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的顺序
宏观把握说明顺序类别
微观透视说明顺序本质
中观把握说明顺序成因
终观明确说明顺序宗旨
说明顺序三大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十种: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做比较、做诠释、
摹状貌、引用、图表
说明文类别两大类:
按照说明对象分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按照说明语言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说明文知识广场:
建筑艺术类
《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
《核舟记》
《梦回繁华》
科学现象类
《大自然的语言》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时间的脚印》
自然生物类
《蝉》
《大雁归来》
你觉得决定说明顺序的是哪些因素?
(一)事理特点、事物特点、认知规律、说明目的、读者需要
(二)全文和局部的说明顺序通常也不一样。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例一:
《故宫博物院》顺序?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按照游览顺序(空间顺序的一种)
例二:《大雁归来》11月——3月——4月——5月
按照大雁迁徙的时间顺序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例三:《大自然的语言》 1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作用?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意义?
描述物候现象 ——做出科学解释 —— 追究因果关系 —— 阐述研究意义
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例四:《大自然的语言7——10段 首先是纬度; 经度12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按照由主到次的认知规律
例六:《苏州园林》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建筑物的艺术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人工山水的堆叠艺术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植物修剪的艺术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艺术装饰的艺术
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例七:《恐龙无处不在》 本文作者是先举出南极发现恐龙这一实例,接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板块学说的合理性。 提出假设:大陆在漂移——证明假设(打比方、引理论、看证据、释疑点)——得出结论:证明板块运动理论的合理性
发现事实——合理推测——寻找依据——得出结论
按照认知规律
例八:《梦回繁华》全文 (问题一)看全文——?顺序
(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内涵
(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内容
(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价值
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按照空间顺序
(问题二)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的?
(1)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
(2)画面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3)后段汴梁市区的街道。
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
(问题三)画面开头处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 画面开卷处描绘了汴京近郊风光: 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 岔道上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近处小路上骑驴的长途跋涉的行旅。
思考:两处空间顺序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不一样?
前者是按照观赏画作的习惯,后者是按照画作内容的特点。前者依据的是人们观赏画卷的认知活动规律(人的规律),后者依据的是画作内容的安排(物的特点)。
按照由原因到结果的认知规律
例九:《被压扁的沙子》
提出问题——争执恐龙灭绝的原因:火山说和撞击说 分析问题——
前提:发现普通沙子在巨大压力下会变成斯石英 事实:在6500万年前——即恐龙灭绝的年代——岩层里发现了大量的斯石英 结论:6500年前地球经历过巨大撞击,造成了恐龙灭绝 解决问题——撞击说成立
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例十:比较阅读:为什么一个先给出答案一个最后给出答案? (一)《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二)
…… 《被压扁的沙子》
因此,1980年以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起到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顺瓜摸藤演绎法PK顺藤摸瓜归纳法
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例十一:《时间的脚印》
岩石是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 岩石记录的意义
例十二:
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比如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 ,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如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故宫博物院》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按照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
例十三:比较莲花清瘟的两份说明书: (一) 成份 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辅料为:淀粉。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至黄褐色颗粒和粉末,气微香,味微苦。功能主治 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规格 每粒装0.35克。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为什么药盒上的说明和百度上的说明内容和顺序不一样?
根绝读者的需要来安排说明顺序。
物的特点决定说明顺序 认知规律决定说明顺序 说明目的决定说明顺序 读者需要决定说明顺序
方位关系、时间关系、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方法指导:判断事物之间或者事理之间的关系。
知识小支架
判断说明顺序的方法:
一、排除法
二、找线索词
三、推测法
说明事理循逻辑
说明过程遵时间
说明建筑讲空间
对象复杂用混合
正确使用说明顺序的宗旨:
条理清晰,便于理解。
作业:选择一项事理或者一个事物,运用逻辑顺序或者混合顺序,写一篇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