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这种变化大约开始于( )
A.14世纪 B.16世纪
C.18世纪 D.20世纪
2.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人种重新分布,物种频繁交流等。下面原本属于美洲特产的是( )
A.茶叶、丝绸 B.象牙、瓷器
C.玉米、烟草 D.香料、番薯
3.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下列哪些是从欧洲交流到美洲的物种( )
①玉米 ②甘蔗 ③马 ④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新航路的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传入中国的美洲独有物种中除甘薯、辣椒、花生等之外,还有( )
A.棉花 B.玉米
C.小麦 D.橄榄
5.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番茄、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
6.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
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
7.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
A.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D.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8.下图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可以体现( )
A.新航路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
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
9.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和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 )
品种 原产地 传入欧洲时间 传入中国时间 产量
烟草 墨西哥 哥伦布航行后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辣椒 墨西哥 15世纪末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番茄 秘鲁 16世纪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二
花生 巴西、玻利维亚 16世纪初 16世纪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向日葵 北美 1510年 16、17世纪之交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A.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
B.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C.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
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
10.1300~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B.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
C.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 D.物种的全球大交流
11.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12.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
——摘编自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
材料二 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版图,更有人们的餐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年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编自唐建光《舶来的盛宴全球化
如何重塑我们的口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两宋时期的物种交流相比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的不同之处。(6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它的变化可以折射出社会的变迁。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食物原料开始打破了地域性的限制,食物原料在区域间广泛传播和利用,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最终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等。另一方面,欧洲人在抢掠异域食物的同时,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在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摘编自《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欧洲饮食变化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2分)
参考答案
1解析:选B 由材料所述“东西半球与大洋洲”“交流”等信息不难判断该现象应出现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之后,故选B项。
2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本属于美洲特产的是玉米、烟草,故C项正确。茶叶、丝绸属于中国,故A项排除。象牙、瓷器属于中国及东南亚、非洲,故B项排除。香料属于东南亚地区,故D项排除。
3解析:选B 审题时注意是从欧洲传入美洲而不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物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玉米是美洲植物,故选B项。
4解析:选B 玉米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把玉米带到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故选B项。
5解析:选C 由材料“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番茄、菠萝等”说明早期的海外扩张有利于不同大洲之间物种的交流,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6解析:选A 依据五大史观的含义,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难得出A项是从社会史观角度阐释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影响。B、C、D三项分别是从革命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角度对新航路开辟作出的评价,排除。
7解析:选A 从材料信息来看,世界各地的物种在新航路开辟后相互交流,商品种类增多,联系更为密切,说明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故选A项。其他三项材料均无法反映,排除。
8解析:选A 题干中反映了原产于南美洲的菠萝传入并在英国成功种植,而油画时间是1675年,结合所学,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的物种交流,A项正确。17世纪,南美洲主要是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地,B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并非工业革命促进,C项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9解析:选B 从材料中的“哥伦布航行后”和时间信息来看,烟草、番茄等物种传播到中国,是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选B项。A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对外贸易,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不可信,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后的生产状况,不是说明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排除D项。
10解析:选D 结合所学可知,1500年左右进行的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人种和物种的交流,物种交流为欧洲人提供了高产粮食作物,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故D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是17世纪到18世纪,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故A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只有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生育观念的转变才能真正地对人口增长起到推动作用,排除B项;此时期移民的方向主要是由欧洲向其他地区移民,尤其是向新大陆,故C项错误。
11解析:选B 材料表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对当时欧洲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故B项正确;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A项错误;商业革命引起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引发欧洲饮食结构变化,C项因果倒置,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物种交流对欧洲饮食习惯的影响,没有涉及世界贸易的发展,排除D项。
12解析:选B A项表述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各地物质生活,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故选B项;物种交流没有实现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也没有改变新大陆的落后面貌,排除C、D两项。
13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第一、二句可得出南北物种交融;据材料一“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可得出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据材料一“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可得出外来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等。第(2)问,据材料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可得出交流品种增多,交流范围扩大;据材料二“机械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可得出对原物品进行机械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据材料二“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可得出品牌化的包装;据材料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可得出以经济作物交流为主等不同。
答案:(1)南北物种交融;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外来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
(2)不同:交流品种增多;交流范围扩大;经济作物交流为主;对原物品进行机械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品牌化的包装。
14解析:据材料“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食物原料开始打破了地域性的限制,食物原料在区域间广泛传播和利用,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可以得出,15、16世纪欧洲的食物原料广泛传播,殖民者把本土食物品种和殖民地食物品种相互引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现象的出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据材料“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可以得出,小麦引发了欧洲食物革命,使面包成为普通的消费品,反映了欧洲的等级思想被冲击,使人们在生活上趋于平等。
答案:15、16世纪欧洲的食物原料广泛传播,殖民者把本土食物品种和殖民地食物品种相互引进,主要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由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小麦引发了欧洲食物革命,使面包成为普通的消费品,反映了欧洲的等级思想被冲击,使人们在生活上趋于平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