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单元作文指导(四)
修改润色
目录
学习导航
写作指导
原作点评
升格作文
原作点评
升格作文
作文训练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培养写作的兴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细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写作方法。
3.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感受新的校园,关注身边的人,捕捉并记录生活中有趣的瞬间。
4.学会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写作指导
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琢始成金。写作是艰苦的劳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写成的文章要反复琢磨,认真修改,力争做到文质兼美。
那么怎样进行修改润色呢?
1.调整立意。
衡量一篇文章优劣的关键,主要看立意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文章写完后,要着眼于全篇,看立意是否准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浅显的主题要争取深刻,错误的主题则要改正。此外,如果发现某个材料有问题,或不太恰当,则要更换。
2.锤炼结构。
(1)首尾要精彩。如果首尾啰唆俗套,就要修改,力求简洁明了、新颖别致。
(2)结构要紧凑,过渡要自然。如果文章衔接不流畅,或段落间缺少过渡,可在逻辑不严密的地方补充一些词语、句子、语段,使上下文自然贯通 (3)顺序要合理,表达要清楚。作文要根据详略、主次安排好顺序,如果顺序不当要进行调整。
3.润色语言。
(1)做到通畅连贯。修改时可以出声读一读文章,可自读,也可请别人读或读给别人听。朗读过程中如果有不顺口的地方,应修改。修改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漏字、错字、病句及标点符号等,做到文从字顺、不留硬伤。
(2)力求有文采。我们可以在文章中加入适当的描写、恰当的修辞,并注意推敲语言,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原作点评
寻人启事
(题目较笼统,不明确。)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开门见山,语言简洁。但略显平淡。)
“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然后就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详细地描写了同学们的几种情况,“大部分同学”都能写下来,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
“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同学说道。“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脸上好像是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底有没有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对老师的描写太少,可通过老师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来突出主题。)
“下面是很重要的一点——穿着。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吗?”……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个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上补习班的妈妈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
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没有一个人写完整。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这一情节反衬出“我们”对妈妈关心不够。作者很有匠心,但上下文并不连贯,情节显得突兀。另外,可在结尾插入适当的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升格作文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在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指导我们写寻人启事,并当场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要求内容必须根据自己妈妈的真实情况撰写。
“首先,寻人启事要先说明所寻找的人的姓名和性别。”老师说道。同学们听得十分认真,然后快速地在纸上写下自己妈妈的名字和性别。
“接着,我们还要告诉别人妈妈的年龄,便于帮助别人更好地辨认妈妈。”老师有条不紊地说着。我和一些同学很快就写下了妈妈的年龄。有的同学虽然要思考几秒,但也很快写了出来。
可是,还有些同学在纸上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最后也没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我想,他们的妈妈知道后会很失望吧。
过了一会儿,老师问:“同学们写好了吗?写好了我们就要描述妈妈的外貌特征了。你们知道自己妈妈的外貌特征吗?”有个同学迫不及待地答道:“我妈妈有颗痣!”“很好,”老师点点头接着说,“但是要写出痣的具体位置哟。”
同学们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样的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儿了。
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在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
“下面是很重要的一点——穿着。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辨认依据。今天早上妈妈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呢?”
班级里炸开了锅。“我妈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吗?”……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
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上补习班的妈妈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想到这,我心里满是愧疚。
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大家回家后,让妈妈写一则寻找你的启事,看看妈妈是怎么写的吧。”当我回家告诉妈妈后,她写得又迅速又具体。
看着妈妈写的寻人启事,我明白了,妈妈很爱我们,总是时刻关注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作为孩子的我们,又为妈妈做了什么呢?
去掉了“最前面”“然后”“再然后”等口语化的表述,改正了原文中的一些语病,增加了老师的动作、语言描写,同学们讨论的场面描写等。这些修改使语言更自然通顺,内容更具体饱满。修改后的作文标题更明确,同时也设下了悬念,吸引读者。增添的结尾段简洁有力,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原作点评
爱让我无能为力
“王宁,你爸妈又来了!”我循着同学们的喊声望去,父母拎着大包小包来看我了。这是开学以来第四次看我,一个星期刚刚过去四天。听着同学们羡慕的话语,看着父母高兴的模样,不知怎的,我心头却涌起了莫名的酸楚……(通过父母的探望引出主题,“莫名的酸楚”点明自己的态度,但跟后文内容不符。)
离开了父母,独自一人在这陌生的环境,我还真是不适应。原先在家,一切都由爸爸妈妈张罗,我的生活惬意无比。(引入下文内容的叙述,但此处缺少一个总领下文的段落。)
小的时候,是妈妈让我成了一位高贵的“小公主”。“不能和墙东的贝贝玩,他是个调皮捣蛋鬼,你看他整天在土里滚,在沙里爬,弄得浑身脏兮兮的,我们宁宁是个乖巧干净的孩子,我们宁宁不和贝贝玩……”于是,小小的院落成了我的天地,我与小狗说心里话,与我的图画书交朋友……五岁的我走出院落就感到陌生。(缺少一个总领段落内容的句子。)
在父母的呵护下,我如同一棵温室中的幼苗,虽然茁壮,但却缺少生气。下雨天,我只能透过窗户,聆听孩子们戏雨的歌声;雨住了,我穿着雨靴,看到的是满身泥水的小伙伴们在做游戏。
“女孩子不玩脏东西,你看他们个个弄得像个泥猴子,多难看!”讲卫生的习惯,让我的生活缺少了美丽的体验。(议论性的句子最好放在段落的开头。)
父母的爱让我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不必说洗衣做饭,也不必说下地干活,就是连刷碗拾掇这类简单的事情,我也从未动手做过。每次只要喊一声,“妈妈,我的衣服呢?给我洗了吗?”“妈妈我的筷子呢?”“妈妈,我的书包怎么还没有给我整理好,同学们都在外面等急了,快点!……”我的要求便准能实现。
仔细体味,原来亲情是一罐蜂蜜,蕴含着浓浓的香味儿,越品越甜……(跟文章主题不符。)
多亏爸爸妈妈善解人意,怕我不习惯,就每天来看我。一看到他们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的内心便有一种酸楚感:是离开了他们的不适,还是看到同学们的活泼开朗而艳羡?(跟第一自然段不能形成照应,使主题不统一。)
越是孤独的时候,越感觉到亲情的可贵,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不正是父母的爱造就了一个笨拙的我吗?(议论再深刻到位一些,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父母终有老去的一天,我的生活还需要我自己做主。我知道,这次我该怎样对他们说……(欲言又止,主题不够明显。)
升格作文
爱让我平庸
“王宁,你爸妈又来了!”我循着同学们的喊声望去,父母拎着大包小包来看我了。这是开学以来第四次看我,一个星期刚刚过去四天。听着同学们羡慕的话语,看着父母高兴的模样,不知怎的,我心头却涌起了莫名的酸楚……
我无时无刻不被父母的爱包围着,这种爱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在感受亲情温暖的同时,我也失去了很多本该属于我自己的东西。父母的爱越丰厚,我就越感到内心空虚。
哎!父母的爱呀——
父母的爱造就了一个孤独的我,让我失去了原本灿烂的童年。“不能和墙东的贝贝玩,他是个调皮捣蛋鬼,你看他整天在土里滚,在沙里爬,弄得浑身脏兮兮的,我们宁宁是个乖巧干净的孩子,我们宁宁不和贝贝玩……”于是,我便被独自关在家里,与我的小狗说心里话,与我的图画书交朋友……五岁的我见到生人还直往妈妈怀中藏。
父母的爱剥夺了我享受自然的美感。看,外面大雨滂沱,雨幕中,能听到孩子们的歌声;雨住了,能看到满身泥水的小伙伴在刚被雨水冲洗的大地上欢乐地游戏。“女孩子不玩脏东西,你看他们个个弄得像个泥猴子,多难看!”
于是我只能艳羡地看着小伙伴们在到处是溪流的地上疯玩。心中的那份孤独,只有自己体会。下雪了,窗外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透过窗外沙沙的落雪声,我又听到了孩子们打雪仗的欢笑声,我知道,那笑声不属于我,不属于我一个十二岁的“高贵”的女孩……
父母的爱养成了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坏习惯。“妈妈,我的衣服呢?给我洗了吗?”“妈妈我的筷子呢,真烦人!”“妈妈,我的书包怎么还没有给我整理好,同学们都在外面等急了,快点!……”如今十四岁的我依然只知道学习,离开了妈妈,我寸步难行。
这次刚刚上了初中,自己住校了,我变得手足无措,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都按部就班地学习和生活,没有父母在身旁的我一下子失落了。到处需要自己动手,到处需要自己操心,离开了父母的我只能在被窝中哭啼,原本是多么聪明灵巧的我,如今却怎么变得如此不适应?
四天来了四趟。哦,我明白了,原来是父母的爱造就了一个笨拙的我。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不经历折翅的磨砺,又怎能有展翅翱翔蓝天的雄鹰。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的爱比天高,比海阔,但你们可知道,你们如此的溺爱,只能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废物!多给我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吧,让我自己造就自己,也许,那时我会还你们一个灿烂辉煌的惊喜。
针对原文的问题,升格作文从如下方面入手进行了修改:
一是在立意上反弹琵琶。删除文中对于亲情的赞美,只取“溺爱”一点来立意,选用“平庸”这一贬义词来写父母之爱,视角独特新颖,立意高远,发人深省,富有个性。
二是疏通了文意,调整了结构。全文由“哎!父母的爱呀——”一个独立感叹句段领起,然后分别用“父母的爱造就了一个孤独的我”“父母的爱剥夺了我享受自然的美感”“父母的爱养成了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坏习惯”三句话作为中心句领起各段,且构成排比,点明父母之“爱”是造成“我”“平庸”的原因,使结构更整齐,行文更流畅。
三是结尾处发出自己的心声,情感真挚,又深化了中心。经过修改后的文章,立意新颖,观点鲜明,语气恳切,透着无奈,包含着劝诫,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获得思想上的共鸣。
(2020·武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7岁的小睿在小区骑车时撞倒了一个3岁的小朋友,既没有道歉,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妈妈了解情况后认为:小睿应该正视错误,承担过失;父母也应该担起责任,加强教育。于是他们写了一份特殊的“寻人启事”,寻找被撞的孩子及其家长。启事上,妈妈写下了一段文字表达歉意,表示愿意支付检查和治疗的全部费用;小睿也亲手写下了道歉的话。小睿刚上小学,有些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妈妈也没有代笔。
担当,无论年龄;担当,不分身份。事无巨细都显担当,大事难事更须担当。
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
作文训练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先要读懂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担当,不论年龄;担当,不分身份。事无巨细都显担当,大事难事更须担当。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作文时要围绕这个内容立意。在文体选择上,“或叙述生活经历”提示我们可以写成记叙文,如可以写自己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懂得了什么是担当,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从而突出文章主题。
“或论述其中道理”提示我们也可以写成议论性文章,首先可以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从材料中可以概括出“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承担责任,彰显担当”等观点,然后列举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 写记叙文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形象,写议论文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