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后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后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2 15:4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阅读《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分析(1851年)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主要表明(  )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约1 800 48% 52%
法国 约3 600 75% 25%
中国 约43 200 89% 11%
A.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明
B.中西方在城市化上走了明显不同的道路
C.在城市化上,西方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
D.中西方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
2.到1900年,可能有三分之二的西方人口生活在基本生存条件以上的水平,人们开始能支付少量的享乐费用。如购买报纸以及全家出游等,他们的食品和居住条件也改善了,健康水平也提高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变化
C.政府改善民生问题
D.世界市场对西方的影响
3.如图是“1949~1998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以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受“一五”计划影响
B.20世纪7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与党的工作重心有关
C.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化进程与改革开放关系密切
D.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进程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4.据统计,2002年中国农村新建住房面积7.42亿平方米,砖瓦结构的平房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所取代,房屋内部也开始注重装修。“50年代住草房,70年代住瓦房,80年代住楼房,90年代住洋房”正是农村民居改变的生动写照。这一变化表明(  )
A.农村民居装修水平已超越城市
B.城乡社会生活趋于一致
C.农村间的地区差异趋向于缩小
D.农村居住条件逐渐改善
5.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城市化”和“自上而下城市化”。其中与“自下而上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6.1832年,纽约铺设了第一条铁轨运行公共马车(轨道马车)并得到推广;1863年,第一条由蒸汽机拉动的“下水道火车”在伦敦投入运营;1870年,第一条使用蒸汽驱动的城市高架铁路在纽约诞生。以上史实说明,当时的英美(  )
A.城市交通方式彼此相互影响
B.城市发展促进铁路交通创新
C.城市交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D.新型交通方式引领城市化浪潮
7.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布鲁克林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煤气公司达到四百多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仗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  )
A.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
B.电的广泛运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落
C.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D.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发展迟缓
8.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上海市民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9.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主要说明(  )
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B.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
C.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10.从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  )
A.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B.城市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
C.工业文明影响了城市发展
D.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11.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  )
A.降低了人口平均寿命
B.推动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C.造成了城市环境的严重破坏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12.1853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
A.城市拥堵,人口膨胀 B.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
C.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 D.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已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所证实。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主要的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变化着。
——摘编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二 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三 1949年之后的2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0.64%增长到18%,仅仅增长了7.36%。1978~1986年,城市化率从17.6%上升到24.5%。到2001年,城市化率上升到37.37%。社科院研究报告称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3.9%。
(1)15世纪英国农业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6分)
(2)材料二显示,美国的城市化速度的顶点出现在1870年前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化进程有一次急剧加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原因。(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4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早在1843年,议会就讨论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848年又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831年政府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1844年建立了城镇卫生协会,还在各地设立了卫生医官,负责管理公共卫生、城市供水排污、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职责。还有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也对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他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摘编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据调查,1927年,上海、武汉、天津、无锡、北京、广州、重庆等几大城市集中了全国近40%的新式工厂。1933年,上海、天津、武汉、无锡、广州、青岛六城市工业生产值占全国69%。上海早期外商及华商企业大多设在黄浦江、苏州河沿江地区,形成杨树浦、南市、曹家渡、闸北4个工业集中区。上海解放前夕,全市工厂10 079家,分布在工业区的2 263家,占全市工厂22.5%;分布在非工业区的7 816家,占77.5%,大量工厂与居民住宅交错在一起,对空气质量影响很大。对于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昏昏沉沉,麻木无知的,恐怕只有我们中国了!”一些专门介绍欧美和日本煤烟防治技术的文章不时见诸报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有见地的思想。
——摘编自《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城市污染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中英环境治理差异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选A 根据题干可知,19世纪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这主要表明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明显优于农业文明,A项正确。表格反映不出中西方所走城市化道路的不同,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2解析:选A 1900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西方国家生活水平提高,故A项正确;生活观念发生变化,不属于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政府改善民生问题,属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影响,属于外因,故D项错误。
3解析:选D 据材料“1949~1998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开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城市化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影响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4解析:选D 从材料的信息,“50年代住草房,70年代住瓦房,80年代住楼房,90年代住洋房”明显可以看出,农村居住条件逐渐得到改善,故选D项。其他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5解析:选C “自上而下城市化”是由国家政府提倡、主导,给予政策的支持引导城市化;“自下而上城市化”是由老百姓或者公民自发的城市化。根据所学,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来看,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农民自发改革,故选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改革的,排除A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均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但属于“自上而下城市化”,排除B、D两项。
6解析:选B 根据材料“纽约铺设了第一条铁轨运行公共马车(轨道马车)并得到推广”“第一条由蒸汽机拉动的‘下水道火车’在伦敦投入运营”“第一条使用蒸汽驱动的城市高架铁路在纽约诞生”,表明城市发展推动铁路交通技术的创新,B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无法体现。
7解析:选C 材料中显示美国的大城市中煤气用于照明,而农村或者小城镇却没有如此的现象,说明城市化的规模有利于新技术推广,故C项正确;A项中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主要是利用煤气照明,未涉及电,排除B项;D项中“发展迟缓”表述错误。
8解析:选C 材料体现出人们对电灯由疑虑到欣然接受的过程,这反映出近代城市生活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9解析:选B 依据材料“为处理工业化……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来看,工业革命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政府通过立法、加强管理来解决,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完善,故选B项。A项是题干所揭示的现象,不是针对现象所采取的措施,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19世纪实行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排除C项;材料不仅涉及立法,而且还有政府部门的设立,排除D项。
10解析:选C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出现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其原因是受工业文明的影响,促进城市发展,故C项正确。
11解析:选B 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样城市化过程中问题众多,政府颁布并实行众多措施,如颁布法律维持公共卫生,这说明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故B项正确;人口平均寿命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明显有利于城市环境优化,故C项错误;贫富分化不是材料主旨体现,故D项错误。
12解析:选C “烟囱管帽”象征着工业化,体现了经济的发展,而“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说明当时环境污染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以煤为燃料造成了环境污染,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人口膨胀,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重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排除B项;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新兴工业,排除D项。
13解析:第(1)问,抓住时空信息15世纪的英国,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英国在农村实行圈地运动,农民失去土地,大量向城市迁移,沦为自由劳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应联系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同时城市化加快促进工业化不断向前发展,形成新的技术革命。第(2)问,根据1870年前后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代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来自于19世纪后半期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二战后美国建立资本主义霸权,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第(3)问,根据材料时间及数据变化可知,从1978年后,中国城市化由慢变快。原因应结合1978年前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政治状况及国家工作重心进行分析。
答案:(1)变化:农业人口逐渐减少。
原因:英国农村开展了圈地运动,大量农民丧失了土地,被迫进入城市沦为自由劳动力,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关系: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基本完成,实现了工业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化得到了发展;反过来城市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工业化进一步发展,进而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2)1870年前后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由于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3)特点:1978年之前城市化进程缓慢,1978年后进程加快。
原因:1978年之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不高,国内政治运动频繁,经济发展受阻;1978年后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
14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可以得出政府的作用和加强立法,体系化、制度化等;据材料“还有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也对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得出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推动。第二小问,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上海、武汉、天津、无锡、北京、广州、重庆等几大城市集中了全国近40%的新式工厂”“全市工厂10 079家,分布在工业区的2 263家,占全市工厂22.5%;分布在非工业区的7 816家,占77.5%”可以得出城市集中,布局不合理,城市化进程加快等。第二小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治理污染的差异,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作答。
答案:(1)特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立法监管;各种社会力量的推动;呈现体系化、制度化。
原因:民主政治相对成熟;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原因:近代工业城市比较集中;城市工业布局不合理;近代城市化的发展。
认识:经济形态及发展程度主导着环境治理;政治体制及政府态度影响着环境治理;科技及思想解放程度也是环境治理的制约因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