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后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后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2 15:0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其直接原因是(  )
A.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B.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
C.美苏争霸的战略需要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2.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问世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之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轨迹的;导弹的前身是德国人研制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目的是用于空袭英国。以上史实主要说明(  )
A.科技革命带来的双刃剑作用明显
B.战争加速了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发明
C.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2011年7月28日,中国“蛟龙号”下潜深度达到5 1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3 500米以上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12年6月27日,中国“蛟龙号”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 062米。这说明(  )
A.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B.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4.下列科技成就,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无线电技术 D.电子信息技术
5.1960~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百分比由40.1∶54.6变为47.8∶49.3;日本由28.2∶71.8变为41.9∶58;西德由30.1∶65.7(1961年)变为45∶53(1975年)。这直接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
A.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B.推动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C.对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
D.召唤了知识经济的到来
6.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的工作或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这表明信息技术(  )
A.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
B.避免了工伤事故的发生
C.给从事单纯重复劳动者带来失业风险
D.提升了人类的智力水平
7.“阿尔法狗”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2016年3月,该程序与韩国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下列科技进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的是(  )
A.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 B.电气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C.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D.原子能与航天技术的应用
8.美国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等电脑动画电影给中国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电影艺术结合的非凡效果。以下有关信息技术和电影艺术发展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都诞生于美国
B.电脑动画发展证明,人工智能可部分取代人类的创作劳动
C.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影片擅长以幽默的语言打动观众
D.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技术
9.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互联网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信息化”的概念,认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这说明(  )
A.信息化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
B.信息化的出现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C.信息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全方位进步
D.信息化是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
11.王大妈要组织一个广场舞团队参加比赛,为了尽快购齐比赛服装,她用了不到一小时就通过手机从网上订购好了服装,这说明推动人们生活生产方式改变的是(  )
A.互联网的发展 B.报纸的宣传
C.电视的普及 D.智能手机的普及
12.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发达国家的科技因素在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中所占比重只有5%~10%,20世纪90年代初增加到60%~80%……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并没有在发达国家出现以往的物耗和能耗大幅度同步增长的情况。1983年西方国家先后走出经济“滞胀”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在于新科技的发展。
材料二 1970~1979年,美国农业人口由占总人口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科技革命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
西方 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 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
参考答案
1解析:选A 据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二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可知,二战时军用技术在二战后迅速转为民用,促进了新科技革命的产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A项正确,排除D项;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是新科技革命的动力,但不是直接原因,B项错误;美苏争霸的格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C项错误。
2解析:选B 材料描述的侧重点并没有体现“双刃剑”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列举了三个事例,共同点在于新科技出现的最初目的是用于战争,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战争胜负”的信息,故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故D项错误。
3解析:选A 中国“蛟龙号”两次刷新“中国深度”,实际上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这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展示,故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绝对,均排除;单凭中国“蛟龙号”这一方面的成就无法得出D项结论。
4解析:选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线电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5解析:选C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百分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直接”体现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化,故C项正确,B项错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故A项错误;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经济,是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而形成的,故D项错误。
6解析:选A 依据材料“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的工作或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可见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故A项正确;B项“避免了”说法过于绝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人工智能能辅助人类劳动,但不能提升人类的智力水平,故D项错误。
7解析:选C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C项正确。
8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影艺术诞生于法国,故A项错误;由材料电脑动画电影的发展可知,电脑动画发展证明,人工智能可部分取代人类的创作劳动,故B项正确;卓别林是默片喜剧大师,擅长用表情和动作打动观众,故C项错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技术,故D项错误。
9解析:选C 材料信息“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反映了互联网信息传播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故C项正确;A项只反映迅速传播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排除B项;D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
10解析:选C 根据材料“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可知信息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全方位的进步,C项正确;信息化使人类社会分工更加精细,而非分散,A项排除;信息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非原因,B项排除;D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11解析:选A 材料“她用了不到一小时就通过手机从网上订购好了服装”说明互联网推动了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智能手机的普及”,排除D项。
12解析:选A 由材料信息“蒸汽驱动机械制造设备的出现”“第一架纺织机”“基于劳动分工的、电力驱动大规模生产的出现”“第一条生产线”“用电子和IT实现制造流程的进一步自动化”“第一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等可知,科技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技而不是科学,排除B项;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应该是越来越小,排除C项;信息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不能涵盖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
13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信息分层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各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变化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科技发展、国家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中的物耗和能耗;缓解了经济危机。
(2)变化:美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14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要就某些历史阶段进行中外对比。基于三次科技革命对中西产生的多重影响,比如科技革命始发于西方既推动了西方国家工业化,也对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及被迫近代化转型产生了直接影响。再比如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既受西方先进科技影响又在一些重大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伟大成就。故可拟定论题: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在阐述环节,可以从近代以来我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作答。
答案:论题: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阐述: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列强依仗其先进科技,从各方面加紧对中国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正视西方,向西方学习,中国社会开始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相继产生;在政治方面,维新派和革命派相继进行民主政治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极大地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