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6.1《阿房宫赋》(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6.1《阿房宫赋》(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1 20: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战国末期,国家走向大一统,强大的秦国吞并了其他六国,结束了连年战乱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但是秦王朝到二世即灭亡。在这一过程中,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从未放弃对历史的思考,既感叹秦国的强大,也思索六国的失败缘由,进而探究秦王朝灭亡之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杜牧的脚步,一起走进《阿房宫赋》,探究秦王朝灭亡之原因。
赋的流变:
汉赋
骈赋
律赋
文赋
骚赋
唐古文运动之后,文人开始用古文笔法作赋,使赋由骈骊(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趋向散文化(句式参差,押韵自由),称为“文赋”。
《阿房宫赋》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先河之作,更有“古来之赋,此为第一”之誉。
——杜牧
阿房宫赋
“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文体介绍
“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起于先秦,体制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的特点:① 语句上以四、六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追求骈偶。② 语音上声律和谐,读之朗朗上口。③ 文辞上夸张渲染,讲究藻饰和用典。④ 内容上多写宫苑游猎,篇末作一些讽喻。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焉:……的样子
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
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古义:座,所;
今义:下降,衰败
(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 ,名作状)
(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
(腰: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啄:名作状,像鸟嘴一样)
(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
2.骊山北构而西折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5.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6.蜂房水涡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蜀山上的树木都被砍光了,阿房宫建成了。它覆盖三百多里地,遮蔽天日。从骊山的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流入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腰,萦回曲折,檐牙高挑,像鸟仰首啄物;(这些宫室)各依地势而建,均与中心区相连,如同钩连心脏,檐角对峙,好像兵戈相斗。它们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高高矗立,不知有几千万座。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 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高高低低的楼阁使人迷惑,分辨不清西和东。人们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好像充满暖意,如同春光一般和煦;人们在殿里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同一天之内,同一座宫里,天气冷暖不一。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古义:收藏、经营、精英:指金玉珠宝。互文手法。
今义:收集保藏、保存/筹划、计划或组织/最杰出的人才或最宝贵的事物
鼎、玉、金、珠:意动用法,把……当作……
被运输
爱惜
一天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名作状,乘辇车
名作状,在早上、在夜晚
名作动,弹弦,奏乐
女子乌黑光亮的头发
突然
动词,往,到
陪嫁的人
名作动,走下
美丽
远得无踪迹
凌乱的样子
古代女子环形的发髻
表目的
副词作动词,极尽
六国王侯的宫妃们、女儿孙女们,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坐辇车来到秦国。从早到晚歌唱弹琴,成为秦始皇的宫人。星光闪烁,是宫人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云纷纷扰扰,是她们清晨在梳理鬓发;渭水涨起了一层脂膏,是她们在泼掉含有脂粉的洗脸水;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等香料。雷霆般的声音突然响起,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遥遥地不知道它驶向何方。宫人们的每一处肌肤,每一副容貌,都极尽妩媚娇艳,她们久久地伫立,远远地凝望,希望皇帝能宠幸自己。有的甚至三十六年都没有见到过皇帝。燕赵收藏的奇珍,韩魏聚敛的金玉,齐楚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代多少年,从百姓那里抢掠来的,堆积如山。一朝不能保有,都运送到这里。把宝鼎当作铁锅,美玉看成石头,黄金视为土块,珍珠看作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太可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 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多,繁华
怎么,为什么
古代重量名,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水中石头突出的样子
承担栋梁的柱子。
心思
顾念

农田
使……尽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衣服上的丝缕
栏杆
名作状,一天天地
被攻占
名作动,焚烧
名作动,变成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
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人的心思。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钱财的时候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样呢 (秦始皇的聚敛,)使阿房宫里支撑大梁的柱子,比在田里耕种的农夫还要多;架梁的椽子,比织机旁的做工的女子还要多;钉头个个凸起,比谷仓里的谷粒还要多;瓦缝参差,比(人)全身衣服上的丝线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管弦之声嘈杂,比闹市里人们的言语还要多。这使得天下人不敢口上言语而只敢心中含怒。独夫秦始皇的心,也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占,项羽燃起了一把大火,可惜豪华的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空闲
名词作动词,族灭
假设
意动用法,以……为鉴。
为动用法,为……哀叹
使动,使……灭
爱护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人。唉!假使六国能够各自爱惜他们的百姓,那么足以抵抗秦国;假使秦又能够爱惜六国的百姓,那么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消灭它呢 秦人来不及为自己悲哀,而后人为他们悲哀;如果后人为他们悲哀而不以他们为鉴,也会使更后来的人再为后人悲哀了。
总结写作思路
阿房宫赋
夸张 比喻 反问 通感 衬托
1、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建筑的?
阿房宫建筑雄奇壮丽
3、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呢?
交代历史
概括外貌
细写内部
阿房宫赋
夸张 排比 比喻 互文
1、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统治者生活的?
统治者奢侈的生活
3、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呢?
歌舞者的由来
妃嫔的生活
对珍宝的践踏
阿房宫赋
对比 排比 描写与议论结合
1、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从哪几个方面来议论统治者的灭亡?
对秦朝统治者因奢而灭展开描写和议论
3、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呢?
百姓与统治者:贪欲与常情、挥霍与积怨、爆发与灭亡
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
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可容纳十五万人。《汉书》
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史记》
前殿遗址,地基面积竟达54万平方米, 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 。
公元前206年,楚王项羽入关灭秦,焚毁阿房宫。
史料中的阿房宫是一座怎么样的宫殿?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 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秦始皇本纪》
(一)传说中的整体情况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二)传说中的修建情况
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 巨石大如山。 渭水河啊甘泉口, 石落水断流。”
(三)传说中的名字的由来
(一说) 某一日,秦始皇忽然觉得咸阳的人多,先王的宫殿太小,于是就要再造一个宫殿。大臣问造在哪里,秦始皇操陕西方言说:“阿房”。阿房并不是一个实际地名,它的意思是“近旁”、“旁边”。听了秦始皇的话,大臣们就命工匠在咸阳宫旁边的上林苑建了一个“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庞大宫殿,取名“阿房宫”。
(二说) 阿房宫早在秦始皇曾祖父惠文王时就开始修建了,原名阿城。阿的意思是高大的丘陵,言其宫殿很高。惠文王死,工程就停下了。直至几十年后的秦始皇,才又接着修。因为在高大的丘陵上修房,故名阿房宫。
(三说) 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
(四)传说中的覆灭情况
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建筑之奇
歌舞之盛
美女之众
珍宝之多
文中的阿房宫是一座怎么样的宫殿?
爱纷奢 独夫
文中的秦始皇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运用夸张、比较、衬托的手法,写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人民被剥削和掠夺之上的,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写作背景
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
写作背景
  本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亡国的历史经验,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导致灭亡。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报,讽喻当朝统治者切勿重蹈覆辙。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主题归纳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唐敬宗十六岁即位,昏愦失德,荒淫无度,闹得朝野疑惧,无不怀有危机感。于是杜牧写下《阿房宫赋》。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写作背景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了解作者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观人知世
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国事,忧国忧民,希望恢复昔日唐帝国的繁荣和昌盛的局面。
文学成就: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称名家。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观人知世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 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观点一:暴政亡国。我认为秦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秦的残暴统治。它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导致人民敢怒不敢言,积怨太深,久而久之就一定会爆发起义。
观点二:农民起义亡国。我认为秦的灭亡是缘于陈涉、吴广起义,继而崛起的项羽、刘邦等起义队伍成为灭秦的主力军,农民起义军的正义壮举最终使秦灭亡。
本文作者认为秦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骄奢淫逸。你怎么看待历史上秦的灭亡?
观点三:历史的必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的必然,新的王朝取代没落的旧王朝亦是历史的必然。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在历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进步意义,但秦始皇后期一味享乐,秦二世也无心理政,百姓苦不堪言,这就注定了要有一个新的王朝壮大崛起,取而代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某一个因素的作用,准确地讲是综合因素的作用,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
本文作者认为秦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骄奢淫逸。你怎么看待历史上秦的灭亡?
写作特色:
① 结构上,环环相扣,严谨周密。
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烘托出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唐朝统治者如不以秦为鉴,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
写作特色:
② 表达方式上,描写与议论大量采用铺排手法。
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但是,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气势夺人。描写中铺排的句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句子,如第3 段。
写作特色:
③ 修辞手法上,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手法。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如“蜂房水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增加其形象性。又运用大量的夸张句,如“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等增加其感染力。有的句子兼用排比、夸张手法,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写作特色:
④ 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使用了大量单句散行,增强了表现力。如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三字短句,节奏急促,写出了阿房宫的建造背景及规模,接着用几个长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写阿房宫的占地面积和依山傍水的走势。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第四部分
拓展阅读
熟悉了朦胧烟火中的阿房宫,深谙于诗赋中的阿房宫,已成为2000多年来国人对美好事物的人文宣泄。但2003年至2004年阿房宫遗址的科学考古工作,却让世人体会到了阿房宫的真实生存状态:纸张、遗存、甚至想象式的,皆是过去时的存在。
阿房宫最早载于司马迁的《史记》:“(始皇)三十五年……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历史学家班固也留有关于阿房宫的墨宝。而最为后世崇拜的是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中壮丽的文学想象。阿房宫因此在过去时中存在了2000多年,直到2002年10月,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筹建并成立了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开始翻开阿房宫过去时生存状态的一页。
秦阿房宫遗址为秦都咸阳的上林苑遗址故地。为确定“阿城”就是现在的前殿遗址,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对古文献进行了一番“知识考古”:《水经注·河水》载“池水北经镐京东,秦阿房宫西”。李毓芳认为,这里的“池水”指西周已有的“彪池”。
彪池位于现在的沣镐村西,距王寺村西南二里有余。虽历经沧桑,但是彪池低洼的地势现在仍能看清;彪池水向北流,恰恰经过一东西向规模宏大的夯土台基的西面,而该处夯土台基就是现认阿房宫前殿遗址。
据当地群众反映,在1949年以后还看到过前殿遗址夯土台基西部有一道南北向土墚,高约1米,且土墚东西两侧有碎瓦片,后被村庄覆盖。同样,在台基东部亦存在上述遗迹。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著名秦汉都城考古学家李毓芳分析判定,群众反映的遗迹现象应为“阿城”的西墙和东墙。因现在的前殿夯土台基南部勘探和发掘中未发现南墙遗迹,这样一来,在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之中的阿房宫前殿遗址与文献记载中的“阿城”情况是一致的。
阿房宫考古队从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前殿遗址已勘探面积35万平方米,试掘和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基本搞清了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范围及其所属遗迹的分布,至此阿房宫前殿遗址中有无宫殿建筑成为关键。
根据勘探和试掘的资料,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左右。遗址东部长400米、宽426米和西部长70米、宽426米的遗址面被现代村庄覆盖。为了了解台基底部结构,考古队还对台基夯土
进行了穿透性的钻探,发现夯土台基底部基本为平面,只是夯土台基西南部和台基东部边缘原来地势稍高一些。其土层堆积一般是耕土层、扰土层,然后是夯土台基夯土,汉代、或汉代至宋代的堆积。
阿房宫前殿的轮廓非常重要,但人们更关心其顶部的遗存堆积中是否有秦代宫殿的信息,这对寻找阿房宫——世人心目中的恢宏建筑组群,具有成败攸关的信心指示。但是在排除法下,考古学家们一次次地希望,又一次次地失望,他们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前殿遗址台基顶部的秦代遗存仅仅限于前殿北墙遗迹及其顶部建筑倒塌的堆积物,也就是说,阿房宫前殿可以说只完成了夯土台基的建筑,没有宫殿建筑。
有专家对文献中阿房宫的建筑时间进行了一番计算,发现阿房宫的修建时间前后最多为4年。这从当时的生产、运输工具和规划设计的工作量来看,4年里能把阿房宫前殿的巨大夯土台基建成已实属不易。
现在能说阿房宫不存在吗?对于记者的提问,李毓芳认为下结论为时尚早,“要搞清阿房宫的范围到底有多大,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科学结论要建立在全部事实之上”。
(有删改)
素材积累
1.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5.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6.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7.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