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昭通期中)率众抗辽,并于1115年建立大金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铁木真
【答案】C
【考点】女真族的崛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解除民族压迫,1114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取得了初步胜利。1115年,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阿骨打就是金太祖。故C正确;
耶律阿保机建立的是辽;元昊建立西夏;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故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抗辽建金,定都会宁。先后灭辽和北宋。
2.(2021七下·昭通期中)岳飞悲愤地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耻”是指金兵攻破北宋的都城汴京,俘虏了北宋的两位皇帝。这两位皇帝是( )
A.宋太祖、宋太宗 B.宋真宗、宋徽宗
C.宋钦宗、宋高宗 D.宋徽宗、宋钦宗
【答案】D
【考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金建国后,南下大举进攻北宋,1126年春,金兵包围东京,主战派大臣李纲和广大军民坚决守城,加上各地援军纷纷赶到,迫使金兵撤退。金兵撤退后,钦宗将李纲免职,各地援军也被遣散,东京防务空虚,不到半年,金兵再次南下,攻破东京,钦宗投降。1127年,金兵北撤,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难之变”。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靖康之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开封,金兵在开封城内大肆劫掠,掠走徽宗、钦宗和后妃、太子、宗戚、工臣、伎女等3000人以及城中的全部财务,开封以及附近的州县惨遭浩劫,北宋灭亡。因此事件发生在靖康二年,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
3.(2021七下·大邑期中)《满江红·写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胡虏”“匈奴”指的是( )
A.匈奴人 B.契丹人 C.党项人 D.女真人
【答案】D
【考点】女真族的崛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满江红》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词中匈奴指的是女真族,女真族建立金政权,南下侵宋,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 考查岳飞抗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金兵南下,岳飞抗金,收复建康,岳家军郾城大捷;宋高宗逼令岳飞班师,秦桧借机谋害岳飞。岳飞是杰出的抗金英雄。
4.(2021七下·大邑期中)金庸先生著《射雕英雄传》已过六十多年,至今被翻拍成影视剧达十多次。该剧(书)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短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靖康之耻”。根据所学推断“靖康之耻”是指( )
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灭南宋
【答案】C
【考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开封,金兵在开封城内大肆劫掠,掠走徽宗、钦宗和后妃、太子、宗戚、工臣、伎女等3000人以及城中的全部财务,开封以及附近的州县惨遭浩劫,北宋灭亡。因此事件发生在靖康二年,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靖康之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127年,金兵北撤,掳走徽宗、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难之变”。
5.(2021七下·宽城期中) 1206年,我国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
A.北宋、辽、夏、金 B.南宋、辽、夏、金
C.南宋、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蒙古
【答案】D
【考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 本题既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又是对知识的综合归纳。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西夏1038年建立,金是12世纪初期建立。西夏、金是在1206年后被蒙古军队灭亡。南宋是1276年建立。故1206年并立的政权是南宋、西夏、金、蒙古。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以1206年,我国并立的政权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6.(2021七下·宽城期中)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他( )
A.对皇帝忠心耿耿 B.遭到奸臣的谋害
C.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D.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答案】C
【考点】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 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岳飞坚持抗金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岳飞的功绩。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
7.(2021七下·海曙期末)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统一繁荣开放 B.民族政权并立
C.地方军阀割据 D.南北政权对峙
【答案】B
【考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夏、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宋是汉族建立的政权,他们不属于地方军割据,是南北政权对峙,这一时期,虽然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但是通过议和,出现了相对和平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因此只有 B 项符合题意;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三项。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以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
8.(2021七下·龙岗期末)以下是不同史籍中关于岳飞的记载,其中可以互相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宋史·岳飞传》 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逼郾城。(岳)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进军朱仙镇,……方指日渡河,而(秦)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绍兴十年六月:岳飞率兵攻金,收复颖昌。绍兴十年七月:岳飞与完颜宗弼(金兀 术)战于郾城,败之。绍兴十年九月:秦桧主罢兵,召岳飞赴行在(宋高宗所在地方)。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下岳飞大理寺,赐死。
A.岳飞对金军作战失利 B.秦桧支持岳飞抗金
C.岳飞与金军战于郾城 D.金兀术将岳飞赐死,
【答案】C
【考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 依据《宋史岳传》“(岳)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廳战数十合,贼尸布野。进军朱仙镇,方指日渡河……”、《建炎以来系年卖录》“绍兴十年六月:岳率兵攻金,收复颖昌。绍兴十年七月:岳飞与完颜宗弼(金兀术)战于氏城,败之”,可知岳与金军战于鄢城并大败金军, C 正确, A 排除;
依据《宋史岳飞飞传》“而(秦)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建炎以来系年卖录》“秦桧主罢兵,召岳赴行在(宋高宗所在地方)。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下岳大理寺,赐死。”可知秦桧不但不支持岳抗金,还力主岳班师回朝,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害死,排除BD;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2021七下·龙岗期末)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考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金崛起后,先后灭亡辽和北宋,占据北方中原地区,与南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而西夏崛起于西北地区,先后与北宋、南宋并立, C 正确;
辽崛起于东北地区,又占据幽云十六州等地,并不位于北宋的西面, AB 排除;
北宋末年,辽被金所灭,不可能与南宋并立, D 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了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与并立关系,要从各政权的存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两方面思考。
10.(2021七下·龙岗期末)辽、金政权建立后,均提倡儒学,并依据儒学经典进行科举考试,许多汉人还担任了辽和金的高级官员。这一现象表明( )
A.辽、金臣服于朱朝 B.民族交融不断深化
C.辽、金实现大一统 D.民族政权矛盾尖锐
【答案】B
【考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 由材料“辽、金政权建立后,均提倡儒学,并依据儒学经典进行科举考试,许多汉人还担任了辽和金的高级官员”可知,这反映了辽、金政权积极吸收借鉴汉族的制度,这体现了民族交融不断深化,选项B正确;
AC 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理,掌握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
11.它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最终被元朝所灭,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该王朝的都城位于( )
A.开封 B.长安 C.洛阳 D.临安
【答案】D
【考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它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最终被元朝所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王朝是南宋,1279年亡于元朝,南宋的都城是临安,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宋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127年,金灭北宋。北宋钦宗之弟赵构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2.(2022九下·尤溪开学考)南宋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明朝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进攻。这两支军队能屡打胜仗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反抗侵略决心坚定 B.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C.将士们对倭寇的深恶痛绝 D.朝廷国力强盛防卫森严
【答案】B
【考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在抗金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人称“岳家军”,金军很惧怕他们,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故B符合题意;
统治者反抗侵略决心坚定与岳飞抗金史实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对倭寇的深恶痛绝的是“戚家军”,故C不符合题意;
朝廷国力强盛,防备森严,与岳飞抗金史实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金兵南下,岳飞抗金,收复建康,岳家军郾城大捷;宋高宗逼令岳飞班师,秦桧借机谋害岳飞。
13.(2021九下·齐河开学考)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匈奴、女真 B.吐蕃、女真 C.匈奴、契丹 D.吐蕃、契丹
【答案】A
【考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知,意思是若有龙城飞将在,匈奴再不敢越过阴山,这里的“胡”是指匈奴;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知南宋时期的岳飞是抗金,“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金朝,这里的“胡”是指“女真”。因此两首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女真。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宋的民族关系。难度适中,掌握唐朝时期的“胡”主要指的是北方的匈奴;宋朝时期“胡”指北方的女真族即可作答。
14.()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
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
【答案】A
【考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冤死”,我们可从选项中判断是抗金名将岳飞,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对他们的统治不利,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害,故A符合题意;
B.文天样是抗元名将,文天祥是兵败被俘,英勇就义的,与冤死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寇准是辽军进攻北宋时,力主抗战的宰相,没有冤死,故C不符合题意;
D.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是杀害岳飞的刽子手,后人不会对他有怀念和敬仰之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岳飞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岳飞抗金是在女真贵族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所以岳飞抗金正义的,功绩不可磨灭。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岳飞应该是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杰出的抗金英雄。由于南宋和金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矛盾,不是外来入侵,所以岳飞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15.()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答案】D
【考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A.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始终处于战争状态与材料不符,故A错误;
B. 北宋960年建立,1127年灭亡,实际超过了100年,故B错误;
C. 南宋建立的时候,辽政权已经被金所灭,故C错误;
D.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宋代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各政权的战与和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宋代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但和平和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在北宋时期,辽和西夏与北宋虽然有过许多冲突,但也有相对长的和平时期。虽然辽和西夏与北宋会有争战,但在和平时期,并不妨碍辽和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往来。
二、问答题
16.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利大还是弊大?
【答案】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在军事上积贫积弱。
【考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权力,使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这对政治稳定,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以及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却造成宋代的国力积贫积弱,使财政拮据、地方权限过小、军队战斗力削弱、外患深重等消极后果。因此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利与弊:①利:因为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②弊:由于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在军事上积贫积弱。
故答案为: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在军事上积贫积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宋朝政治制度的掌握,宋朝出现的重文轻武对于宋朝所造成的影响,需要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去分析和理解,掌握宋朝的时代背景加以理解,这一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17.怎样评价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
【答案】岳飞抗金斗争是正义的。岳飞英勇抗击金朝女真族发动的掠夺战争;遏制金兵南下,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考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答出岳飞的抗金的影响即可。岳飞抗金是在女真贵族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是正义的,功绩不可磨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三、材料分析题
18.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复杂,各民族政权之间和战交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两宋存续期间,一方面与辽、夏、金及蒙元之间的民族战争几乎伴随始终……另一方面各民族与各政权之间通过榷场贸易、使团聘问与其他民间途径,推进着相互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摘编自虞云国《大宋史视野下的民族关系》
(1)写出图中A、B两处政权名称及其所属民族。据图指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民族关系呈现的基本状态。写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抗金将领,并指出其优秀品质。
【答案】(1)A、辽--契丹族,B、金--女真族。特征:民族政权并立。
(2)关系:民族战争、和平交融。人物:岳飞。品质:精忠报国、廉洁正直、英勇善战。
【考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1)观察材料一图1可知,与北宋和西夏并立的政权是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观察图2可知,与南宋和西夏并立的政权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从图片可知,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
(2)根据材料二“两宋存续期间,一方面与辽、夏、金及蒙元之间的民族战争几乎伴随始终”可知,当时民族关系呈现的基本状态是民族战争。根据“另一方面各民族与各政权之间通过榷场贸易、使团聘问与其他民间途径,推进着相互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可知,当时民族关系呈现的基本状态是和平交融。根据所学知识,南宋时期最杰出的抗金将领是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的优秀品质有精忠报国、廉洁正直、英勇善战。
故答案为:(1)A、辽——契丹族,B、金——女真族。特征:民族政权并立。
(2)关系:民族战争、和平交融。人物:岳飞。品质:精忠报国、廉洁正直、英勇善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治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但和平和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岳飞应该是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杰出的抗金英雄。由于南宋和金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矛盾,不是外来入侵,所以岳飞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19.(2021七下·新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政权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材料一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两个政权签订的?
(2)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3)“靖康”是宋钦宗(1126-1127年)的年号,“靖康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词中的“匈奴”指的是谁?
(4)你认为酿成“靖康耻”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澶渊之盟”。辽与北宋。
(2)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澶渊之盟”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进攻宋朝的金军。
(4)宋朝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宋朝时,周边的游牧民族崛起,他们具有惊人的战斗力等。
【考点】辽与北宋的和战;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可知材料一中的“和议”指的是“澶渊之盟”。北宋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依据材料一的“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政权进贡。”可知黄仁宇先生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史称靖康耻。岳飞是南宋著名 抗金英雄,词中的“匈奴”指的是进攻宋朝的金军。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宋朝时,周边的游牧民族崛起,他们具有惊人的战斗力等都是酿成“靖康耻”背后的原因。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昭通期中)率众抗辽,并于1115年建立大金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铁木真
2.(2021七下·昭通期中)岳飞悲愤地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耻”是指金兵攻破北宋的都城汴京,俘虏了北宋的两位皇帝。这两位皇帝是( )
A.宋太祖、宋太宗 B.宋真宗、宋徽宗
C.宋钦宗、宋高宗 D.宋徽宗、宋钦宗
3.(2021七下·大邑期中)《满江红·写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胡虏”“匈奴”指的是( )
A.匈奴人 B.契丹人 C.党项人 D.女真人
4.(2021七下·大邑期中)金庸先生著《射雕英雄传》已过六十多年,至今被翻拍成影视剧达十多次。该剧(书)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短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靖康之耻”。根据所学推断“靖康之耻”是指( )
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灭南宋
5.(2021七下·宽城期中) 1206年,我国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
A.北宋、辽、夏、金 B.南宋、辽、夏、金
C.南宋、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蒙古
6.(2021七下·宽城期中)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他( )
A.对皇帝忠心耿耿 B.遭到奸臣的谋害
C.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D.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7.(2021七下·海曙期末)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统一繁荣开放 B.民族政权并立
C.地方军阀割据 D.南北政权对峙
8.(2021七下·龙岗期末)以下是不同史籍中关于岳飞的记载,其中可以互相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宋史·岳飞传》 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逼郾城。(岳)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进军朱仙镇,……方指日渡河,而(秦)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绍兴十年六月:岳飞率兵攻金,收复颖昌。绍兴十年七月:岳飞与完颜宗弼(金兀 术)战于郾城,败之。绍兴十年九月:秦桧主罢兵,召岳飞赴行在(宋高宗所在地方)。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下岳飞大理寺,赐死。
A.岳飞对金军作战失利 B.秦桧支持岳飞抗金
C.岳飞与金军战于郾城 D.金兀术将岳飞赐死,
9.(2021七下·龙岗期末)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2021七下·龙岗期末)辽、金政权建立后,均提倡儒学,并依据儒学经典进行科举考试,许多汉人还担任了辽和金的高级官员。这一现象表明( )
A.辽、金臣服于朱朝 B.民族交融不断深化
C.辽、金实现大一统 D.民族政权矛盾尖锐
11.它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最终被元朝所灭,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该王朝的都城位于( )
A.开封 B.长安 C.洛阳 D.临安
12.(2022九下·尤溪开学考)南宋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明朝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进攻。这两支军队能屡打胜仗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反抗侵略决心坚定 B.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C.将士们对倭寇的深恶痛绝 D.朝廷国力强盛防卫森严
13.(2021九下·齐河开学考)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匈奴、女真 B.吐蕃、女真 C.匈奴、契丹 D.吐蕃、契丹
14.()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
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
15.()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二、问答题
16.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利大还是弊大?
17.怎样评价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
三、材料分析题
18.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复杂,各民族政权之间和战交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两宋存续期间,一方面与辽、夏、金及蒙元之间的民族战争几乎伴随始终……另一方面各民族与各政权之间通过榷场贸易、使团聘问与其他民间途径,推进着相互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摘编自虞云国《大宋史视野下的民族关系》
(1)写出图中A、B两处政权名称及其所属民族。据图指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民族关系呈现的基本状态。写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抗金将领,并指出其优秀品质。
19.(2021七下·新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政权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材料一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两个政权签订的?
(2)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3)“靖康”是宋钦宗(1126-1127年)的年号,“靖康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词中的“匈奴”指的是谁?
(4)你认为酿成“靖康耻”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考点】女真族的崛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解除民族压迫,1114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取得了初步胜利。1115年,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阿骨打就是金太祖。故C正确;
耶律阿保机建立的是辽;元昊建立西夏;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故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抗辽建金,定都会宁。先后灭辽和北宋。
2.【答案】D
【考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金建国后,南下大举进攻北宋,1126年春,金兵包围东京,主战派大臣李纲和广大军民坚决守城,加上各地援军纷纷赶到,迫使金兵撤退。金兵撤退后,钦宗将李纲免职,各地援军也被遣散,东京防务空虚,不到半年,金兵再次南下,攻破东京,钦宗投降。1127年,金兵北撤,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难之变”。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靖康之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开封,金兵在开封城内大肆劫掠,掠走徽宗、钦宗和后妃、太子、宗戚、工臣、伎女等3000人以及城中的全部财务,开封以及附近的州县惨遭浩劫,北宋灭亡。因此事件发生在靖康二年,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
3.【答案】D
【考点】女真族的崛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满江红》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词中匈奴指的是女真族,女真族建立金政权,南下侵宋,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 考查岳飞抗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金兵南下,岳飞抗金,收复建康,岳家军郾城大捷;宋高宗逼令岳飞班师,秦桧借机谋害岳飞。岳飞是杰出的抗金英雄。
4.【答案】C
【考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开封,金兵在开封城内大肆劫掠,掠走徽宗、钦宗和后妃、太子、宗戚、工臣、伎女等3000人以及城中的全部财务,开封以及附近的州县惨遭浩劫,北宋灭亡。因此事件发生在靖康二年,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靖康之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127年,金兵北撤,掳走徽宗、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难之变”。
5.【答案】D
【考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 本题既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又是对知识的综合归纳。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西夏1038年建立,金是12世纪初期建立。西夏、金是在1206年后被蒙古军队灭亡。南宋是1276年建立。故1206年并立的政权是南宋、西夏、金、蒙古。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以1206年,我国并立的政权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6.【答案】C
【考点】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 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岳飞坚持抗金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岳飞的功绩。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
7.【答案】B
【考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夏、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宋是汉族建立的政权,他们不属于地方军割据,是南北政权对峙,这一时期,虽然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但是通过议和,出现了相对和平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因此只有 B 项符合题意;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三项。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以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
8.【答案】C
【考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 依据《宋史岳传》“(岳)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廳战数十合,贼尸布野。进军朱仙镇,方指日渡河……”、《建炎以来系年卖录》“绍兴十年六月:岳率兵攻金,收复颖昌。绍兴十年七月:岳飞与完颜宗弼(金兀术)战于氏城,败之”,可知岳与金军战于鄢城并大败金军, C 正确, A 排除;
依据《宋史岳飞飞传》“而(秦)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建炎以来系年卖录》“秦桧主罢兵,召岳赴行在(宋高宗所在地方)。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下岳大理寺,赐死。”可知秦桧不但不支持岳抗金,还力主岳班师回朝,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害死,排除BD;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答案】C
【考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金崛起后,先后灭亡辽和北宋,占据北方中原地区,与南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而西夏崛起于西北地区,先后与北宋、南宋并立, C 正确;
辽崛起于东北地区,又占据幽云十六州等地,并不位于北宋的西面, AB 排除;
北宋末年,辽被金所灭,不可能与南宋并立, D 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了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与并立关系,要从各政权的存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两方面思考。
10.【答案】B
【考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 由材料“辽、金政权建立后,均提倡儒学,并依据儒学经典进行科举考试,许多汉人还担任了辽和金的高级官员”可知,这反映了辽、金政权积极吸收借鉴汉族的制度,这体现了民族交融不断深化,选项B正确;
AC 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理,掌握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考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它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最终被元朝所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王朝是南宋,1279年亡于元朝,南宋的都城是临安,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宋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127年,金灭北宋。北宋钦宗之弟赵构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2.【答案】B
【考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在抗金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人称“岳家军”,金军很惧怕他们,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故B符合题意;
统治者反抗侵略决心坚定与岳飞抗金史实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对倭寇的深恶痛绝的是“戚家军”,故C不符合题意;
朝廷国力强盛,防备森严,与岳飞抗金史实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金兵南下,岳飞抗金,收复建康,岳家军郾城大捷;宋高宗逼令岳飞班师,秦桧借机谋害岳飞。
13.【答案】A
【考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知,意思是若有龙城飞将在,匈奴再不敢越过阴山,这里的“胡”是指匈奴;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知南宋时期的岳飞是抗金,“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金朝,这里的“胡”是指“女真”。因此两首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女真。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宋的民族关系。难度适中,掌握唐朝时期的“胡”主要指的是北方的匈奴;宋朝时期“胡”指北方的女真族即可作答。
14.【答案】A
【考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冤死”,我们可从选项中判断是抗金名将岳飞,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对他们的统治不利,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害,故A符合题意;
B.文天样是抗元名将,文天祥是兵败被俘,英勇就义的,与冤死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寇准是辽军进攻北宋时,力主抗战的宰相,没有冤死,故C不符合题意;
D.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是杀害岳飞的刽子手,后人不会对他有怀念和敬仰之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岳飞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岳飞抗金是在女真贵族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所以岳飞抗金正义的,功绩不可磨灭。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岳飞应该是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杰出的抗金英雄。由于南宋和金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矛盾,不是外来入侵,所以岳飞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15.【答案】D
【考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A.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始终处于战争状态与材料不符,故A错误;
B. 北宋960年建立,1127年灭亡,实际超过了100年,故B错误;
C. 南宋建立的时候,辽政权已经被金所灭,故C错误;
D.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宋代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各政权的战与和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宋代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但和平和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在北宋时期,辽和西夏与北宋虽然有过许多冲突,但也有相对长的和平时期。虽然辽和西夏与北宋会有争战,但在和平时期,并不妨碍辽和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往来。
16.【答案】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在军事上积贫积弱。
【考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权力,使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这对政治稳定,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以及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却造成宋代的国力积贫积弱,使财政拮据、地方权限过小、军队战斗力削弱、外患深重等消极后果。因此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利与弊:①利:因为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②弊:由于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在军事上积贫积弱。
故答案为: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在军事上积贫积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宋朝政治制度的掌握,宋朝出现的重文轻武对于宋朝所造成的影响,需要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去分析和理解,掌握宋朝的时代背景加以理解,这一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17.【答案】岳飞抗金斗争是正义的。岳飞英勇抗击金朝女真族发动的掠夺战争;遏制金兵南下,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考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答出岳飞的抗金的影响即可。岳飞抗金是在女真贵族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是正义的,功绩不可磨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1)A、辽--契丹族,B、金--女真族。特征:民族政权并立。
(2)关系:民族战争、和平交融。人物:岳飞。品质:精忠报国、廉洁正直、英勇善战。
【考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1)观察材料一图1可知,与北宋和西夏并立的政权是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观察图2可知,与南宋和西夏并立的政权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从图片可知,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
(2)根据材料二“两宋存续期间,一方面与辽、夏、金及蒙元之间的民族战争几乎伴随始终”可知,当时民族关系呈现的基本状态是民族战争。根据“另一方面各民族与各政权之间通过榷场贸易、使团聘问与其他民间途径,推进着相互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可知,当时民族关系呈现的基本状态是和平交融。根据所学知识,南宋时期最杰出的抗金将领是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的优秀品质有精忠报国、廉洁正直、英勇善战。
故答案为:(1)A、辽——契丹族,B、金——女真族。特征:民族政权并立。
(2)关系:民族战争、和平交融。人物:岳飞。品质:精忠报国、廉洁正直、英勇善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治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但和平和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岳飞应该是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杰出的抗金英雄。由于南宋和金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矛盾,不是外来入侵,所以岳飞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19.【答案】(1)“澶渊之盟”。辽与北宋。
(2)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澶渊之盟”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进攻宋朝的金军。
(4)宋朝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宋朝时,周边的游牧民族崛起,他们具有惊人的战斗力等。
【考点】辽与北宋的和战;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可知材料一中的“和议”指的是“澶渊之盟”。北宋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依据材料一的“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政权进贡。”可知黄仁宇先生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史称靖康耻。岳飞是南宋著名 抗金英雄,词中的“匈奴”指的是进攻宋朝的金军。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宋朝时,周边的游牧民族崛起,他们具有惊人的战斗力等都是酿成“靖康耻”背后的原因。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