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2 陈涉世家 同步课堂练(课件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2 陈涉世家 同步课堂练(课件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1 14:5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22 陈涉世家
司马迁
第 六 单 元
目录
学习导航
达标训练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章的思想内涵。
3.明白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达标训练
一、重点词汇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如果

居民聚居处
停驻
编次
苦于秦(的统治)
屡次
有人
同“旨”
指对方,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考虑,思索
震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
同“已”
手指目视。意思是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一齐
十分之六七
难道
愿望
发誓,起誓
攻下,攻克
招抚
等到
惩处
D
【解析】A项,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B项,屡次/几,几个;C项,于是,就/是;D项,听说。
D
【解析】A项,“唱”同“倡”;B项,“以”同“已”;C项,“指”同“旨”;D项,没有通假字。
B
【解析】B项“锐”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武器”。其余三项皆是名词用作动词。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作,(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惆怅怨恨了许久。
二、句子翻译
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如今逃跑(若被抓回来)是死,发动起义(若失败)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如今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作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于是用丹砂(在)丝帛上写“陈胜王”(三个字),(再把丝帛)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里用篝火装作“鬼火”。
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走,让将尉恼怒,使(将尉)责辱他,用来激怒那些戍卒。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乡官和当地有势力有地位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
将军您身穿着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亲自作战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劳应当称王。
三、文意理解
1.理解型默写。
(1)《陈涉世家》中表明少年陈胜就有远大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胜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用佣耕时佣者与陈胜对比,表现陈胜胸有大志,不甘佣耕地位,揭示他日后发动农民起义的思想基础。
B.戍卒大泽乡遇雨,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好像带有偶然性;下文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揭示了这种必然性。
C.写问卜、丹书置鱼腹、篝火狐鸣;写起义前的周密计划和舆论准备;然后写“定计杀尉”,揭开了起义的序幕。
D.最后写起义的发展过程及详写起义的结果,与开头照应。
B
【解析】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课文记叙的是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迅速发展的形势,并没有写起义的结果。
3.简答题。
(1)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2)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两者之间联系: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戍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①抓住时机;
②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
③激怒众人。
四、类文阅读
【参考译文】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过了很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一向与你交情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你,愿谦逊而有诚意地对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自己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会变更,大臣无罪但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
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忠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上能达天!”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离去。
B
【解析】句意: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置:置办。
自 分 已 死 久 矣/王 必 欲 降 武/请 毕 今 日 之 欢/效 死 于 前
李陵劝苏武投降的理由:
①匈奴单于愿意诚心对待苏武;
②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一心为汉却无人知晓;
③皇帝下发的法令随时变更,大臣的安危不可预料。
苏武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①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②他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显冷峻,表现出忠诚、立场坚定、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守节不移的品质。
【参考译文】陈胜称王总共是六个月。称王后,他把陈县作为国都。曾经和他一起被人雇佣耕地的老朋友听说了,前往陈县,敲着宫门说:“我想见陈涉。”宫门的守卫官想把他捆起来。他自己反复辩说,(守卫官)还是把他扔在一边不予置理,不肯替他通报。陈胜出宫,他拦在道上并呼喊陈涉。陈王听见了,就召见他,把他拉在车上载着一块儿回去。进了宫殿,看到宫殿室屋的装饰帷帐,这位老朋友说:“伙颐!陈涉做了王,宫室真是富丽堂皇!”
楚地人称多为伙,所以天下传开了,“伙涉为王”的话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位老朋友进出宫殿就更加随便放肆了,同别人说了一些陈王的旧事。有人劝告陈王说:“这位老朋友愚昧无知,专门说些胡妄之言,有损于君王的威严。”陈王把他斩杀了。陈王从前的各个故旧都自行离去了,从这以后再没有亲近陈王的人了。
D
【解析】句意:有损于君王的威严。
轻:减轻。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楚 人 谓 多 为 伙/故 天 下 传 之/伙 涉 为 王/由 陈 涉 始
3.阅读上述文字,结合所学课文,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成功)顺从民意,深得民心;(失败)违背民意,丧失民心。
启示: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