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6 我的叔叔于勒 同步课堂练(课件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6 我的叔叔于勒 同步课堂练(课件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1 14:5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16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第 四 单 元
目录
学习导航
达标训练
读写综合
教材原题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识记关于莫泊桑的文学常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小说曲折的故事情节。
2.学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正确看待金钱与亲情的关系。
高频考点 概括小说情节:
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起着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概括小说情节,是中考小说阅读中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文中叙述了哪几件事?请抓住关键要素分别加以概括。
3.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表格的情节补充完整。
达标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   )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2)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zhàn qiáo(   )上去散步。
(3)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zāo tà(   )钱。
(4)对于叔叔回国这桩shí ná jiǔ wěn(   )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bié shù(   )。
拮据
栈桥
糟蹋
十拿九稳
别墅
(5)一个衣服lán lǚ(   )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6)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zhèng zhòng qí shì
(   )地带着两个女儿和nǚ xu(   )向那个年老水手走去。
(7)我也duān xiánɡ(   )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褴褛
郑重其事
女婿
端详
(8)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gōng wéi
(   ),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
(9)听说他在那边kuò chuò(   )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10)我父亲脸色早已shà bái(   ),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11)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yǔ rì jù zēng(   )。
恭维
阔绰
煞白
与日俱增
C
【解析】A项,拮据: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使用正确。B项,褴褛:(衣服)破烂。使用正确。C项,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为褒义词。句中用来形容学术造假,属褒贬失当。D项,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使用正确。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被无数诗人和画家吸引,竹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性格和不卑不亢的气概。(将“象征”改为“体现”)
B.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改进研制而成,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不小于7吨左右。(删去“左右”)
C.每年的植树节活动,目的是旨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提高人们对爱护森林的认识,改善生态环境。(删去“目的是”)
D.朱鹮是东方特有的鸟类,素有“东方宝石”,是象征幸福吉祥的美丽珍禽,被称为“吉祥之鸟”。(在“‘东方宝石’”后加上“的美誉”)
A
【解析】语序不当。应将“青青翠竹”与“无数诗人和画家”调换位置。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新网济南10月25日电(孙婷婷) 10月25日,第41届趵突泉金秋菊展在山东济南“天下第一泉”趵突泉风景区内拉开帷幕。本届菊展以“菊韵趵突、泉甲天下”为主题,依托灵动的泉水、典雅的古建与花卉名木,现场布置16组菊花造型和小景,有的像蛟龙的爪子,张牙舞爪;有的像节日的礼花,竞相绽放;有的像害羞的姑娘,含情脉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0余个菊花品种,8万多盆娇美艳丽的菊花,为游客奉上一场精彩的菊花盛宴,展现生态济南之美。
第41届趵突泉金秋菊展拉开帷幕
有的像高雅的君子
俊逸潇洒
(2020·河南)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有传世之心。”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①要关注“小我”,展现个体命运,抒发个人感受;②要关注“大我”,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能否从“小我”走向“大我”,③。有了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才能以自己的见识和胆识为起点,向人类最先进的方向瞩目,创作出烛照现实、温润人心的作品。
D
【解析】①②处两个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告诉我们要从“小我”走向“大我”。而四个选项中,A项是因果关系,B项是假设关系,C项是并列关系,D项是递进关系,故选D。
示例一:关键在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
示例二:取决于创作者是否有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我们”一家证实这个卖牡蛎的人是于勒叔叔后,悄悄躲开穷困潦倒的于勒叔叔。
作者写菲利普夫妇时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拜金相。作者写“我”时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纯真善良的少年形象。
①“我”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
②“我”又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反衬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
③“我”也起到寄托作者褒贬和爱憎的作用。
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和冷酷,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与开头形成对比,增强讽刺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小酒桶
莫泊桑
埃佩维尔镇上开客店的希科老板,终于与72岁的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签订了一份特殊的合约:他每个月给老婆婆250法郎,老婆婆百岁之后,她那价值6万法郎的农庄归希科所有。
三年过去了,这位老太太依然非常健壮。她好像一天也没见老,希科可就悲观失望极了,他觉着这笔钱好像已经付了半个世纪了,他觉得自己受了骗,上了当,破产了。
过一阵子他就要去看望一下那个老婆婆,就好比人们七月间到地里看麦子,是否已经熟得可以开镰收割。她用狡猾的眼光接待他。简直可以说她因为自己能够这样捉弄他而在那里沾沾自喜;而他呢,总是立刻就回到他的马车上走了,一面嘟嘟囔囔地说:
“你这个瘦猴,就永远不死啦?”
他束手无策,一看见她,就恨不得把她掐死。他对她怀有一种凶狠、阴险的恨,是乡下人挨了偷以后的那种恨。
他于是琢磨起办法来了。
终于有一天,他又来看地,像第一次来商议买卖的时候那样,兴高采烈地搓着手。闲聊了几分钟以后,他说:
“我说,老婆婆,您到埃佩维尔来的时候,为什么不上我那儿去吃饭呢?外边有人说闲话,说咱们的交情破裂了,我听着心里很难受。您知道,亲爱的老婆婆,上我那儿吃饭,一个钱也不用花。吃顿饭,我是不计较的。您只要想着来,就别客气,尽管来好啦,这反令我开心。”
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用不着第二次邀请。第三天,她坐着她的马车,让长工塞勒斯坦赶着,上市场买东西,毫无顾忌地把马放在希科老板的马棚里,叫他们喂着,自己就理所当然地要求那份店主人许下的午饭。
客店老板心花怒放,像招待贵妇人似的招待了她,又是仔鸡,又是灌肠,还有鳗鱼、羊腿和肥肉片儿白菜。可是她几乎什么也没有吃,因为她从小过的是俭朴生活,一向只吃点汤和一块抹黄油的面包,就行了。
希科大失所望,只好一个劲儿地劝她吃。而且她什么也不喝,就连咖啡也不肯喝。
他问道:“您总可以喝一小杯吧?”
“这倒行,可以的,我不拒绝。”
他于是大声朝客店的那一头喊道:“罗萨丽,快拿白兰地来,要上等的!最纯的!”
女侍出现了,手里拿着一个长瓶子,瓶子上贴着一张葡萄叶形的商标。他斟了两小杯。
“尝尝这个吧,老婆婆,这可是好东西。”
那位老太太慢慢地喝起来,地喝着,为的是好多享受一会儿。等把那杯喝完,她把剩下的点点滴滴也倒在嘴里,然后表示:“您说得没错,这真是好酒。”
她的话还没说完,希科已经给她斟上了第二杯。她想拒绝,已经来不及了,她像喝第一杯那样品了好久。
他于是邀请她喝第三巡,她拒绝了。他一再地劝说:“你看,这简直是牛奶嘛。我喝10杯、12杯,都不费劲,跟糖水似的就下去了,既不胀肚,也不上头,简直可以说在舌尖儿上就化成气了。没有比这对健康更有益处的了。”
她原来就很想喝,所以也就没有坚持拒绝,不过她只喝了半杯。
这时候,希科忽然一下子变得非常慷慨,大声说:“好吧。您既然喜欢这个酒,我就送您一小桶吧,不为别的,就为让人看着,咱们始终是一对好朋友。”
那位老太太也没有表示不要,就走了,她多少已经有了一点醉意。
第二天,客店老板进入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的院子,然后从车子里拉出一个箍着铁圈的小木桶。他要求她立刻尝尝,为的是证明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好白兰地;等他们每人喝了3杯,他就一面起身一面表示:
“您也知道,喝完了,咱们那儿还有,别客气,我不是斤斤计较的人。您喝得越快,我越高兴。”
他又爬上了他的轻便马车。
四天以后他又来了,老婆婆正在门前切放在汤里的面包。
他走到跟前,问了好,几乎挨着她的鼻子跟她说闲话,为的是闻闻她哈气的味道。
他闻出了酒香,于是他眉开眼笑了。
“您就不请我喝一杯?”他说。
他们于是一起碰了杯,喝了两三杯。
没隔多久,当地就传说开了,说玛格卢瓦尔老婆婆常常独自一个喝得烂醉如泥。有时候躺在她的厨房里,有时候躺在她的院子里,有时候躺在附近的路上,一动不动地跟死尸一样,别人只好把她抬回去。
希科不再上她家去了,有人跟他谈到这个乡下女人,他总要愁容满面地嘟囔着说:“她这把年纪,竟沾上这种嗜好,这真是太不幸了。您瞧,一个人上了年纪,就无法可想了。早晚她得上个大当才算完。”
果然,她上了个大当。
第二年冬天,快到圣诞节了,她喝得烂醉,跌在雪地里死了。
希科老板继承了农庄,他对人说:“这个乡下佬,她要是不贪杯,还能活上个10年。”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有删减)
占有老婆婆的农庄遥遥无期,希科老板悲观失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科老板_____________→老婆婆接受邀请,希科老板心花怒放→老婆婆完全中计,希科老板眉开眼笑→___________________,希科老板_________。
想出让老婆婆早日离世的诡计
掩饰自己的卑劣行径
愁容满面
兴高采烈
10.作者在对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的描写上追求人
物形象的自然化,请你从对比手法的角度,结合小说内容加以阐述。
老婆婆第一次去希科老板店里吃饭时,几乎什么也没吃,面对自己很想喝的酒也是慢慢喝,而对希科老板的劝酒,她没有坚持拒绝,不过只喝了半杯,但后来,在希科老板别有用心地送她一桶又一桶的好酒之后,老婆婆终于中计,到最后喝得烂醉,跌死在雪地中。通过人物前后的对比变化,老婆婆的悲剧在意料之中,人性的贪婪亦暴露无遗。
1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希科老板过一阵子就去看老婆婆比作人们七月间到地里看麦子是否成熟,希科老板盼望老婆婆生病离世同盼望丰收一样强烈,形象地突出希科老板的卑劣。
不能。“一小口一小口”体现了老婆婆喝酒速度之慢,突出其贪图享受,既与前文提到的“她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吻合,又与下文老婆婆为了蝇头小利不加节制地喝酒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物的悲剧性。
12.法国著名作家左拉在《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一文中提道:“莫泊桑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请结合选文内容做具体的阐述。
选文的情节充满戏剧性,希科为了得到农庄与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签订协议,在失算之后使出了卑劣的手段,用酒来诱惑老婆婆;而精打细算的老婆婆因贪图蝇头小利,对自己不加节制误中了对手的圈套,最后醉死在雪地中。一个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阴险狡诈;一个只顾眼前利益,贪得无厌。
说到底,这是一场利益的竞争,而在这场竞争中,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生活中,面对利益和诱惑,我们要守住心中的底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也是莫泊桑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莫泊桑作品“生活的窗口”的特质。
读写综合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作者对菲利普夫妇的神态描写可谓惟妙惟肖。请你也运用神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150字左右)
【示例】有一次,我的同桌因为开小差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后,脸变得通红,眼神紧张慌乱,但趁着老师低头看书的时候,他忽然“活”过来了,一对眼珠滴溜溜地转着,左顾右盼,像在寻求援助。不一会儿他就等到了来自背后同学的“紧急电话”,最后勉强得到老师“赦免”。坐下的时候,他得意地扮了个鬼脸,同时转身向后面作了个揖。
教材原题
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见统编教材九上第76页“思考探究一”)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悬念→结局(技巧)
【设计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小说情节发展的因素,学会从多角度梳理情节。
【参考答案】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
菲利普一家生活艰辛,对于勒充满期待→发现真相,幻梦破灭,遂弃他而去(逻辑)
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一家人期待他归来解困→发现于勒已成为又老又穷的水手,又急又气,害怕背上包袱,明知对方身份却不相认(心理)
菲利普一家苦苦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一家人盼他回来搭救→在船上巧遇一个与于勒相貌相似的水手,他是谁?→原来就是破产的于勒,一家人希望破灭,失望而归(技巧)
概括小说情节,常采用以下方法:
1.要素归纳法。将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可以套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要求语句通顺、简洁。
2.标题扩展法。文章标题有时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所以只要对标题进行充实,将所缺的要素补充完整,同样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
3.结构层次梳理法。对于部分情节的概括,则需要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找到情节线索发展的节点,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方面,提炼主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