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雷雨》(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雷雨》(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1 20: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雷雨》
曹禺
在传统中国的戏曲里,是没有真正的悲剧的。即使是类似《梁祝》、《窦娥冤》、《长生殿》这样的悲剧,但仍然不算悲得很彻底。而且基本是人与人的冲突,而极少有命运和人的冲突。它们的过程虽然充满悲剧,但是结局是十分圆满的。
中国式
传统悲剧
如窦娥最终沉冤得雪,梁祝死后化蝶成双,善恶到头终有报。归根到底,中国式悲剧的成因是人,故有可化解之法,有圆满的结局,是不彻底的悲剧。
鲁迅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西方戏剧的起源——古希腊戏剧,以英雄为主角,讲述其与命运作斗争的并最终失败过程。
如俄狄浦斯,生为王子却因“弑父娶母”的诅咒而被父亲遗弃。他为与这个神谕式的诅咒对抗而离开自己的“养父母”,却在建立奇功成为国王的过程中误杀生父误娶生母。终导致瘟疫降临大地,母亲羞愧自杀,他自毁双目,最终死亡。
西方悲剧的核心是,人与命运抗争却最终败阵下来。而《雷雨》正是这样的一出戏剧。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笔名曹禺。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曾在保定中学、复旦大学任教,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文联主席,中国剧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作者了解】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胆剑篇》、《王昭君》、《明朗的天》 。
作者:曹禺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苏叔阳的《丹心谱》等,是我国著名的话剧。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争。戏剧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而且随着剧情发展、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演出,剧本中往往有一些舞台说明,如布景的设计,人物的服装、动作、表情和上下场等。
戏剧三要素:
戏剧冲突、人物、语言
--关于“三一律”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的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即24小时,必须只有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集中场景)(集中时间)(戏剧冲突)集中的地点集中的时间集中的事件——周公馆的客厅——同一天午后至午夜——周鲁两家关于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
写作背景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的故事梗概:
三十年前,当周朴园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时,他爱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并与她有了两个儿子。但后来为了给他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周家逼得侍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大海投河自尽。侍萍母子侥幸被人救起后,侍萍带着二儿子流落他乡,靠做佣人为生,而大儿子周萍被周家留下。侍萍后又嫁与鲁贵并与之生下女儿四凤。
周朴园所娶的那位小姐没有为周家生儿育女便去世,周又娶蘩漪,并与之生子周冲。在周朴园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下,蘩漪过着枯寂的生活。周经营矿山等现代产业,常年在外,蘩漪便有机会接近周的大儿子周萍,并与之私通。周萍既慑于父亲的威严,又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并移情于使女四凤。
与此同时,周冲也向四凤求爱。蘩漪得知周萍变心后,说服周萍未果。周萍为了摆脱蘩漪,打算离家到父亲的矿上去。蘩漪找来四凤之母侍萍,要求她将女儿带走。侍萍来到周家,急于把四凤领走,以免重蹈自己当年之覆辙,但又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此时大海正在周家矿上做工。在作为罢工代表来与周朴园交涉的过程中,与周萍发生争执,结果遭周萍率众殴打。
《雷雨》的故事梗概:
鲁家一家人回到家中,四凤还在思念周萍。夜晚,周萍跳窗进鲁家与四凤幽会,蘩漪则跟踪而至,将窗户关死。大海把周萍赶出,四凤出走。雷电交加之夜,两家人又聚集于周家客厅。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认母认弟。
此时周萍意识到了四凤是自己的妹妹,大海是自己的亲弟弟。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触电而死,周冲出来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而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中深深忏悔。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
人物图鉴
2个家庭:
鲁家VS周家
4种关系:
主仆;夫妻;血缘;乱伦
  
课文节选的是《雷雨》第二幕第一部分:
第一场:
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第二场:
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思考: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台 词
言外之意
真实意图
人物性格
一、潜台词分析
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
潜台词分析(一)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 “她要是小姐怎么会有如此悲惨的遭遇?”
“你何必如此虚伪?” )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你怎么知道的,难道你就是她?”)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为什么将话题突然转到鲁贵身上?有什么言外之意?
“你不要多嘴,也不要让鲁贵知道。”“鲁贵知道了会来敲诈,对我没好处。”
潜台词分析(二)
鲁大海 (挣扎) 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他是你的弟弟呀! )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我是你的亲妈啊!你怎么可以打你的弟弟?……)
潜台词分析(三)
手段 言行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厉声责问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二、人物形象分析
侍萍被认出后的反映
手 段
言 行
悲愤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怨愤
“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
软化
“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不必说了。”
撕毁
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对过去的侍萍:始乱终弃、玩弄感情——自私残忍;
对“死去”的侍萍:心怀“愧疚”,假装“纪念”——虚伪做作;
对面前的侍萍:哄骗不成,凶相毕露——冷酷无情。
周朴园以前是一个残忍无情的阔少,现在一个虚伪冷酷的伪君子!
鲁侍萍
过去的侍萍:上当受骗,听天由命
现在的侍萍:由爱到恨,控诉罪行,蔑视金钱,憎恨丑恶。
——清醒,自尊,坚强
【形象分析——鲁侍萍】
 鲁侍萍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被周家赶出家门后,她走投无路,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撕毁五千元支票以示对周朴园的蔑视,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鲁侍萍的悲剧反映了旧中国广大受凌辱受欺压又孤苦无告的劳苦妇女的苦难命运,有力地控诉了旧中国旧时代黑暗而又罪恶的现实。
——善良软弱,听天由命;
鲁侍萍
简要分析鲁大海的形象,说说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明确 工人阶级 有反抗精神 经验不足,鲁莽单纯
①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可以看出,鲁大海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他代表广大工人群体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拆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史。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毫无作用。
②鲁大海的斗争也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的特点,从他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的鲁莽和幼稚,但他毕竟表现出了工人阶级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他的出现,使剧作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让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
--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念,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真情PK假意
观点一:真情说。周朴园说他问过许多人侍萍的情况,要修坟纪念;住房内保留着侍萍“顶喜欢”的家具,记着她的生日,保留着她在时的习惯。三十年前,二十多岁的周朴园,对侍萍产生恋情,是自然真实的感情。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他抛弃而投河自尽。到了晚年,其妻蘩漪桀骜不驯,儿子周萍对他敬而远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这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作者曹禺的观点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
观点二:假意说。当周朴园听说侍萍还活着时,他不仅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传扬出去,有损自己的名誉,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对昔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中来。先是声色俱厉地责问,接着试图用情感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他对侍萍首先是一个始乱终弃、心狠手辣、道貌岸然、自私贪婪的反动资本家,其次才是一个有着一定良知的性情中人。
   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
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
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示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质。
周朴园还是一个心狠手辣、残害生命,残酷剥削与镇压工人的狡诈阴险的资本家。
作为资本家,他在哈尔滨包修江桥的时候,故意让江堤缺口,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他从每一个死难的小工身上赚得了三百块钱,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而如今,他又勾结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作为鲁大海的亲生父亲,他毫不念及骨肉亲情,镇压工人斗争,手段毒辣残忍。同时,在家庭生活中,他处处表现得像一个专制的暴君,任何人都是不能违抗。
【形象分析——周朴园】
周朴园是一个残忍无情的阔少,一个虚伪冷酷的伪君子!
【探讨1】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解析】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阶级冲突使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认却相仇。
三、问题探究
【探讨2】作品用“雷雨”命名的寓意是什么?
【解析】“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又是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寓意】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探讨3】试从节选部分来概括《雷雨》的主题意义。
【解析】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的展开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的内幕做了深刻而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