的细胞的DNA的相对数量在90-120之间,说明DNA在复制,DNA的复制发生在S期,此时染色体的数量没有变化,B正确;
C、胃癌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错误;
D、通过对照组可以看到处于c段的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比例接近1/4,而实验组c段的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的比例接近1/2,由此可以推测大蒜素可能将癌细胞阻滞于分裂期而抑制细胞分裂,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的特点。
(1)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可划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 ),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
(2) G1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完成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1个DNA复制为2个DNA,且两个DNA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G2期:合成蛋白质——主要是用于形成纺锤丝(星射线)。
据此答题。
4.(2021高三上·期中)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于 1994 年在国内率先开始玉米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从中获得 1 份由单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新材料,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了宝贵资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雄性不育玉米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其基因结构一定发生了改变
B.利用雄性不育玉米进行杂交育种的优势是可以避免人工去雄不及时、不彻底
C.将该突变株进行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
D.与空间诱变育种相比,基因工程育种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答案】C
【考点】诱变育种;育种方法综合
【解析】【解答】A、基因突变是指碱基的缺失、替换、增添,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
B、单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会直接会导致雄性配子不育,进而避免人工去雄不及时、不彻底,B正确;
C、基因突变可以是显性突变也可以是隐性突变,C错误;
D、空间诱变是利用外界因素来诱发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的;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具有的定向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条件及意义。
(1)基因突变是指碱基的缺失、替换、增添,基因突变一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不一定改变生物性状。
(2)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率性、多害少利性;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类的需要定向的改造生物遗传的特性。
5.(2021高三上·期中)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都要进行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够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C.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所需的酶、原料各有不同
D.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
【答案】A
【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A、DNA的复制、转录在细胞核进行,但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A错误;
B、碱基通过A=T、 G=C来进行互补配对保证 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B正确;
C、DNA的复制、转录、翻译是独立的过程,需要的原理,酶都是不同的,C正确;
D、密码子的简并性对于某种使用频率高的氨基酸来说,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考查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1)DAN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4 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在解旋酶、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行复制。
(2)DNA的转录在细胞核中,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过程。
(3)DNA的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以mRNA 为模板,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在多种酶的参与下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通过对比上面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区别,据此答题。
6.(2021高三上·期中)荔枝椿象(臭屁虫)是荔枝常见害虫之一,主要啃食嫩叶、花穗和幼果,导致荔枝产量降低,通过采取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荔枝产量和品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影响荔枝椿象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
B.荔枝与荔枝椿象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C.荔枝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荔枝椿象属于次级消费者
D.荔枝椿象产卵初期引入平腹小蜂进行防控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C
【考点】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解析】【解答】A、 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
B、荔枝和荔枝椿象是两个种群,是同一水平方向的,属于群落水平研究 ,B正确;
C、 荔枝是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荔枝椿象啃食嫩叶、花穗和幼果 ,是初级消费者,C错误;
D、平腹小蜂产卵寄生于荔枝椿象的卵内,达到杀卵的目的,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以及生态系统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指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地段或不同地段的差别。
(3)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
据此解题。
二、必考题。
7.(2021高三上·期中)尿激酶是从尿液中提出的一种具有溶血栓作用的蛋白水解酶,其生理学功能如图所示。
(1)纤溶酶原的基本单位是   。 纤溶酶原是尿激酶的唯一天然底物,体现了尿激酶具有   的特性,该特性能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的进行。
细胞代谢能有序进行,还与    有关(答出 1 点即可)。
(2)尿激酶与凝血酶作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3)给你一份尿激酶的结晶,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它是蛋白质。
写出实验思路:   。
【答案】(1)氨基酸;专一性;酶在细胞中的分布(或细胞内的生物膜将细胞“区室化”)
(2)控制尿激酶和凝血酶合成的基因碱基序列不同
(3)实验思路:将该酶结晶制备成酶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酶溶液颜色的变化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检测蛋白质的实验;酶的特性
【解析】【解答】(1)①纤溶酶原其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故填:氨基酸
②纤溶酶原是尿激酶的唯一天然底物,说明尿激酶只能分解纤溶酶原,体现了酶的专一性。故填:专一性。
③细胞内的酶的种类很多但是细胞代谢却有条不紊的进行,除了酶的专一性外,也体现在胞内的生物膜将细胞“区室化”。例如线粒体中有大量的有关呼吸酶。故填: 细胞内的生物膜将细胞“区室化”。
(2) 尿激酶与凝血酶的不同,体现了酶的专一性。尿激酶与凝血酶的本质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控制酶合成的碱基序列不同。故填:控制尿激酶和凝血酶合成的基因碱基序列不同 。
(3)鉴别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有了尿激酶的结晶 ,将晶体制备成溶液, 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酶溶液颜色的变化 ,如果有紫色络合物出现,就可以证明是蛋白质。故填: 将该酶结晶制备成酶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酶溶液颜色的变化 。
【分析】考查酶的本质和蛋白质的鉴定。
(1)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其中酶的专一性是指每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专一性为 细胞代谢有条不紊的进提供了物质基础,除此之外生物膜将细胞内分隔开成一定的小区域,如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种 “区室化 ”也保障了细胞代谢能有序进行 。
(2)酶的专一性体现了蛋白质的功能不同,结构决定功能,说明不同蛋白质的结构不同;蛋白质的结构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而呈现的,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也就说明不同蛋白质的基因碱基序列不同 。
(3)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讲生产紫色络合物。
据此解题。
8.(2021高三上·期中)“辣”不是味觉,而是一种痛觉。 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使哺乳动物黏膜或皮肤出现烧灼、疼痛感。这与一种名叫“TRPV1”的受体有关。 TRPV1 是一种可高效介导 Ca2+流入的阳离子通道。 静息状态下,细胞外Ca2+浓度高于细胞内,此状态会抑制 Na+ 内流。
(1)“辣”的产生过程:辣椒素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膜上 TRPV1 被激活→   →对Na+ 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弱→    →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兴奋最终传至    →产生痛觉。
(2)当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
(3)研究表明,炎症因子 IL-6 可使 Ca2+通道(TRPV1)通透性增强,从而引起炎症痛,其分子机制如图所示。据图分析 IL-6 通过 PI3K 发挥作用的两个途径:
①促进   ;
②促进        。
【答案】(1)Ca2+内流,胞外 Ca2+浓度降低;Na+ 内流;大脑皮层(痛觉中枢)
(2)负电位→正电位
(3)促进 TRPV1 蛋白合成(翻译) ;促进含有 TRPV1 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胞吐)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1) TRPV1 是一种可高效介导 Ca2+流入的阳离子通道 ,当TRPV1 受到刺激别激活,会使Ca2+ 内流,减少对 Na + 内流的抑制作用 ,从而使 Na+ 内流,使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 ,并最终传到大脑皮层。故填: Ca2+内流,胞外 Ca2+浓度降低 ; Na+ 内流 ; 大脑皮层(痛觉中枢) 。
(2)静息下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状态下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故填:负电位→正电位 。
(3)由图示分析可知 PI3K 指向两条路径:第一条是作用于核糖体,合成TRPV1蛋白 ;第二天是直接作用与TRPV1蛋白,使包含TRPV1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大了膜对Ca2+ 的通透性。故填: 促进 TRPV1 蛋白合成(翻译) ; 促进含有 TRPV1 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胞吐) 。
【分析】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下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膜内 K+浓度高于膜外,K+外流,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到刺激后膜对 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造成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形成动作电位;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的膜内外都形成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根据理论知识结合题干中给到的信息,结合分析后答题。
9.(2021高三上·期中)戊二醛是一种新型的广谱、高效消毒剂,常应用于水族箱的藻类清除。 有研究表明在施用戊二醛时会对常见沉水植物大水榕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研究戊二醛对大水榕生长的影响,用含有 0、1、5、10、50mg·L-1戊二醛的营养液培养大水榕 7d,取样测量不同浓度的戊二醛胁迫下大水榕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分别在光照、黑暗条件下 2h 内溶氧量的变化,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戊二醛浓度/ mg·L-1 0 1 5 10 50
叶绿素相对含量 100% 95. 2% 76. 9% 63. 5% 56. 4%
溶解氧增加量/ mg·L-1 2. 20 2. 18 1. 00 0. 50 0. 20
溶解氧减少量/ mg·L-1 1. 02 1. 00 0. 71 0. 35 0. 08
(1)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中不同戊二醛浓度条件下需要   。
(2)光照条件下,戊二醛浓度为 5 mg·L-1时,产生 ATP 的生物膜结构有   ,培养液中溶解氧增加的原因是   ,大水榕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   mg·L-1。
(3)分析图中的数据,较高浓度的戊二醛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
【答案】(1)设置至少 3 个重复组,求平均值(或所有实验重复测定至少 3 次)
(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释放出O2;1.71
(3)戊二醛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捕获光能减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1)生物实验操作中要尽量的减少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增加重复组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少实验误差。故填: 设置至少 3 个重复组,求平均值(或所有实验重复测定至少 3 次)
(2)在光照环境下, 大水榕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会产生ATP ; 培养液中溶解氧增加说明大水榕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多余的氧气排在溶液中,使溶液溶氧量增加;实验分别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那光照情况下水中的溶氧量是净氧气释放量,实际的光合作用的产生的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释放出来的氧气量,即1.00+0.71=1.71mg·L-1 。故填: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 ; 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释放出O2 ;1.71
(3)通过对戊二醛不同浓度下叶绿素的相对含量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浓度的增加, 叶绿素含量减少 ,叶绿素的减少会影响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进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故填: 戊二醛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捕获光能减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
【分析】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1)光合作用产生ATP的是光反应阶段,发生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此阶段产生的ATP将用于暗反应;呼吸作用的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但是题干问的是生物膜结构,也就只能写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
(2)光照下的大水榕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实验中实际测得的水中的溶氧量是净氧气量。理解光合作用的释放的氧=测得的氧气量+呼吸作用的是解题的关键。
10.(2021高三上·期中)已知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小翅、残翅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G、g 和 H、h)控制,其中 G 和 g位于常染色体上。
当个体中 G 和 H 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G 基因不存在时,表现为残翅。 现有两个纯合果蝇品系:残翅和小翅,将二者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雌雄
杂交组合 P F1 F2
正交 小翅♀×残翅♂ 长翅♀、小翅♂ 3 长翅:3 小翅:2 残翅
反交 残翅♀×小翅♂ 长翅♀、长翅♂ 9 长翅:3 小翅:4 残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果蝇翅型的遗传可知,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理由是   。
(2)某同学分析结果得出两个结论,结论 1:控制果蝇翅型的两对等位基因(G、g
和 H、h)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结论 2: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H、h)位于 X 染色体上,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3)反交实验中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   ,子二代长翅果蝇中雌性所占比例是   。
【答案】(1)果蝇翅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2)自由组合;反交实验的 F 2 中出现了长翅:小翅:残翅=9:3:4,是 9:3:3:1 的变式;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表现具有性别差异(或果蝇翅型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3)ggX H X H、GGX h Y;2/3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1) 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小翅、残翅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 ,可以得知一个性状有两对基因控制。故填: 果蝇翅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2) 反交实验中,由纯合残翅和小翅的亲代,得到杂合的F1代,再得到F2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的数量之和是16,符合自由组合的变式;题干中告知了G 和 g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正负交实验中,F1代中的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可以推测H和h位于性染色体上,假设位于Y染色体上,则反交F1代中应该只有雄性是长残,但是实际结果并不是这个样子,反推可知,(H、h)位于 X 染色体上 。故填: 自由组合 ; 反交实验的 F 2 中出现了长翅:小翅:残翅=9:3:4,是 9:3:3:1 的变式 ; 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表现具有性别差异(或果蝇翅型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
(3)根据 其中 G 和 g位于常染色体上, 亲代为:纯合残翅♀和小翅♂;结合(2)中可知(H、h)位于 X 染色体上 ,可以推出 亲本果蝇的基因型ggX H X H、GGX h Y ; 反交实验子二代长翅果蝇包括雄性和雌性,因为(H、h)位于 X 染色体,也就是说子二代长翅的雄性的个体的基因型为GXH Y,这个基因型的比例是:有3/4G和1/4XH Y组合而成的,可以算出GXH Y的概率是3/16,而且从反交F2的性状比例中我们可以知道所有的长翅的果蝇的比例是9/16,由此可以得到雌性果蝇的比例是9/16-3/16=6/16,从而得出子二代长翅果蝇中雌性所占比例为2/3。故填: ggX H X H、GGX h Y;2/3。
【分析】亲代杂合个体的常染色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性状比:9:3:3:1,也常常出现9:3:3:1的变式,比如9:6:1, 9:3:4 等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应用。
三、选考题
11.(2021高三上·期中)我国是世界上生姜产量最多的国家,从生姜中提取的生姜精油在食品香料、制药及化妆品工业中应用十分广阔。
以下是提取生姜精油的两种传统工艺流程:
工艺Ⅰ:鲜姜、茎、叶→粉碎→水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生姜精油
工艺Ⅱ:干姜→粉碎→有机溶剂萃取→过滤→X→生姜精油
(1)上述工艺流程中的 X 步骤是   。 工艺Ⅰ和工艺Ⅱ都要将原料粉碎,目的是   。
(2)工艺Ⅰ和工艺Ⅱ都能提取生姜精油,说明生姜精油的性质是   。
(3)工艺Ⅰ产品品质主要取决于   ,工艺Ⅱ其效率主要取决于   。
(4)研究表明,生姜精油中的姜辣素是非挥发性的成分。
现代的生姜精油常采用超临界 CO2 萃取法萃取,以
CO2 为溶剂,在超临界状态下把生姜中的生姜精油萃取出来。 与工艺Ⅰ、工艺Ⅱ相比,其优点分别是   、   。
【答案】(1)浓缩;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出油率(破坏细胞结构,提高出油率)
(2)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强,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4)能有效提取出生姜精油的全部成分;CO2 无毒性,能从产品中完全去除
【考点】芳香油的提取
【解析】【解答】(1)干姜制备精油的前期用到了有机溶剂萃取 ,所有在过滤后,需要通过浓缩去掉有机溶剂。精油都存在干姜细胞内,细胞壁和细胞膜都不利于提取精油,所有都需要预先对原料进行粉碎处理,从而增加接触面积 ,提高出油率。故填:浓缩;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出油率(破坏细胞结构,提高出油率) 。
(2)通过对工艺Ⅰ中水气蒸馏 、分离油层分析可以推出精油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强,难溶于水 ;通过对工艺Ⅱ中有机溶剂萃取,可以推出精油 易溶于有机溶剂 。故填: 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强,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3)工艺Ⅰ主要步骤是水气蒸馏和分离油层 ,所有要特别注意蒸馏时间和温度的控制; 工艺Ⅱ 的主要步骤是有机溶剂萃取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萃取剂以及萃取剂使用量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故填: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 ; 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
(4) 超临界 CO2 萃取法萃取具有提取成分更全面,高效的;无毒、易于与提取物分离的优点。故填:能有效提取出生姜精油的全部成分 ; CO2 无毒性,能从产品中完全去除 。
【分析】 考查精油提取工艺
(1)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压榨、萃取。
(2)工艺Ⅰ是水蒸气蒸馏法 :其原理是水蒸气可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水油分层。工艺Ⅱ萃取法:是原理是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溶剂挥发后得到芳香油。如石油醚、酒精、乙醚等。以上两个工艺是比较传统的,提取率较低,有机溶剂有毒性等缺点。现在工艺是超临界 CO2 萃取法萃取 ,具有提取效率高,无溶剂残留毒性,提取物天然活性不被破坏等优点。
12.(2021高三上·期中)被誉为“生物导弹”的抗体一药物偶联物(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可改善传统化疗疗效,在人类征服癌症等方面展现出了诱人的前景。
(1)与传统化疗相比,ADC 能借助单克隆抗体的   作用,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ADC 杀伤肿瘤细胞,属于    (填“细胞坏死”或“细胞凋亡”)。
(2)ADC 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癌症或其他疾病,具有   的优点。 理论上,除了药物,还可以作为 ADC 偶联的物质有    (答出 1 点即可)。
(3)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要将 B 淋巴细胞与   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原因是   。
(4)动物细胞融合是指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因素有电激和   等。
【答案】(1)导向;细胞凋亡
(2)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细胞毒素、放射性同位素等
(3)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个 B 细胞是不可能无限增殖的
(4)两个或多个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聚乙二醇(PEG)、灭活病毒
【考点】细胞的凋亡;细胞融合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解析】【解答】(1) ADC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 ,里面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起到了导向的作用。细胞凋亡是主动进行的,对生物体有利。题干中 ADC 杀伤肿瘤细胞 是对生物体有利的,属于细胞凋亡。 故填: 导向 ; 细胞凋亡
(2) ADC的优点是疗效高、毒副作用小; 除了作药物,还可以用于其他的研究中,如用 放射性同位素作为 ADC 偶联的物质,除此之外还有细胞毒素等。故填: 疗效高、毒副作用小 ; 细胞毒素、放射性同位素等 .
(3)制备制备单克隆抗体中,利用的是B淋巴细胞只分泌特异性抗体,但是B淋巴细胞无法在体外无限增殖,所有需要借助可以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故填: 骨髓瘤细胞 ;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个 B 细胞是不可能无限增殖的。
(4)考查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故填: 两个或多个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 ; 聚乙二醇(PEG)、灭活病毒 。
【分析】考查单克隆抗体和细胞融合。
(1) 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
(2)单克隆抗体是指由一个杂交瘤细胞克隆所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制备过程如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