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宇宙航行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4宇宙航行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1 19:3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4 宇宙航行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驻留半年,从而为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揭开新的篇章。设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将地球视为密度均匀的球体,若地球的密度保持不变,空间站距离地心的距离以及地球的半径均变为原来的2倍。则空间站围绕地球运转时的周期为(  )
A.T B.2T C.4T D.8T
2.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执行的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空间站是一个特别的太空实验室,绕地球运行时,其中的物体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列实验在运行的空间站中可以进行的是(  )
A.用牛顿管观察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
B.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
C.测量静摩擦力
D.用体重计测量人的质量
3.2021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突破,先后两批次将6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行工作与生活。“天和”核心舱可视为在距离地面高为390km的圆轨道上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若要计算天和核心舱的运行周期,下列物理量中只需知道(  )
A.万有引力常量 B.地球质量
C.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D.地球同步卫星运行周期
4.2021年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近火制动,准确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制动前环绕器在轨道I上运动,在P点制动后进入轨道Ⅱ运动。如图所示,环绕器沿轨道I、Ⅱ运动到P点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I、vⅡ;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I、aⅡ。则(  )
A.vI>vⅡ aI=aⅡ B.vIaⅡ
5.2021年4月29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据报道,“天和”核心舱的质量为22吨,轨道离地高度400千米至450千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和”核心舱在预定轨道运行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受地球的引力作用
B.“天和”核心舱的轨道高度越高,其加速度越小
C.“天和”核心舱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大于7.9km/s
D.“天和”核心舱的轨道高度越高,其发射速度越小
6.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可近似认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器舱中的人和物将随航天器一起做圆周运动,若某宇航员手托着一个小球静止站立于航天器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太空中将失去惯性
B.宇航员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
C.太空舱中,宇航员利用台秤无法测出小球的质量
D.航天器运行时与地球之间将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7.嫦娥五号探测器将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如果嫦娥五号经过若干次轨道调整后,先在距离月球表面h的高度处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开启反冲发动机,嫦娥五号着陆器暂时处于悬停状态,最后实现软着陆,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月球的半径为R且小于地球的半径,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且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月球的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五号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可能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B.月球的平均密度ρ=
C.嫦娥五号探测器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t时间内,绕月球运转圈数n=
D.根据题给数据可求出月球的第二宇宙速度
8.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这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空间站转一圈的时间约90分钟,保证太空授课信号通畅的功臣是中继卫星,中继卫星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运行,空间站、中继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间站的角速度小于中继卫星的角速度
B.空间站的加速度大于中继卫星的加速度
C.空间站的线速度小于中继卫星的线速度
D.中继卫星的线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9.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天宫空间站之旅。神舟十三号飞船在经历上升、入轨交会飞行后,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组合体在距离地球表面400公里的轨道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合体的周期大于24小时
B.组合体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组合体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D.神舟十三号加速上升阶段,航天员有失重感觉
10.宇宙中存在一些质量相等且离其他恒星较远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设四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半径均为R,四颗星稳定分布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引力常量为G.关于宇宙四星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四颗星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B.四颗星的轨道半径均为
C.四颗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均为
D.四颗星的周期均为
11.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发射后“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110小时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如图,其发射过程简化如下:探测器从地球表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过A点时变轨进入距离月球表面高的圆形轨道I,在轨道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B点时再次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之后将变轨到近月圆轨道Ⅲ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一段时间最终在C点着陆,已知月球半径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测器在轨道Ⅰ、Ⅱ上运动周期之比为
B.探测器在轨道Ⅰ、Ⅲ上的加速度之比为1:4
C.探测器在轨道Ⅰ上运行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经过B点时的速度
D.探测器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A点时应向后喷气实施变轨
12.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1和2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均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颗卫星的角速度相同,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B.两颗卫星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一定相等
C.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可能为
D.如果要使卫星2追上卫星1,一定要使卫星2加速
二、填空题
13.__________年苏联航天员__________进入东方一号载人飞船,铸就了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丰碑。
14.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 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已知火星和地球的轨道半径之比为1.5:1,则火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年。在太阳系其他行星中,___________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
15.第一宇宙速度大小_______ ,万有引力常量G最先由________测得.
16.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此卫星的角速度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同步卫星的线速度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地球的两个卫星绕地球在同一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卫星一运行的周期为T1=T0,地球的半径为R0,卫星一和卫星二到地球中心之间的距离分别为R1=2R0,R2=4R0,引力常量为G,某时刻,两卫星与地心之间的夹角为。求:(结果均用T0、R0、G表示)
(1)卫星二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第一次相距最近;
(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18.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在该星球表面航天员以速度水平抛出的小球,经过时间t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角,忽略星球的自转,引力常量为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如果要在这个星球上发射一颗贴近它表面运行的卫星,该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19.宇宙中存在由质量相等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四星系统离其他恒星较远,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四星系统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四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四颗星稳定地分布在边长为L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均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另一种形式是有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而第四颗星刚好位于三角形的中心不动。已知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引力常量为G。试求:
(1)第一种形式下,星体运动的线速度;
(2)第一种形式下,星体运动的周期;
(3)假设两种形式星体的运行周期相同,求第二种形式下星体运动的轨道半径。
20.双星系统的运动实际上会受其他星体的影响而存在误差。假设质量均为m的星体甲和乙构成理论上的双星系统,已知两星体之间的距离为L,引力常量为G。根据所学的知识计算得出双星系统的理论运行周期为T(T为未知量),通过测量可知双星系统的实际运行周期为,假设引起该误差的原因是受到甲、乙两星体连线中点处星体丙的影响。求:
(1)双星的理论运行周期T。
(2)星体丙的质量M。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B
6.C
7.B
8.B
9.B
10.B
11.A
12.C
13. 1961 加加林
14. 2.2 海王
15. 7.9km/s 卡文迪许
16. 等于 小于
17.(1);(2);(3)
18.(1);(2)
19.(1);(2);(3)r=
20.(1);(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