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单元综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单元综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2 14:2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古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白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C.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D.近代医学重视通过定性研究而深入本质
2.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  )
A.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本质
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
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
3.14世纪中期,一场可怕的瘟疫——黑死病在欧洲肆虐,短短的数年间,夺走了2 500万条人命,约等于欧洲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们发现笃信基督并没有使他们摆脱厄运。相反,在目睹自己的妻儿、兄弟、姐妹、朋友接连去世的不幸事实之后,他们似乎突然顿悟:天下根本没有什么神灵保佑,相信上帝不如相信自己。不久后,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这说明(  )
A.历史往往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
B.历史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干预呈现一定的无序性
C.偶然因素对历史起到了加速或者减缓的作用
D.偶然因素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4.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他为新大陆带去了启蒙思想和天主教,也带去了麻疹、破伤风、伤寒、白喉、天花等疾病,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土著人口死亡。此段话的错误之处是(  )
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影响
5.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的科普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讲道:“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内就从2 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该材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病菌在西欧殖民扩张中是第一“杀手”
B.西欧殖民者非常野蛮残暴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高度重视“旧大陆来的病菌”
6.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把中医作为国粹的理由是:中医学博大精深,医学理论、施治思想和药物总结十分丰富。其中提出辨证施治原则及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的医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7.“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
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
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
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
8.《新全球史》中写道:“一战期间,发生了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到一战结束时已经夺去了2 000多万人的生命,一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这表明(  )
A.世界大战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伤害
B.战时高效的交通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C.战争成为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因素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9.近年来,禽流感、口蹄疫、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这主要表明人类(  )
A.所面临的非传统性安全的危险不断加大
B.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C.在全球化的今天,已无法有效防控重大传染病
D.应遏制全球化的进程
10.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受到历史上哲学、地理学、农学、艺术等方面成就的深刻影响。新中国建立后,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在防治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中也大显身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医药能够在防治一系列重大疾病中显示出独特的效能,其原因是(  )
A.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中医比西医治疗效果要好
C.中医药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做到与时俱进
D.民众对西医认可度低
11.从非典到埃博拉病毒,再到之前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促使着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这说明(  )
A.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真理是具体、无条件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12.2018年5月7日,广东省揭阳市社保局出台了《加强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提高全市困难群众医疗保险待遇。这体现了揭阳市政府(  )
A.通过加强社会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D.以满足群众一切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0年时伦敦人口已有50万,但它却只有两所真正的医院,其他地方几乎没有。在传教士和地方绅士的努力下,伦敦出现了以募捐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医疗机构——志愿医院。到18世纪末,英格兰省会城市都有一家志愿医院。在综合性医院纷纷建立的情况下,伦敦出现了许多医院附属医学院和私立医学院。19世纪之前,英国医生资历证书没有统一认证标准,药剂师为了牟利胡乱开药,各种游医、庸医的江湖偏方盛行不衰。19世纪,英国议会相继出台药剂法、医药法,要求医学院学生必须接受正规医学课程和临床实习,并且需要获得专业机构认证才能毕业。
——摘编自傅益东《论英国近代医疗行业的发展》
材料二 由于长期战乱,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国民健康指标极其恶劣,人均寿命只有35岁,新生儿死亡率达20%。中央政府迅速建立起各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依靠国家财政为这些机构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20世纪60年代各类疫苗等展开免费计划接种。1952年设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每年组织卫生运动,包括“除四害”、净化环境等。1965年,毛泽东发表“626指示”,号召“把医疗卫生的重点工作放到农村”,此后不脱产的卫生员和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大量出现,对保障农民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栋《新中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医疗行业发展的措施及其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中国与近代英国医疗卫生发展的异同,并分析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8分)
14.医疗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7年前后,天花被一个患病的黑人奴隶带到美洲,从此开始在美洲大地肆虐。新大陆的印第安人已同旧大陆的人类隔绝了上万年,对天花、麻疹、白喉、伤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机能,也缺乏防疫知识,很快就成群死亡。
——摘编自《瘟疫让印第安人几近灭绝》
材料二 一开始只限于学术争论,后来就攻击贬斥……上海医师余云岫,曾留学日本学西医,直指“中医是杀人的祸首”,要坚决消灭中医。他在其《灵素商兑》(1916年)说:“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事业一日不能进展。”
——摘编自《民国时期的中西医之争》
材料三 1968年9月14日,毛泽东亲自批准后,“赤脚医生”这个名词迅速红遍大江南北。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到1975年底,我国农村的“赤脚医生”数量已经达到150多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390多万人。随着农村集体合作医疗制度的解体,1985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至此“赤脚医生”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摘编自李德成《赤脚医生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6世纪以后美洲地区瘟疫肆虐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体现了本次学术辩论出现什么倾向?请结合所学分析中医受到贬斥的原因。(4分)
(3)请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农村“赤脚医生”从20世纪6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到20世纪80年代“退出历史舞台”的历史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 根据材料所说,东汉中医和古代巴比伦、埃及、希腊等都认识到了柳树皮可退烧止痛,但仅限于认识到这一点而已,一直缺乏更深入的探究分析,这说明了东西方传统医学都具有经验性特征,C项正确;东西方都有相关柳树皮退烧止痛的作用认知,说明在这一点上中医并不是长期领先欧洲的,A项错误;合成阿司匹林关键在于“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明白其原理”,所以对制作阿司匹林有启发作用的是欧洲科学家而不是传统医学,B项错误;近代医学发展如合成阿司匹林的重点在于理论研究,而不是先定性再研究本质,D项错误。
2.解析:选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温病学说的提出是因为明清时期传染病流行,说明医学理论的发展受到社会需求推动,C项正确。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主要处于总结性的阶段,并未有理论性的重大突破,A项错误。材料反映医药学家仅仅是创立了温病学说,并未认识到传染病本质,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而是强调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D项错误。
3.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14世纪中期的瘟疫促使人们开始怀疑神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由此可知,偶然因素能对历史起到加速或者减缓的作用,C项正确。
4.解析:选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哥伦布不可能将启蒙思想在15世纪的时候就带去美洲,故选D项。时间、地点、人物均符合新航路开辟的史实,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5.解析:选C 抓住材料“哥伦布”“人口减少”“病菌”等关键信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题中的信息表明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故C项正确。
6.解析:选C 《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排除A项;《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的源头,排除B项;《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C项正确;《本草纲目》集中医药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排除D项。
7.解析:选A 材料“金制者价较昂贵……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体现当时男女对金牙的盲目追逐,实为拜金之风,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人们以金牙为美而非审美观念的多样化,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镶金牙风气的流行而非口腔医学的流行,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全盘西化的特点,故D项错误。
8.解析:选B 战争中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这对瘟疫的快速传播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B项正确;“一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足以证明世界大战对人类健康未产生直接伤害,排除A项;C项表述错误,排除;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排除D项。
9.解析:选B 据题干“禽流感、口蹄疫、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各种新的疾病流行,说明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疾病流行不属于非传统性安全的危险,故A项排除;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有能力防控重大传染病,故C项排除;全球化的进程是历史发展趋势,不应该遏制,故D项排除。
10.解析:选C 从材料中看,中医药之所以能防治重大疾病,原因不在于它是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中医与西医各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效果更好,故B项错误;新中国建立后,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说明了中医药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做到与时俱进,所以才能在一些重大疾病中大显身手,故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看出人们对西医的认可度的问题,故D项错误。
11.解析:选B 材料中强调“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促使着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体现的是实践推动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使人的认识不断发展,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D项错误。
12.解析:选A 揭阳市社保局出台了《加强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病有所医,是政府通过加强社会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体现,A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文化建设职能,排除B、C两项;政府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但不是“以满足群众一切需求”,D项说法错误。
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在传教士和地方绅士的努力下,伦敦出现了以募捐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医疗机构——志愿医院”可得出民间力量介入,建立大量志愿医院;根据材料“要求医学院学生必须接受正规医学课程和临床实习,并且需要获得专业机构认证才能毕业”得出医疗教育跟进,培养大量专业医生;根据材料“19世纪,英国议会相继出台药剂法、医药法”得出政府立法规范医疗行业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原有医疗条件的弊端、医疗管理的缺陷等角度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中央政府迅速建立起各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依靠国家财政为这些机构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并结合第一问中的内容可得出政府都参与到医疗发展之中;结合所学,从两国医疗改革的背景入手可分析得出都存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不足。根据材料一“在传教士和地方绅士的努力下,伦敦出现了以募捐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医疗机构——志愿医院”、材料二“中央政府迅速建立起各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依靠国家财政为这些机构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可得出英国民间力量介入较多,中国是单一的政府主导;根据两则材料的信息及之前的设问内容,可从医疗改革的手段及性质、对医生的培养等角度分析其不同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从中国计划体制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的状况、群众运动式的发展模式在当时具有普遍性等角度概括。
答案:(1)措施:民间力量介入,建立大量志愿医院;医疗教育跟进,培养大量专业医生;政府立法规范医疗行业发展。
背景: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激增;原有医疗条件不足,导致民众医疗服务缺失;医疗管理相对缺失,充斥大量游医、庸医。
(2)相同点:政府都参与到医疗发展之中;都存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不足。
不同点:英国民间力量介入较多,中国是单一的政府主导;中央号召下的群众运动方式是中国医疗发展的举措之一;英国对专业化医生的培养有严格程序,中国以“赤脚医生”应对农村卫生的特殊情况。
原因: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导医疗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状况极度落后;群众运动式的发展模式在当时具有普遍性。
14.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黑奴贸易、印第安人缺乏免疫力、殖民地医疗设施落后等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一开始只限于学术争论,后来就攻击贬斥”可得出学术辩论出现非学术化倾向。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中医理论的缺陷、余云岫留学日本的经历等角度分析。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从20世纪60年代农村经济、医疗水平的状况、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的推动、“文化大革命”中“个人崇拜”的作用等角度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等角度分析。
答案:(1)原因:地理大发现,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等移民活动带去了传染病毒;印第安人长期与世隔绝,缺乏免疫力;殖民地医疗设施落后、防疫知识匮乏。
(2)倾向:学术辩论出现非学术化倾向。
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学东渐”尤其西医科学的传入;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思想的影响;中医理论中有缺乏实证精神因素;余云岫留学日本学习西医的经历。
(3)20世纪60年代:农村经济、医疗水平落后,缺乏专业的医疗卫生人员;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的推动;“文化大革命”中“个人崇拜”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医疗水平提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替代人民公社;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专业医疗人员增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