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1 22:0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检测题
选择题
1.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来华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
B.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C.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D.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
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
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
3.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4.小军收藏了一幅历史人物图像(右图),他想给此图作注解,他作的注解应该是(  )
A.出使西域,抗击匈奴
B.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D.三游江都,远征高丽
5.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6.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7.《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当时的天竺指今天 (  )
A.日本 B.印度一带
C.伊朗 D.阿拉伯地区
8.下图中,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文成公主入藏
B.日本遣唐使来华
C.唐朝和尚鉴真东渡
D.唐朝和尚玄奘西行
9.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活动,下列哪一幕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  )
A.日本遣唐使向皇帝呈交礼品
B.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
C.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
D.玄奘回国后与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
10.“日本前后共任命19次遣唐使节团,成行15次。另外还有10次非正式的日本使者,唐朝也10次派使节团访问日本。遣唐使节团成员早期20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
A.唐朝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辐射邻近国家
B.唐朝时中日交流频繁
C.日本遣唐使团次数多,规模大
D.日本吸收盛唐先进文化,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1.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
12.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试比较鉴真和玄奘,共同点有(  )
①都是僧人身份 ②都是友好使者 ③都受政府派遣 ④都有顽强毅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下面是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表,这说明( )
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表
国家 大食 新罗 波斯 天竺 日本 百济 高句丽 拂菻
次数 37 26 26 25 13 8 7 7
A.唐朝对天竺的影响最大
B.唐朝与周边国家交往频繁
C.与唐交往的都是欧洲国家
D.唐朝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14.“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5.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B.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开放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D.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16.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7、识读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是谁?他曾几次东渡日本?结果如何?
(2)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旧大陆文明中心所有城市中最具世界意义的城市,在这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君士坦丁堡,唐帝国和中国文明不仅为朝鲜,而且为更远的日本所赞赏和效仿,这显示了中国的威望。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1)列举一例“唐帝国和中国文明”为日本所效仿的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唐朝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往来的原因。
材料二 玄奘西行是世界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笔,玄奘用其开放的胸怀吸纳异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早已超越了时间、地理和宗教的限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材料三 瘦西湖景区精心打造的《鉴真东渡禅茶秀》展现了鉴真大师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品质,传达了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扬州精神。
(3)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作出了哪些贡献 他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19、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与图一、图二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它们的相同作用是什么?由此可看出两个人物的什么精神和唐文化的什么特点?
(2)图一中的路线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经过此段路程可能遇到怎样的恶劣气候?
(3)请你为这组图片取一个合适的标题。
答案
1-5ADBBB 6-10CBDCD 11-16CBBDCA
17、(1)鉴真。他曾先后6次东渡日本。前5次失败,第6次东渡成功。
(2)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18、(1)日本派遣了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唐朝前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给对外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唐朝制度先进,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际声望很高,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唐朝政府对外采取开放的政策;等等。
(3)玄奘: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东渡日本后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方式:玄奘是把天竺的文化带回唐朝,鉴真是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4)一个国家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开放有利于发展,保守导致落后;等等。
19、1)事件: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作用: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精神: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特点: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双向交流。
2)丝绸之路;沙暴、干旱、酷暑、昼夜温差大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如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示意图、唐朝的对外关系、开放与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