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第 四 单 元
目录
学习导航
基础巩固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词,梳理文章脉络层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赏析本文平实的语言,学习文中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3.学会驱遣想象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欣赏文艺作品。
基础巩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原始社会里,文字还没有创造出来,却先有了gē yáo( )一类的东西。
(2)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qì hé( )。
(3)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kuàng yuǎn( )、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
歌谣
契合
旷远
(4)这当儿,就仿佛看见了聚集的阴云、耀眼的闪电,以及汹涌的波浪,就仿佛听见了震耳的雷声、怒号的hǎi xiào( )。
(5)它们gǒu ān( ),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
(6)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jū nì( )于文字。
海啸
苟安
拘泥
B
【解析】A项,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使用正确。B项,契合: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句中用来形容民族间的融合,属对象用错。C项,拘泥:固执,不知变通。使用正确。D项,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使用正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会有将近1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减贫目标。
B.疫情期间,群众防控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幅增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C.加快推行“绿色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是能否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条件。
D.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表层含义,更要透过文字进入作品意境,体验阅读的快乐。
D
【解析】A项,语义重复,删去“将近”或“左右”;B项,搭配不当,“群众防控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幅增强”应改为“群众防控意识增强,卫生习惯大幅改善”;C项,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4.某班举行“驱遣我们的想象”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抓住特点,驱遣想象,仿照给出的两个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为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装。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的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凉爽而惬意
为落叶送去亲切的问候
慈祥而温厚
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2)请你展开想象,围绕“细雨”“碧绿”“明媚”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表意完整,富有诗意美,不少于100字。
示例:雨天的黄昏更富有诗意。蒙蒙细雨,如烟如雾,飘飘洒洒,染绿了草,碧绿了树。几只紫燕在雨丝中穿来穿去,撒下一串绿色的音符。村头谁家篱墙上三两枝性急的杏花,已经灼灼地挑开雨幕,明媚而清新,使人想起“杏花消息雨声中”的意境来。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②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③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是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折了吗?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
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就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
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⑤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
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⑥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选自课文,有删改)
5.最适合做本文论点的一项是( )
A.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B.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C.按照字面解释,就难以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D.理性分析并驱遣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
B
【解析】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得出。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关系,再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B.“长河落日圆”的“圆”字用得不恰当,这样落日和朝阳并没什么不同,意境缺少独特性。
C.作者要多观察、思考,将感情寄寓在文章中,而读者只要多做抽象分析,就可以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D.作者随便地集合文字,也可以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A
【解析】B选项中“‘圆’字用得不恰当”表述错误;C选项表述太绝对;D选项“随便地”表述错误。
7.阅读选文第④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
作者从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含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没有驱遣想象力的结果。
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便能感受到诗中旷远、荒凉、静寂的境界。从而得出了结论:无论是到过北方还是没有到过北方的读者,驱遣着想象来读诗,都能得到审美的愉快,如果只死盯着文字,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
8.怎样理解画线句子“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的含义?
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浓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感,必须通过驱遣想象还原描述的形象,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爱国的内涵
①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美德,新时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懂得爱国的内涵。
②爱国的内涵是什么?陆游在《病起书怀》中用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了最好的诠释。历史上,屈原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数十年心志不变,都是炎黄子孙爱国的写照。
③爱国的内涵是什么?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荡气回肠。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这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灵魂。
④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西汉名将陈汤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最有力的回答,为保卫祖国的河山,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无数中华儿女执着坚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戚继光,一代名将,面对倭寇入侵奋起组建“戚家军”,潜心操练,英勇奋战,终将倭寇赶出国门;________。爱国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⑤爱国的内涵是什么?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爱国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途上,我们肩负重任,要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从“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切入,引出议论对象“爱国的内涵”。
B.第②段采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爱国的内涵。
C.第⑤段从目的和行动上论证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
D.全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完整。
A
【解析】B项,第②段采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并没有采用对比论证。C项,第⑤段强调了爱国的内涵是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但行文并未体现紧迫性。D项,全文从四个层面论述了爱国的内涵,四个方面为并列关系,并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10.如果要在第④段的横线上补充一句话,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詹天佑,我国第一批出国的留学生,学成回国,凭借杰出才能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建,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回击。
B.任正非,75岁的华为公司创始人,在众多媒体面前表示:要拥抱世界,依靠全球创新发展,为中国企业砥砺奋进树立榜样。
C.李文波,一个普通的南海守礁士兵,二十年坚守,他从健壮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他就是守护祖国的一块坚不可摧的磁石!
D.林俊德,一位将军,也是一位院士,他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他人生75年都默默无闻,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C
【解析】第④段强调爱国的内涵是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分析四个选项,看哪个选项论证的观点是维护祖国统一的即为要选择的答案。C选项中的李文波是守护祖国的一块坚不可摧的磁石,诠释了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的爱国内容,与第④段的观点一致。
11.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请依据文章的内容简要概括。
爱国的内涵是心系祖国(“位卑未敢忘忧国”),以身许国,守护祖国(保卫祖国或维护祖国统一),传承文化(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