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1 20:1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上课思路:
1、文学常识
2、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3、梳理文本(掌握重点实词、虚词,体会王羲之“乐—悲—痛”情感)
4、正确把握文章中蕴含的生死观。
5、艺术特色(表达方式)
注:(第3、4、5结合讲解)
重点
难点
一、文学常识:
序:一种文体,也叫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序。
书序 :著作或者诗文前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呐喊》自序>
赠序: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兰亭集序》。
附:《优化方案》99页文学常识补充记忆。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yí),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二、知人论世




“天下一行书”,
字的特点:古雅秀美,潇洒自然
古人常用一个字来形容它——“雅”
王羲之的“雅”:出身名门[其伯父为东晋元勋王导“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导.谢安)其父王旷.官至淮南太守]又少有美誉,自然兴起名士之雅。
魏晋风流:魏晋风流又称魏晋风度,是在魏晋玄学的背景下出现的。它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的人格美。它以竹林七贤和兰亭名士为代表人物,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和颖悟旷达为代表特征,在政治上,越名教而任自然,在学术上,讲求言意之辨,在精神上,追求个性自由与内心的逍遥。人们把这一文化现象叫魏晋风流。
小扩展:
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人雅士在会稽山阴县境内的兰亭,为过修禊日,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聚会。王羲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此饮酒赋诗,各抒怀抱,当场作了许多诗。随之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 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三、文本梳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翻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第一段:
按干支纪年属于癸丑年。
春季的最后一个月。
高山
状语后置句
临水嬉戏,祈福消灾。
形作名:贤士
全;都
集会
高高的
映衬环绕;带:名作动:环绕
古今;四周
把...作为
使动用法:使...流
曲水岸边;次:旁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名作动;饮酒
深远高雅的情思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第二段:

和风
定后标志
万物;品:众
用来...的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确实
提问: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那在《兰亭集序》中是这样吗?
分析第一、二段:
提问:第一、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集会的时间、地点——
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叙述
描写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修禊事也。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提问: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下,作者心境如何?(原文回答)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感受大自然,置身其中,物我两忘。
强调:游目骋怀
游:在水中为游,人自由地观赏亦是游,游览
骋:驰骋,自由的联想、想象,突破时空局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
大仁大智者都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人浮躁的心重归于平静。
“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第一、二段小结:
提问:第二段最后一句“信可乐也?”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那“乐”是不是在全文中贯穿始终呢?接下来又怎样的情感变化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第三段:
相互交往
比喻时间短暂
有的人
古今;心怀
同“晤”面对
兼词:“之于”
凭借
所爱好的事物
放纵、不受拘束
翻译: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同“取”
各不相同
对所接触的感到欣喜
一时感到自得
取独
等到
求得
连接
代词;这种变化
翻译: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发生、引起
因为
尚且
何况
自然
注定

形作名;大事
翻译: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分析第三段:
提问: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抒发了由欣赏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的乐及忧、生及死的感慨。
表达方式:抒情、议论

这种“痛”是痛什么?——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人生短暂之痛)
(世事无常之痛)
(往事不再之痛)
(生死无常之痛)
死生亦大矣
人生感慨:欢乐有尽、人生短暂、死生亦大矣。

提问:这一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第四段:
看到
发生感慨
意动用法:像符契一样
面对
叹息悲哀
明白

把...看作一样

意动用法;把..看成一样
妄造
翻译: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一一记叙
...的原因
意态,情趣
这篇文章
翻译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悲(死生之大,古今同感)
提问:本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
分析第四段:
提问: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写作意图。

悲不是悲苦、悲痛,而是悲叹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以作者为代表的文人雅士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千古同悲
古人
今人
后人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提问:在本段中找出作者的死生观点的句子

四、

提问:这段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
明确: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提问:“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明确: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生和死是两件大事,表明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学。
四、正确把握文章中蕴含的生死观

这篇序记述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强调了生死问题,批判了庄子把生死等同的虚无主义观点,表明了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本文主旨:

总结:文章的情感变化
乐(相聚之乐)——痛(死生之痛)——悲(今昔之悲)
(兰亭集会)——--(人生感慨)——--(作序目的)
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感情基调:
表面——沉郁、悲凉(寄情山水)
内心——执着(反思生命)
提问: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是消极的吗?
五、艺术特色
1、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2、融情于景
3、语言以散句为主,骈句点染,文气舒缓又紧凑整齐。





一篇奇文传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两种人生态度:一死生齐彭殇,死生亦大矣
三种不同心境:乐——痛——悲
四种表达方式:叙事、描写、抒情、议论
总结:
六、作业:
《优化方案》99-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