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9 枣 儿
孙 鸿
第 五 单 元
任务一 阅读与思考
目录
学习导航
达标训练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老人和男孩各自的性格特点,把握剧本的主旨。
2.把握文中枣儿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3.理解剧中人物的情感,弘扬亲情和乡情。
达标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wēi yán( )地]叫你过来就过来。
(2)(命令)拿出来,只准在这儿吃。[mò rán
( )口气温和]爷爷帮你擦干净。
(3)我一急,把个枣儿hú lún( )个儿吞下肚了。
(4)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儿níng shì( )。
威严
蓦然
囫囵
凝视
(5)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nán nán zì yǔ ( )。
(6)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niè shǒu niè jiǎo
( )地走过去捡枣儿。
(7)男孩[wú kě nài hé( )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
喃喃自语
蹑手蹑脚
无可奈何
D
【解析】A项,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使用正确。B项,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使用正确。C项,喃喃自语: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喃喃,拟声词,表示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使用正确。D项,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与前面的“经过几轮艰难谈判”语意相矛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完全满足了人们“就地过年”的节日消费。
B.“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左右。
C.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这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
D.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节日消费”后加上“需求”;B项,语义重复,应删去“约”或“左右”;D项,搭配不当,把“只有”改为“只要”。
4.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
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老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请你拟出下联。
上联: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
(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希望孤独、寂寞的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关爱中快乐成长,绽放自己的美丽,表达了对留守学生的关爱。
(3)【你也在行动】暑假中,妈妈准备让你用网络课程视频资源自学高中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小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样和妈妈说?
妈妈,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一起用网络课程视频资源学习高中课程。有句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我们一起学习可以让他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所以,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好吗?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
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嗯?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5.品味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从小男孩要把巧克力分给老人吃,给爹留枣,相信娘说的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并且大声喊等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孩子。
6.“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老人紧紧搂住男孩”,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作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些对人物动作、表情作简要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作舞台说明。作用:剧本中的舞台说明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选文中的几处舞台说明,都传神地写出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7.“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本义是出远门的人由于离家时间长,忘记了回家的路。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男孩的爹不回来并不是因为不认识回家的路,而是因为他在城里找了别的女人,又有了一个家;老人的儿子不回来也不是不认识回家的路,而是他被城里现代化的生活所吸引,在城里扎下了根,不愿再回到贫穷、落后的村里。据此可知“不认识回家的路”还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8.“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分析这样结尾的表达效果。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二人翘首远望的时间很长。这句话还与课文开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相呼应。“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代表无数个家庭,暗示了不只男孩和老人渴盼亲人回归,还有很多这样的留守老人和孩子,从而深化了全剧的思想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茶馆(选场)
老 舍
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利发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爷文绉绉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画眉笼。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他们自带茶叶。茶沏好,松二爷、常四爷向邻近的茶座让了让。
松二爷、常四爷:您喝这个!(然后,往后院看了看)
松二爷: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
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我也得罪了他?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低声说)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找到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王利发:(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茶来!(拾起地下的碎瓷片)
松二爷:盖碗多少钱?我赔!外场人不做娘们事!
王利发:不忙,待会儿再算吧!(走开)
9.本剧巧妙地借助误会推动情节发展,请举例说明。
“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松二爷和常四爷说的是后院里的人打不起来,但打手二德子正好从外面进来,以为常四爷和松二爷是在说他的,于是引发了一场误会,二德子和常四爷起了争执。
10.从后文王利发对马五爷的介绍可看出,“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实际上是对常四爷说的,请你写出这句话的潜台词。
用不着老想着打洋人,有些事可以慢慢商量。
11.简单概括常四爷和松二爷的性格。
常四爷:正直豪爽,敢作敢为,痛恨洋人,对清朝统治者不满。
松二爷:心眼好,胆子小,游手好闲。
12.从这些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帝国主义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社会动荡不安,洋人横行,国民遭殃又互相倾轧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