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上:第14课 红军长征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八上:第14课 红军长征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1-07 14:4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红军长征岳麓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简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3、与其它学科的联系2、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
记忆: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
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认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
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一)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一些启发性、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恰当评价,委婉指出学生不足。通过对红军长征的原因及遵义会议后红军走上正确道路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性;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长征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遵义会议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三)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初期濒临绝境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 比较法
情景教学法 探究讨论法
故事穿插法 音像辅助法学法
1、学情分析
2、学法指导
教法四、教学过程(二)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十送红军》,导入新课。
以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收集与长征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14课红军长征(三)讲授新课
1、长征的开始
问题:
1)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是什么?
2)归纳红军长征开始的原因?
3)长征开始的时间、出发的
地点?
4)长征初期,红军的情况如何?五次反“围剿”的力量对比表泸定桥赤水 河湘 江★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二、遵义会议①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哪些?
③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泸定桥赤水 河湘 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泸定桥赤水 河湘 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吴起镇(1935.10)会 宁(1936.10)总结长征的历史意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思考:你认为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长征精神: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人说:“长征精神是战争年代的产物,现在是和平年代,已经不需要这些了。”你认为呢?讨论:长征初期的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历史的转折——遵义会议(时间、内容、历史意义)
长征的最后胜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10会师陕北吴起镇——1936.10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长征结束)。
1、长征的开始


3、长征的意义
4、长征的精神2、长征的过程红军长征(五)板书设计(四)小结 回忆《七律·长征》的诗句,请回答:
⑴“金沙水拍云涯暖”这句诗指的 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⑵诗句“三军过后尽开颜”的“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⑶请说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五)课堂检测四、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 当前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与学的进一步转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但平常我们上课时很难开展好探究式教学法。
初中学生对于“冒险主义”等抽象词语很难理解,教学时能否改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词语。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