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9.古诗三首
从军行
部编版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边塞诗:《出塞》《凉州词》《塞下曲》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四时田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生过许多战争,一些诗人或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于是将所见所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边塞诗。
从军行(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新知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新知导入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新知导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节奏。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新知讲解
诗句意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新知讲解
诗句意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新知讲解
品读欣赏
读了这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从“暗”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
暗,荒凉,阴沉。
新知讲解
青海长云暗雪山
新知讲解
品读赏析
孤城遥望玉门关
“孤城”是什么意思?
孤零零的一座城池。
“遥望”是什么意思?
远远地望去。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
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 “青海”地区,正是唐军与敌人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敌人的势力范围。
新知讲解
中国汉代长城关隘及障塞烽燧(烽火台)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北境。史籍记载,汉武帝为抗御匈奴,联络西域各国,隔绝羌、胡,开辟东、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分段修筑障塞烽燧。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由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筑塞至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元封四年(前107),由酒泉筑塞至玉门关。王莽末年,西域断绝,玉门关关闭,汉塞随之废弃。
孤城遥望玉门关
“孤城遥望”让人感受的城“孤”,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新知讲解
“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孤城”中的人“孤”,这“孤城” 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将士们久住“孤城”,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
新知讲解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作者在这两句诗里概括交代了什么?
品读赏析
新知讲解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新知讲解
从“百战”和“黄沙”你感受到什么?
不是,是指战斗的次数多。
“百战”是指一百次战斗吗?
战争的惨烈。
新知讲解
从“百战”而至“穿金甲”你又感受到什么?
战斗之艰苦激烈,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新知讲解
“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写得越突出,“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便显得愈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课堂练习
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 ,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拓展提高
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将如何对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请你任选一种角色,说说战士的心里话。
课堂总结
现在,我们拥有和平快乐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有人为守护它。让我们珍惜和平的生活,感谢守护我们的战士们。
板书设计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 暗雪山 孤城 玉门关
百战 穿金甲 不破 终不还
作业布置
1.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他?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说一说。
2.搜集并阅读边塞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9.古诗三首—从军行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3.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难点 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本学期我们第一课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好吗?2.教师评议并小结:我们知道《四时田园杂兴》一共有60首,是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这种诗被称为田园诗。3.谈话过渡:谁能给大家朗诵一首与田园诗风格不同的古诗。4.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5.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边塞诗:《出塞》《凉州词》《塞下曲》6.引导交流: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在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生过许多战争,一些诗人或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于是将所见所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边塞诗。7.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板书:从军行)8.出示《从军行》。9.引导了解从军行:“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10.简介作者。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朗读《出塞》《凉州词》《塞下曲》。了解边塞诗了解从军行,了解作者王昌龄。 小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也很少。我们要针对学生现状,通过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从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感受课文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讲授新课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节奏。(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玉门关 楼兰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意。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一)谈话过渡:同学们,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熟读古诗,然后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这样才能让古诗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先来朗读和理解古诗的前两句。(二)学习诗句。1.学习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1)读一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说一说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多个学生读。)(2)说一说:①小组交流:读了“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从“暗”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小结。暗,荒凉,阴沉。(板书:青海 暗雪山)(3)看一看:雪山景象。①学生欣赏雪山景观。②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4)想一想。①根据课件,想象场景,再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5)全班再次齐读——青海长云暗雪山。2.学习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1)谈话过渡: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诗人将目光移到远处,看到的又一种景象:“孤城遥望玉门关”。(2)“孤城”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座城池。)“遥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望去。)(3)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 (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 “青海”地区,正是唐军与敌人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敌人的势力范围。)了解玉门关,出示玉门关相关资料请同学说一说:看了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3)你觉得“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孤)为什么?引导总结:①“孤城遥望”让人感受的城“孤”,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②“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孤城”中的人“孤”,这“孤城” 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将士们久住“孤城”,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板书:孤城 玉门关)(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环境的荒凉、孤寂、冷清,表达出戍边将士孤独和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6)小结过渡: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 3.学习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作者在这两句诗里概括交代了什么?(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2)“百战”是指一百次战斗吗?(不是,是指战斗的次数多。)(3)从“百战”和“黄沙”你感受到什么?(战争的惨烈。)(4)从“百战”而至“穿金甲”你又感受到什么?(战斗之艰苦激烈,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板书:百战 穿金甲)(5)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哪句诗写出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板书:不破 终不还)(6)教师小结:“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来。)(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边关的风貌,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初读古诗,读准生字,理解词语。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品读欣赏,深入探究表达与交流 以“孤城”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荒凉的地理环境,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以“读”为依托,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
课堂小结 现在,我们拥有和平快乐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有人为守护它。让我们珍惜和平的生活,感谢守护我们的战士们。
板书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 暗雪山 孤城 玉门关百战 穿金甲 不破 终不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