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2006年2月10日,中国航天局确定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志,它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明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假想人类不断向月球“移民”,经过较长时间后,月球和地球仍可视为均匀球体,地球的总质量仍大于月球的总质量,月球仍按原轨道运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地之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小
B.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大
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将变小
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将变大
2.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天文学研究的历史事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经过大量计算以后而发现的
B.在18世纪已经发现的七颗行星中,人们发现第七颗行星——天王星的运动轨道总是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结果有比较大的偏差,于是有人推测,在天王星轨道外还有一颗行星,是它的存在引起了上述偏差
C.第八颗行星,是牛顿运用自己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经过大量计算而发现的
D.天王星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年轻的天文学家勒维耶合作研究后共同发现的
3.宇宙中,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而互相绕转,称之为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中的A、B两星球绕其连线上的某固定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现测得两星球球心之间的距离为L,运动周期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若AO>OB,则( )
A.两星球的总质量等于
B.星球A的向心力大于星球B的向心力
C.星球A的线速度一定小于星球B的线速度
D.双星的质量一定,双星之间的距离减小,其转动周期减小
4.据报道,天文学家近日发现了一颗距地球40光年的“超级地球”,命名为“55Cancrie”,该行星绕母星(中心天体)运行的周期约为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的,母星的体积约为太阳的60倍.假设母星与太阳密度相同,“55Cancrie”与地球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55Cancrie”与地球的( )
A.轨道半径之比约为
B.轨道半径之比约为
C.向心加速度之比约为
D.向心加速度之比约为
5.2020年7月23日,我国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假设“天问一号”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除了引力常量G外,至少还需要两个物理量才能计算出火星的质量,这两个物理量可以是( )
A.“天问一号”的质量和轨道半径
B.“天问一号”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
C.“天问一号”的质量和角速度
D.“天问一号”的质量和线速度
6.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物体所受的重力为,近似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关于同一物体在下列位置所受万有引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地面高度R处为 B.离地面高度R处为
C.离地面高度处为 D.在地心处为无穷大
7.2015年12月17日,我国发射了首颗探测“暗物质”的空间科学卫星“悟空”,使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已知“悟空”在距地面为h的高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信息可以求出( )
A.“悟空”的质量 B.“悟空”的密度
C.“悟空”的线速度大小 D.地球对“悟空”的万有引力
8.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载着月球土壤顺利返回地球。探测器在降落到月球上之前绕月球表面运行一周的时间为,已知引力常量为G,月球的半径为R,月球可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月球的密度为
B.探测器携带月球土壤离开月球和火箭一起加速上升时,探测器(含月球土壤)的质量增大
C.若探测器在被月球捕获之前绕地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该探测器运动一周的时间为
D.若将一石子从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处由静止释放,则从石子刚释放到下落至月球表面上用时为
9.2021年11月2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遥三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三号”02星。该卫星的成功发射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卫星海陆观测能力,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和支撑“一带一路”倡议。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线速度大小为v,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质量为( )
A. B. C. D.
10.太阳系八大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可粗略地认为是圆,各行星的星球半径、日星距离和质量如下表所示:
行星名称 星球半径/106m 日星距离/1011m 质量/1024kg
水星 2.44 0.58 0.33
金星 6.05 1.08 4.87
地球 6.38 1.50 5.97
火星 3.40 2.28 0.64
木星 71.49 7.78 1900
土星 60.27 14.29 568
天王星 25.56 28.70 86.8
海王星 24.79 45.04 102
则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海王星的圆周运动速率最大
B.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的圆周运动周期最大
C.若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为1年,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再利用地球和太阳间的距离,则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
D.若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并忽略地球的自转,利用地球的半径以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
11.已知M、N两星球的半径之比为2∶1,在星球表面竖直上抛物体时,其上升的最大高度h与初速度平方v2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M、N两星球的密度之比为( )
A.1∶1 B.1∶4 C.1∶8 D.1∶16
12.太阳光自太阳表面到达地球的时间为500s,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则太阳的质量最接近( )
A.kg B.kg C.kg D.kg
二、填空题
13.天体飞临某个行星,并进入行星表面的圆轨道飞行,设该行星为一个球体,已经测出该天体环绕行星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那么这颗行星的密度是___________。(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14.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完成任务后返回地球。若已知月球半径为R,“嫦娥五号”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R的圆轨道上飞行,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若已知月球的近月卫星的周期为95分钟,引力常量,则估算月球的平均密度为______(此问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球表面的物体的重力一定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 )
(2)若知道某行星的自转周期和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则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 )
(3)已知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周期和轨道半径,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 )
(4)海王星的发现表明了万有引力理论在太阳系内的正确性.( )
(5)海王星的发现和彗星的“按时回归”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地位.( )
16.在浩瀚的宇宙中某恒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p倍,该恒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q倍,那么该恒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_,恒星与地球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月球的质量为M1,半径为R,则月球表面的落体加速度是多少?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是T,轨道半径为r,写出地球质量M2的表达式。(引力常量为G)
18.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则地球质量M是多少?
19.月球的半径为r。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想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估测月球的质量,这种做法可行吗?如果可行,请写出测量原理和实施方案。
20.已知月球的质量是,半径是,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有多大?这对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的行走会产生什么影响?若宇航员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质量为m的物体,他在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质量是多少的物体?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B
6.C
7.C
8.D
9.C
10.C
11.B
12.C
13.
14.
15. 错误 错误 错误 正确 正确
16.
17.,
18.
19.可行,原理及方案见解析
20.,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与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行动很不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