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6.1生命的诞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6.1生命的诞生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21 19:3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命的诞生》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 (2)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 (3)了解米勒实验及其说明的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过程,渗透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 (2)通过了解我国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难点 :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大量的有关现在地球生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地球。接着出示46亿年前的地球,同样让学生用词语描述你看到的46亿年前的地球。通过对比,让学生思考:在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们的脚步一起来探索:
生命的诞生
(二)自主学习:
结合课本54页内容,思考:
从古至今关于生命的起源有过哪些学说 你更支持哪派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
(提示:科学推测合理性的判断标准)
神创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上帝设计创造的。
2、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物质可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腐肉生蛆)。
3、宇宙发生说:认为生命来自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到达地球,从而使地球具有初始的生命。
4、化学演化说:生命在历史早期特殊环境中,由非生命物质经历长期的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
(三 )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55—56页内容,并出示课件,了解原始地球的状况,思考::
1.地球产生的年代
2 原始地球的状况如何
3.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过渡:我们真的能够回到46亿年前的地球吗 这些数据都是根据地质学家根据化石推断的。我们无法真的穿越时空,只能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
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根据原始地球环境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发现原始地球环境下能够由无机物生成有机物。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吧。
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观看米勒实验的flash动画 :
1.米勒采用了什么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
2.米勒在实验中输入什么气体
3.实验的结果产生了什么
师生总结实验:
火花放电的作用是:﹍﹍﹍﹍。
原始大气的成分有:﹍﹍﹍﹍。
米勒作出的假设是:﹍﹍﹍﹍。
米勒得出的结论是:﹍﹍﹍﹍。
学生完成,教师巡视过程中个别指导。
(四)精讲释疑:
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是如何进行的呢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
生命起源的第三步是从有机大分子到原始生命。
课件展示: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原始生命起源于何处 (原始海洋)2.原始生命的标志是什么 (生长、繁殖、遗传)
教师小结:生命起源的过程
化学演化学说的三个阶段: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 有机大分子—→
原始生命 —→原始单细胞生物
(五)巩固达标:
1、米勒在实验装置中采用电火花放电的目的是模拟( )
A、原始地球上的火山爆发B、产生原始大气
C、原始地球上的闪电 D、产生原始生命
2、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 )
A、有机大分子。
B、有机小分子。
C、原始生命。
D、原始单细胞。
3、原始地球的大气中不包含的成分是 (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氨气
4、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陆地上 D、大气层中
5、讨论:在现在条件下,非物质生命能不能转化为原始生命
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存的生命,尤其是濒临灭绝的生物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
课后56页自我评价及思维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