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2 11: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0张PPT)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1.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革命的影响
目录
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背景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一)概念:
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深入发展
材料一:1688年“光荣革命”后在英国确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在18世纪逐渐完善。英国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的典型国家。……在比较稳定的政治局势里,从过去那浸透了谋利欲望而又不以经商为耻的英国社会上层,到充满清教进取精神的中下层商人和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1.政治条件:
(制度保障)
材料二:“圈地运动在乡村社会制度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必须寻求某种副业的家庭数量急剧增加了……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的小农实际上被迫转入乡村工业。”
——里德特
材料三:土地圈占后单位面积产量有明显提高。……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在 18 世纪下半叶以后,此时圈地达到高潮。……谷物产量 1700 年为1477 万夸特, 1750年增长到1647万夸特,1780年为1856万夸特, 到 18 世纪末已达到 2110 万夸特。
——何洪涛《论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孕育和贡献》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经济条件:
(国内)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材料四: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45年期间,海外掠得的财富分给政府的部分就有1200多万英镑。
——姚介厚,李鹏程《西欧文明》
材料五:从16世纪开始,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扩大,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一个英国的手工工场主声称:以后我生产的呢绒恐怕供不应求了。
2.经济条件:
(国外)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材料3: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4: 16到19世纪,英国出现了培根,牛顿,胡克等近代科学家的先驱……英国于1660年成立了皇家学会,1754年成立了“工艺制造业和商业促进会”等学术团体,这些团体在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王章辉《英国和法国工业革命的比较》
3.技术条件: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一是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生产工具日趋专业化。工人生产技术日益纯熟。
二是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材料六: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史料阅读P57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4.直接原因: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英国获得“充裕流动劳动力”的途径是(  )
A.殖民扩张
B.开辟新航路
C.圈地运动
D.“西进运动”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使得更多的农民被迫离开土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2.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第一台机器,由此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故选A项。BCD不符合史实,排除。
3.恩格斯认为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所有的机器都经过无数次微小的但总说起来却很有意义的改进,而每一个新的改进都给予整个工业体系的扩展以有利的影响。所有的棉纺织业部门都革命化了。"在此,恩格斯强调的是
A.科技创新是工业革命的动力
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了技术创新
C.纺织技术革新开启了工业革命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专利制度产生
A【详解】材料“所有的机器都经过无数次微小的但总说起来却很有意义的改进,而每一个新的改进都给予整个工业体系的扩展以有利的影响”体现的是科技创新是对工业革命发展的积极影响,A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市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B排除;C说法过于片面,排除;材料未涉及专利制度的发展,D排除。故选A。
4.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6世纪和17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A 材料强调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是因为16世纪和17世纪时,英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正确。海外市场、殖民掠夺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均与材料中“政治结构”不符,故B、C、D错误。
5.马克思曾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段话表明 (  )
A.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成功改良
B.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蒸汽的使用
C.市场需求的扩大,引发了工业革命
D.工场手工业从来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C 据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可知,市场的扩大和社会需求的增加给工场手工业的生产造成压力,为满足这种需求,工业革命爆发,C正确;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排除A;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需求的扩大,排除B;D说法错误,排除。
6.英国凭借国家权力推动的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地主在圈占了大片土地后,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使农牧业迅速发展。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这反映了英国(  )
A.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必然归宿
B.土地兼并造成人口流失
C.农村的变革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封建势力影响国家决策
C 据材料可知,英国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反映出农村的变革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必然归宿”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材料强调的不是人口流失,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封建势力的影响,排除D。
7.早在18世纪,英国商人就运用了包括市场调查、信用支票计划、手写账单、报纸和杂志广告、不满意退款承诺等在今天被认为是现代营销的策略去获取利润,于是消费社会的出现成为可能。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  )
A.根植于英国人独有的消费欲望
B.取决于英国人营销策略的创新
C.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D.促进社会各阶层实际收入增长
C 18世纪英国商人的营销策略有力地推动了消费社会的出现,而消费拉动生产,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
8.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 (  )
A.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
B.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
C.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
D.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
D 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市场只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兴起的,故选D。材料强调市场不是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A、B均属于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必要条件”的表述错误,排除C。
9.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以瓦特为代表的能工巧匠“是从工厂、车间而不是从大学走到工业界来的;他们并不是穿着丝绸,满载荣誉,而是身着粗布衣,满身煤灰和油渍”。这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A.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凸显 B.科学家多躬身于社会实践
C.对科学理论的探究未受重视 D.创造发明未得到社会资助
【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大多是工匠出身,这反映出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凸显,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创造者不是科学家,是工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并不是不重视科学理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与是否受到社会资助无关,排除D项。
10.“当时,尤其是15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招牌的后面。……在17世纪最后十几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在英国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圈地运动 D.城市化进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15-18世纪,英国农村自耕农逐渐减少,最终消失。最直接原因在于圈地运动使自耕农失去了土地,故C项正确。A项,光荣革命是英国代议制建立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排除。城市化进程是英国工业革命、圈地运动的结果,故D项排除。

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深入发展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开始部门:
①原因:
棉纺织业
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②发展:
“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机、骆机、水利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1733
“飞梭”
1764
珍妮纺纱机
1768
水力纺纱机
1779
骡机
1785
水力织布机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阿克莱特和水力纺纱机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开始部门:
③近代工厂的开端:
棉纺织业
2.动力方面: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782年,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思考:瓦特改良蒸汽机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①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②蒸汽动力的出现,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催生了工业城市。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初,汽船、火车相继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3.交通领域:
[英]史蒂芬孙 火车
[美]富尔顿 汽船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4.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①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②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英 国
美 国
欧 洲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1.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同一个世纪以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19世纪下半叶的新工业革命也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19世纪50、6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层出不穷的技术发明同样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美]爱迪生
[德]西门子
2.成就: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2.成就:
内燃机
[德]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2.成就: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塑料、染料、药品、人造纤维等化学合成材料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④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1880-1900年间,英国的钢产量从37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德国从150万吨増加至740万吨。美国从1875年的40万吨激增至1900年的1000万吨,一战前夕更高达2350万吨,令人瞠目。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2.成就: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3.特点: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
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迈克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由于他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3.特点:
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3.特点:
石油开采业
化学工业
钢铁工业
③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
原因: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在德国、日本、俄国等国家与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范围
部门
技术来源
能源
时代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以英国为中心逐渐影响他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轻工业为主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重工业部门
工场手工业积累的经验技术
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家研究的运用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煤炭
电力、石油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11.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1850年,英国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的一半以上;1848年,英国的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这表明英国(  )
A.成为“世界工厂”
B.建立“日不落”帝国
C.成为欧洲经济大国
D.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答案】A【解析】题干表明19世纪中期英国的能源及蒸汽机的产量均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这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表现。B项发生于18世纪中期,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与史实不符。
12.下表为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百万吨)。据此可知,当时(  )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A.世界环境破坏源于英美经济发展
B.英国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C.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D.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
【答案】C【解析】表格表明四个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没有涉及世界环境恶化问题,故A项错误;表格数据反映了英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逐年增多,说明其经济在发展,而不是停滞不前,故B项错误;表格数据反映了四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在增加,说明西方国家的经济一直在发展,即其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故C项正确;表格数据反映了四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是其经济发展速度,故D项错误。
13.1860年,斯旺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在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上述史实告诉我们
A.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
B.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入百姓家
C.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
D.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故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答案为D。真空碳丝电灯发明后受到专利的保护,但是未提及专利保护对发明的作用,A错误。B项内容过于绝对,错误。斯旺制成了真空碳丝电灯泡,但并不能说明他是电灯的真正发明者,C错误。
1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O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答案】A 【解析】“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描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景,“1870年以后”、“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景。题干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处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故选A;B只是反映工业革命的信息,C只是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均是片面的,排除BC;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排除D。
15.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B.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C.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事例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的速度加快,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体现了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经济利益的驱动的问题,而是强调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A。“电话公司”并不属于重化工业,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投资重化工业成为社会潮流,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排除C。
16.下图反映了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状况,该图信息表明
A.英国向海外大量销售原料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工业革命扩展到世界各地
D.工业革命影响英国贸易需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1854—1856年”这一时间可以判断是处于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原料进口比例大,而工业制造出口比例巨大,对殖民地的原料依赖及出口的工业品均居高不下,故D项正确;A项包含在D项之中;BC项材料无法体现。
1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厂,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发展到52家,1809年发展到64家,1830年增至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珍妮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农场主间的竞争缓和
B 1802—183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棉纺厂发展很快,这是因为改良蒸汽机已经应用于棉纺织业,使得工厂开设可以不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故选B项。
18.自18世纪80年代起,英国的棉织品充斥了世界市场。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英国原棉进口额 英国棉织品出口额 棉花占全国国民收入比例
1760年 250万英镑 1760年 25万英镑 1800年 5%
1787年 3 200万英镑 1800年 500万英镑 1812年 7%~8%
A.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B.手工纺纱效率的提高
C.纺织工人数量的增加
D.机器出口禁令的取消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60—1787年,英国原棉进口额、棉织品出口额和棉花占全国国民收入比例都有所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兴起工业革命,革新了棉纺织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所以A正确。
19.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答案】D 【解析】18世纪中后期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这场革命是指工业革命,其本质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选D;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时就产生了,故排除A;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应该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故排除B;C属于现象而不是本质,故排除。
20.从19世纪70—80年代开始,英国形成了“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的工业贸易结构。这反映出当时
A.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B.英国企业缺乏创新精神
C.美德综合国力已经超过了英国
D.英国贸易政策促进贸易自由化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相关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两国积极进行技术革新,不断发展壮大,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功使得英国依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品就能够从广阔的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这造成当时英国的企业缺乏改进技术的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A选项并非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排除。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此时美德综合国力已经超过英国,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工业贸易结构与贸易自由化并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材料: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生产力的大发展
(二)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工具: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动力:
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
1.第一次工业革命:
建立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2.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3.第二次工业革命:
出现垄断组织。







①技术日益复杂
②投资不断扩大
③竞争日趋激烈
④生产进一步集中
垄断组织
资本家通过建立垄断组织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
工厂制度
(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三)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获得
更多
政治
权利
各国改革




对 立
巩固统治地位
为争取自己的
权利展开斗争
工人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获得
更多
政治
权利
1.城市化:
以工厂为中心形成的大批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生活改善:
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1841年
1877年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四) 社会生活的变化
(四) 社会生活的变化
3.文化素养:
4.女性教育:
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材料: 在19世纪,中产阶级成立了众多的学术团体开办讲座,在一些工业城市开办机械学院,不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还有许多城镇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此外,理性休闲运动还倡导人们走出室外,来到乡村漫步思考和研究自然……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
——欧阳萍《工业革命对休闲生活方式的影响》
5.人口问题:
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五) 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问题:
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解决:
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材料一 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收入中只占不到40%的份额,……1833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拓展: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德国崛起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亚非拉国家或地区在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同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全球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西班牙、葡萄牙崛起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逐步扩展
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开始交融
殖民掠夺
武力侵略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拓展:如何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
突出国家
世界市场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迅猛提高
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开始从分散走向集中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开始工业化,农业比重减少
重工业取代轻纺业成为主导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美德发展迅速,超过英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1.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A 【解析】1831~1841年伯明翰因为是工厂集中而出现人口死亡率上升的现象,结合这一时间考虑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生存环境恶劣所导致的,故选A;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2.1913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12小时8分钟。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
A.垄断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B.行业垄断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C.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
D.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垄断的出现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它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汽车成本下降,从而价格降低、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行业垄断”信息,排除;C项,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的说法材料没体现,排除;D项,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3.普法战争结束后不久,法国社会认为,是德国的教师打败或帮助打败了法国军队,因此,教育改革……被视为是一种“爱国主义责任”……1875年,为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英国皇家科技发展与教学委员会主张在大学中设立科学博士学位。英法两国的教育改革本质上说明了
A.教育改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B.国家间竞争压力要求科技进步
C.英法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居于领先
D.教育改革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完善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德国的教师打败或帮助打败了法国军队,因此,教育改革……被视为是一种爱国主义责任”和“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英国皇家科技发展与教学委员会主张在大学中设立科学博士学位”可以看出,英法两国的教育改革是在国家竞争压力的前提下出现的新的变化,故B正确;教育改革是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但这并不能说明英法两国教育改革的本质,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头羊是美德,排除C;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教育改革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完善,排除D。
24.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的欧美还不多见,而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还有19世纪末的电影院已在城市普遍出现。19世纪中期以来公益设施的建设与推广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的产生
【答案】A 【解析】19世纪以来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及电影院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普遍出现,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缓和的问题,B选项排除;材料与科技转化生产力无关,C选项排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贫富分化差距问题,与公益设施的建设、推广无关,D选项排除。
25.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英国接连掀起公路、运河和铁路建设的高潮,三者共同形成一个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农业所需物资及农产品通过发达的交通能迅速、便利地交流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英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英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D.交通革新助推农业市场扩展
【答案】D 【解析】根据“农业所需物资及农产品通过发达的交通能迅速、便利地交流”可知,材料说明交通革新推动农业市场发展,故选D;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6.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在工业中,人——个人,仅仅被看作种资本……在任何地方,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穷”。该观点
A.揭露了工业革命的弊端 B.主张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D.宣告了工人阶级的使命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845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工业中,人——个人,仅仅被看作种资本……在任何地方,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穷”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完成后,工人生活极端贫穷,只是资本家追求利润的工具(资本的一部分);除了工作,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自私自利,这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弊端,A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工人阶级状况,没有主张废除资本主义制度,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人阶级的使命”,C、D与材料无关。
27.机器大工业造成的跳跃式扩展生产的能力,使原料和销售市场成为发展生产的唯一限制。正如德国首相标洛宣称:“问题不是我们是否要殖民,而是我们必须殖民,不管我们是否想殖民。”由此可知( )
A.欧美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殖民扩张成为拓展市场的唯一手段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工业革命驱动欧美不断地拓展市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后为满足生产的发展,需要冲破“原料和市场”不足的“限制”,去殖民扩张,D项正确;工业革命后的积累不再是原始积累,A项错误;殖民扩张只是拓展市场的有力手段之一,不是唯一手段,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开拓市场的原因,不是殖民扩张的结果,C项错误。
28.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汽车制造业大亨亨利·福特(1863—1947)在实行泰勒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组织大批量生产,产生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作业,通过连续不断的传送运转,使劳动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这说明
A.福特首创了标准化生产 B.廉价产品出现成为可能
C.人被机器取代失业贫困 D.垄断组织成为生产形式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及涉及的人物“国汽车制造业大亨亨利·福特(1863—1947)”,结合流水线生产可知,这种生产属于垄断组织的生产形式,选项D正确;标准化生产是惠特尼开创的,排除A;材料描述的是生产形式,而非产品价格,而且垄断组织的形成不一定会产生廉价产品,排除B;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
29.英国人口在1741—1751年增长率约为3.5%,1751—1761年增长率为7%,1780—1790年增长率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率达到16%。导致英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方式的变革
B.大量移民的涌入
C.女权革命的发生
D.医疗卫生的改善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英国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导致生产力迅猛提高,使人口增加,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30.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
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C.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D.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
【答案】C 【解析】材料“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和“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说明传统的家庭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