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名著导读
目录
阅读指导
阅读要点
形象分析
情节精选
语段阅读
中考在线
阅读指导
1.体会批判精神。讽刺作品中,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2.欣赏讽刺笔法。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不同的讽刺笔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阅读要点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后来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作品内容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小说没有贯串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格,而是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艺术特色 1.幽默高超的讽刺艺术。作者善于运用夸张、白描、对比等手法来达到讽刺效果,将讽刺渗透在人物的言行举止中。同时,作者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如对王惠是无情揭露、严厉鞭挞,对马二先生则是既同情又讽刺。其讽刺的分寸掌握得十分恰当,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超成就。
2.形象洗练的语言艺术。《儒林外史》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语言犀利、冷峻而富于表现力,同时,把民间谚语、歇后语、职业用语、俗语、戏曲宾白引进小说,把讽刺语言的艺术推到了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高峰。
形象分析
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人物简介 周进已经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学生都进学成了秀才,他沦落到私塾坐馆。后丢了饭碗,只好替一伙商人当账房,后来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
范进中举前,饱尝了科举制度毒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五十多岁仅是个童生,家中穷苦不堪。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他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状态。范进中举后,因丁母忧(指母亲的丧事)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
形象特点 周进是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
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虚伪奸诈、渴求功名利禄、深受封建科举毒害的知识分子。
相关情节 老童生周进哭贡院、中举人范进痰迷心等。
2.贪官污吏的典型——王惠、汤奉
人物简介 南昌知府王惠,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爷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高要县知县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老师傅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如此“清廉”的知县,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形象特点 作威作福、贪婪、蛮横。
相关情节 王惠的板子、王惠升官当和尚等。
3.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人物简介 马静,是一个为科举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科举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是一个出入考场二十四载,依然以“生员”终身的白丁,但仍执着做举业的热衷鼓吹者。
鲁编修已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他却是一个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科举“成功者”,他以整个的个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价换来的翰林编修之职,除了徒有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形象特点 他们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而不自觉的原因,正在于举业是他们能做官的唯一途径,这就触及了科举制度的根本弊端:以腐朽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不合理性。
相关情节 马二先生遇“神仙”等。
4.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人物简介 王冕出身农家,各种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批判意义的。
杜少卿出身“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地主官僚家庭,却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在他身上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他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以平等身份对待妻子,反对纳妾。他仗义疏财,平等爱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形象特点 王冕性情淡然,安于贫贱,傲视权贵,不慕功名利禄,虽处僻乡却不忘天下苍生。
杜少卿反对八股科举,敢于怀疑权威,仗义疏财,平等爱人,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反对纳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相关情节 王冕学画、杜少卿平居豪举、杜少卿夫妇游山等。
情节精选
两茎灯草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范进中举 范进的岳父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人,对女婿感到很不满意,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粗野狂暴,范进也只是唯唯连声、低声下气。好不容易范进中了举人,他喜极而疯,后来是被岳父胡屠户一个耳光打醒了。范进身边的人都是趋炎附势的小人,他也因中举走上升官发财之路。
周进
哭贡院 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位教书先生,名叫周进。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一天,他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可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
王冕学画 王冕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为家里穷,王冕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些书来读。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忽然乌云密布,下了一阵大雨。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满湖通红。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得出神,心里想,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王冕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了画笔、颜料,又找来些纸,学画荷花。画了几个月,那纸上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
语段阅读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却是哭得利害?”
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自因这一句话道着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公既是斯文人,为什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
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一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这一注银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做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什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1)①周进在省城看贡院的原因是:
闲来无事,想看看自己梦寐以求的科考之地是什么样子;
②头撞号板的原因是:
对自己多年参加科举考试未中的伤感、酸楚。
(2)联系选段及相关情节分析周进的性格。
①靠在私塾教书糊口,却受人轻视,于是跟随姐夫记账经商,可见其懦弱;
②六十多岁还是童生,在贡院参观时,见号板便撞,可见其执着、迂腐。
(3)周进是私塾先生,为什么会跟着姐夫金有余经商?后来的结局如何?
因在私塾教书受人轻视,后被辞退。后来跟姐夫经商记账到了省城,去贡院参观时因对科举执着的过激行为感动客人,在客人的资助下捐了一个监生。后来中举,做了广东学道。
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话说蘧公孙招赘鲁府,见小姐十分美貌,已是醉心,还不知小姐又是个才女。且他这个才女,又比寻常的才女不同。鲁编修因无公子,就把女儿当作儿子,五六岁上请先生开蒙,就读的是《四书》《五经》。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教他做“破题”“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送先生的束脩,那先生督课,同男子一样。这小姐资性又高,记心又好,到此时,王、唐、瞿、薛以及诸大家之文,历科程墨,各省宗师考卷,肚里记得三千余篇。自己作出来的文章又理真法老,花团锦簇。
鲁编修每常叹道:“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闲居无事,便和女儿谈说:“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小姐听了父亲的教训,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一部一部的文章,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人家送来的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他。家里虽有几本什么《千家诗》《解学士诗》,东坡、小妹诗话之类,倒把与伴读的侍女采苹、双红们看,闲暇也教他诌几句诗,以为笑话。此番招赘进蘧公孙来,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真个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
料想公孙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个少年进士。但赘进门来十多日,香房里满架都是文章,公孙却全不在意。小姐心里道:“这些自然都是他烂熟于胸中的了。”又疑道:“他因新婚燕尔,正贪欢笑,还理论不到这事上。”
又过了几日,见公孙赴宴回房,袖里笼了一本诗来灯下吟哦,也拉着小姐并坐同看。小姐此时还害羞,不好问他,只得强勉看了一个时辰,彼此睡下。到次日,小姐忍不住了,知道公孙坐在前边书房里,即取红纸一条,写下一行题目,是“身修而后家齐”,叫采苹过来,说道:“你去送与姑爷,说是老爷要请教一篇文字的。”
公孙接了,付之一笑,回说道:“我于此事不甚在行。况到尊府未经满月,要做两件雅事,这样俗事,还不耐烦做哩!”公孙心里只道说,向才女说这样话,是极雅的了,不想正犯着忌讳。
(1)结合选段及原著,分析鲁编修父女的形象。
从父女两个开口闭口就是举业、八股,看出他们痴迷八股、举业,属于老学究一类的人;从他们认为只有八股才是求学正道看出他们庸俗;从他们不仅自己热衷举业,也渴望女婿、丈夫考取功名,人生全部围绕举业二字看出他们的人生空洞无趣。
(2)鲁编修最后的结局如何?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鲁编修因为担心蘧公孙不能考取功名,想要娶一个小妾,再生一个儿子,被夫人劝阻后发病;最后升官后因太过高兴而去世。作者通过写鲁编修想尽各种办法想要让自己的后代走科举之路这一痴迷行为,揭露科举制度对于人心灵的扭曲,批判了这种不合理的科举制度和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社会风气。
(3)鲁小姐与沈琼枝都富有才华,一个执着于让别人替自己实现理想,一个富有反叛精神追求独立,你更欣赏哪一位?说出你的理由。
沈琼枝。她独立、自强,在被夫家欺骗之后,毅然决然地出走南京卖文为生,不惧社会流俗,敢作敢为,追求自由,通过自身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值得人钦佩。(言之有理即可)
3.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话说马二先生在酒店里同差人商议要替蘧公孙赎枕箱。差人道:“这奴才手里拿着一张首呈,就像拾到了有利的票子。银子少了他怎肯就把这钦赃放出来?极少也要三二百银子。还要我去拿话吓人:‘这事弄破了,一来与你无益;二来钦案官司,过司由院,一路衙门,你都要跟着走。你自己算计,可有这些闲钱陪着打这样的恶官司?’是这样吓他。他又见了几个冲心的钱,这事才得了。我是一片本心,特地来报信。我也只愿得无事,落得河水不洗船。
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你先生请上裁!”马二先生摇头道:“三二百两是不能。不要说他现今不在家,是我替他设法。就是他在家里,虽然他家太爷做了几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那里一时拿的许多银子出来?”差人道:“既然没有银子,他本人又不见面,我们不要耽误他的事,把呈子丢还他,随他去闹罢了。”马二先生道:“不是这样说。你同他是个淡交,我同他是深交,眼睁睁看他有事,不能替他掩下来,这就不成个朋友了。但是要做的来。”差人道:“可又来!你要做的来,我也要做的来!”
马二先生道:“头翁,我和你从长商议。实不相瞒,在此选书,东家包我几个月,有几两银子束脩,我还要留着些用。他这一件事,劳你去和宦成说,我这里将就垫二三十两银子把与他,他也只当是拾到的,解了这个冤家罢。”差人恼了道:“这个正合着古语:‘瞒天讨价,就地还钱。’我说二三百银子,你就说二三十两!‘戴着斗笠亲嘴——差着一帽子’!怪不得人说你们‘诗云子曰’的人难讲话。这样看来,你好像‘老鼠尾巴上害疖子——出脓也不多’!倒是我多事,不该来惹这婆子口舌!”说罢,站起身来谢了扰,辞别就往外走。
马二先生拉住道:“请坐再说,急怎的?我方才这些话,你道我不出本心么?他其实不在家。我又不是先知了风声,把他藏起,和你讲价钱。况且你们一块土的人,彼此是知道的。蘧公孙是甚么慷慨脚色!这宗银子知道他认不认,几时还我?只是由着他弄出事来,后日懊悔迟了。总之,这件事,我也是个旁人,你也是个旁人。我如今认些晦气,你也要极力帮些,一个出力,一个出钱,也算积下一个莫大的阴功。若是我两人先参差着,就不是共事的道理了。”差人道:“马老先生,而今这银子,我也不问是你出,是他出,你们原是‘毡袜裹脚靴’,但须要我效劳的来。
老实一句,‘打开板壁讲亮话’,这事一些半些,几十两银子的话,横竖做不来。没有三百,也要二百两银子,才有商议。我又不要你十两五两,没来由把难题目把你做怎的?”
马二先生见他这话说顶了真,心里着急,道:“头翁,我的束脩其实只得一百两银子,这些时用掉了几两,还要留两把作盘费到杭州去。挤的干干净净,抖了包,只挤的出九十二两银子来,一厘也不得多。你若不信,我同你到下处去拿与你看。此外行李箱子内,听凭你搜,若搜出一钱银子来,你把我不当人。就是这个意思,你替我维持去。如断然不能,我也就没法了,他也只好怨他的命。”
(1)联系原著说说蘧公孙枕箱的由来。
枕箱是王惠在宁王兵败后逃跑中取走的一只可做枕头的小箱子,内藏一本失传的诗集,后蘧公孙据为己有,并把内中诗集作为自己的作品,以此显耀自己的才华。
(2)结合选段说说马纯上赎枕箱的经过。
蘧公孙把枕箱据为己有后,有人告发,官府追查,马纯上首先与差人商议如何赎出枕箱,自己垫银子替蘧公孙赎枕箱。
(3)联系选段及原著分析马纯上的性格。
①替蘧公孙赎箱子可见他宅心仁厚,对朋友慷慨相助;
②资助匡迥回家尽孝可见他为人古道热肠,治学近乎迂腐。
1.(2020·连云港)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1)~(4)题。
中考在线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周进担任广东学道在主考院试时,遇范进考秀才,周进以第一名的成绩将范进录取,因此周进对范进有知遇之恩,二人是师生关系。
(2)周进一到贡院就撞死在地下后,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你赞同众人的判断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不赞同。
理由:周进是想到自己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看到与科举有关的贡院后,触景生情,因悲伤难抑而撞死过去。
(3)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
周进是“哭”,范进是“笑”。一哭一笑背后的根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4)范进中举前后,他老丈人胡屠户有不同的表现,请各举两例。
中举之前:①胡屠户带点东西来贺他中秀才,给范进立体统教导。②范进因想去参加乡试,没有盘费,去和胡屠户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痛骂一番。③在范进瞒着他参加完乡试回家后,胡屠户又骂了一顿范进。(答出两点即可)
中举之后:①带着肉和钱来贺喜。②听闻范进疯癫,在众人建议下,斗胆一个巴掌将他打醒。③打醒范进后,又赶紧赔罪,还夸奖女婿才学高品貌好。(答出两点即可)
2.(2020·荆门)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__A__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__A__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林外史
吴敬梓
严监生(严大育或严致和)
(2)这段文字主要采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A的形象?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比如“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动作描写,严监生的大侄子不理解他伸着两个指头的意思是侧面描写,这些共同刻画了严监生吝啬(小气)、爱财如命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