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1执教:怀铁二中 刘小易2教材简析 《五四爱国运动》选自岳麓书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它是发生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之一。 3教学三维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口号和要求 五四运动中心的转移和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教学重点)
能力目标: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的讲述及分析,培养学生把握历史线索,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青年所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并发扬“五四精神”。(教学难点)4教法简介情景导学法 ——通过影片的播放和情境的模拟,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全面直观地感受历史、认知历史。
问题探究法 ——以问题为导线,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将知识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展开探究式学习。
讲解法 —— 一些政治概念性较强的名词,如“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教师作简单讲解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大脑的多重刺激,优化学习效果,充分显现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功能,实现立体式教学。 5课前准备:
1、预习第10课
2、上网查找五四运动口号、五四精神
3、查资料撰写内容为“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免
卖国贼职务”的演说稿6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爆发
重温五四 经过
二、讲授新课 结果
性质及意义
畅谈五四四、巩固练习
三、小结新课7 问题导入81、五四运动在何时何地爆发?是谁最先发起了 这场运动?
2、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爆发9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
一、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二、废除《二十一条》:
三、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原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10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111、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有哪些爱国行动?
2、面对学生的爱国运动,当时的北洋政府有何举动?
3、随着学生运动的高涨,各社会阶层纷纷响应,其中革命斗争最激烈的是哪个阶层?
4、1919年6月3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在哪里?
12北大被捕学生回校13卖国贼职务罢除令及拒签和约文14“中国人可以杀戮不可低头,土地可以征服不可断送......”情景模拟一:青年学生游行示威15情景模拟二:北大学生街头演讲16讨论: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五四运动是一次什么性质的运动?它有何历史意义?(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
作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71.你认为“五四”精神是什么?
2.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畅谈“五四”18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 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
经过
第二阶段:6月初开始?? 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
?????????????????释放被逮捕的学生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罢免三个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
中起了先锋作用;
历史意义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工人运动结合;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0、五四爱国运动19一、选择题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作用的是( )
A、青年学生 B、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农民阶级无私
3、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 )
A、1919年5月4日后 B、1919年6月3日后
C、1918年5月4日后 D、1918年6月3日后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
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
1)、材料内容是 运动的口号,该运动发生在 年。
2)、“内除国贼”中的“国贼”是指 、 和 。20值得思考的教学问题
1、如何做到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结合;
2、如何通过课堂设计与教师引导,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施新课标理念。
21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